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焦煤

焦煤

焦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94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508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政府法制、中国总会计师、企业决策参考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年(第十九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等;焦煤的相关文献由1524位作者贡献,包括鲍俊芳、薛改凤、张雪红等。

焦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43.72%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2.23%

专利文献>

论文:508 占比:54.04%

总计:940篇

焦煤—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慧刚; 秦兴林
    • 摘要: 为了研究西山煤田焦煤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对瓦斯解吸的影响规律,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针对6个典型焦煤煤样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将实验结果与焦煤瓦斯解吸特性相结合,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孔隙结构对焦煤瓦斯解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煤孔隙体积、孔比表面积变化较大,分别在0.017 4~0.081 3 cm^(3)/g、0.84~2.59 m^(2)/g范围内变动;在焦煤的各类孔隙中,微孔最为发育,主要占据了孔隙表面积,而微孔体积很小,孔隙体积主要由大孔和中孔贡献;孔隙体积是影响焦煤瓦斯解吸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孔表面积的增加对解吸量也有积极贡献;焦煤水分含量对瓦斯解吸有重要影响,水分易堵塞煤体孔裂隙通道,抑制焦煤瓦斯解吸,进而降低总解吸量。
    • 周兴涛; 顾莎; 郭建; 岳伟佳; 赵宇辉; 殷淑翠
    • 摘要: 金乡县大代庙地区位于鲁西南平原区,地表被第四系覆盖,隐伏的石炭-二叠系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该区含煤地层与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同一构造单元内,成煤地质条件良好。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的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共计8层,总厚度5.57m。其中可采煤层为山西组3煤层和太原组14煤层,煤层倾角3°~12°左右,区内东部煤层倾角稍缓,西部倾角相对较陡,煤层埋深在1140~1940m左右。3煤层为该区最主要的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质好,煤类为焦煤(JM25),属强黏结煤;14煤层为可采煤层,煤质较好,煤类为焦煤(JM25),属特强黏结煤。
    • 戚灵灵; 周晓庆; 彭信山; 王兆丰; 代菊花
    • 摘要: 为了明确平顶山十二矿深部焦煤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相结合对其软硬煤进行实验研究,并利用Menger海绵模型对压汞法所测参数进行孔隙结构分形。结果表明:软硬煤低温氮吸附等温线均接近IV型等温线,软硬煤发育较为一致,有较小的滞后回环,微孔、小孔孔隙类型主要是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及封闭孔,中孔以上孔隙以开放性透气性孔为主,软煤中还有部分墨水瓶型孔;压汞法测得软煤孔面积为5.058 m^(2)/g,孔体积为0.0375 cm^(3)/g,硬煤孔面积为4.641 m^(2)/g,孔体积为0.0368 cm^(3)/g;软硬煤孔径分布较为一致,吸附空间集中在微孔、小孔,较高的微孔比例有利于瓦斯的储存;焦煤煤样孔隙特征呈“两极化”分布,大孔、可见孔和裂隙比较发育,构成煤的渗透容积,有利于平顶山十二矿煤层瓦斯的流动与抽采,但是较少的中孔孔隙比例可能会造成瓦斯产出运移通道不畅;软硬煤渗流孔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吸附孔分形维数普遍高于渗流孔分形维数,说明微小孔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不规则性较强。
    • 张伟林; 马雄
    • 摘要: 文章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焦煤资源分布状况,介绍了卡拉干达某焦煤资源质量特性以及炼焦配煤应用实践。生产实践表明,配加卡拉干达某焦煤炼焦适应性良好,可降低炼焦生产成本。
    • 杨暖暖; 高翔宇; 王美君; 申岩峰; 孔娇; 常丽萍; 吕永康
    • 摘要: 煤的材料化是实现其低碳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煤基泡沫炭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强黏结性焦煤为原料,采用常压自发泡法,在塑性区间内不同发泡温度条件下制得以开孔结构为主的无定型煤基泡沫炭;利用SEM、XRD、全自动压汞仪和真密度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泡沫炭的微观形貌、泡孔结构和微晶结构,并采用电子压力试验机测定了泡沫炭的机械强度,分析了发泡温度对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不同引起原料煤热分解以及胶质体流动性行为变化,导致制备过程中煤样的发泡程度不同,进而对泡沫炭生料(NCF)的泡孔结构及碳骨架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在最大流动度对应的温度(480°C)作为发泡温度时所得NCF-480开孔率最高(70.89%)、体积密度最小(0.460 g/cm^(3)),但其碳骨架结构相对致密导致其机械强度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63 MPa和1.11 MPa。经高温炭化,炭化泡沫炭(CCF)的孔径减小,开孔率和体积密度增大,同时缩聚反应使碳骨架更加致密,导致其机械强度明显提高。其中,CCF-490的平均孔径、开孔率以及体积密度均处于中间值且孔径差异较小,其机械性能表现最为优异,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8.52 MPa和5.14 MPa。合成的具有良好结构性能的煤基泡沫炭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煤炭的材料化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 罗文强; 马祥县; 唐璐璐; 罗一凡; 仵康林; 张尚坤; 杨斌; 梁吉坡
