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质料

质料

质料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轻工业、手工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199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现代哲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分册、北方论丛等; 质料的相关文献由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占华生、李燕京、王林俊等。

质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50.99%

专利文献>

论文:199 占比:49.01%

总计:406篇

质料—发文趋势图

质料

-研究学者

  • 占华生
  • 李燕京
  • 王林俊
  • 刘淑焕
  • 孙华海
  • 李平
  • 赵晶晶
  • 李军
  • 李玉忠
  • 胡宝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郑莹莹
    • 摘要: 在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中,影像由质料与符号构成。他把影像解构成自身不能表述意义的一堆质料,这一质料需要心智的配合才能成为具有意义的符号。打个比方,影像质料是水,影像符号是鱼,创作者费心费力地找到一汪无边无际的水域,最终所求的仍旧是那一条鲜活的鱼。毫无疑问,意义是那个被求索的终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艺术形式。作为镜头与画面的影像质料无法表述意义,但却能间接地表征影像符号。
    • 吕纯山
    • 摘要: 亚里士多德是继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后对古希腊定义理论贡献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仅在逻辑学著作中详细讨论了针对一般性概念的"属加种差"这一分类法定义,还在《形而上学》中讨论实体时提出质形复合定义.然而,后一种定义方式在传统中被认为只是前一种定义方式的扩展和深化,而非针对不同对象的全新的定义方式.因此很有必要联系《物理学》《论动物的部分》《论天》等自然哲学著作中的质料和形式分别具有必然性和目的性特征的理论来说明,二者都不可或缺,复合物定义中不能只有形式,还要有质料,这确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
    • 吕纯山
    • 摘要: 由于其文本特殊的形成和流传过程,亚里士多德哲学以争议多而著名.在定义问题上的争议就是,亚里士多德是只有一种定义方式——属加种差呢,还是有第二种——专门针对质形复合物、由对质料和形式的描述构成的定义?争议的双方都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内部寻求各自的文本证据.但实际上,讨论知识定义的柏拉图的《泰阿泰德》,在多个概念和理论方面都为亚里士多德的第二种定义理论提供了基础和准备.柏拉图在《泰阿泰德》208c-210a提到下定义时需要掌握对象与其他东西的"差异"的思想,被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H2中进行了发展,那就是质料的不同结构、安排和次序,等同于形式.另,柏拉图《泰阿泰德》中可知的复合物"种"中包含元素的思想,也在亚里士多德普遍的质形复合物概念"种"那里得到了明确回应.因此争议颇多的亚里士多德质形复合定义的思想,与柏拉图《泰阿泰德》中的思想不无关系.
    • 吕纯山
    • 摘要: 亚里士多德是继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后对古希腊定义理论贡献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仅在逻辑学著作中详细讨论了针对一般性概念的"属加种差"这一分类法定义,还在《形而上学》中讨论实体时提出质形复合定义。然而,后一种定义方式在传统中被认为只是前一种定义方式的扩展和深化,而非针对不同对象的全新的定义方式。因此很有必要联系《物理学》《论动物的部分》《论天》等自然哲学著作中的质料和形式分别具有必然性和目的性特征的理论来说明,二者都不可或缺,复合物定义中不能只有形式,还要有质料,这确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
    • 胡越
    • 摘要: 本期以红色封面预示着《建筑创作》杂志新的开始,展示着传统纸媒在当下新的可能性。如果把建筑理解为用建筑材料在大地上谱就的诗歌,那么我们需要在坚实的质料和多义的形式之间找到一个支点,它是从潜能到现实之间的过程,我们试图向大家展示质料和形式(建成的建筑)的同时也展示这个过程。这个形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它是对确定性的否定,对因果律的质疑,它是创造力的体现,它代表着图像的本质。
    • 李朝东; 师庭雄
    • 摘要: 通过对质料和形式概念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哲学中的含义梳理,在区分现象学的质料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基础上,讨论了现象学的奠基概念,“相互间奠基”与“单方面奠基”、“直接奠基”与“间接奠基”等奠基关系的类型,以及“整体的感性统一形式”与“整体的范畴统一形式”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从形式本体论角度通过“奠基”概念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研究构成了整体与部分的纯粹形式理论.
    • 杨小刚
    • 摘要: "恶是善的缺乏"这一著名命题中的关键概念"缺乏"并非新柏拉图主义首创,而是源自亚里士多德,但普罗丁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要改造.亚里士多德的缺乏是和形式、质料一起解释自然变化的三原理之一,什么算作缺乏、缺乏能达到什么程度都受自然限定,亚里士多德用一系列概念描述了这些限定.普罗丁则将缺乏从物理学层面径直抬升到形而上学层面,通过消除亚里士多德的概念限定,把缺乏概念从对自然的关注中抽离出来,使重心从某个形式的缺乏转向所有形式的完全缺乏,并赋予完全缺乏一个奇特的本体论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