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危

高危

高危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216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42篇;相关期刊632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等;高危的相关文献由563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小平、宋昕、李浩华等。

高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6 占比:61.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42 占比:38.82%

总计:2169篇

高危—发文趋势图

高危

-研究学者

  • 郑小平
  • 宋昕
  • 李浩华
  • 王立东
  • 赵学科
  • 刘林
  • 吕伟韬
  • 陈凝
  • 刘辉
  • 常志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毅立; 田雅峰; 董军格; 杨名帅; 董少阳; 薛鹏宇; 陈宝生; 樊金瑞
    • 摘要: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行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试验组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元活血汤,两组均6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试验组停止服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3、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周;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7、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3 d,术后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 邹玉姣; 魏丽丽; 王静远; 李雯; 吕伯瀚
    • 摘要: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孕妇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膳食模式与GDM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GDM高危孕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其饮食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提取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动物型膳食模式、植物型膳食模式、加工型膳食模式。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不良孕产史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动物型膳食模式有正向影响,职业状态对其有负向影响;职业状态对植物型膳食模式有正向影响,年龄、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其有负向影响;年龄、职业状态对其加工型膳食模式有正向影响,不良孕产史对其有负向影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工型膳食模式对GDM的发生有正向影响,植物型膳食模式对其有负向影响。结论:GDM高危孕妇的膳食模式因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而不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倾向于加工型膳食模式的GDM高危孕妇占比较高。
    • 徐徐; 陈恬; 张敏; 陈晨
    • 摘要: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高危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R-CHOP方案者56例(R-CHOP组),行CHOP方案者46例(CHOP组)。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20^(+))、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及IgG、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R-CHOP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CHOP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R-CHOP组治疗后CD4^(+)、IgM、IgG均降低,CD8^(+)均升高,随疗程延长差异更显著;且治疗4、6个疗程R-CHOP组较同时间CHOP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R-CHOP组治疗后CD20^(+)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同时间CHOP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β2-MG均降低,随疗程延长差异更显著;且治疗4、6个疗程R-CHOP组较同时间CHOP组更低(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R-CHOP组临床疗效与治疗4个疗程、6个疗程后β2-M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R-CHOP方案对高危DLBCL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但能影响患者免疫功能,血清β2-MG水平对监测疗效有利。
    • 倪云玲; 黄旭华; 肖丹; 黄群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对高危高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危高龄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术后苏醒相关指标、寒战及低体温发生情况、恢复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温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10 min、30 min、1 h及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寒战程度及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可有效预防高危高龄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苏醒,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 陈海燕; 傅晓丹; 张秋菊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危人群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脂肪素(visfatin)的变化及其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冠心病高危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评价血清Lp-PLA2、sLRP-1、visfatin对冠心病高危的诊断价值。根据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分析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高于对照组,LVDd大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浆Lp-PLA2预测冠心病高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最佳临界值为47.36μg/L;血清sLRP-1预测冠心病高危的AUC为0.957,最佳临界值为2.58μg/mL;血清visfatin预测冠心病高危的AUC为0.932,最佳临界值为53.46 ng/mL。未缓解组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均与治疗结局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Lp-PLA2、sLRP-1、visfatin水平高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其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反应较差。
    • 郑静; 王旭; 夏阳; 江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纹理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s)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高危GISTs 204例,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3例,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51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2例)。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是否有肝脏转移分为肝转移组(76例)和无转移组(128例)。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高危GISTs三维容积感兴趣区,通过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出有效特征,建立纹理特征标签。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分析评估模型对高危GISTs肝脏转移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验证曲线下面积(AUC)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高危GISTs肝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Ki-67、发生部位、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CT图像中共提取107个纹理特征,使用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13个平扫、7个增强图像的纹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其中,临床病理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870、0.855;CT平扫和增强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918、0.836和0.920、0.846;临床病理联合CT平扫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930、0.889。经Delong检验,CT平扫与CT增强纹理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与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结论CT平扫纹理特征可无创预测高危GISTs肝转移的风险,且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的预测效能更优。
    • 吴伟; 蒙革; 冯海合; 石银华; 李宇; 杨明华; 殷珊珊; 王晓洁
    •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时机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HR-PCI)术患者近期(术后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IABP辅助治疗的HR-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置入组]46例和B组(PCI术后置入组)34例。比较两组合并疾病、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部位及合并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支架置入个数、无复流率、IABP辅助时间、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病死率等,分析IABP置入时机对HR-PCI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左前降支和左主干病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例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高于B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IABP辅助时间、再次PCI率、院内病死率及术后30 d病死率均低于或短于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置入IABP是HR-PCI术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PCI术后置入IABP相比,PCI术前置入IABP可有效地改善HR-PCI术患者的近期预后,PCI术后置入IABP是HR-PCI术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邓玉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患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在脑出血术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104例脑出血术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医护患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各52例。观察两组的护士预防措施落实率、患者依从率、压力性损伤风险及发生率、护士与患者认可度。结果:干预组护士预防措施落实率与患者预防措施依从率分别为96.15%、94.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73.08%(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压力性损伤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与患者认可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给予医护患联动压疮共管干预效果明显,可提高护士预防措施落实率与患者预防措施依从率,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预防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护士与患者认可度,值得推广。
    • 何丽娜; 林艺卿
    •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92例),基于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8.52±1.34)mmol/L、餐后2 h血糖(10.47±2.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6±1.73)%、生理功能(43.95±1.78)分、心理与精神(34.01±1.27)分、社会关系(10.79±0.91)分、治疗情况(6.18±0.3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6.827、3.434、6.844、8.703、8.396、11.51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93.47%,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结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血糖水平。
    • 孙玉娟; 袁静; 黄秀丽; 易东; 邱令智; 鄢华
    • 摘要: 目的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早期PCI策略对高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2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CI的高危NSTEMI患者127例,依据介入治疗时间窗分为紧急PCI组(确诊后2 h内行PCI者81例)和早期PCI组(确诊后2~24 h内行PCI者46例),主要终点是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冠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主要终点。结果紧急PCI组和早期PCI组从确诊到行PCI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73 min和285 min(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与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紧急PCI组男性比例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早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PCI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均高于早期PCI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早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介入治疗不能降低高危NSTEMI患者PCI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