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白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8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中成药、国土绿化、农村新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09’中国北京首届世界药膳养生学术研讨会等;白果的相关文献由14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福亮、王成章、苏二正等。
白果
-研究学者
- 曹福亮
- 王成章
- 苏二正
- 王佳宏
- 汪贵斌
- 吴彩娥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志才
- 陈虹霞
- 周昊
- 华兴茂
- 华柏生
- 谢笔钧
- 马维新
- 黄文
- 何贤用
- 叶建中
- 宣世所
- 李维林
- 杨小明
- 汪雨晨
- 王益
- 陈西娟
- 陶阳
- 韩永斌
- 任晓锋
- 唐仕荣
- 张彩虹
- 张涛
- 李莹莹
- 田潇瑜
- 白竣文
- 范龚健
- 顾立瑞
- 黄立新
- 任晓峰
- 侯莎莎
- 倪洋
- 兰翔
- 刘亚丽
- 刘伟民
- 卢越
- 周彬
- 唐懿骏
- 唐江明
- 唐超
- 孙毅
- 孙莉莉
- 帅建
- 张才九
-
-
蔡琳;
杜瑜;
彭鹏
-
-
摘要:
银杏果实,称为白果。白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淀粉、胡萝卜素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等,还有银杏酸、酚类、胆固醇等。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各家医书记载白果能够益气平喘、止咳、止带、缩尿、护血管、提升血流量,能够作为药物参与治疗作用,亦可作为保健用品用于食疗等。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白果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本文以“白果”“炮制”“临床运用”等关键词在国内各个文献平台进行检索(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等),并结合全国不同地区的地方炮制规范,总结白果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能够为白果的安全利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
-
屠燕;
董志颖;
黄孟秋;
谈景福;
陈为序;
孙连娜
-
-
摘要:
目的建立并完善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关方法对29批白果仁饮片及12批炒白果仁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测定水分含量。结果不同批次的白果仁饮片及炒白果仁饮片性状较一致;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8.8%~12.2%,平均为10.5%;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5.4%~12.3%,平均为8.9%。鉴于白果饮片存储较久,易虫蛀发霉,规定白果饮片水分含量不超过10.0%。结论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比,增加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的性状鉴别,完善了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需严格控制,不超过10.0%,以防止饮片发霉及虫蛀。
-
-
刘璐
-
-
摘要:
白果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具有敛肺止咳、止带缩尿的功效,临床应用以炮制品为主,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气喘、带下白浊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白果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肿瘤、保护神经、抗氧化、抗神经毒性、抗菌、抗病毒、杀虫等作用。目前,由于白果潜在的毒性成分,致使其深加工产品匮乏,大多数白果的加工停留在鲜果仁、干果制品等,对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较欠缺,商品附加值较低。今后应加大对白果活性成分的研究,探究其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生理学作用,明确其功效,从分子机制进行阐述,为白果的深入开发提供循证学依据。此外,白果作为药食两用之品,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应深入研究白果的药用价值,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更新产品类型,为白果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
周容戎;
于同月;
连凤梅
-
-
摘要:
通过整理古籍及现代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白果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6~20 g,散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0.5~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收敛除湿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敛肺止咳祛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等,汤剂用量为6~20 g,丸剂用量为0.5~3 g;固本定喘治疗哮喘缓解期和慢性气管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的中药,如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时常配伍车前子、苍术、炒山药等;敛肺止咳化痰时常配伍麻黄、杏仁、生甘草等,收敛固涩、补肾益精时常配伍黄芪、党参、黄精、山药、熟地黄等,固本纳气、宣肺定喘时常配伍生晒参、蛤蚧等。
-
-
王丹;
江芊;
祁立新;
赵海鹏;
陈晓鹭;
于福来
-
-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挥发性成分。从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30、31和27个化合物,主要涉及醇类、酯类、酸类、醛类、萘类、烷类、含氮化合物、烯烃类和酮类共9类化合物。其中,鉴定出来的醇类成分数量和含量较高,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为12、9和12个,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28.594%、31.335%和44.664%。海口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共有化合物为14个,主要为正辛酸、水杨酸甲酯、反-3-己烯-1醇、芳樟醇、正己酸、壬醛、癸醛等化合物,不同的来源导致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正辛酸含量分别为20.817%、10.939%和4.853%,水杨酸甲酯为22.651%、0.759%和6.603%,反-3-己烯-1醇为2.347%、0.568%和21.875%,芳樟醇为1.873%、11.78%和2.965%。由此可见,不同成熟度诺丽鲜果以及鲜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
