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本质直观

本质直观

本质直观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35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等;本质直观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苏宏斌、郑争文、倪梁康等。

本质直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5.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035 占比:94.84%

总计:3200篇

本质直观—发文趋势图

本质直观

-研究学者

  • 苏宏斌
  • 郑争文
  • 倪梁康
  • 李朝东
  • 马迎辉
  • 关杰
  • 刘文杰
  • 古特兰德·克里斯托弗
  • 吴梅珍
  • 张玉能

本质直观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苗曼
    • 摘要: 年龄幼小的儿童也有自己的哲学思考,大量的实证研究已揭示了这一点。但抽象思维能力极有限的幼童,何以竟能发出自己独特而富有洞见的哲学之问与哲学之答?换言之,天真无知的幼童与人类的高深学问——哲学之间,究竟是如何发生了关联?这一课题远未得到探明。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概念为考察这一问题提供了学理依据:幼童的“天问”与现象学“本质”具有内在联通性;幼童的明亮“心眼”为“直观”这一现象学路径提供了可能;幼童的“赤子之心”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一种基于“直观”而非“思辨”的哲学进路,不仅使幼童的哲学成为可能,也将打开儿童哲学教育的另一广阔思路——聚焦与培养儿童的“哲学直观”能力。
    • 倪梁康
    • 摘要: 受布伦塔诺影响,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版时期将现象学规定为描述心理学,但由于描述方法既可用于本质研究,也可用于经验心理学,因而无助于区分本质现象学和心理学。静态描述与发生说明的现象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狄尔泰提出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理解和说明的方法的批判性继承,但狄尔泰的心理学仍然具有经验性质,它不仅缺乏本质的观点,而且也缺乏对作为纵意向性的历史性的直观与理解,以及对同感或交互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胡塞尔分别在横向和纵向维度接受了布伦塔诺和狄尔泰,进而将这两种考察方式提炼为横向和纵向的本质直观方法。现象学的心理学既要在横向上对意识体验的结构进行本质描述,也要在纵向上对意识体验的发生进行本质解释,它的对象是作为在世界中的实在事实的心理现象,而超越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纯粹的意识现象。
    • 张颖
    • 摘要: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受到大量的感官刺激和频繁滚动的网络资源影响,使得大众审美更注重即时的视觉快感,如何透过审美现象获得对审美经验的本质认识,是生活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质直观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象的本质最基本和重要的方法。首先运用该方法研究生活美学的审美现象,以首饰的日常佩戴为例,分析首饰作为审美对象被赋予观念和意义;其次通过审美体验从感性的表层审美上升到对本质认识的深层审美过程,从感性直观到本质直观还原生活美学的审美经验;最后从学理层面总结生活美学的审美经验特点和审美对象的层次结构,挖掘生活美学的审美深度和价值。
    • 张玉能; 张弓
    • 摘要: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不仅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游戏冲动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特点,而且揭开了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可规定性"的自由状态,从而可以重新塑造人性,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性完整的人.这种"可规定性"状态,在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被描述为一种通过"心斋""坐忘""凝神观照"而达到的"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和文艺创作的最佳境界.借鉴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现象学观点来看,这种"可规定性"和"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也就是一种现象学还原,悬置了一切现实的利害冲突,在审美直觉之中"面向事实本身",从而达到"本质直观",使得世界和人性都回到本真状态,从而能够塑造出本真的人性和全面发展的人.
    • 王珅
    • 摘要: 胡塞尔在标志现象学创立的重要著作《逻辑研究》中,不仅提出和定义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学概念,如"意向性""直观""奠基"等,而且在"第二研究"中,为解决困扰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一般与个别"之关系问题提出了观念直观的现象学方法,使"一般对象"获得如同"个别对象"那样以观念方式存在的权利.而"一般对象"和"个别对象"作为"观念对象",它们都是在现象学的本质观视中"被给予的","观念对象"和"本质直观"成了"第二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逻辑研究》"第二研究",在阐释观念对象的基础上,试图再现胡塞尔从现象学维度对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弥合,揭示"胡塞尔批判分析经典研究方法"的提炼历程,阐明"第二研究"在建构"现象学本质论"中的作用.
    • 德古特兰德·克里斯托弗; 王鸿赫(译)
    • 摘要: 虽然胡塞尔明确主张我们可以原本地经验到观念,但他毕生认为观念的被充实的给予性只有奠基在感性中才可能。而对观念的单纯符号性意指如何区别于观念的被充实的给予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为整体的充实关系问题,胡塞尔在不同文本中的论述却戴然不同。胡塞尔充实概念的基本问题将会从胡塞尔所考虑的几个最重要的充实要素来加以说明:感性、空间性、心理纽带、部分意向的相合综合、语言现象(词语和句子),以及最后的概念表达。随着分析的深入,将会愈加表明,在充实关系中胡塞尔始终不自觉地预设了对观念的真正的体验,但却没有对其进行现象学的分析指明。
    • 古特兰德·克里斯托弗; 王鸿赫
    • 摘要: 虽然胡塞尔明确主张我们可以原本地经验到观念,但他毕生认为观念的被充实的给予性只有奠基在感性中才可能.而对观念的单纯符号性意指如何区别于观念的被充实的给予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为整体的充实关系问题,胡塞尔在不同文本中的论述却截然不同.胡塞尔充实概念的基本问题将会从胡塞尔所考虑的几个最重要的充实要素来加以说明:感性、空间性、心理纽带、部分意向的相合综合、语言现象(词语和句子),以及最后的概念表达.随着分析的深入,将会愈加表明,在充实关系中胡塞尔始终不自觉地预设了对观念的真正的体验,但却没有对其进行现象学的分析指明.
    • 张祥龙
    • 摘要: 西方哲学中,只有现象学最能从方法上瞄准人的活体经验。柏格森的直觉绵延说也有这个见识,但是它缺乏这样一种能力,即从哲理方法上,而不只是诉诸艺术的思想复活效应,来为我们进入和理解这种经验搭建出脚手架。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还原、本质直观、意向性构成、内时间意识、被动综合、权能性、习性、生活世界诸学说,都基本上是以这种经验为起点、过程和目标。
    • 晏辉
    • 摘要: 如若将“不再是”的道德事实隐去,直面当下的此在伦理,运用思索批判“正在是”的伦理现象,于繁茂芜杂的假象背后,一种本质直观式的道德事实便被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这种本质直观式的道德事实将以公共性危机的伦理省思、制度与体制的伦理缺陷、德性论和规范论危机三种样态而展开。
    • 赵芙苏; 李朝东
    • 摘要: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类是以一种普遍抽象的概念系统来认识世界并由此形成了以逻辑论证为主要特征的理论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哲学、数学和科学看作理论科学的三个构成部分.直到19世纪末,三者之间的奠基关系及认识方法尚未从理论上被彻底阐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作为逻辑学和认识论相统一的理论学说,其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经验科学的自然态度、数学的先验态度和哲学的现象学态度的批判性反思,从而回答科学认识是如何可能的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