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形态

现代形态

现代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474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文艺研究、美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等;现代形态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木、刘曦林、曹文轩等。

现代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2.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74 占比:97.34%

总计:10760篇

现代形态—发文趋势图

现代形态

-研究学者

  • 林木
  • 刘曦林
  • 曹文轩
  • 邵大箴
  • 陈池瑜
  • 叶朗
  • 吕进
  • 夏硕琦
  • 张晓凌
  • 乔志强

现代形态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怡
    • 摘要: 分析哲学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以逻辑分析方法处理传统哲学问题,并提出以科学研究为模本改造哲学的理想。其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维也纳学派为早期代表,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欧洲哲学家大量移民美国,最终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取代实用主义成为美国哲学的主流哲学思潮。本文则试图展现这一哲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揭示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互动如何造成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分析哲学又是如何逐步影响到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并最终形成“中国分析哲学”这样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
    • 摘要: 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厘清三个根本性问题周平撰文《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意识塑造》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必须将其积极的影响施加于民族意识之主体身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最终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可是如果对中华民族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就不可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在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之前,首先要厘清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主体即中华民族本身是怎样一种状况?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致可被划分为历史形态和现代形态两种基本的形态,关注历史形态是着眼于它对今天的影响.
    • 史力竹
    • 摘要: 一、原初的激情与“中国性”风格是时代的表现。人民电影凝聚了电影人抗日救亡的热情,映照了关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中国性”,成为战时中国电影人的时代选择。“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①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1年时间里,是中国共产党崛起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党领导的电影事业借时代投射、激发创作性想象并融入现代形态的扩张时期。
    • 张霄
    • 摘要: 百年风云,中华文化在曲折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展露勃勃生机。百年风云,中华文化在曲折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展露勃勃生机。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一体,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现代形态,成为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刘雨亭
    • 摘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的故事,关键在中共党史学科的创新发展。“学科”是知识生产现代化、专业化与规模化的产物,既担负着知识社会化的教育功能,也是制度化实施知识创新的现代形态。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建基于某一认识领域的学科化过程。众所周知,党史研究一直以来面临学科性质、学科归属、学科理论等方面的广泛争议,严重制约着党史研究资政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往相关探讨主要聚焦于政治层面的学科功能、制度层面的学科划分与实践层面的学科困境,对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研究最为薄弱,而学科建设理论是党史学科化实践的逻辑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命题,对于探讨新时代党史学科建设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 赵敦华
    • 摘要: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年1期,9000字如果把20世纪以来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按照历史和逻辑一致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哲学的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在这段历史中,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基本都以此趋势展开。具体而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西方哲学的处境化”(以下简称“三化”)的趋势。
    • 居华倩; 彭文利; 梁彦
    • 摘要: 研究佛山木版年画在岭南传统室内空间装饰体系中的角色功能.通过题材、色彩、造型、构图来分析其如何达成构建空间主题、衬托空间形象、渲染空间氛围、建立空间秩序的装饰目标.关注传统形态向现代形式转化中的方法层面,探讨简化、萃取、替换等诸种转化方式的效果和特点.通过实际案例演述佛山木版年画脱离传统空间叙事结构,从固定图式拆解为观念化的装饰手法与趣味,与现代室内装饰各设计要素相互渗透融合的作用过程,揭示佛山木版年画被赋予现代装饰涵义的情形及当代价值取向.
    • 摘要: 项目负责人袁宝林(中央美术学院)项目类别"九五"国家一般项目结项通知书号艺规结字[2007]001号最终成果形式及名称专著《历史大转折中的视觉艺术--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历史大转折中的视觉艺术--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以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中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中西方近现代美术史中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对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时期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外美术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近现代中国文化艺术问题,必然绕不开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因此中西文化关系就是该类研究的一个大的历史前提。
    • 刘成纪
    • 摘要: 在现代形态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可以拈出种种概念为中国历史定性,但没有哪一个概念像礼乐一样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人们可以用它界定中国文明、文化、政治、制度的性质,相应把中国文明称为礼乐文明,文化称为礼乐文化,政治制度称为礼乐政治和礼乐制度,但从本质上看,它却奠基于美和艺术。
    • 陈志刚
    • 摘要: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前途和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文明发展的五重转变,即社会主义文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形态向中国特色的实践形态的重大转变;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重大转变;中华文明从封闭形态向开放形态的重大转变;中华文明从自卑到自信的重大转变;中华文明从蒙尘到复兴的重大转变,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