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44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76532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年北京土壤学会年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硝化抑制剂的相关文献由1201位作者贡献,包括B·纳韦、A·维瑟迈尔、武志杰等。

硝化抑制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6532 占比:99.82%

总计:176858篇

硝化抑制剂—发文趋势图

硝化抑制剂

-研究学者

  • B·纳韦
  • A·维瑟迈尔
  • 武志杰
  • 吴良欢
  • G·帕斯达
  • W·泽鲁拉
  • 石元亮
  • P·内斯瓦德巴
  • 史云峰
  • 张丽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富容; 李东坡;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张艺籍;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 摘要: 为研发在黑土及黄土上种植水稻专用的新一代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刺激素海带多糖与不同种生化抑制剂的的施用效果。试验以不施氮肥(CK)及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将海带多糖(L)、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海带多糖与2种生化抑制剂的组合,分别添加至尿素肥料中制成5种新型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作为试验处理,研究不同配方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在黑土和黄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使黑土及黄土的水稻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3.88%,1.21%,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2.18%,25.83%,氮肥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海带多糖与NBPT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相比NBPT单一施用,黑土及黄土的水稻生物产量分别降低6.87%,1.30%,籽粒产量分别降低8.15%,4.11%,氮肥利用效率也均有所降低。相比DMPP单独施用,海带多糖的添加具有促进水稻生长的效果,在黄土中二者配合施用,水稻生物与籽粒产量分别提高0.63%,2.64%,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在黑土中二者配合施用,水稻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0.52%,1.50%,植株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也有所降低,黑土中二者配合施用存在负效应。建议在黄土地区种植水稻将DMPP与海带多糖结合制成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施用,有利于水稻增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
    • 张忠庆; 高强
    • 摘要: 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是稳定性肥料Ⅱ型的重要技术核心之一,其良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供了重要途径。对国内外CP的研发历程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评述了CP的生态环境效应,阐述了CP硝化抑制潜力的影响因素,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如何发挥CP潜力、降低氮肥用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付佩; 李佳笑; 吴得峰
    • 摘要: [目的]以华阴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矿质氮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CK)、单施化肥处理(NPK)、70%化肥+30%有机肥(7F+3M)、50%化肥+50%有机肥(5F+5M)、30%化肥+70%有机肥(3F+7M)、优化施肥+硝化抑制剂(Opt+DMPP)6种施肥模式,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分别对不同施肥模式的试验区域表层及剖面土壤进行取样,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表层硝态氮、铵态氮及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施肥式下2年春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2年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14.02 t/hm^(2)),增幅为6.05%,Opt+DMPP处理产量为13.38 t/hm^(2),产量增幅不显著(P>0.05);Opt+DMPP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42.18 kg/kg;与NPK(35.03 kg/kg)相比,3F+7M显著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至39.06 kg/kg, 3F+7M增加氮肥偏生产力至70.11 kg/kg, Opt+DMPP显著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19.13%。不同施氮模式之间表层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0~200 cm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表现为NPK>7F+3M>5F+5M>Opt+DMPP>3F+7M。[结论]7F+3M施肥模式能有效增加春玉米产量,Opt+DMPP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降低土壤表层和剖面硝态氮含量,为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土壤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 倪玉雪; 赵梦强; 周晓丽; 韩建; 张丽娟; 尹兴
