意向性
意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870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欧洲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566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国青年哲学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等;意向性的相关文献由776位作者贡献,包括汪莹、高新民、徐盛桓等。
意向性
-研究学者
- 汪莹
- 高新民
- 徐盛桓
- 李忠伟
- 龙德银
- 刘鹏
- 刘倩
- 李俊
- 赵毅衡
- 华鸿燕
- 吴增定
- 维之
- 何巧艳
- 何梦宇
- 刘晓萍
- 刘景霞
- 张春楠
- 徐立红
- 王昌玲
- 肖川
- 肖德生
- 赵亮英
- 郑辟瑞
- 马迎辉
- 丁一
- 严名扬
- 伍麟
- 何爱晶
- 倪梁康
- 刁青涛
- 刘东
- 刘伟
- 刘凌
- 刘叶涛
- 刘明媛
- 刘牧
- 刘笑
- 吴三喜
- 吴炳章
- 周密
- 周玉华
- 唐艺
- 夏俊
- 姚浪
- 孙丽君
- 宋冬莹
- 宋建民
- 宋荣
- 屠国元
- 张云鹏
-
-
冯文婧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当代心智哲学有关意向性的争论首先集中在“人的大脑中是否真的有概念、信念和判断等”这一问题,由此发展出实在论和取消主义两种相对的立场观点.丹尼特将自己有关意向性的看法称为“意向立场”观,从常识心理入手将意向立场中运行的物质系统重新定义为意向系统,力求在物理世界中为意向性解释锚定一个合适的位置;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温和的意向性实在论立场.意向立场观为我们理解意向性及其实在性提供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视角和一些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也为之后意识和意向性的自然化作出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
-
赵毅衡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意向性是意义活动的出发点,它是意识观照对象的产物.意向性包括文本发出者的意向性、 文本解释者的意向性以及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似乎无主体的"文本意向性".文学艺术的发出意向,既包括艺术家的意向,更包括展示者意向,因为展示指明文化范畴,对于文本的解释更有决定性影响.而在文本传播的过程中,"文本意向性"更是关键环节,它与文本本身的品格联手,共同决定文本的基本意义.文本本身中会留下大量意向性的痕迹,这些痕迹召唤着解释者意向性.文本中的"意义不定点"越多,文本的"解释张力"就越大,对解释的要求就越高,意义解释就越丰富.
-
-
-
-
-
高新民;
余丽萍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心与非心的区分标准问题既是重要的心灵哲学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工程技术学实践问题.西方心灵哲学围绕它已做了大量探讨,形成悲观主义、单一属性论、多属性论、单一系统观等大量理论,出现了包括比较研究在内的多种走向.尽管比较研究这一进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西方已有的研究由于存在着对东方心理标准理论的误读、不到位的解读乃至解读的空白,因此中国哲学工作者有发出中国声音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跨文化研究不难看到,作为整体的、矛盾统一体的心除了有样式多样性、性质差异性的特点之外,还有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所有心理现象都有其觉知性或能为主体自己认识的自知性,都有对物质实在的不同形式、程度的依赖性,都是同与异、生与灭、连续与非连续、变与不变的矛盾统一.正是它们,把心与非心区别开来.
-
-
-
-
-
-
郭芝叶;
文成伟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当现象学成为技术哲学的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意向性也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开发,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尤其是唐·伊德的技术意向性的提出,为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带来了新的思路.技术意向性反映了人、技术与生活世界的相互关系,而适切于人类生活世界的技术应该是德性的技术,因此,现代技术的伦理意向性是德性技术的客观存在和必然要求,是在人的责任没有旁落的同时,实现技术自律的内在维度。
-
-
-
赵毅衡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意义是当代思想各学派共同关心的问题,符号学集中探研意义的形式规律.符号学与现象学有相当大的结合部,"意识"与"意义"紧密相连,胡塞尔的现象学详细讨论符号问题,而皮尔斯试图将符号学建立于一种现象学基础之上.正由于此,它们在一系列要点上类似,例如意向性,对象与观相,意义对意识的作用等;但也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尤其是符号与事物的区别.符号现象学试图回应这两个学派主要理论家的观点,把现象学的某些方法应用到符号学的论域中,以"形式直观"为中心,解剖意义的初始产生过程,以重新整理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