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559篇;相关期刊372种,包括全科护理、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心电与循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4面向基层心律失常的规范化及心血管疑难重症专题会议、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由174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晓曙、洪葵、张萍等。

恶性心律失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5 占比:18.72%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3559 占比:80.74%

总计:4408篇

恶性心律失常—发文趋势图

恶性心律失常

-研究学者

  • 程晓曙
  • 洪葵
  • 张萍
  • 俞建华
  • 李宏
  • 王宪沛
  • 高传玉
  • 黄伟剑
  • 丑永新
  • 何晓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媛媛; 郭孝兹; 张利方; 许宏强; 姜英; 黄哲; 张雪娟
    • 摘要: 目的:报道1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合并糖尿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病历资料,强调糖尿病一级预防及早期治疗对MINOCA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1例MINOCA合并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以“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为关键词,检索并复习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相关文献进行汇总。结果: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6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0篇,筛选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国内外案例33例,本文报道1例,共34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其中男14例(41.2%)、女20例(58.8%),男女比例约为1:1.4;年龄(54.4 ±23)岁,年龄范围23~74岁;病因以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为主;临床症状以胸痛、胸闷、恶心为主;合并症以高血压为主;吸烟史20例(58.8%)、饮酒史2例(5.8%);10例(29.4%)急查肌钙蛋白T (1.16 ±1.15) ng/ml,24例(70.6%)急查肌钙蛋白I (5.51 ±7.23) ng/ml;10例(29.4%)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节段运动异常,16例(47.1%)病例资料包含左室射血分数,其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 ≥ 50% 12例(75%),LVEF 50% 4例(25%);20例(58.8%)心电图ST段抬高,1例(2.9%)束支传导阻滞;5例(14.7%)血脂异常;治疗以抗血小板、调脂、解痉为主。3例(8.8%)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MINOCA患者预后。
    • 池海军
    • 摘要: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肌梗死(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与参照组(22例)。参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源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心源性事件显著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伊莹; 潘庆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治疗,统计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心功能Killip分级、合并症、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9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42例,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49例;PCI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及cTnⅠ、CK-MB、NT-proBNP水平高于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OR=3.252,95%CI:1.455~7.267,P<0.001)高及cTnⅠ(OR=4.831,95%CI:2.163~10.792,P<0.001)、CK-MB(OR=4.189,95%CI:1.886~9.305,P<0.001)、NT-proBNP(OR=6.005,95%CI:3.157~11.424,P<0.001)水平高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Killip分级、cTnⅠ、CK-MB、NT-proBNP水平等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 陈晴歌; 卢波; 陈骏萍
    • 摘要: 随着微创手术观念的普及,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胸腔镜手术需使用高频电刀,用于止血或密闭肺表面[2-4]。其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能通过有效电极尖端来产生高频高压电流,因此在与肌体接触时会对组织进行加热、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5];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流动的电流,有可能对心脏正常节律产生干扰,甚至引发心跳骤停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 黄秀梅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中筛选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医院急诊接收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以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3例,对照组患者救治过程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最终救治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救治期间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依从性显著增强,患者在急诊科留置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最终取得的救治成功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组间各指标结果对比显示(P<0.05)。结论通过开展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疾病的救治效率,降低疾病危害性,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李连杰; 廖金龙; 袁留群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类型之一,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为引起CHD患者病死主要原因之一[1,2]。心律失常为AMI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心室颤动、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危害最大[3]。报道结果显示,超出50%左右AMI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4]。因此临床在对产生心律失常AMI患者予积极治疗之外,还需对引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予以早期防治。本研究选取我院AMI者192例,旨在分析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 李阳春; 张敏; 雷蓉
    • 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预警恶性心律失常(MA)的心电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81例DCM病人,根据入院后24 h有无并发MA分为MA组(25例)与无MA组(5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指标[Tp-Te、校正Tp-Te间期(Tp-Tec)、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分析心电指标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探讨DCM并发MA的影响因素,评价Tp-Te间期对DCM发生MA的预测价值。结果MA组Tp-Te、Tp-Tec、Tp-Ted、LVEDD、LVESD、LVMI高于无MA组,LVEF低于无MA组(P0.05)。Tp-Te、Tp-Tec、Tp-Ted与LVEDD、LVES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30.16%、Tp-Te≥120.63 ms、Tp-Tec≥113.87 ms、Tp-Ted≥33.81 ms是DCM并发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p-Te预测DCM并发M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4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00%、94.64%。结论心电指标Tp-Te延长可反映DCM病人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与病人心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对MA发生具有一定预警作用。
    • 李金佩; 王永槐; 李光源; 马春燕; 杨军
    • 摘要: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造影剂的充盈及排空出现延迟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CSF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反复胸痛,甚至可发生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CSF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SF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赵晓辉; 李春梅(整理); 马弋力(整理)
    • 摘要: 在心血管介入界,医生们最怕遇见这种情况:患者因血管狭窄安放支架,多年后再次出现血管狭窄,而此时应用球囊扩张术只能暂时疏通血管,很快血管又会闭塞。严重的血管闭塞会让患者随时面临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风险。不过,现在有一项新技术--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能解决这一难题,为难以进行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 孙迎军; 马秀慧; 陈洋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及分析预后。结果: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36例,成功24例,好转7例,死亡5例,有效率86.1%。快速性心律失常(n=29)单药治疗复律12例,9例在第2次、第3次联合用药后复律,治愈21例,好转5例,有效率89.7%。缓慢性心律失常(n=7)有效率42.8%。8例(22.2%)心律失常易反复,5例(13.9%)需维持治疗。结论:不同的新生儿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当出现室颤、室扑、阵发性室速,必须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出现阵发性室上速、房速、房扑,应尽快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出现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多源、并行心律和频发早搏适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以联合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及有针对性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有助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