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蒡苷

牛蒡苷

牛蒡苷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224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会议等;牛蒡苷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廷国、窦德强、许亮等。

牛蒡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1.4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1224 占比:98.45%

总计:11401篇

牛蒡苷—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斌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同时测定风热感冒颗粒中苦杏仁苷、(R,S)-告依春、芦丁、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为苦杏仁苷和牛蒡苷207 nm,(R,S)-告依春245 nm,芦丁、连翘酯苷A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30 nm.结果:苦杏仁苷、(R,S)-告依春、芦丁、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牛蒡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 ~ 920(r=0.999 4)、0.4~16(r =0.999 5)、4.4 ~176(r =0.999 9)、2.8 ~110(r=0.999 8)、5.4~216(r =0.999 6)、38~1520μg·mL-1(r=0.999 4),加样回收率的平均值(n=6)分别为98.8%、98.7%、98.4%、99.2%、99.8%和98.7%,RSD分别为1.0%、2.5%、1.8%、1.3%、1.3%和0.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风热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 张梦婷; 黄志军; 赵刚; 吴木琴; 熊莉; 杨颃; 李慧; 熊登科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小儿宣肺止咳糖浆中甘草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牛蒡苷的含量.方法:选择YMC-Triar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C,进样量10μl.结果:甘草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牛蒡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8~9.77 μg·ml-1(r=0.9997)、12.96~ 129.64 μg·ml-1 (r=0.9998)、10.16~101.59 μg·ml-1(r=0.9998)和30.91~309.09 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101.3%,98.7%和99.7%,RSD分别为1.1%,0.8%,1.0%和0.8%.结论: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小儿宣肺止咳糖浆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
    • 周亚菁; 沈于兰
    • 摘要: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甘草苷、连翘苷、牛蒡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BDS Hypersil C18(4.6 mm×100 mm,3.0μm);流动相:水(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C;流速:0.2 mL·min-1;进样量:2μL.结果:所测6种成分在测定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3.53%~101.60%.结论:本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优化了该药的质控方法.
    • 张维; 王小军; 郭月逸; 孙睿; 雷雨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炒制工艺牛蒡子中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的差异,及牛蒡子与藤茶配伍的毒理学研究.方法:牛蒡子高效液相方法学验证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1:1.1,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C.配伍毒理学实验方法采用大鼠28天经口喂养,检测常规毒性及血液生化检查项.结果:方法学验证牛蒡苷在3.15~3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92.6%~103.3%之间;牛蒡苷元在4.304~43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90.4%~105.8%之间,样品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重复性较好.配伍毒理学验证各毒理检测项均正常,未发现明显损伤性病理变化.结论:该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牛蒡苷牛蒡苷元在不同产地,炒制工艺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辽宁产地清炒牛蒡子的含量最高.牛蒡子与藤茶配伍安全无毒性.
    • 张炜文; 戴文科
    •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羚羊感冒片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羚羊感冒片中牛蒡苷、甘草苷、绿原酸、木犀草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甘草酸铵的含量,采用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 nm(检测甘草苷),245 nm(检测甘草酸铵),280 nm(检测连翘苷、牛蒡苷),328 nm(检测绿原酸、连翘酯苷A),350 nm(检测木犀草苷),流速1.0 ml/min,柱温:35°C,进样量:10μl.结果 牛蒡苷、甘草苷、绿原酸、木犀草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甘草酸铵进样量分别在0.350~7.000μg、0.136~2.720μg、0.204~4.080μg、0.220~4.400μg、0.074~1.480μg、0.090~1.800μg、0.096~1.9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8.4%,99.2%,98.9%,99.1%,98.7%,98.7%,其RSD分别为0.35%,1.28%,0.65%,0.98%,1.12%,1.25%,1.09%.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有效,可用于同时测定羚羊感冒片中上述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 汪冰; 解盈盈; 薛菲; 翟士旭; 林永强
    • 摘要: 目的 建立小儿解表口服液(金银花、葛根、牛蒡子等)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4种成分含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C;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13批样品中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80.牛蒡苷、黄芩苷、葛根素、隐绿原酸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9%、101.44%、97.88%、103.05%,RSD分别为0.96%、0.44%、0.85%、0.9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解表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受国徽; 苏会源; 逯珍花; 程晓雪
    • 摘要: 目的:通过试验,优选金银利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牛蒡苷和干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0.5h,提取2h,第2次加水6倍量,提取1.5h.结论:优选的工艺牛蒡苷含有量和干浸膏得率高,该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 卢琳; 朱立彬; 黄志军; 凌骅; 陈骞
    • 摘要: 目的:通过药效实验优选小儿牛蒡子止咳糖浆的工艺路线,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止咳作用的药效实验,筛选拟定的小儿牛蒡子止咳糖浆A(提油+水提+醇沉)、B(水提+醇沉)、C(提油+水提)这3种制备工艺.再以出油量、出膏率和牛蒡苷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工艺路线A和工艺路线C制得的小儿牛蒡子止咳糖浆对小鼠止咳具有一定作用.综合考虑,工艺A样品药效作用最强,且灌胃服用量较小,故选择工艺A作为本方糖浆剂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A的最合理的工艺参数.结论:小儿牛蒡子止咳糖浆对小鼠模型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稳定可行,为小儿牛蒡子止咳糖浆的后续研发提供依据.
    • 何艳; 胡小祥
    • 摘要: 目的:建立小儿解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葛根素、连翘酯苷A、黄芩苷、牛蒡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柱温30°C,检测波长326、250、278 nm;分别对15批小儿解表颗粒的指纹图谱和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小儿解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1个共有峰,与混合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12个指标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葛根素、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牛蒡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5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8以上.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定量分析的4个成分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1.5%,供试品溶液在36 h内稳定,各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加样回收率在96.1%~100.3%之间,RSD在0.74%~2.4%之间;15批小儿解表颗粒中葛根素、连翘酯苷A、黄芩苷、牛蒡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853~1.130、0.246~1.655、4.861~6.932、2.690~3.859 mg·g-1.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和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可有效地评价小儿解表颗粒的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