    • 摘要: 【目的】研究肥料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P)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N_(2)O、CO_(2)排放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乡北岔口村蔬菜棚小白菜土壤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静态培养的方法开展小白菜盆栽试验,共设定6个处理:不施肥(CK)、大量元素水溶肥(R1)、大量元素水溶肥+硝化抑制剂DCD[R1(DCD)]、大量元素水溶肥+硝化抑制剂NP[R1(NP)]、液态沼渣氮肥(L)、液态沼渣氮肥+硝化抑制剂DCD[L(DCD)]。每次施肥后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采集并检测土壤N_(2)O、CO_(2)排放情况;收获期采用流动分析仪检测0~3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同时对蔬菜产量及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施肥处理的N_(2)O排放均较CK有明显升高趋势,且DCD和NP可以显著降低N_(2)O的排放;基肥和追肥后,R1(DCD)和R1(NP)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与R1处理相比分别减少了45.70%、62.46%和71.54%、66.81%,L(DCD)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与L处理相比减少了45.81%和37.13%;施加DCD和NP对CO_(2)的排放无显著影响。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剖面0~30 cm硝态氮含量,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CD和NP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R1、R1(DCD)、R1(NP)及L(DCD)处理与L处理相比土壤硝态氮含量有降低趋势;DCD和NP可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但差异并不显著,其中与R1处理相比,R1(DCD)和R1(NP)处理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1.10%和3.41%,L(DCD)较L处理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69%。【结论】硝化抑制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并降低N_(2)O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有较大的益处。
    • 李鲁震; 赵长盛; 陈庆锋; 刘婷; 李磊; 郭贝贝
    • 摘要: 设施菜地系统相对于其他农业系统而言,由于环境封闭、施肥量大且灌溉频繁等特点,具有氮素淋溶的高风险,进一步引发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土质退化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研究氮肥、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对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菌群变化及其对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对土壤氮素循环和菌群的作用机制,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并为土壤菌群的作用机制等奠定基础。从设施菜地土壤氮素转化途径、氮肥和抑制剂对氮素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利用16S rRNA分析土壤菌群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
    • 张浩东; 贾俊香; 马智勇
    • 摘要: 在晋中地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对照(CK)、化肥(N)、氮素减施20%配施双氰胺(ND)、等氮转换有机肥(OF)、氮素减施20%加有机肥(NOF)和氮素减施20%配施生物炭(NB)6个处理,研究氮素减施与不同调节剂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土壤N_(2)O、CO_(2)、CH_(4)等3种温室气体强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D、OF、NOF和NB处理相比N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2.57%、48.41%、27.95%和90.44%,NB处理不但能够降低N_(2)O排放,同时较N处理能够降低CO_(2)和CH_(4)的累积排放量;ND处理虽较N处理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但较N处理显著增加了29.52%的CO_(2)累积排放量,ND、OF和NOF处理间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旱地作为CH_(4)的"汇",除NOF处理之外其余5个处理CH_(4)累积排放均表现为吸收,且彼此间CH_(4)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ND、OF和NOF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较N处理分别增产47.00%、78.00%和5.35%,全球增温潜势(GWP)较N处理分别降低了64.04%、48.48%和23.47%;CK、ND、OF与NB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小于N与NOF处理,NOF处理的GHGI值较N处理降低了33.21%,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此外,NOF处理较N处理提高了籽粒氮吸收、略微提高磷吸收。综上,实施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对于旱地冬小麦可以作为一种作物增产、提高氮素利用率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 陶甄; 李中阳; 李松旌; 李宝贵; 李嗣艺; 高峰; 刘源
    • 摘要: 为揭示外源物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复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外源物质不同组合[对照(CK)、生物炭(BC)、硝化抑制剂(NP)、脲酶抑制剂(N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BCNP)、生物炭+脲酶抑制剂(BCNB)、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P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BCNPB)]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同时监测土壤pH、NH_(4)^(+)-N、NO_(3)^(-)-N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抑制了土壤N_(2)O排放,其中NPB处理抑制效果最显著;所有处理均促进了土壤CO_(2)排放;除BC处理为负效应外,土壤CH_(4)排放效应与CO_(2)结果类似;除BCNB处理外,其他处理对全球增温潜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NPB处理的抑制效果最佳。培养结束时,与CK相比,除NP处理提高了土壤pH外,其他6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在无机氮含量方面,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H_(4)^(+)-N含量,BCNPB、NP、NPB处理减少了NO_(3)^(-)-N含量,NB、BC、BCNP、BCNB处理增加了NO_(3)^(-)-N含量。综合考虑全球增温趋势和土壤性质,本试验条件下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处理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优外源物质处理。
    • 郝小雨
