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硅源

硅源

硅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9300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9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湘潭)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十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等;硅源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迎迎、许珂敬、黄秋铭等。

硅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9300 占比:99.96%

总计:199381篇

硅源—发文趋势图

硅源

-研究学者

  • 张迎迎
  • 许珂敬
  • 黄秋铭
  • 刘厥扬
  • 喻学锋
  • 康翼鸿
  • 李牛
  • 李睿
  • 高明
  • 黄逸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俊杰; 黄星亮; 王志东; 吴晓彤; 陈延达; 曹磊
    • 摘要: 以硅溶胶作为硅源、铝溶胶作为铝源、吡啶作为结构导向剂合成ZSM-3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N_(2)等温吸附-脱附(BET)、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的合成方法(铝源前处理方法、硅源前处理方法及常规水热合成法)和不同铝源(硫酸铝、氢氧化铝、偏铝酸钠和铝溶胶)对ZSM-35分子筛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水热合成法,采用前处理方法所制备ZSM-3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均达到110%以上,固体收率在80%左右,且固相产物具有较高的实际硅/铝摩尔比(简称硅/铝比);铝源前处理法在4种不同铝源上的作用结果差异较大,以铝溶胶为铝源所制备的样品具有高结晶度(157%)、高固体收率(80%)、片层结构均匀(3~5μm)、硅/铝比适中、孔径和比表面积小、酸性适宜等优点;铝溶胶是ZSM-35分子筛合成的最佳铝源。
    • 满庆宏; 黄河; 赵玉奇; 王相明
    • 摘要: 硅溶胶问世已有超过100 a的历史,其在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剂的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简要综述了硅溶胶的市场情况、制备方法和性质。重点介绍了硅溶胶在分子筛类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包括硅溶胶在硅源、黏结剂以及制备小晶粒分子筛等方面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催化剂用硅溶胶作为硅源、黏结剂和载体在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剂制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优势。结合硅溶胶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硅溶胶在制备分子筛类催化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硅溶胶为黏结剂制备的硅基催化剂耐磨性差;以硅溶胶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差;硅溶胶产品的批次质量稳定性差。指出,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以更有效地提高硅溶胶在分子筛类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最后,对硅溶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在硅溶胶可控合成的基础上,分子筛及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和应用开发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 王自强; 王冬冬; 王刚; 王文武
    • 摘要: 以熔融石英粉、白炭黑、硅溶胶为硅源,氢氧化钙为钙源,研究了硅源对水热法制备硅钙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熔融石英为硅源时,材料中没有合成硬硅钙石相,以白炭黑和硅溶胶为硅源时合成了硬硅钙石纤维.硅溶胶具有更高的活性,形成硬硅钙石相含量较多,且呈针状结构.硬硅钙石的形成决定了硅钙材料的常温及高温性能,以硅溶胶为硅源的试样中硬硅钙石针状纤维相互交织,使试样的高温强度更加优异.
    • 郭秀枝; 梁琳琳; 雷骞; 陈洪林
    • 摘要: 采用两步结晶法,用不同硅源铝源在无介孔模板剂的情况下,直接合成具有多级孔结构的ZSM-5分子筛;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Py-IR等技术对合成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结构、形貌、织构和酸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催化甲缩醛和三聚甲醛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硅源铝源会影响分子筛结晶过程的晶体尺寸,粒径小的纳米粒更容易相互堆叠形成晶间孔隙;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分别以硝酸铝、偏铝酸钠和硫酸铝为铝源合成的3个多级孔ZSM-5分子筛具有较大的介孔体积和较高的B酸/L酸值,在催化合成PODE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三者对三聚甲醛的转化率均达90%以上,对PODE3~8选择性分别为62.22%、62.35%和62.12%.
    • 陈文鑫; 付亚东; 胡冰; 王晓金; 罗明检
    • 摘要: 以三乙胺(TEA)为模板剂,研究了晶化过程和硅源对SAPO-34分子筛性质和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CHA结构的SAPO-34分子筛.SEM、N2吸附/脱附和NH3-TPD结果表明,三段晶化样品比一段和二段晶化样品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更大的BET表面积和更多的酸性位.在甲醇制烯烃(MT O)反应过程中,三段晶化样品表现出比一段和二段晶化样品更高的烯烃选择性和更长的寿命.
    • 马利国; 孙艳荣; 李东来; 任富建; 李建平
    • 摘要: 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其独特的纳米孔结构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并在很多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选择不同的硅源既有成本因素,又有性能要求,总的原则是优化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单一硅源主要有水玻璃和各种硅醇盐.复合硅源则可以引入疏水性和功能性基团,从而使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结构性能得到改善,制备工艺过程更为优化.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硅源选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做了系统探讨.
