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复律

电复律

电复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544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电复律的相关文献由92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浩、张小玲、严激等。

电复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4 占比:4.4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7544 占比:95.31%

总计:7915篇

电复律—发文趋势图

电复律

-研究学者

  • 何浩
  • 张小玲
  • 严激
  • 沈才杰
  • 王月碧
  • 王群山
  • 符霞
  • 黄建龙
  • 储慧民
  • 刘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耀棠; 李诗成; 李忠荣; 程飞
    • 摘要: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采用药物维持与电复律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房颤并采用RFCA治疗的患者93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律方法分为药物组49例和电复律组44例,药物组于术后3个月采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术后9个月房颤复发则调整胺碘酮用量予以改善,电复律组患者术后复发房颤采用电复律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房颤复发率、术前与术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经(LAD)。结果:(1)术后3~12个月药物组患者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药物组IL-6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LAD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维持治疗与术后复发房颤采用电复律治疗相比能有效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术后晚期房颤复发的发生率,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指标。
    • 郑方方
    •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康复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2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HR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郭腾飞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作为急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常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见于75%~95%的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24小时内室速/室颤发作≥2次,并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治疗的症候群称之为心室电风暴。
    • 伦宗怡; 陈文东; 张爱元
    • 摘要: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的应用对房颤射频术后晚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 114 例,根据有无行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分为电复 律组(48 例)和非电复律组(66 例)。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复查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AD、LVEF),随访 3-12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资 料的差异。结果 : 电复律组的复发率 35.42%(17/48)明显高于非电复律组的复发率为 13.64%(9/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检查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非电复律组的 LVEF 水平较电复律组 高(P<0..05);术后复查两组患者的 LVEF 水平非电复律组明显高于电复律组(P<0.05)。结论 : 通过射频消融术联合电复律恢复窦性 心律后复发的风险高于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和改善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 沈才杰; 陈晓敏; 储慧民; 王健; 符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下称窦律)对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短期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复律治疗,随访3~6个月后18例维持窦律(窦律组),13例房颤复发(复发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 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LVEF>35%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复发组(均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低于复发组(均P<0.05);与复律前比较,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及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LVEDd、LAD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期间窦律组电复律比例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复律后短期内,多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 沈才杰; 陈晓敏; 储慧民; 王健; 符霞
    • 摘要: 目的探讨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下称窦律)对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合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短期影响。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复律治疗,随访3~6个月后18例维持窦律(窦律组),13例房颤复发(复发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LVEF>35%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复发组(均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均低于复发组(均P<0.05);与复律前比较,在随访第3、6个月窦律组LVEF及NYHAⅡ级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LVEDd、LAD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期间窦律组电复律比例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复律后短期内,多数LVEF≤35%的NICM合并NV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 梁国泉; 罗剑静; 区腾; 李思明; 陈安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维持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LAD、LVEF、NT-pro BN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6、12、18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AD、LVEF、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采用普罗帕酮维持治疗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可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保证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 罗文群; 阙冬冬
    •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电复律在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复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心房颤动复发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电复律应用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患者中的短期与远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
    • 傅杰; 陆曹杰; 沈才杰; 符霞; 郏银峰; 储慧民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复律转复成功(SEC)后急性心房颤动病情加重(AAF-E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6例SEC后AAF-E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结果 20例(76.92%)患者由心源性因素所致,包括4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窦性停搏(SA)、10例心力衰竭(心衰)加重[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衰(HF-REF),7例LVEF保留的心衰(HF-PEF)]、2例冠状动脉血栓栓塞(CA)及2例室性心律失常(VA),6例(23.08%)患者系非心源性因素引起,包括急性肺栓塞(APE)、上消化道出血(UGH)及惊恐发作(PA)各2例.3例Ⅲ°AVB、2例SA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Ⅲ°AVB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行导管射频消融术(CRFA);3例HF-REF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1例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7例HF-PEF患者予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及药物维持窦律,2例行房颤CRFA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2例CA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及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房颤伴旁道前传患者行CRFA治疗;1例VA患者经药物转复窦律后择期行CRFA,1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APE患者予抗凝治疗;2例UGH患者AOP予急诊内镜下止血;2例PA患者予抚慰情绪、镇痛.随访发现所有Ⅲ°AVB及SA、VA及PA患者维持窦律(38.46%),1例HF-REF及7例HF-PEF心衰、2例CA患者症状改善(34.62%),另2例HF-REF心衰及1例APE患者预后差(11.54%),1例APE患者死亡.结论 SEC后AAF-ES的原因多种多样,以心源性因素为主,甄别不同病因进行合理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