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7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285篇;相关期刊1192种,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美术观察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2012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高峰论坛、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等;艺术创造的相关文献由2712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大箴、范迪安、尚辉等。

艺术创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9 占比:21.3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285 占比:78.58%

总计:14361篇

艺术创造—发文趋势图

艺术创造

-研究学者

  • 邵大箴
  • 范迪安
  • 尚辉
  • 周韶华
  • 李业道
  • 杨悦浦
  • 伍雍谊
  • 李凌
  • 颜翔林
  • 黄鸣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军
    • 摘要: 文章首先对工艺美术设计思想进行了概述,接着从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作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内容、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的新突破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 周星; 黄筱玥
    • 摘要: 元宇宙认知莫衷一是,似乎是一种观念创造的虚拟新世界,但印证观念言说创造某种现实追求的典型所在却凸显其聚合虚拟现实的魔力。科技进步、商业需求和人的梦幻创造推动其风靡一时,正视科技时代虚拟现实的真存在、防范商业逐利的真虚幻、实现艺术梦幻的真实现,需要哲学思维和艺术创造的探源助力。元宇宙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显学,但从艺术理论层面去研究艺术本真也是一种元宇宙构造实现。认识教育的新观念需要从这里去深入,艺术理论的新揭示才具有深入的可能。
    • 吉爱明
    • 摘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文艺创作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的新使命。在新形势下,文艺创作应该在提炼中国文化标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等方面,塑造中国形象。艺术家应该通过创造优秀的作品,向中国人民主动宣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领导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阐释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理想,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 李曙光
    • 摘要: "越轨的笔致"是鲁迅对萧红作品的评价,这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重要路径。越轨的笔致颠覆了读者对旧有生活观念和文艺理念的认识,因此会产生理念上"新与旧""奇与常"的矛盾,而矛盾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越轨的语言、越轨的形象、越轨的结构、越轨的修辞、越轨的风格等入手去揭示文本的艺术独创性。究其本质,越轨的笔致是作者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思维的产物。不过"越轨"并不代表"无轨","反常"仍然需要"合道",而这个"道"即是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
    • 李曙光
    • 摘要: "越轨的笔致"是鲁迅对萧红作品的评价,这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重要路径.越轨的笔致颠覆了读者对旧有生活观念和文艺理念的认识,因此会产生理念上"新与旧""奇与常"的矛盾,而矛盾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越轨的语言、越轨的形象、越轨的结构、越轨的修辞、越轨的风格等入手去揭示文本的艺术独创性.究其本质,越轨的笔致是作者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思维的产物.不过"越轨"并不代表"无轨","反常"仍然需要"合道",而这个"道"即是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
    • 顾明栋
    • 摘要: 中西美学研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两大美学传统之间是否有共通的概念性基础可供对话?在众多中西美学思想家中,刘勰和F·W·J·谢林是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虽然生于不同的时代,长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其艺术理论也汲取了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但是,他们的艺术论却代表了中西两大美学传统的核心思想.通过对两者的艺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在艺术创造、创作灵感、艺术与 自然、神性与艺术、形式和内容、表征和阐释等核心问题上表达了异曲同工、甚至是惊人的相似看法,他们的洞见超越了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的差异,触及了人类审美意识的本源,不仅可以构建两大传统进行对话的共通基础,而且可以展望全球性美学理论的可行性.
    • 王德胜; 陈楠
    • 摘要: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知识体系的介入,以"科学"的整体价值准则而为中国传统寻获其现代定位,构成了包括艺术研究在内的中国现代学术的思考性话题.面对有关精神独立性及其价值存在的质疑,邓以蛰藉由对"艺术创造观"的阐发,在新史学观提供的"现代"视角下,通过探讨审美共情、"境遇"创造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历时性审美接续问题,将"精神"与"价值"的肯定判断有效融入"科学"视域下现代美学的理论建构,为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重构其存在的历史合法性,体现了对本土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发现.
    • 刘应晶
    • 摘要: 文章以动画片中的拟人化手法为研究目标,阐述拟人化角色并非独立存在的现象,而应贯彻融合到整个作品之中。分析拟人化动画片的特征,发现国产动画的现存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寻求国产动画发展的突破口。
    • 钱晓颖
    • 摘要: 陶艺活动是近年在幼儿教学中的新兴教育形式,开展这一教育对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创造意识及想象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从而使幼儿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在陶艺活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内容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科学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指导策略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 张雪佳
    • 摘要: 木偶剧是一种具备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戏剧形式,具备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其表演形式主要体现为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故事,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往往决定了木偶剧的质量,木偶剧表演艺术是一种立体化、高层次的综合性舞台表演形式,演员能够在操纵木偶的过程中展现戏剧中各种类型人物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因而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文化影响力,这种独具风情的表演艺术在信息社会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作为古典表演艺术的木偶剧的历史演进过程,并立足现代艺术视角指出了木偶剧表演艺术的本体性特征,最终总结了在信息时代木偶剧表演艺术的创新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