    • 摘要: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采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是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及阻控农田土壤氮素损失有效措施。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常用硝化抑制剂Nitrapyrin(2-氯-6-三氯甲基吡啶)、DCD(双氰胺)、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和脲酶抑制剂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抑制机理,阐述了硝化/脲酶抑制剂与氮肥单独配施或组合配施对玉米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作用效应。分析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配合施用的协同增效作用显著,能够延长氮素释放周期,促进玉米氮素吸收,既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又可改善玉米籽粒品质。未来建议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区域,在施用方法、影响机制、创新工艺等方面加强研究。
    • 肖富容; 李东坡;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 摘要: 研究同时添加生化抑制剂与生物刺激素腐植酸的稳定性增效尿素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明确在黑土中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对尿素态氮转化的调控作用,为研究适宜黑土的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的稳定性增效尿素专用配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不施氮肥(CK)及施用普通尿素(N)为对照,在尿素中分别添加腐植酸(H)、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以及各生化抑制剂与腐植酸组合,共9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监测不同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玉米生物学指标、产量,计算土壤硝化抑制率、玉米籽粒吸氮量、玉米植株总吸氮量及尿素肥料氮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单独施用尿素肥料,腐植酸及生化抑制剂NBPT、DMPP、CP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等,同时对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施用添加腐植酸与NBPT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NBPT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苗期黑土硝化抑制率、玉米株高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4.03%、6.31%、3.22%,但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玉米茎粗及叶面积均有所下降。施用添加腐植酸与DMPP的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DMPP尿素处理的玉米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7.97%、20.17%,显著降低玉米苗期黑土硝化抑制率、玉米产量、经济系数、籽粒吸氮量、叶面积,同时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茎粗有所降低(P<0.05)。施用添加腐植酸与CP的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CP尿素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叶绿素含量、总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P<0.05),玉米株高、玉米籽粒吸氮量也均有提高,但玉米茎粗及叶面积有所下降(P<0.05)。在黑土中,施用添加腐植酸与CP的尿素处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玉米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肥料利用率。施用添加NBPT、DMPP与腐植酸配合的尿素处理降低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不利于玉米产量的增加及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在黑土玉米种植区,氮肥管理建议将腐植酸与CP结合制成新型高效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施用,有利于玉米的增产及尿素肥料利用率的提高,避免将腐植酸与NBPT、DMPP配合使用。
    • 程晓楠; 田晓楠; 郭艳杰; 李瑞娟; 张丽娟; 吉艳芝; 李博文
    • 摘要: 【目的】明确硝化抑制剂与菌剂单施与配施条件下设施土壤–茄子生产体系中氮的去向,为设施茄子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施氮720 kg/hm^(2)(FN)、减施30%氮肥(N 504 kg/hm^(2),RN),减氮30%配施硝化抑制剂(RND)、菌剂(RNB)和同时配施硝化抑制剂与菌剂(RNDB)。研究设施土壤–茄子体系中茄子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气态损失量及各去向所占比例。【结果】1)RNDB处理产量为112.27 t/hm^(2),比RND处理显著增加11.0%;可溶性糖含量达0.95%,较RND和RNB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7.3%和18.8%。2)各处理吸氮量均为果实>茎秆>叶片>根系;RNDB处理的总吸氮量为259.66 kg/hm^(2),比RN处理显著提高16.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20.87%,与RND和RNB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为99.69 kg/kg,显著高于RND处理。3)相同施氮量下,RNDB处理的气态净损失量(N_(2)O与NH_(3))和净损失率分别为16.05 kg/hm^(2)和4.73%,RNDB的N_(2)O累积排放量比RNB显著降低28.8%,各处理间NH_(3)挥发累积量差异较小。4)0—60 cm土层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为FN>RNB>RN>RND>RNDB>CK,除CK处理外,RNDB处理的累积量最低为873.1 kg/hm^(2),RNDB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比RN、RNB和RND处理分别减少17.6%、17.7%和2.2%;60—120 cm土层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为FN>RN>RNB>RND>RNDB>CK,RNDB处理的累积量为744.0 kg/hm^(2),比RND和RNB处理分别降低1.0%和25.2%。【结论】相比RN处理,减氮30%同时配施硝化抑制剂与菌剂能有效减少N_(2)O气态损失,对NH_(3)挥发影响较小,提高茄子氮素吸收量,显著降低0—60 cm土层土壤氮素残留,是实现茄子优质高产、环境友好的有效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