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过程

生物过程

生物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19403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学教学、百科知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2015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中国第二届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2012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等;生物过程的相关文献由7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嗣良、K.格鲍尔、庄英萍等。

生物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9403 占比:99.95%

总计:419605篇

生物过程—发文趋势图

生物过程

-研究学者

  • 张嗣良
  • K.格鲍尔
  • 庄英萍
  • 王庆昭
  • 赵学明
  • 黄明志
  • G·J·加赫
  • G·马尔姆奎斯特
  • K.斯特里德伯格-弗里登
  • M·尼费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怡; 张宛宜; 吕虹宇; 孙德利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芪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筛检索出丹芪通络方的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图得出丹芪通络方与腰椎间盘突出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提取交集网络以获得丹芪通络方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共同相关靶点;利用Metascape对共同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得到药效成分226个、药物靶点242个、腰椎间盘突出症靶点2414个,其中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25个。丹芪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涉及到的成分有挥发油、菊糖、阿魏酸、谷甾醇类、植物甾醇、山柰酚、槲皮素、丹参酮、酚酸类等,涉及到的关键通路有eb病毒感染、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过程等,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激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mRNA分解代谢过程、细胞蛋白分解过程、DNA修复、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端粒组织、细胞蛋白定位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上初步揭示了丹芪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机制。
    • 张莉红; 李杰; 王亚娥; 谢慧娜; 赵炜; 李婧
    • 摘要: 厌氧氨氧化耦合Fe(Ⅲ)还原,即铁氨氧化(Feammox)技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廉价、易得的铁作为微生物电子供体的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该技术具有无需有机碳源、成本低、污泥产量低、不产生温室气体等显著优点,是自然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领域潜在的脱氮途径。本文聚焦于Feammox的产生和发展,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反应的主要微生物特征,认为Feammox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一类能驱动氨氧化的铁还原菌;简要分析了pH、温度、溶解氧、有机物及铁源等影响因素;探讨了与FeNiR、Anammox和反硝化等氮损失途径的关系。最后,提出了Feammox仍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菌的快速富集和分离纯化、控制参数以及与其他脱氮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Feammox未来的研究方向。
    • 徐梦蝶; 王建芳; 葛璟麟; 薛瑢; 陈佳琦
    • 摘要: 氮氧化物(NO_(x))作为PM_(2.5)和O_(3)的前驱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是目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中小型烟气脱硝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因其高效、低耗、可持续特征在中小规模烟气脱硝中得到青睐,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综述了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相关工艺的脱硝原理及技术特征。论述了化学吸收-生物降解法(BioDeNO_(x))的最新研究方向,重点阐述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CABR)反应器的运行原理、还原机制、反应器开发、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等,讨论了CABR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黄新烨; 张冶; 张书源; 陈振; 邱彤
    • 摘要: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物法发酵制备1,3-丙二醇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等优点,使用需钠弧菌作为新的工业底盘细胞生产1,3-丙二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高产菌株的构建过程中优化基因强度组合时,具有单次实验周期长、成本高且体系复杂、非线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对1,3-丙二醇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强度组合的快速优化,使用了一种以高斯过程回归算法为代理模型,以增益期望为采集函数的贝叶斯优化方法。在每轮迭代中,高斯过程回归算法用于拟合当前数据并预测未知点的概率分布,增益期望函数将概率分布映射到解空间中,选择解空间中最大值对应的点作为下一轮的实验点,实验后进入下一轮迭代。构建高产1,3-丙二醇的需钠弧菌过程中使用贝叶斯优化方法优化关键基因强度组合,在三轮迭代后搜索到了最优的基因强度组合,1,3-丙二醇的产量达到(13.01±0.63)g/L,较第一组实验点中最高值提高了8.32%。
    • 钟雪晴; 朱雅莉; 王玉娇; 赵权宇
    • 摘要: 抗生素在环境水体的累积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的全球性问题,去除环境中残留抗生素迫在眉睫.本文首先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随后,针对微藻处理含抗生素废水的特点,阐述微藻去除抗生素的生物降解、生物累积、生物表面吸附、光合降解和挥发及水解等这5种可能去除机制,比较了这些机制在不同微藻去除抗生素实验研究中的贡献.阐明为提高微藻法去除抗生素的效率,尚需优化藻种的选择和培养条件.最后,讨论了微藻法去除抗生素目前存在的去除不完全、降解产物不明了及缺乏规模化应用等问题,提出可以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达到去除要求;通过组学数据等综合分析抗生素降解产物;积累中试数据,为进一步的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