-
-
段振离
-
-
摘要:
深秋时节,银杏树一片金黄,即便是撒落一地亦不减其美。银杏是植物界的奇迹,诞生在古生代的二叠纪,据今有二亿三千万年以上,被称为“活化石”。而银杏为大家所熟知并非因为它是植物界的长寿冠军,而是它的果实既是美食又可入药。白果是美食银杏的果实叫做白果。果实呈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淡黄色,外面为白粉状蜡质,因为外观粉白,所以叫白果。
-
-
李娟;
阿吉·亚森;
黄文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5种不同产地的白果清炒后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C的含量变化。方法通过HPLC-UV法对比不同产地的白果炮制前后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C的含量改变。结果山东省临沂市、江苏省徐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亳州市、徐州市新沂市的白果清炒后银杏内酯A的含量差分别为20.1、24.4、29.5、27.5、26.9μg/g,银杏内酯C的含量差分别为10.1、14.4、20.7、19.7、14.4μg/g。结论除了安徽省亳州市白果的银杏内酯A含量较高外,其余产地的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C的含量差别不大,炮制后损失的含量相当,证明清炒法对白果成分影响稳定。
-
-
王红
-
-
摘要:
上学记那年,我五岁,大弟三岁,小弟一岁,母亲要忙地里还要照顾家里,顾及不过来。彼时,村里未设置幼儿园,只能把我送到外婆家。由此,我开始同小姨一起上下学。小姨是母亲最小的妹妹,上四年级,已经十二岁。外婆家所在的寨子很小,一个祖先繁衍下来,分支才十几户,寨子里不到百人,寨子东头有棵上了年纪的银杏树,树上常年挂着村人用来祈愿的红布条。秋天,银杏树像挂了一个个金元宝,美丽极了。我和小姨常常在银杏树下玩耍,捡来白果在火炉上烤来吃,烤熟的白果又软又糯,有淡淡的苦涩,但不妨碍我们的食欲,我总要吃上一大把。
-
-
王婷;
安淑静;
韩彬凯;
牛豆;
白扬波;
康杰芳
-
-
摘要: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高价值经济树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但由于长期的栽培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产区环境差异较大、栽培技术差别明显、缺乏可控的质量标准等问题,造成目前银杏药材原料无法正确评估的混乱局面,成为了制约银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从生产基地选址、种质种子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进一步为栽培户提供参考,提高银杏的产量和品质,推动银杏产业标准化规范化.
-
-
张晓燕
-
-
摘要:
进入秋季,气温降低得更快,而这个时候养肺润燥、保暖防寒就是养生的首要任务。除了注意休息、防止受寒、调养心脾外,饮食上也有讲究。俗话说:“白露吃五白,大病小病都不来”,其实不止“五白”,多种白色食物都非常适合这个季节。白果:益肺气、治咳喘银杏果俗称白果,有益肺气、治咳喘等作用。但是由于白果里含氢氰酸(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这种有毒物质,一定不要生食,也不要随意摘路边的白果拿来吃,以免中毒。食用白果必须熟食,而且要少量。
-
-
张滢丹;
刘宏奇
- 《第十七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对《傅青主女科》含白果的方剂进行分析对比,归纳白果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发现其在妇科任脉亏虚等病证方面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除了常见的咳痰气喘,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对于带下白浊、女子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症或产后虚弱各病中属冲任督带亏虚者,均可加入适量白果,以增强疗效。目前对白果的现代研究,多见于对其止咳平喘等作用方面,通过对《傅青主女科》的学习,可以为白果在止带缩尿等功用方面的药物成分研究提供思路和灵感。
-
-
彭惜媛;
渠磊;
马芳;
陈建波;
周群;
孙素琴
- 《第二十一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别分析多糖类种子药材莲子和白果.在莲子和白果的经典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种样品出现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明显地差异,简明直接地突显出两种样品之间的差异.利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能够对多糖类种子莲子和白果进行快速简便地区分,实现无损快速地分析鉴别,为多糖类种子以后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
-
吴中一;
吴诚勤
- 《第八届国际营养药膳高层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白果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杳树的成熟种子。有名银杳。5月开花,10月成熟,以干燥核仁而食用。生产四川、云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银杏是一种子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它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列为国家工级重点保护植物。白果性味甘苦涩平,有小毒,入肺、肾经。主要成分每100g白果中含淀粉62.4g,粗蛋白质11.3g,粗脂肪2.6g及少量的蔗糖,银杏酸、钾、钙、磷等。具有敛肺平喘,收涩止带之功效。用量:6-10g,大剂量可用至2鲍。白果,养生延年。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要白果。本文介绍了白果在药膳中的应用,可治疗哮喘,子宫下垂,脱肛,带下,遗精,遗尿等病。
-
-
-
Yang Jian-ting;
杨剑婷;
Wu Cai-e;
吴彩娥
- 《全国第十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为了明确目前银杏致敏成分及其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白果致敏方面的研究报告文献资料.普遍认为引起白果过敏的主要物质是银杏酚酸类物质(也称烷基酚类化合物),也有报道认为MPN(4-O-Methylpyridoxine)是主要致毒物质,树生坚果种子的贮藏蛋白致敏性较为普遍;致敏机理可能是抑制酶活性、细胞毒性、变态反应等;白果中的贮藏蛋白可能具有致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