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
电复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544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电复律的相关文献由92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浩、张小玲、严激等。
电复律
-研究学者
- 何浩
- 张小玲
- 严激
- 沈才杰
- 王月碧
- 王群山
- 符霞
- 黄建龙
- 储慧民
- 刘旭
- 徐志云
- 李莉
- 林育真
- 王东进
- 王健
- 范西真
- E·C·赫尔雷克森
- 丁平
- 任惠萍
- 何斌
- 刘亚梅
- 刘凤岐
- 刘华清
- 刘岩华
- 刘巍
- 刘志襄
- 刘淑波
- 刘道喜
- 吕安林
- 吴萍
- 吴钢
- 周庆
- 周长高
- 唐平
- 唐萌
- 宁阳根
- 宋明才
- 富路
- 尹宗涛
- 屈百鸣
- 常新
- 张南滨
- 张卫茹
- 张国锋
- 张子云
- 张月军
- 张海山
- 张润生
- 张百宁
- 张祥玖
-
-
钟耀棠;
李诗成;
李忠荣;
程飞
-
-
摘要: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采用药物维持与电复律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房颤并采用RFCA治疗的患者93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律方法分为药物组49例和电复律组44例,药物组于术后3个月采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术后9个月房颤复发则调整胺碘酮用量予以改善,电复律组患者术后复发房颤采用电复律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房颤复发率、术前与术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经(LAD)。结果:(1)术后3~12个月药物组患者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药物组IL-6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LAD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维持治疗与术后复发房颤采用电复律治疗相比能有效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术后晚期房颤复发的发生率,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指标。
-
-
郑方方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康复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2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HR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
郭腾飞
-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作为急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常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见于75%~95%的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24小时内室速/室颤发作≥2次,并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治疗的症候群称之为心室电风暴。
-
-
伦宗怡;
陈文东;
张爱元
-
-
摘要: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的应用对房颤射频术后晚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 114 例,根据有无行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分为电复 律组(48 例)和非电复律组(66 例)。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复查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AD、LVEF),随访 3-12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资 料的差异。结果 : 电复律组的复发率 35.42%(17/48)明显高于非电复律组的复发率为 13.64%(9/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检查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非电复律组的 LVEF 水平较电复律组 高(P<0..05);术后复查两组患者的 LVEF 水平非电复律组明显高于电复律组(P<0.05)。结论 : 通过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恢复窦性 心律后复发的风险高于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和改善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
-
沈才杰;
陈晓敏;
储慧民;
王健;
符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下称窦律)对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短期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复律治疗,随访3~6个月后18例维持窦律(窦律组),13例房颤复发(复发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 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LVEF>35%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复发组(均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低于复发组(均P<0.05);与复律前比较,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及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LVEDd、LAD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期间窦律组电复律比例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复律后短期内,多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
-
沈才杰;
陈晓敏;
储慧民;
王健;
符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下称窦律)对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短期影响。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复律治疗,随访3~6个月后18例维持窦律(窦律组),13例房颤复发(复发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LVEF>35%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复发组(均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低于复发组(均P<0.05);与复律前比较,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及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LVEDd、LAD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期间窦律组电复律比例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复律后短期内,多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
-
梁国泉;
罗剑静;
区腾;
李思明;
陈安
-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维持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LAD、LVEF、NT-pro BN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6、12、18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AD、LVEF、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采用普罗帕酮维持治疗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可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保证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
-
罗文群;
