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设施菜地

设施菜地

设施菜地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682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上海市园艺学会2012年年会、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控制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等;设施菜地的相关文献由430位作者贡献,包括江丽华、刘兆辉、施卫明等。

设施菜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682 占比:99.55%

总计:23789篇

设施菜地—发文趋势图

设施菜地

-研究学者

  • 江丽华
  • 刘兆辉
  • 施卫明
  • 李虎
  • 陆扣萍
  • 徐钰
  • 曾希柏
  • 李彦
  • 王俊
  • 王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从; 孙会峰; 徐春花; 王站付; 张继宁; 张鲜鲜; 陈春宏; 周胜
    • 摘要: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菜地氨(NH_(3))挥发过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设施菜地NH_(3)挥发特征,分析各施肥方式下影响设施菜地NH_(3)挥发的重要因子,为以减氮增效为目标的设施菜地肥料管理模式制定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次基肥和2次追肥的施肥方式,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ontrol)、常规施氮处理(CF)、20%减氮缓释肥处理(SF)、20%减氮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OF)、20%减氮复合微生物菌肥/无机肥配施处理(MF)和20%减氮水肥一体化处理(IM),共计6个田间试验处理。除Control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氮磷钾的全季施用比例均保持一致。使用通气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的菜地NH_(3)挥发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同步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可能影响菜地土壤NH_(3)挥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的菜地NH_(3)挥发动态基本一致,NH_(3)挥发峰值均出现在肥料施用后。基肥施用阶段,除IM处理在基肥施用1 d后NH_(3)挥发即达到峰值外,其余处理均在基肥施用后3 d达到NH_(3)挥发峰值,峰值范围为0.12—0.26 kg NH_(3)·hm^(-2)·h^(-1)。在追肥阶段,各处理NH_(3)挥发峰值出现时间均有不同程度提前,各处理的NH_(3)挥发通量在追肥-Ⅰ阶段的峰值范围为0.08—0.19 kg NH_(3)·hm^(-2)·h^(-1),追肥-Ⅱ阶段的峰值范围为0.13—0.18 kg NH_(3)·hm^(-2)·h^(-1)。NH_(3)挥发累积排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CF、MF、OF、SF、IM、Control。与CF施肥处理相比,SF和IM处理分别降低菜地累积NH_(3)挥发量24.2%和42.4%(P0.05)NH_(3)挥发累积量。此外,由NH_(3)挥发引起的氮肥损失率,由高至低依次为MF、OF、CF、SF、IM。与CF处理相比,MF处理始终具有较高的肥料NH_(3)-N损失率,而IM处理下则始终低于CF处理。与CF处理相比,SF和OF处理在基肥阶段的肥料NH_(3)-N损失率较低,但在追肥阶段的肥料NH_(3)-N损失率则均高于CF处理。【结论】与CF处理相比,SF和IM处理可显著降低设施菜地NH_(3)挥发量。从不同施肥阶段来看,IM处理在基肥和追肥施用阶段均可显著降低由NH_(3)挥发引起的氮肥损失率,而SF处理对菜地NH_(3)挥发的减缓作用主要是在基肥施用阶段。因此,缓释氮肥施用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减缓设施菜地NH_(3)挥发和农田减氮增效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 王喜英; 赵辉; 谭智勇; 余高
    • 摘要: 反硝化微生物在土壤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设施菜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对评价设施菜地长期种植土壤质量状况和提高氮转化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osZ基因为靶标,研究设施菜地种植3、5、7年和露天菜地(CK)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菜地(CK)nosZ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3、5、7年的1.32倍、1.45倍和1.69倍。随种植年限延长,nosZ基因丰度逐渐降低。不同处理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α多样性指数随种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且露天菜地(CK)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最高。门水平上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属水平上优势类群为慢生根瘤菌属和无色杆菌属;变形菌门和慢生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随设施种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nosZ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其中3年和5年群落结构相似,7、3、5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土壤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数量、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可知,设施菜地长期种植显著降低了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并对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 李雨桐; 刘坤; 柏宏成; 汪军
