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0624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等;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建行、胡坚、付强等。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0624篇
占比:99.98%
总计:1070806篇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研究学者
- 何建行
- 胡坚
- 付强
- 吕望
- 张健
- 殷伟强
- 王坤宇
- 付琮
- 何新红
- 俞世强
- 倪俊俊
- 刘伦旭
- 刘成武
- 刘文亮
- 卢金修
- 司徒冬荣
- 唐敬群
- 喻风雷
- 廖洪映
- 张凯
- 张毅
- 张翔宇
- 张致远
- 彭慕云
- 徐学增
- 徐湘
- 戎铁华
- 戴天阳
- 易定华
- 曾招龙
- 朱洪征
- 李军芳
- 李国栋
- 李建亮
- 李文涛
- 李韵
- 杨义辉
- 杨明磊
- 杭庆雨
- 林勇斌
- 林志潮
- 王显悦
- 王英
- 王莺
- 王述民
- 皮勇
- 矫文捷
- 程云阁
- 程思强
- 翁毅敏
-
-
何天煜;
王莺;
刘佳聪;
周春琳;
庄润周;
吕望;
胡坚
-
-
摘要: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亚肺叶联合切除手术的围术期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亚肺叶联合切除手术的131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组(20例)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组(111例).根据基线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的围手术期结果.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RATS组患者18例,VATS组患者56例.RATS组清扫了更多的N1淋巴结站数(P0.05).RATS组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淋巴结升期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d数字评分法疼痛(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亚肺叶联合切除手术具有与胸腔镜手术相似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但RATS清扫淋巴结更彻底,且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减少胸腔引流管置放时间.
-
-
倪恒;
陆豪健;
王一青;
王莺;
吕望;
胡坚
-
-
摘要:
目的:评估机器人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和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的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65.9±5.4)岁;胸腔镜组14例(男14例,女0例),平均年龄(63.5±9.5)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发现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与胸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淋巴清扫站数更多(P=0.025),但住院总费用更高(P<0.001).结论:机器人袖式肺叶切除术具有不亚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且能清扫更多淋巴结站数.
-
-
员天祥;
刘傲;
黄章锋;
苏文浩;
杜文兴;
矫文捷
-
-
摘要:
目的比较机器人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21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和胸腔镜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个数、清扫淋巴结总站数及N2站数、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机器人组的清扫淋巴结总站数及清扫淋巴结N2站数较胸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楔形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且淋巴结总站数及N2站清扫更彻底,手术时间和带管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
-
何攀;
冯旭;
刘伟;
曾晨;
徐晓雪
-
-
摘要:
随着低剂量CT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广泛运用,肺小结节的检出和早期干预越来越普遍。术前对小结节的定位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术前定位技术,CT引导是一种简单且成功率较高的定位方式,本文将主要从钩丝系统、微弹簧圈系统、医用胶定位和医用染料定位等方面详细介绍。
-
-
徐文婷;
郑孝振
-
-
摘要: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急性期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VATS手术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等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布啡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术后痛觉过敏进行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创口旁机械痛阈值和术后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0min、12h、24h,观察组各时间点创口旁机械痛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h、12h、24h时,观察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术前和术中使用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能有效提高术后机械痛阈值、减轻患者术后急性期痛觉过敏。
-
-
倪云玲;
黄旭华;
肖丹;
黄群峰
-
-
摘要:
目的:探讨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对高危高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危高龄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术后苏醒相关指标、寒战及低体温发生情况、恢复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温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10 min、30 min、1 h及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寒战程度及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可有效预防高危高龄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苏醒,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
-
王浩源;
李雪燕;
徐江慧;
王海莲;
张军
-
-
摘要:
目的研究年龄差异是否会导致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下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患者的脑氧代谢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7—12月行VA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59岁),依据公式计算所需样本量为78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15 min(T_(2))、OLV 30 min(T_(3))、OLV 60 min(T_(4))、双肺通气后15 min(T_(5))及苏醒脱氧后(T_(6))6个时间点经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采血行血气分析,根据Fick公式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组内及组间动脉血氧含量(CaO_(2))、颈静脉血氧含量(CjvO_(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jvO_(2))、动脉血糖值(a-G)、颈静脉血糖值(jv-G)、动脉乳酸值(a-Lac)、颈静脉乳酸值(jv-Lac)、碳水化合物指数(OCI)和脑氧代谢率(CMRO_(2))。结果中青年组试验过程中剔除2例,老年组试验过程中剔除1例,依据纳排标准中青年组纳入37例,老年组纳入38例患者。与中青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术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麻醉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多(P值均0.05)。与同组T_(1)时间点相比,两组T_(2)、T_(3)时间点CaO_(2)、CjvO_(2)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脑氧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VATS的患者,尽管麻醉与OLV可影响术中的脑氧代谢,但并未因年龄差异而导致OLV对患者术后脑氧代谢产生显著影响。
-
-
吕冬琴;
徐磊;
朱启航;
朱贤胜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DE)评估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及肺段切除术后膈肌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将孤立性肺结节行VATS治疗的5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32例和肺段切除组22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双侧DE,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二次手术者。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的DE结果显示,肺段切除组术后第1、3、5、7天手术侧DE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前3 d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肺段与肺叶切除术后膈肌功能历经短暂降低后逐渐增高,分别于术后第5、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为临床VATS后膈肌功能恢复时间提供参考,也可帮助诊断术后膈肌功能障碍。
-
-
舒文博;
周振宇;
王新;
陆豪健;
俞豪杰;
虞莉;
吕望;
胡坚
-
-
摘要: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肺部相关疾病微创手术的代表性技术,在其出现后的数十年间快速发展,凭借其相比传统的胸部开放手术体现出的“入路创伤小、术后预后佳、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成为早期肺癌和其他肺部疾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该文旨在通过介绍VATS的发展历程和治疗现状,阐明VATS在当下治疗中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探索在医工结合的大背景下VATS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可能存在的巨大潜力。
-
-
王者;
许瑞彬
-
-
摘要:
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GGO)是肺结节的一种,这种类型的结节与肺腺癌的关系密切,且其检出率日渐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因肺部发现了GGO而接受了手术治疗。GGO好发于女性及不吸烟人群,且很多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因此GGO的筛查与随访至关重要。大部分的GGO呈惰性生长,在较长的时期并不发生变化,而部分GGO发展较快,逐渐发展为早期肺癌。临床手术医师需要在大量的GGO病例中筛选出需要手术的病例,并且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等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也被应用到GGO的诊疗中,如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技术、肺部三维重建技术等,为临床医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就GGO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随访、手术、应用的新技术等方面作一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