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
生态毒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6298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农药学教学科研研讨会等;生态毒理的相关文献由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启星、刘永定、姚洪伟等。
生态毒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985篇
占比:99.72%
总计:63164篇
生态毒理
-研究学者
- 周启星
- 刘永定
- 姚洪伟
- 孙铁珩
- 宋静
- 王晓蓉
- 袁善奎
- 袭著革
- 贺鸿志
- 陈杖榴
- 陈桂葵
- 黎华寿
- 严海娟
- 任静华
- 何桢
- 刘娜
- 刘建超
- 刘德立
- 刘明学
- 刘芸
- 刘苏静
- 刘贤进
- 单炜力
- 卢文学
- 吴伟
- 吴剑峰
- 周巧巧
- 周艳明
- 周芳丽
- 姜晓明
- 孙振钧
- 孙永学
- 季宇彬
- 宋玉芳
- 崔爽
- 康厚军
- 张东
- 张伟
- 张杏艳
- 张海荣
- 张灿
- 张骞月
- 彭晓武
- 徐晓白
- 徐苗青
- 文双喜
- 晁雷
- 曾振灵
- 李志华
- 李烨
-
-
刘建超;
马雨辰;
张凌玉;
任静华;
李一平;
陆光华
-
-
摘要:
红霉素(ERM)在水环境中广泛检出,并产生生态毒理风险。以大型溞为模式生物,研究了ERM在浮游动物繁殖、生长、抗氧化及神经系统方面的慢性毒理效应。结果表明ERM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低毒(48 h-LC_(50)为315.41 mg/L,96 h-LC_(50)为163.08 mg/L)。在2μg/L和200μg/L浓度下暴露21 d,ERM会干扰大型溞的繁殖、生长、氧化应激防御及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丙二醛含量上升,抑制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及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细胞膜损伤和神经传导紊乱,造成大型溞前期产卵率升高,且对生长发育和游泳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解析了ERM在浮游动物繁殖、生长及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毒理响应,为揭示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态系统安全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
邓丽思;
舒军辉;
王灶生
-
-
摘要:
考察典型稀土元素镱和钕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钕对大型溞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37.72 mg·L^(-1),95%的置信区间为30.49~58.56 mg·L^(-1);48 h-LC_(50)为12.98 mg·L^(-1),95%的置信区间为10.56~15.84 mg·L^(-1)。镱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的LC 50分别为24.57 mg·L^(-1)和7.91 mg·L^(-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2.64~66.01 mg·L^(-1)和6.73~10.39 mg·L^(-1)。研究含钕暴露液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发现大型溞的繁殖能力和正常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表现在蜕壳时间与产溞时间延长,产溞数量下降和内禀增长率降低。综合考虑分析得出钕元素对大型溞21 d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0.3 mg·L^(-1),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12 mg·L^(-1),95%的置信区间为0.08~0.14 mg·L^(-1)。
-
-
徐略前
-
-
摘要: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刘仲齐研究员团队发现,钙镁磷肥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控菌群驱动的铁氮耦合循环,可以有效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有利于污染农田的粮食安全生产。与当地常用的复合肥相比,施加钙镁磷肥作为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抑制了水稻根系对镉的吸收,进而使籽粒镉积累量降低到国家安全标准以内。
-
-
陈满英;
喻乔;
张太平
-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微塑料在水和土壤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并成为了近年来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赋存、表征和毒理学等方面,但与水生态系统相比,对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的了解还很有限.为此,论文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丰度及分布特征、微塑料对土壤结构和生物的负面影响、微塑料的迁移机制以及食物链中的营养转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揭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造成的潜在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最后提出未来微塑料污染及其土壤生态毒性的研究方向.
-
-
郝双玲;
刘海成;
薛婷婷;
高闯闯;
Joseph Acquah
-
-
摘要:
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有关微塑料的报道研究很多,尤其是微塑料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多.微塑料作为水环境中的新兴持久性污染物,对微藻的环境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微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系统地总结国内外关于微塑料对微藻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不同浓度、尺度、不同表面电荷的微塑料对微藻的环境行为影响,同时分析了微塑料与其他有毒污染物对微藻的联合毒性影响,并就微塑料对微藻影响研究的途径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
-
郑汝青;
杨剑;
周玲;
孙海峰;
廖书丹;
王剑;
谭艾娟;
吕世明
-
-
摘要:
[目的]探明土霉素、磺胺嘧啶和氧氟沙星残留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了解3种药物对牧草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期为评价畜禽排泄物中抗菌药污染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法,3种药物均设7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CK)、0.1、0.5、1.0、5.0、10.0和50.0μg/mL,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50.0μg/mL的土霉素能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P0.05).除≤0.5μg/mL磺胺嘧啶对紫花苜蓿株高有促进作用外,其他药物对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株高均起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整体上表现为根长>株高,高浓度(5.0~50.0μg/mL)抑制作用相对较强;不同浓度土霉素处理均能增加紫花苜蓿幼苗干重,而磺胺嘧啶和氧氟沙星在较低浓度时(≤1.0μg/mL)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紫花苜蓿幼苗干重,高浓度(>5.0μg/mL)时则减少紫花苜蓿幼苗干重;随浓度的增加,磺胺嘧啶和土霉素可降低紫花苜蓿幼苗含水量,而氧氟沙星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含水量先减后增.3种药物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氧氟沙星>磺胺嘧啶>土霉素,且土霉素和氧氟沙星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随药物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磺胺嘧啶和氧氟沙星各浓度下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基本无影响,高浓度土霉素可抑制种子萌发;3种抗菌药对根长、株高、干重、含水量及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主要损伤体现在对根长、株高的伸长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
-
-
郭强之;
李强;
沈忱;
杨洋洋;
隋立华
-
-
摘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三次采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等与油田回注水一同进入深层地下,并随着原油开采进入油田采出水中,造成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处理难度增大,同时增加了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油田采出水外排标准及作为回注水使用的标准也将日益严格,仅依靠现有的油田采出水成分分析数据及处理技术将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基于此,对油田采出水成分及处理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油田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及环境监测提供研究思路.
