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砖红壤

砖红壤

砖红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3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土壤学报、土壤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草业科技创新与草业发展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砖红壤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钊沐、罗微、茶正早等。

砖红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38.3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2.29%

专利文献>

论文:337 占比:59.33%

总计:568篇

砖红壤—发文趋势图

砖红壤

-研究学者

  • 林钊沐
  • 罗微
  • 茶正早
  • 林清火
  • 毕华
  • 赵志忠
  • 刘国道
  • 郇恒福
  • 徐仁扣
  • 李就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燕; 刘书伟; 康小平; 何仲
    • 摘要: 为探讨电生功能水(EFW)对砖红壤主要养分转化及酸性的影响,以不同pH值的EFW对砖红壤进行喷施培养,在0、28、56、84 d时分别测定砖红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和pH值,并分析其与处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培养时间及电生功能水pH值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碱性特别是强碱性处理下降幅度较大,砖红壤的酸性亦呈减弱趋势,碱性处理可提升砖红壤pH值2~3个等级,使其达中性或近中性。(2)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及EFW处理的pH值增大呈增加趋势,EFW处理可将其含量提升2~3个等级;酸性处理的速效钾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其碱性处理则降低,速效钾含量随EFW处理pH值增大呈降低趋势,EFW处理可将其含量提升1~2个等级,即EFW处理有利于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的转化或活化。(3)培养84 d时,各处理的pH值与土壤pH值及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解决砖红壤存在的磷钾含量低和酸性强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 李菊; 杨永志; 甘良; 吴明锋; 高伟; 阮云泽
    • 摘要: 针对旱改水稻田土壤酸化和土地贫瘠的问题,探究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对旱改水砖红壤稻田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南方砖红壤地区旱改水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土壤改良剂种类(石灰、硅钙钾镁和草木灰)和用量、有机肥种类(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和用量的处理,测定各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种植15 d后,施用硅钙钾镁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但提升幅度较小。施用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均能显著提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总量和土壤氮、磷、钾含量。当有机肥施用总量超过90 t/hm^(2)时,田间水稻倒伏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旱改水稻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但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需循序渐进,不宜一次性过量施用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90 t/hm^(2)。
    • 张锐; 梁雨峰; 邢洁洁; 张喜瑞; 汝绍锋
    • 摘要: 短周期的香蕉种植方式结合传统的香蕉地翻耕、旋耕模式导致香蕉田土壤耕作层以下不断压实并形成犁底层,而深松可打破坚硬的犁底层,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探明不同深松模式耕层构造对海南香蕉地砖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在海南大学香蕉试验田设置了全虚耕层构造(Q1)、全实耕层构造(Q2)、虚实并存耕层构造(Q3)和上虚下实耕层构造(Q4),对砖红壤土壤坚实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种耕层构造在各深度土层都能够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其中,在0~15cm表层土壤降低幅度最大,Q1、Q3、Q4在土壤坚实度和土壤容重方面分别降低了51.92%、29.99%、39.91%,11.80%、5.59%、9.32%;各土层范围内的含水率均呈现为Q3>Q1>Q4>Q2,且全虚耕层构造(Q1)和虚实并存耕层构造(Q3)的土壤含水率略高。综合分析认为:考虑到香蕉的根系对于含水率的高要求,虚实并存耕层构造是保证香蕉成长发育质量比较理想的高产耕层构建方式。试验结果可为海南香蕉种植地构建合理耕层构造、实现香蕉产量稳步增长提供参考。
    • 倪斌; 吴东明; 李玮; 陈淼; 李勤奋
    • 摘要: 【目的】砖红壤在热区农业地位重要,明确有机—无机管理对其碳/氮库影响,可为热区农田的精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建于海南文昌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观测站,于田间尺度下研究了4种有机—无机管理措施对砖红壤碳/氮库的影响,包括: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单施秸秆。【结果】(1)对于土壤全态碳、氮库,经5年有机—无机管理后,仅土壤总氮受影响变化显著,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其中,单施化肥可使土壤总氮含量上升1.65倍,达(0.57±0.11)g/kg;单施有机肥使总氮含量上升1.51倍;(2)对于活性碳库,单施有机肥或秸秆均增加其库含量,包括DTC(溶解性总碳)、DIC(溶解性无机碳)、DOC(溶解性有机碳)。相反,单施化肥使土壤DTC和DOC下降80%和79%,不利于土壤活性碳库累积;(3)对于活性氮库,单施有机肥、秸秆分别使土壤溶解性总氮(DTN)含量增加1.63和1.79倍。但是,仅单施有机肥提升了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相反,单施化肥对DTN影响不显著,但对土壤NH_(4)^(+)-N和NO_(3)^(-)-N的增加效应在4个施肥处理中最大;(4)弦图分析可视化揭示了有机管理下的碳、氮库含量最高,并成功识别它们与无机管理土壤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氮库(TN、NH_(4)^(+)-N、NO_(3)^(-)-N)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土壤碳库(DOC、DTC、DIC)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土壤碳库与土壤氮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有机管理,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碳/氮库容,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优施肥方式。
