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单铵盐
甘草酸单铵盐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291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新疆中医药、中成药、解放军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暨第六届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首农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等;甘草酸单铵盐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牛学军、高晓黎、刘丽艳等。
甘草酸单铵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912篇
占比:99.94%
总计:142998篇
甘草酸单铵盐
-研究学者
- 牛学军
- 高晓黎
- 刘丽艳
- 季浩
- 廖菁
- 石敏健
- 罗锋
- 苗现义
- 范晓雯
- 赵燕燕
- 阚建伟
- 韩媛媛
- 党聚峰
- 史高峰
- 孔繁博
- 宋吉明
- 张才
- 李月秋
- 李长亮
- 林强
- 王耀红
- 王艳
- 窦长清
- 贾晓光
- 邵琦
- 陈学福
- 霍清
- 魏运姣
- 魏鸿雁
- 万长荣
- 乔明
- 于燕燕
- 刘佳
- 刘志辉
- 吴江敏
-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 孙大伟
- 孙殿甲
- 安灵燕
- 张挪威
- 张新军
- 张毅
- 徐娟
- 徐霄龙
- 徐静
- 朱晓宇
- 朱泽华
- 李楠
- 李霞
- 杨自军
-
-
杨惠;
邱艳明;
罗晓云;
李达;
刘颖新
-
-
摘要:
目的:同时测定芍药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初步探索自制芍药甘草汤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下一步进行有效部位的药效学以及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2.1 mm,1.8μm),以甲醇-0.4%甲酸溶液(体积比15∶85~45∶5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C。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0406~0.6090 mg·mL^(-1),甘草酸单铵盐的线性范围为0.0437~0.6550 mg·mL^(-1),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8%,甘草酸单铵盐的平均回收率为99.93%。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芍药甘草汤有效部位中芍药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测定,并为白芍-甘草药对的研发奠定基础。
-
-
胡兴平;
马晴晴;
张婷;
刘自逵
-
-
摘要:
目的:一种散剂中甘草薄层色谱方法的建立。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散剂中甘草进行鉴别研究,以甘草酸单铵盐作为对照,并对不同前处理方法、不同的点样量、不同展开系统、不同薄层板、不同湿度、不同展距等进行了考察。结果:甘草薄层色谱分离较好,斑点清晰,阴性试验无干扰。结论: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以用于此散剂中甘草的鉴别。
-
-
蒋辰宇;
崔浩然;
白天天;
普宣宣;
刘俊峰;
郭雪峰
-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添加浓度.选取3只安装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体外产气法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甘草酸单铵盐后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以基础饲粮为发酵底物,设置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分别为0、50、150、250、350、450 mg/L,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培养3、9、12、21、24 h后,测定pH、氨态氮(NH3-N)浓度、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甲烷产量,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24 h后,Ⅲ组、Ⅳ组和Ⅴ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H3-N浓度随着甘草酸单铵盐浓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其中Ⅲ组、Ⅳ组和Ⅴ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后,各试验组的甲烷产量有所降低,其中Ⅳ组的甲烷产量最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在绵羊体外瘤胃发酵中适宜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为350 mg/L.