-
-
张雯宇;
李成龙;
卢培利;
程勇;
丁阿强;
周上博;
张利兰;
包凯;
毛媛媛;
汪军
-
-
摘要:
压裂液是页岩气规模化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介质,其中含有一定杀菌剂用于抑制地层和管道设备中微生物生长,由此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备受关注.压裂液中杀菌剂以非氧化型为主,以页岩气开采中常用季铵盐类化合物、戊二醛为非氧化型杀菌剂代表,综述其杀菌机理、典型环境特性与生态毒理效应,以期为页岩气开采中非氧化型杀菌剂的生态风险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服务页岩气绿色持续开发.
-
-
刘子琪;
呼啸;
李莉;
朱峰;
袁龙飞;
李薇;
程有普;
陈增龙
-
-
摘要:
农业生产中,呋虫胺以外消旋体的形式销售和使用,在进入生态环境后出现对映体选择性降解、吸收、代谢、排泄等.不区分对映体间差异的传统风险评估给呋虫胺的合理使用与生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研究指出S-呋虫胺既是高毒体也是高活体,其生态毒性为R-呋虫胺的13.9~145.9倍,但R-呋虫胺也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且作物中优先降解,开发高比例的R体农药有利于维持杀虫活性的同时降低对非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负效应.本文旨在综述呋虫胺对映体选择性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为其科学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也为其科学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
-
-
摘要:
一、办刊索旨及犊者对象《环境科学研究》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和环境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的研究成果和热点论文,主要领域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毒理、环境与健康、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环境经济、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面向国内外从事环保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政府与规划部门管理人员等。
-
-
-
-
-
-
-
-
蔡卫丹;
黄若男;
胡晓娜;
张淑贤;
刘惠君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前使用的农药中有约30%的农药为手性农药[1]。研究表明手性农药的对映体在环境中的消解和归趋往往有明显的不同[2], 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的生态毒理。为此, 手性农药在环境中的选择性代谢及其选择性毒理的研究正成为热点[3]。目前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毒性,很少涉及两种甚至多种手性化合物间的毒性影响。环糊精因含多个手性中心而能够识别含有手性结构的对映体分子,关于环糊精影响手性农药环境行为的研究已见报道[4]。
-
-
-
杨帆;
陈晓倩;
杨和行;
杨婧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试验选取全氟化合物(PFOS)的典型替代品之一: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受试物,对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进行毒理学研究.试验采用OECD标准方法测试该物质对两种植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FBSK对小麦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组达到了44%(与空白组相比),在1.0mg/kg浓度时达到了17%;对出苗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组达到了80%(与空白组相比),在10mg/kg浓度时达到了10%,1.0mg/kg浓度时影响较小,抑制率为0%.与此同时,PFBSK对水稻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时为30%,1.0mg/kg浓度时抑制率为15%;对出苗的抑制率最高也仅达到22%,1mg/kg浓度组出苗抑制率为0%.水稻出苗终点和鲜重终点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21376mg/kg和8624mg/kg,而小麦出苗终点和鲜重终点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35mg/kg和262mg/kg.一般情况下,受试物对两种植物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抑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模拟试验放大了受试物对植物的浓度效应影响,在真实环境中所选受试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有限.由此判断,PFBSK在真实环境中的生态毒性效应有限,可作为环境替代物使用.
-
-
杨帆;
陈晓倩;
杨和行;
杨婧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试验选取全氟化合物(PFOS)的典型替代品之一: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受试物,对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进行毒理学研究.试验采用OECD标准方法测试该物质对两种植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FBSK对小麦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组达到了44%(与空白组相比),在1.0mg/kg浓度时达到了17%;对出苗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组达到了80%(与空白组相比),在10mg/kg浓度时达到了10%,1.0mg/kg浓度时影响较小,抑制率为0%.与此同时,PFBSK对水稻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mg/kg浓度时为30%,1.0mg/kg浓度时抑制率为15%;对出苗的抑制率最高也仅达到22%,1mg/kg浓度组出苗抑制率为0%.水稻出苗终点和鲜重终点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21376mg/kg和8624mg/kg,而小麦出苗终点和鲜重终点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35mg/kg和262mg/kg.一般情况下,受试物对两种植物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抑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模拟试验放大了受试物对植物的浓度效应影响,在真实环境中所选受试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有限.由此判断,PFBSK在真实环境中的生态毒性效应有限,可作为环境替代物使用.
-
-
-
-
-
-
-
-
- 苏州西山中科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0-1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毒理学试验工作台,涉及试验工作台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为凹字形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屏和记录板,所述工作台的中央设置有实验台,所述实验台和实验台外壁之间设置有实验台边槽,所述实验台边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工作台在显示台的对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水管转台,所述水管转台上安装有感应开关,且在顶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可调管头。本实用新型扩大了实验人员的操作面积,方便实验人员记录实验数据,过设置带凹槽的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工作后可对实验平台冲洗,防止实验试剂和实验样本的液体在污染工作台,设置自动感应的出水龙头,不必用触碰手开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