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甜茶

甜茶

甜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8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风景名胜、企业科技与发展、茶博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全国药用植物及中药产品开发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化学学术会议、第六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等;甜茶的相关文献由78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华学、陈显刚、黄俊等。

甜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32.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87%

专利文献>

论文:388 占比:67.13%

总计:578篇

甜茶—发文趋势图

甜茶

-研究学者

  • 黄华学
  • 陈显刚
  • 黄俊
  • 刘庚贵
  • 蔡卫东
  • 叶常春
  • 宋剑春
  • 张玉红
  • 覃振华
  • 何安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郝辉; 龚梅秋; 刘远上; 尹献忠; 贾学伟; 许春平
    • 摘要: 为了研究甜茶多糖及其羧甲基化甜茶多糖衍生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通过碱提提取出甜茶中的多糖,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对甜茶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甜茶多糖和羧甲基化甜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甜茶多糖的提取率为3.48%。②甜茶多糖中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两种成分组成,占比分别为59.33%和40.67%;③红外光谱证明甜茶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成功,取代度为0.52;④甜茶多糖和羧甲基化甜茶多糖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且羧甲基化甜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甜茶多糖。
    • 陈春宇; 张佳琪; 李依萍; 米娜; 李丽; 易帆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生成量评价8种别样茶的糖基化抑制能力,并探究抑制效果较好的别样茶对AGEs生成各阶段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对8种别样茶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检测,接着通过构建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模型实验检测了8种别样茶抑制AGEs生成的能力,最后择优测定其对糖基化早期产物果糖胺、中期产物活性羰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交联的抑制能力,从而探究其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机制。结果:大叶苦丁茶(Ilex latifolia Thunb)和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对AGEs的抑制效果在8种别样茶中较为突出,50μg/mL时AGEs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6.31%±0.87%和81.75%±0.41%;大叶苦丁茶和甜茶主要通过抑制糖基化早期、中期产物的生成量来减少AGEs的产生。其中,500μg/mL甜茶对果糖胺抑制率最高(59.12%),蛋白质交联抑制率最高(81.41%),5000μg/mL大叶苦丁茶对活性羰基化合物抑制率最高(94.24%)。结论:大叶苦丁茶及甜茶可以作为抑制糖基化反应的功能食品,本研究可为具有抑制AGEs产生功效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辑文
    • 摘要: 主题背景甜茶芭比这一主题,展示的是开放的个性,在不偏离主流时尚的前提下,为各类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开辟了更多选择的时尚领域;年轻一代更愿意表现自己的爱好,甜美风格在各类选秀节目以及女团的带领下,在时尚圈也开始展现;蓬松的发型,粉色系的穿搭,是芭比的经典造型,芭比也跟着时尚流行在演变造型风格。
    • 李宏娅; 杨军成; 汪艳霞; 姚新转; 吕立堂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甜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本研究探究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锅炒杀青和红碎茶5种加工方式对甜茶中根皮苷、根皮素、槲皮苷、槲皮素和三叶苷5种有效成分的影响.在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了5种不同加工方式下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表明,锅炒杀青和微波杀青工艺的甜茶感官审评得分更高,根皮苷和槲皮苷在微波杀青和红碎茶加工的方式中保留较多,根皮素和槲皮素在炒锅杀青中含量较高,三叶苷在滚筒杀青方式下含量较高.本研究发现,不同加工方式对甜茶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并得到甜茶5种有效物质在不同加工方式下的含量排序,便于后续根据对甜茶有效成分的需求选择最佳加工方式.
    • 姚佳; 陈开琴; 何志云
    • 摘要: 以甜茶多糖的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80°C,提取料液比为1∶70,在此条件下甜茶茶多糖的得率达17.87%,工艺稳定,是较为理想的甜茶多糖提取工艺.
    • 姚佳; 陈开琴; 何志云; 潘龙祥; 吴清美
    • 摘要: 为优化甜茶-苦丁茶复合饮料配方工艺,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以水浸出物与感官评审两者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显示,浸提时间15 min,茶水比1:100(g:mL),甜苦茶比1:0.1(g:g),浸提温度80°C,柠檬酸添加量为0.02%时,甜茶-苦丁茶复合饮料饮料香味浓郁,口感适宜,符合茶饮料的口感要求.
    • 姚佳; 陈开琴; 何志云; 潘龙祥; 邓凡亮
    • 摘要: 以野生甜茶为试验材料,采用邻苯二甲醛-9-芴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茶中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AA)、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等氨基酸评价指标进行营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测定出甜茶中17种游离氨基酸,EAA/TAA的比值为0.401,EAA/NAA的比值为0.671,符合WHO/FAO氨基酸模式要求;含鲜甜味氨基酸的总量(2.24%)与苦味氨基酸的总量(2.21%)相近,总体滋味良好;RAA和RCAA显示,甲硫氨酸+胱氨酸为限制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的RCC接近1,符合WHO/FAO模式氨基酸,说明野生甜茶的氨基酸营养总体良好。
    • 姚佳; 陈开琴; 何志云; 潘龙祥; 吴清美
    • 摘要: 为优化甜茶-苦丁茶复合饮料配方工艺,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以水浸出物与感官评审两者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显示,浸提时间15 min,茶水比1∶100(g∶m L),甜苦茶比1∶0.1(g∶g),浸提温度80°C,柠檬酸添加量为0.02%时,甜茶-苦丁茶复合饮料饮料香味浓郁,口感适宜,符合茶饮料的口感要求。
    • 黄华学; 何安乐; 刘庚贵; 黄俊
    • 摘要: 以罗汉果、甜茶及甜叶菊等为主要原料为基础的天然甜素产业,目前虽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已发展成为"减糖行动计划"的主流,但该产业在种植、深加工及终端应用方面仍面临多种问题,与蔗糖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直接限制了公众的接受度,严重影响了其替代蔗糖的市场占有率.文章就天然甜素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对甜素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为行业及其企业提供指导性建议.
    • 姚佳; 陈开琴; 何志云; 潘龙祥; 邓凡亮
    • 摘要: 以野生甜茶为试验材料,采用邻苯二甲醛-9-芴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茶中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M)、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AA)、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等氨基酸评价指标进行营养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共测定出甜茶中17种游离氨基酸,EAA/TAA的比值为0.401,EAA/NAA的比值为0.671,符合WHO/FAO氨基酸模式要求;含鲜甜味氨基酸的总量(2.24%)与苦味氨基酸的总量(2.21%)相近,总体滋味良好;RAA和RCAA显示,甲硫氨酸+胱氨酸为限制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的RCC接近1,符合WHO/FAO模式氨基酸,说明野生甜茶的氨基酸营养总体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