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非那定
特非那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健康、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2000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等;特非那定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秋霞、刘可春、王希敏等。
特非那定
-研究学者
- 何秋霞
- 刘可春
- 王希敏
- 韩利文
- 侯海荣
- 张云
- 彭维兵
- 楚杰
- 王雪
- P·D·鲁宾
- 冯军
- 刘雪峰
- 曹元敏
- 田娟
- 石昭泉
- 程晴华
- 胡小明
- 蒲昭和
- 贺曾佑
- 赵文杰
- 陈锡强
- 韩建
- B·E·麦克纳特
- Markus Rey
- Patrick Hess
- Reid.MM
- 丁爽爽
- 仇峰
- 任欢辉
- 任进
- 何振梅
- 余嘉明
- 侯涛
- 党立
- 兰奋
- 冯诗韵
- 刁雨辉
- 刘亚峰
- 刘剑峰
- 刘启
- 刘淑贤
- 刘爱英
- 卢宇华
- 卫应
- 卫江英
- 叶曜芩
- 叶露阳
- 吉文军
- 吉文霞
- 吕磊
-
-
-
李尚颖;
陈默;
张耀文;
隋晓璠;
孙苓苓;
国梦然
-
-
摘要:
目的:建立拆分盐酸西替利嗪、盐酸异丙嗪、特非那定和马来酸非尼拉敏4种H1受体拮抗药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择Chiralcel OJ-H手性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以保留时间、选择因子和分离度为指标,考察流动相中酸碱添加剂(二乙胺)、有机改性剂的种类(乙醇、异丙醇)及其占比、甲醇等对4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流动相考察结果为盐酸西替利嗪和盐酸异丙嗪的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90:10,V/V);特非那定的流动相为正己烷-甲醇-乙醇-二乙胺(89:9.9:1:0.1,V/V/V/V);马来酸非尼拉敏对映体的流动相为正己烷-甲醇-乙醇-二乙胺(98:2:0.5:0.1,V/V/V/V).在此条件下,4种药物的对映体均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分别为4.36、3.76、1.55、1.71.结论:建立的Chi-ralcel OJ-H手性色谱柱-HPLC法对这4种H1受体拮抗药的选择性良好,可用于其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
-
郭永;
贾重阳;
许保海;
涂鹏程;
裴开颜
-
-
摘要: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米非司酮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以特非那定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色谱柱为Kinetex-C18 110 A柱(3 mm×30 mm,2.6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1%甲酸),流速为0.8 ml/min;采用质谱检测系统,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检测,定量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米非司酮m/z 430.2--→372.3,内标特非那定m/z 472.2→436.2;离子喷雾电压5 500 V.对改良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最低定量下限(LLOQ)、精密度与准确度、稳定性、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等进行性能验证.结果 米非司酮在1~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LLOQ为1 ng/ml,信噪比(S/N)>10;日内精密度≤11.6%,日间精密度≤9.9%,日内准确度≤11.1%,日间准确度≤7.8%;回收率为91.5%~104.0%.结论 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米非司酮在比格犬中血药浓度检测及其药物代谢动力性研究.
-
-
-
李智平;
韩利文;
何秋霞;
党立;
韩建;
王希敏;
田青平;
刘可春
-
-
摘要:
目的:研究原青花素对特非那定诱导斑马鱼的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原花青素的心脏保护作用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48hpf (hour post fertilization)AB系斑马鱼胚胎,以0.5、1、3和5mg/L的原花青索对用特非那定(0.94mg/L)诱导斑马鱼心脏形态和功能影响的考察,在72hpf时,观察斑马鱼的心脏相关的指标,包括心脏形状、心囊大小、血液循环、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测量斑马鱼的心率、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特非那定处理斑马鱼后,斑马鱼心脏出现了心脏形态、心率、功能等改变.原花青素达到1 mg/L时可明显改善心脏泵血和全身血流速度等功能方面的作用;原花青素增加到3 mg/L时可明显缩短斑马鱼的SV-BA间距,缓解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心囊水肿等形态学的变化;原花青素增加至5mg/L时可明显提升斑马鱼心率.结论:原花青素对斑马鱼心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实验为原花青素在心保护性作用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
-
杨锦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对特非那定片中特非那定含量进行测量的具体方法 和使用价值.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特非那定片中特非那定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 测定出特非那定的回归方程是:Y=62105X一68.125,r=0.999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特非那定片中特非那定含量进行测定具有很好的精密性和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特非那定片中特非那定含量进行具有操作方便、准确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用于特非那定片中特非那定含量的测定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
-
齐珍珍;
周泉;
卢宇华;
冯诗韵;
陈健钊;
孙晶晶
-
-
摘要:
目的 用莫西沙星、特非那定和卡托普利对犬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进行性能评价研究.方法 4只埋植有遥测植入子的清醒Beagle犬,通过拉丁方设计,在4个不同的给药日分别ig给予空白胶囊、莫西沙星、特非那定和卡托普利30 mg/kg,用DSI遥测系统连续采集给药前2h至给药后24 h的生理信号,对心电、血压、体温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空白胶囊对犬的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给予莫西沙星和特非那定后,犬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QTc)与给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给予卡托普利对犬的心电参数无影响但显著降低血压.结论 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可灵敏的检测到药物对清醒犬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用于安全药理研究和清醒犬心血管模型研究.
-
-
胡小明;
叶露阳
-
-
摘要:
The charge transfer reaction between terfenadine as donor and methyl read as accep‐tor has been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erfe‐nadine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ratio was 1 ∶ 1 ,an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was 1 .15 × 10 4 L ・mol - 1・cm - 1 at 430 nm . Beer's Law was obeyed in the range of 0 .4 - 48 mg/L of terfenadine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 .998 9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 .40% (n = 6)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erfe‐nadine was 20 mg/L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erfena‐dine in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recoveries of terfenadine were 97 .8% and 101 .2% .%研究了特非那定与甲基红的电荷转移反应,建立了快速测定特非那定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1,最大吸收波长是43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4 L ・mol -1・cm -1.特非那定质量浓度在0.4~48 mg/L 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89.当特非那定浓度为20 mg/L 时,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0%.本方法用于测定药物中特非那定的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7.8%和101.2%.
-
-
胡小明;
潘自红
-
-
摘要:
目的:建立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特非那定含量.方法:利用特非那定与茜素红在纯水溶液中发生荷移反应制成1∶1的荷移络合物,再以其最大吸收波长522 nm进行测定,并计算含量.结果:特非那定质量浓度在3.0~72.0μg ·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 =0.998 2,检出限和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87 μg·mL-和1.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424×103 L·mol-1·cm-1.本方法用于测定特非那定片和胶囊中特非那定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方法基本一致,加样回收率为98.6%(片剂)和101.3%(胶囊).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特非那定片和胶囊含量的测定.
-
-
王强;
秦万章
-
-
摘要:
回顾第一个国产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的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及分析、罕见心脏不良反应的防范等方面;发现其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高.并且在国家药监部门的指导管理下,保证了特非那定的规范、合理使用.
-
-
刘雪峰;
冯军;
程晴华;
赵文杰
- 《第十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在菌种S.platensis-SIPI-76的培养过程中加入底物特非那定,使之转化为产物非索非那定,本文考察了碳源、氮源等培养基成分,底物加入浓度与加入时间,发酵pH、溶氧、接种量等发酵参数对转化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转化,转化率可以达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