阙冬冬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电复律在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复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心房颤动复发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电复律应用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患者中的短期与远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
-
-
-
傅杰;
陆曹杰;
沈才杰;
符霞;
郏银峰;
储慧民
-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复律转复成功(SEC)后急性心房颤动病情加重(AAF-E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6例SEC后AAF-E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结果 20例(76.92%)患者由心源性因素所致,包括4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窦性停搏(SA)、10例心力衰竭(心衰)加重[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衰(HF-REF),7例LVEF保留的心衰(HF-PEF)]、2例冠状动脉血栓栓塞(CA)及2例室性心律失常(VA),6例(23.08%)患者系非心源性因素引起,包括急性肺栓塞(APE)、上消化道出血(UGH)及惊恐发作(PA)各2例.3例Ⅲ°AVB、2例SA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Ⅲ°AVB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行导管射频消融术(CRFA);3例HF-REF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1例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7例HF-PEF患者予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及药物维持窦律,2例行房颤CRFA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2例CA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及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房颤伴旁道前传患者行CRFA治疗;1例VA患者经药物转复窦律后择期行CRFA,1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APE患者予抗凝治疗;2例UGH患者AOP予急诊内镜下止血;2例PA患者予抚慰情绪、镇痛.随访发现所有Ⅲ°AVB及SA、VA及PA患者维持窦律(38.46%),1例HF-REF及7例HF-PEF心衰、2例CA患者症状改善(34.62%),另2例HF-REF心衰及1例APE患者预后差(11.54%),1例APE患者死亡.结论 SEC后AAF-ES的原因多种多样,以心源性因素为主,甄别不同病因进行合理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
WU Gang;
吴钢;
WANG Yue-ling;
王跃岭
- 《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电复律后A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B组服用心律平150 mg,每133次,C组服用胺碘酮0.2g每日1次.随访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窦律维持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随访中,B组患者有2例,C组患者有4例因不良反应停药,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至随访结束,A、B、C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分别是55.5%、55.5%、75.5%,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入选时3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6 mm步行试验距离无显著差别(P>0.05),随访结束时,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显著优于B组和C组,也优于人选时(P<0.O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而且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量.
-
-
金巧萍;
曹敏;
陈岚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粘贴电极在急诊心室电风暴患者电复律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急诊心室电风暴患者在首次除颤成功后利用除颤仪上的专用模块,将一次性除颤电极粘贴于病人的心尖区及心底区,当患者出现室颤或室速,立即除颤.结果:出现电风暴发作,均在l min内予除颤;无—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30例患者27例安全转运收住各病区,2例自动放弃出院,1例死亡.结论:应用一次性粘贴除颤电极对急诊心室电风暴患者进行除颤或电复律,简捷、方便、高效率,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
-
-
钟一鸣;
谢东明;
朱宏权;
王小萍
- 《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急症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内科住院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相波组和双相波组行电复律,对比分析二组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电复律成功后4h测定血肌钙蛋白I及复律成功后心电图变化,评价二组患者心肌的损伤程度以及电复律时患者疼痛程度、电复律部位皮肤灼伤情况.结果:二组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双相波组82.3%VS单相波组61.5%,p<0.01)、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双相波组91.2%VS单相波组86.5%,p>0.05)、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双相波组66.2%VS单相波组44.2%,p<0.05).二组电复律成功后4h血肌钙蛋白I水平,双相波组显著低于单相波组(p<0.01),双相波组电复律对心电图影响及皮肤灼伤情况好于单相波组.结论:双相波组电复律效果优于单相波组,使用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是安全、有效.
-
-
-
-
-
-
黄日红;
杨光;
刘红阳;
郑文君;
刘鹏
- 《第4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2015华夏医学科技论坛——心脏重症论坛、第一届中国·国际重症医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心梗后室速室颤的发生率达3-39%,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5%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因此,临床医生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均高度警惕,积极处理,以防发生心源性猝死.但在临床工作中,也会有过度处理的现象,尤其对心室电风暴过多进行电复律,会导致心室电风暴难以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对于非持续性室速,需根据其基础疾病不同进行区别对待,心肌缺血所合并的非持续性室速,血运重建和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其首要的治疗措施,回顾该例患者,首次电复律使患者被掩盖的冠脉病变所发现,及时进行血流重建,对长期预后是有利的。但此后过激的电复律反而使病情转危,几近危及生命。
-
-
鲁端
- 《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 2009年
-
摘要: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系指24小时内自主性发生>12次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症状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死亡率高(约28.6%)、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近年备受临床关注。本文分析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常见病因和诱因,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并对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