-
-
王瑞颖;
易柳;
李珊;
高元峰;
欧阳荣
-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药汤配方颗粒(乌药、当归、木香、香附和甘草)中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将乌药汤配方颗粒按组方比例称取并混匀,用50%甲醇超声提取,过0.22μm微孔滤膜,得提取液。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C;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结果:去甲异波尔定、阿魏酸、甘草苷和甘草酸单铵盐分别在1.484.0 mg/L(r=1.0000)、0.41712.500 mg/L(r=1.0000)、3.9260.0 mg/L(r=1.0000)和8.4280.0 mg/L(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5%、100.25%、101.41%和100.19%,RSD分别为2.51%、2.93%、2.57%和2.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药汤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
-
张才;
邵琦;
徐文浩;
贾哲;
马璐;
田超;
杨自军
-
-
摘要:
肝细胞损伤是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glycyrrhizinate,MAG)对油酸钠诱导奶牛原代肝细胞损伤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原代肝细胞)和试验组(模型组、M AG组:分别添加0、0.25 mg·L-1的M AG对原代肝细胞预处理12 h,再使用浓度为0.25 mmol·L-1的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随后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性、DAPI染色统计凋亡率,紫外比色法检测上清中ALT、AST的含量,油红O染色结合imageJ面积统计法分析细胞内脂肪沉积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样品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SREBP-1c、ChREBP、CPT1、CPT2、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NF-κB、IL-1β、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经油酸钠诱导后,0.25 mg·L-1的MAG预处理的肝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模型组(P<0.05),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ALT、AST的释放水平有所降低(P<0.05).MAG组细胞内脂滴数量和平均脂滴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脂代谢基因ChREBP、PPARα、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NF-κB、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AG能通过抑制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效减少油酸钠诱导的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缓解肝细胞损伤.
-
-
麦荣国;
郭晓銮;
招丽娟;
林家寿;
刘少文;
张建伟
-
-
摘要: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晰的分离出来,无其他杂质峰,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对苦杏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每剂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以H1单纯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最高,而麻黄汤全方A1中的甘草酸含量为最低;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P<0.05).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未见明显影响;而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
-
-
王梦珂;
张才;
爨淑楠;
邵琦;
和俊豪
-
-
摘要:
为了研究甘草酸单铵盐对蛋鸡肾功能的影响,将32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 mg/L、25 mg/L、50 mg/L、100 mg/L、200 mg/L的甘草酸单铵盐(MAG),自由采食与饮水,连续饲养21 d.试验期末检测各组蛋鸡肾脏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尿酸(UA),并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蛋鸡肾脏指数、BUN和丙二醛(MD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CREA和UA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25 mg/L组蛋鸡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
-
-
刘文;
王莹;
施洋;
郝宇薇;
刘婧怡;
兰卫
-
-
摘要:
目的:优化甘草酸单铵盐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甘草酸单铵盐-β-环糊精包合的主要参数进行筛选,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指标,选定最佳工艺。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甘草酸单铵盐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甘草酸单铵盐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包合温度为60°C,搅拌时间为1 h,搅拌速度为400 r/min。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甘草酸单铵盐-β-环糊精,方法简便、操作简单。%Objective The optimized licorice licoflavone 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process.Methods The main parameters for the licorice flavanone-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were screen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best technical process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the inclusion rate and the yield rate.Results The best licoflavone-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ndition was that the licoflavone withβ-cyclodextrin′s batch feeding ratio was 1∶6 and the package gathers the temperature was 40°C,stirring as the speed of 400 r/min for 1 hour.Conclusion The saturated peroxide solution law preparation licoflavone-Beta-β-cyclodextrin the method is simple,simplicity of operator.
-
-
-
范晓雯;
廖菁;
苗现义
-
-
摘要:
目的 通过工艺研究,初步探明甘草酸单铵盐中有关物质杂质A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改变单铵盐结晶过程的溶质溶剂比、活性炭种类及用量、醇提温度、再结晶溶剂浓度、结晶次数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工艺条件下杂质A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实验表明,醇提温度对杂质A有较显著的影响;再结晶溶剂浓度对杂质A有一定影响;随着结晶次数增加,杂质A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溶质溶剂比、活性炭种类及用量对杂质A无明显影响.
-
-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测定小青龙汤不同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rn 方法:采刚HPLC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5μm,4.6×150mm),以乙腈-0.5%冰醋酸(20:80)为流动相,在276nm波长处测定甘草营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5μm,4.6×150mm),以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在205nm波长测定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rn 结果:小青龙汤分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合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单铵盐的平均含量。rn 结论:小青龙汤分煎液可替代合煎液进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