    • 摘要: 本研究采集西南紫色土区、华南红壤区两种设施菜地土壤样品(ZP、HP),并以其周边荒地土壤样品为对照(ZU、HU),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主要理化性质和邻苯二甲酸酯(PAEs),探讨不同类型设施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与荒地相比,设施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PAEs含量;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显著不同,多样性指数顺序为ZP>ZU>HU>HP,其优势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6.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9.2%)、绿弯菌门(Chloroflexi,36.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7%);差异分析表明设施土壤存在较高丰度的芽孢杆菌和罗丹诺杆菌等PAEs降解菌,是PAE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重要来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是导致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的驱动因素。
    • 李鲁震; 赵长盛; 陈庆锋; 刘婷; 李磊; 郭贝贝
    • 摘要: 设施菜地系统相对于其他农业系统而言,由于环境封闭、施肥量大且灌溉频繁等特点,具有氮素淋溶的高风险,进一步引发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土质退化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研究氮肥、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对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菌群变化及其对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对土壤氮素循环和菌群的作用机制,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并为土壤菌群的作用机制等奠定基础。从设施菜地土壤氮素转化途径、氮肥和抑制剂对氮素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利用16S rRNA分析土壤菌群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
    • 成臣; 易艳红; 廖雅汶; 王雅青; 王志雯; 喻刚; 卢占军; 朱博; 姚锋先; 杨红兰
    • 摘要: 为探究江西省赣州设施菜地土壤全硒(Se)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于2021年对赣南地区设施蔬菜大棚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235件,测定了土壤采样点的经纬度、海拔及土壤中全硒含量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赣南地区设施菜地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平均为0.31 mg/kg,变化范围为0.03~1.25 mg/kg,全硒含量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研究区域设施菜地富硒土壤资源较为丰富,85.1%的样点数土壤全硒含量处于足硒及以上水平(>0.175 mg/kg),其中有22.1%的样点数土壤属于富硒水平标准(>0.400~3.000 mg/kg),而富硒土壤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的正西部及东北部等部分区域;7.2%和7.7%的样点数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分别达硒不足(>0.125~0.175 mg/kg)和潜在硒不足水平(≤0.125 mg/kg),二者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西南角部分区域,不存在硒中毒区域。海拔每增加1 m,设施土壤全硒质量分数降低5.35×10^(-4)mg/kg;纬度每增加1°和pH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分别增加0.090和0.049mg/kg。综上,赣南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硒资源具有较大利用潜力,并可依据研究区域全硒含量分布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富硒蔬菜发展策略。
    • 柯华东; 孔陈琛; 雷豪杰; 丁武汉; 李虎
    • 摘要: 设施菜地因水肥投入高而导致大量N_(2)O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N_(2)O作为主要温室气体之一,探寻N_(2)O减排潜力不仅可为设施菜地碳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还可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京郊典型设施黄瓜-番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DND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田间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然后以农民常规种植模式为基线情景,改变田间管理措施(灌溉方式、施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和调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SOC)、pH等]为替代情景,运用DNDC模型通过1250次模拟得到单一情景和多组合情景下N_(2)O排放量,并评估其减排潜力。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设施菜地土壤温湿度、蔬菜产量和N_(2)O排放量。基线情景下N_(2)O排放总量为12.18 kg(N)∙hm^(−2)。单因子情景分析表明,设施菜地N_(2)O减排潜力变幅为12.23%~17.58%。敏感性指数显示N_(2)O排放对土壤pH调控和化肥减施的响应比对其余单因子较为敏感,其中相比于基线情景,1.2倍土壤pH情景和减施30%化肥情景N_(2)O排放量分别降低15.60%和14.86%。多组合因子情景表明,与基线情景相比,同时采用滴灌、减少30%的化肥施氮量和减施30%有机肥组合情景,可降低31.69%的N_(2)O排放。而相同组合在低SOC及高pH的土壤情景中N_(2)O减排潜力可进一步降低,达到55.58%[6.77 kg(N)∙hm^(−2)]。可见,DND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田间环境,克服田间试验中有限的处理设置和较高的监测成本等局限性,从而为设施菜地N_(2)O排放定量评估和减排评价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DNDC对设施菜地N_(2)O排放的单因子情景和组合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调控和水肥管理措施优化具有较大的N_(2)O减排潜力。
    • 曹秀鹏; 黄兴学; 周国林; 张润花; 谢言兰; 施玲芳