    • 刘金玲; 郭慰彬; 白欣; 陈登龙
    • 摘要: 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轻质多孔材料,在航空、 建材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发展史,介绍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光学、 热学、 电学、 声学和催化方面的性质,详细讨论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两种改性思路:硅源改性(包含单一硅源、 复合硅源和功能性硅源)和掺杂改性(包含非金属材料掺杂和金属材料掺杂),展望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发展方向.
    • 朱昔恩; 黎大勇; 熊建华; 彭金霞; 韦嫔媛; 陈晓汉; 谢达祥; 张彬
    • 摘要: 研究接种密度和氮、磷、碳、硅、维生素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筛选获得最佳营养盐配方及方法,以期为其规模化培养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接种密度和氮源等5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和5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均影响显著(P<0.05),其中最佳接种密度为0.7×106cell/mL;适宜氮源依次为:NaNO3>CO(NH2)2>NH4HCO3,但CO(NH2)2和NH4HCO3在高浓度(>75mg/L)下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适宜磷源为KH2PO4,其最佳浓度为2.5mg/L;有机碳源(C6H12O6)的促长效果优于无机碳源(NaHCO3),其最适浓度为20mg/L;硅源(Na2SiO3)最适添加浓度为30mg/L;维生素B1和B12联用效果显著优于分别单独添加(P<0.05).接种密度和筛选获得的5种营养盐在适宜浓度下均能显著促进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进而提高规模化培养的产量和稳定性,但高浓度下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和藻细胞浓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 朱昔恩12; 黎大勇2; 熊建华1; 彭金霞1; 韦嫔媛1; 陈晓汉1; 谢达祥1; 张彬1
    • 摘要: 研究接种密度和氮、磷、碳、硅、维生素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筛选获得最佳营养盐配方及方法,以期为其规模化培养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接种密度和氮源等5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和5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均影响显著(PCO(NH2)2 >NH4HCO3,但CO(NH2)2和NH4HCO3在高浓度( >75mg/L)下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适宜磷源为KH2PO4,其最佳浓度为2.5mg/L;有机碳源(C6H12O6)的促长效果优于无机碳源(NaHCO3),其最适浓度为20mg/L;硅源(Na2SiO3)最适添加浓度为30mg/L;维生素B1和B12联用效果显著优于分别单独添加(<0.05)。接种密度和筛选获得的5种营养盐在适宜浓度下均能显著促进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进而提高规模化培养的产量和稳定性,但高浓度下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和藻细胞浓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 张海荣; 宁掌玄; 刘红艳; 韩生华; 陶逊; 沈腊珍; 蒋煜; 郭永
    • 摘要: 固定晶化条件和合成原料参数,分别以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偏铝酸钠为模板剂和铝源,考察了硅源类型(正硅酸乙酯、硅溶胶、硅酸钠、硅酸和白炭黑)对合成ZSM-5分子筛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的相对结晶度和产率按白炭黑、硅酸、硅酸钠、硅溶胶和正硅酸乙酯顺序依次减小;比表面积按硅酸、正硅酸乙酯、白炭黑、硅溶胶和硅酸钠顺序依次减小,且以硅溶胶合成的ZSM-5分子筛的总孔容最大,而微孔孔容最小;甲醇转化制丙烯的催化性能按硅酸、正硅酸乙酯、硅溶胶、硅酸钠和白炭黑顺序依次减小.%With fixed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s and synthetic raw material parameters, we used tetrapropyl ammonium hydroxide and sodium aluminate as the template and aluminum source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effect of silica sources (TEOS(ethyl silicate), silica sol, sodium silicate, silica acid and white carbon black)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ZSM-5 zeolite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and production yield were in decreasing order for silica sources from white carbon black, silica acid, sodium silicate, silica sol, to TEO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in decreasing order for silica sources from silica acid, TEOS, white carbon black, silica sol, to sodium silicate.Furthermore, among all cases tested, the total pore volume of ZSM-5 synthesized by silicon sol is the largest, while the micropore volume is the smallest.In addition,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of CH3OH conversion was in decreasing order for silica sources from silica acid, TEOS, silicon sol, sodium silicate, to white carbon black.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