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持续性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485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实用老年医学、心电与循环、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文献由57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建增、马长生、何斌等。

持续性心房颤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4853 占比:99.96%

总计:445039篇

持续性心房颤动—发文趋势图

持续性心房颤动

-研究学者

  • 董建增
  • 马长生
  • 何斌
  • 汤日波
  • 王祖禄
  • 蒋晨曦
  • 龙德勇
  • 丰明俊
  • 储慧民
  • 刘兴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彦卓; 杨茜; 陈瑜; 宋新星; 李洁; 梁卓; 唐丽娜; 齐书英
    • 摘要: 持续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常需要在环肺静脉电隔离(PVI)的基础上增加肺静脉外触发灶的消融,包括线性消融、BOX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等。二尖瓣峡部是线性消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射频消融很难达到二尖瓣峡部的彻底阻滞。经下腔静脉送入指引导管至冠状静脉窦,注入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可实现二尖瓣峡部心外膜和心肌阻滞,联合二尖瓣峡部心内膜补点消融能明显提高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隔离效果。本文主要报道1例经PVI+BOX消融后复发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经上腔静脉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个体化消融策略,出院后随访2周,无房颤复发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康法宝; 李飞泽
    • 摘要: 目的观察舒郁定悸汤治疗气滞血瘀证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舟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抑郁状态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方案上加用舒郁定悸汤口服治疗,观察周期均8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和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的平均心室率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侯疗效总有效率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抑郁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郁定悸汤治疗气滞血瘀证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抑郁状态临床疗效确切,能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心室率,减轻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黄海伦; 黄琼; 林振乾; 袁义强
    • 摘要: Marshall韧带因其存在房颤触发灶、自主神经及毗邻二尖瓣峡部线等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全世界不少中心开始消融Marshall韧带,发现其确实可进一步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成功率。针对Marshall韧带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导管消融和酒精消融两种策略,其中酒精消融是大多数研究者采取的策略。随着该术式的推广,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其并发症。现就Marshall韧带的解剖及电生理、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并发症及未来方向等进行综述。
    • 张学芳; 高伟栋; 任强; 谭文锋; 赖玉庭; 刘金学; 张斌; 张高星
    • 摘要: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持续性房颤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治疗,评估、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左心房内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术后半年、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533±106)m比(569±124)m比(467±112)m,P<0.05],LVEDd缩小[(52.8±5.2)mm比(51.3±6.1)mm比(56.3±8.1)mm,P<0.05],LVEF增大[(42.1±7.5)%比(47.3±8.6)%比(39.5±6.3)%,P<0.05],左心房内径缩小[(43.3±5.1)m m比(40.8±5.6)mm比(45.3±5.9)mm,P<0.05],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8786(2695,10817)pg/ml比5643(3144,7682)pg/ml比11098(7725,12117)pg/ml,P<0.05],Ccr较前明显升高[(85.7±10.4)ml/(min·1.73 m^(2))比(101.1±10.5)/ml(min·1.73 m^(2))比(64.8±9.8)ml/(min·1.73 m^(2)),P<0.05]。结论导管消融治疗能改善持续性房颤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
    • 胡耀武; 王佳; 李艳; 刘燕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与房颤进展相关的主要临床指标,以便构建简单实用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9月在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326例,其中男176例、女150例,根据出院1年期内随访是否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分为房颤进展组(58例)和房颤无进展组(268例)。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阵发性房颤进展相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并构建预测评分模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不同评分组(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进展)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比。结果房颤进展组的年龄、BMI、左房前后径(LAD)均显著大于房颤无进展组(P0.05);中风险进展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原因死亡、心血管原因再住院事件、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函数比与低风险进展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根据年龄≥60岁、BMI≥26.5 kg/m^(2)、基线心率≥80次/min和合并慢性心力衰竭4个指标构建的ABHF评分模型在预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高风险进展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发生率较低风险进展房颤患者更高。
    • 冯涛; 邓志华; 袁勇; 冯力
    • 摘要: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导管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A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消融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刘丽凤; 刘铮; 刘晔; 王宇星; 尹先东; 梁卓; 王云龙; 刘小青; 杨新春
    • 摘要: 目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消融策略一直存在争议,远期成功率也有待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策略和方法。方法:入选10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策略主要包括肺静脉前庭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第一步: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第二步:患者常规完成双侧环肺静脉隔离;第三步:完成左心房后壁隔离;第四步:完成二尖瓣峡部线性双向阻滞。结果:入选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23.4±8.0)个月。所有患者成功完成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消耗(31.5±4.4)min;所有患者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消耗(50.3±5.4)min;所有患者成功完成左心房后壁隔离,消耗(20.2±2.5)min,左后后壁内补点消融(3.0±2.7)次,消耗(12.8±3.1)min。1例患者术中后壁隔离后变为三尖瓣峡部心房扑动,消融后转窦,其他患者电复律为窦律。所有患者总计手术时间(149.7±10.4)min。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持续性心房颤动新的消融策略,涉及到既往认为参与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触发维持的解剖结构,方法学上是可行的,并且短期随访效果较好,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 肖慧; 卢昊阳; 代曼玉; 薛杨诚; 贾卓然; 郭杰; 赵韧
    •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基质改变分布特点及导管消融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或左心房后壁线性隔离两种导管消融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采用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导管消融术式为基质改良组(43例);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后壁线性隔离导管消融术式为线性隔离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术中左心房基质标测。术后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持续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单次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观察86例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72例在左心房标测到低电压区或疤痕区。术后通过12个月随访,两组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41.9%(基质改良组),23.3%(线性隔离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单次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3.7%(基质改良组),60.5%(线性隔离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与术前相比较两组LVEF升高,LVEDD、LVAD明显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导管消融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或左心房后壁隔离两种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性基本一致,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而前者单次消融成功率更高,后者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总体而言,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术式有效性更好。
    • 林伟; 姜锋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纳入113例接受冷冻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胺碘酮组68例和美托洛尔组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胺碘酮组空白期复发的概率低于美托洛尔组(10.3%vs 24.4%,P=0.044)。胺碘酮组术后QT间期较术前显著延长[(423.0±22.5) vs (445.8±22.6),P <0.0001]。胺碘酮组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数多于美托洛尔组,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中,应用胺碘酮维持窦律的有效性优于美托洛尔,但术后QT间期较术前明显延长。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邢布点; 魏婷; 卢园园; 冷俊杰; 康品方; 张宁汝
    •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AF患者154例,包括阵发性AF患者54例(阵发性组)、持续性AF患者60例(持续性组)、永久性AF患者40例(永久性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10例记为对照组。60例持续性AF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消除房颤,术后随访,依据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复发组11例、未复发组49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MP-9对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阵发性组、持续性组、永久性组、对照组血清MMP-9、TIMP-1表达水平组间相比,P均<0.05。复发组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MMP-9(OR=1.140,95%CI:1.053~1.708,P<0.05)是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MMP-9水平预测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779(P<0.01),取截断值为14.30 ng/mL时,血清MMP-9水平预测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66.8%、特异度为81.9%。结论不同类型AF患者血清MMP-9、TIMP-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持续性AF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MP-9是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血清MMP-9可用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