    • 摘要: 针对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上施肥灌溉不合理现象,围绕解决因氮素流失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田间原位淋溶监测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中无机氮迁移、地下淋溶水氮素损失、蔬菜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以砂壤土为供试土壤,以白菜为供试蔬菜,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优化施肥(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OF)、秸秆与常规化肥配施(CFS)、秸秆与优化施肥结合(OFS)、秸秆与优化施肥结合水平上减少30%灌溉(OFSW)。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N)是地下淋溶水氮损失的主要形式,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淋失占比分别为可溶性总氮(TDN)的25.578%~62.756%、18.957%~43.483%。与CF处理相比,OF、OFS、OFSW均显著降低了TDN的淋失量,分别降低了24.1%、33.9%、47.3%,但地下淋溶水DON的淋失量较高,可能会成为地下水污染新的威胁。相较于CF处理,OF、CFS、OFS和OFSW处理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21.4%、14.1%、38.8%、27.0%,同时增加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综合来看,OFSW处理在保证蔬菜生物量和产量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减少了氮素淋失,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其次为OFS处理,二者均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可推荐的施肥措施。
    • 雷豪杰; 李贵春; 丁武汉; 徐驰; 王洪媛; 李虎
    • 摘要: 设施菜地因大水大肥管理方式导致的氮素淋失已成为当前关注焦点。探寻氮素淋失阻控技术需要首先探明土壤中NO3--N的运移和淋失过程,找到淋失阻控的关键点,从而实现蔬菜栽培高产量低环境成本。本研究以京郊设施菜地黄瓜-番茄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获取土壤温度、湿度、NO3--N含量等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参数校验,并以农民常规种植模式为基线情景,设置改变土壤基础性质、灌溉量、施氮量等不同情景,运用DNDC模型对设施菜地系统土壤氮素运移及淋溶损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经验证后的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蔬菜产量、5 cm土壤温度和0~20 cm土壤孔隙含水率变化以及NO3--N的迁移过程,是模拟和评价氮素运移和损失的有效工具。模拟不同情景表明,设施菜地0~60 cm土壤NO3--N累积主要受灌溉水量和氮肥施入量的影响,此外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也是影响NO3--N运移的重要因子。节水节肥是设施菜地氮素淋失减量的最有效方法,相比常规措施,同时减少20%灌溉量和20%施氮量可明显降低59.04%的NO3--N淋失量。同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改变灌溉方式并提高20%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69.04%的NO3--N淋失量。可见,DNDC模型为设施菜地NO3--N淋失评价和阻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重点关注减氮节水等管理措施的同时,提高土壤本身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失的途径。
    • 高利娟; 邹国元; 丁效东; 杜连凤; 马茂亭; 康凌云; 刘静; 李顺江
    • 摘要: 针对北方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下降,尾菜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不同蔬菜的尾菜进行发酵,分析研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发酵液与有机无机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番茄两种尾菜发酵液抗氧化系统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均表现为发酵60 d高于发酵30 d的,两者都显著高于未发酵的尾菜;而两种发酵液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与尾菜相比,发酵30 d和60 d后该指标显著降低;与发酵30 d相比,发酵60 d时白菜和番茄尾菜发酵液纤维素酶和蔗糖酶含量均显著提高;而两者过氧化氢酶含量却随发酵时间而显著降低;番茄和白菜尾菜发酵液可溶性碳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田试验表明,有机肥+化肥(减半)+番茄发酵液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从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来看,有机肥+化肥(减半)+番茄发酵液处理时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有机肥+化肥(减半)+两种尾菜发酵液处理番茄酸度最低,而氨基酸、Vc含量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发酵30 d时,两种尾菜发酵60 d田间应用效果较佳,特别是番茄尾菜发酵液的基施有机肥+化肥(减半)+两种尾菜发酵液处理效果最优,在实际生产中能够部分替代有机肥与化肥施用.
    • 雷豪杰; 李贵春; 丁武汉; 徐驰; 王洪媛; 李虎
    • 摘要: 设施菜地因大水大肥管理方式导致的氮素淋失已成为当前关注焦点.探寻氮素淋失阻控技术需要首先探明土壤中NO3--N的运移和淋失过程,找到淋失阻控的关键点,从而实现蔬菜栽培高产量低环境成本.本研究以京郊设施菜地黄瓜-番茄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获取土壤温度、湿度、NO3--N含量等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参数校验,并以农民常规种植模式为基线情景,设置改变土壤基础性质、灌溉量、施氮量等不同情景,运用DNDC模型对设施菜地系统土壤氮素运移及淋溶损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经验证后的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蔬菜产量、5 cm土壤温度和0~20 cm土壤孔隙含水率变化以及NO3--N的迁移过程,是模拟和评价氮素运移和损失的有效工具.模拟不同情景表明,设施菜地0~60 cm土壤NO3--N累积主要受灌溉水量和氮肥施入量的影响,此外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也是影响NO3--N运移的重要因子.节水节肥是设施菜地氮素淋失减量的最有效方法,相比常规措施,同时减少20%灌溉量和20%施氮量可明显降低59.04%的NO3--N淋失量.同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改变灌溉方式并提高20%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69.04%的NO3--N淋失量.可见,DNDC模型为设施菜地NO3--N淋失评价和阻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重点关注减氮节水等管理措施的同时,提高土壤本身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失的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