    • 刘丽君; 朱启林; 曹明; 郑继成; 伍延正; 汤水荣; 孟磊; 何秋香
    • 摘要: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分析燥红壤和砖红壤中分别施加N0(不添加氮素)、N1(氮添加量为100mg·kg^(−1))、N_(2)(氮添加量为200mg·kg^(−1))和N3(氮添加量为300mg.kg^(−1))4个水平氮后对土壤性质及N_(2)O、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相较于N0,燥红壤N1、N_(2)和N3处理pH和有机碳降幅分别为8%~18%和4%~12%,砖红壤降幅分别为5%~23%和3%~15%;添加氮肥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燥红壤和砖红壤分别增加15%~54%和13%~52%。氮施入增加了土壤NH4+−N和NO_(3)−−N含量,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N3>N_(2)>N1>N0。氮添加促进土壤N_(2)O和CO_(2)排放,相较于N0,燥红壤N_(2)O和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1176%~2425%和124%~281%,砖红壤分别增加1054%~1887%和138%~256%。施氮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农田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土壤N_(2)O和CO_(2)排放与施氮量呈线性显著相关,减少施肥是降低土壤N_(2)O排放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与砖红壤相比,燥红壤N_(2)O和CO_(2)排放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更敏感。
    • 李岩; 李家明; 蔡成翔; 陆清杰; 李茂鹏; 周雄; 王一程
    • 摘要: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测量、浸泡失重法、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研究了X70管线钢在温度30~70°C之间的钦州强酸性砖红壤模拟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探讨了温度变化对X70管线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X70管线钢在模拟溶液中的极化电阻减小,腐蚀电位逐渐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腐蚀速率增大,耐蚀性越来越差;阳极发生了Fe的溶解,阴极发生了析氢腐蚀和氧的去极化腐蚀。温度变化对X70管线钢表面腐蚀产物膜的物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30°C和40°C时腐蚀产物相同,50、60和70°C时各不相同,腐蚀产物包括了γ-FeO(OH)、Fe(OH)_(3)、Fe_(3)O_(4)、α-FeO(OH)和Fe_(2)O_(3)。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产物膜质地越来越疏松,X70管线钢的腐蚀愈发严重。
    • 陈敏忠; 李进; 廖辉煌; 高宇; 苏会荣
    • 摘要: 以废弃贝壳为研究对象,粤西砖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高(S3,5 g/kg)、中(S2,1.0 g/kg)、低(S1,0.5 g/kg)3种用量的贝壳粉对酸性砖红壤的改良效果,探究贝壳粉改良酸性砖红壤的效果,以期为粤西滨海地区废弃贝壳利用及酸性砖红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贝壳粉对土壤pH、EC、交换性酸和Al3+含量、酸碱缓冲性的影响显著.S3和S2用量的贝壳粉均可显著提高酸性砖红壤的pH,而S1与CK处理间的pH无差异;不同用量贝壳粉均可显著降低土壤的潜性酸含量.整个培养期,S3、S2、S1的土壤交换性酸平均含量较CK分别减少了70%、59%、54%;S1、S2、S3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铝平均含量较CK分别减少了66%、76%、78%;S3的土壤酸碱缓冲性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的;相较CK,S3、S2和S1的平均土壤缓冲容量分别提高12.61、6.39和2.44 mmol/kg.针对粤西沿海砖红壤区,建议回收废弃贝壳,并施用5 g/kg的贝壳粉对酸性砖红壤进行改良,既为废弃贝壳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又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活性酸和潜性酸含量,补充酸性土壤中的钙镁等盐基离子,提高土壤的酸碱缓冲性能.
    • 吕镔; 刘秀铭
    • 摘要: 福建南部漳浦零星分布有砖红壤,是中国砖红壤分布的北界.该地区属南亚热带,纬度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而砖红壤是热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土壤.漳浦砖红壤形成时期气候条件如何?是否可以反映气候带的变迁?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漫反射光谱、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类比漳浦砖红壤和热带地区的广东徐闻现代砖红壤磁学特征的异同,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漳浦砖红壤中的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为主,赤铁矿含量高于磁赤铁矿,磁赤铁矿主导剖面的磁学性质.磁性矿物颗粒以细粒的超顺磁(SP)和单畴(SD)为主;(2)与徐闻现代砖红壤相比,漳浦砖红壤中的磁性矿物具有更高Fe3+?/?Fe2+比例、赤铁矿相对含量更高、磁性矿物颗粒更粗的特点,表明漳浦砖红壤形成时期气温更高;(3)漳浦砖红壤是古土壤,其形成时期的年均气温较现今高2.5°C以上;当时华南地区热带面积范围扩大,纬度北移4°以上.本研究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土壤学的实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