    • 张罡瑜; 何琪; 林瑞婷; 温晓雯; 杨均政; 钟莎; 曾嘉旭; 王海彬; 陈鹏
    • 摘要: 目的 构建丹参-红花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研究丹参-红花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丹参-红花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用Swiss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与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OP靶点相映射,得到丹参-红花药对抗OP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丹参-红花药对的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和K 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丹参和红花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潜在活性成分分别为65个和22个,其治疗O P的潜在靶点36个.其中成分Poriferast-5-en-3beta-ol、Poriferasterol、Flavoxanthin、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Luteolin、Kaempferol、α-amyrin、5,6-dihydroxy-7-isopropyl-1,1-dimethyl-2,3-dihydrophenanthren-4-one、Przewalskin a、Salviolone、Phytoene、Phytofluene、Beta-caro tene等能与5个及5个以上的靶点相连接,为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 P的主要活性成分.蛋白质网络分析显示,靶点基因ESR1、MAPK3、ERBB2、CYP19A1、CYP2B6的Degree值均大于中位数7的2倍以上.GO生物过程分析和K 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 P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有妊娠期乳腺分支、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负调控、RN A对基因沉默的负调控、前列腺生长、乳腺导管形态形成分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等过程,主要富集的通路为卵巢类固醇生成、甾类激素生物合成、催乳素信号通路、粘着连接、膀胱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表明丹参-红花可以通过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OP的作用.结论 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丹参-红花药对抗OP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刘一宁; 纪江海
    •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 O)数据库检索子宫肌瘤相关芯片,利用R语言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借助疾病数据库对子宫肌瘤已知靶基因进行检索.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桂枝茯苓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基因,3组靶基因映射出关键靶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库(DAVID)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到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11个,对应靶点121个;GEO数据库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87个,检索到子宫肌瘤相关靶标271个;3组靶标最终获得映射靶基因20个,关键靶基因9个.桂枝茯苓丸主要通过ESR1、EGFR、SRC等核心靶基因调控类固醇结合、锌离子结合等生物过程及雌激素通路、催乳素通路、GnRH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干预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提供了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 陈志华; 周键; 王三反
    • 摘要: 水环境中硝酸盐污染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固相反硝化(SPD)技术由于其相对于水基反硝化在水修复中的显著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SPD在水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介绍了SPD中氮转化的过程和机理,如直接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和厌氧氨氧化;讨论了碳底物在SPD中转化的主要过程;研究了SPD的主要局限性,包括碳源可用性低,NO2-和N2O积累,溶解有机碳释放和NH4+的生产,并总结了相关的限制因素;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措施来减轻这些限制,如应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底物和异养自养反硝化HAD过程;最后讨论了同时去除硝酸盐和一些典型污染物以扩大SPD应用的方法.本综述试图提高人们对废水处理或水修复工程中反硝化过程的理解.
    • 孙培杰; 王林平; 徐乐瑾
    • 摘要: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毒废水,是一种世界公认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尤其是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具有含量高、毒性大的特点,随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和农田,造成鱼类的死亡和农作物的减产.因此如何高效价廉地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各种去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处理方法和应用,主要分为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两大类.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但是单独使用生物法无法达到排放标准,所以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联合处理;简述了碱性氯化法、氰化铁沉淀法、Fenton工艺、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法、离子交换法、二氧化硫与空气法、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处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达到高效低耗处理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