    • 摘要: 为了解张湾井田3煤层的基本特征和探讨其成煤环境,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采自张湾井田3煤层的114件煤样开展了煤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煤岩组分结果表明,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煤层以有机组分为主(总含量大于85.40%),且均以镜质组为主,次为惰质组,另有少量半镜质组和壳质组;无机组分为黏土类矿物,次为氧化物、少量硫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煤的最大反射率在0.77%~1.21%。工业分析结果表明:张湾井田3_(上)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45%~4.91%)、低灰分(LA)(5.35%~16.52%)、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62%~36.96%)、低-中等固定碳(LFC-MFC)(44.96%~63.31%)、低硫(LS)(0.19%~0.92%)、低磷-中磷(P-2-P-3)(0.006%~0.076%)、中强-特强黏结(ZQNM-TQNM)(48~100)和高发热量(HQ)(22.25~32.49 MJ/kg)特征;3_(下)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55%~2.32%)、低灰分(LA)(5.21%~12.76%)、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45%~36.95%)、低-中等固定碳(LFC-MFC)(52.74%~63.68%)、低硫(LS)(0.25%~0.84%)、特低磷-低磷(P-1-P-2)(0.004%~0.024%)、强-特强黏结(QNM-TQNM)(76~98)和高发热量(HQ)(25.21~32.05 MJ/kg)特征。张湾井田3煤层煤类主要以1/3焦煤焦煤为主,另有少量肥煤;煤的工业利用方向为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张湾3煤层的镜惰比(V/I)值介于1.6~2.7,说明其成煤环境为以潮湿覆水环境起到主导作用;3_(上)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12~0.54,3_(下)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09~0.41,表明3煤层属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3煤层硫分均小于1%,表明其成煤环境为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3煤层有机硫占全硫比为40.22%~66.20%,表明3煤层应为形成于陆相山前平原的低硫煤;3煤层所有样品V/(V+Ni)值处在0.215~1.0,V/Cr值为1.06~3.2,Ni/Co值0.57~2.77,均显示还原性较强的沉积环境。张湾井田3煤层沉积环境为淡水还原环境,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
    • 侯瑞芳
    • 摘要: 为进一步达到提升炼焦企业所得焦炭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阐述先进配煤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当前配煤结构比例下对应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40 kg小焦炉对不同配煤结构比例下的生产成本和焦炭产品性能进行综合对比,最终得出适合公司的最佳配煤结构比例,为后续提升其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李石林; 牛会永; 李轶群; 陈世强; 李芳
    • 摘要: 煤矿采空区自燃区域因位置隐蔽及影响因素多导致定位难度大,可考虑利用煤的电性参数变化规律探测隐蔽煤火位置.为研究浸水焦煤电性参数随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征,选取山西某矿煤样,利用自制煤电性参数测试装置,在不同的温度、浸水时长及测试频率条件下,测试浸水煤样的电阻率,探索多因素作用对焦煤电阻率变化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浸水时间增加,焦煤电阻率呈下降趋势,且12 h后电阻率的整体下降速度趋缓;焦煤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相同环境因素条件下,随测试频率增高,焦煤的电阻率变小;浸水焦煤电阻率随测试频率增大、温度增高而更易达到稳定状态.
    • 平晓朵; 张小东; 张硕; 任大陆; 苗洪运; 陈凤杰
    • 摘要: 以山西古交焦煤为实验用样,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四氢呋喃(THF)溶剂进行萃取,计算得到溶剂萃取率,并分别对萃取物的化合物组成和萃余物的主要官能团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率随着THF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和萃取温度的升高,分别呈现倒"∽"波动和倒"V"型的变化趋势;焦煤的THF萃取物主要为脂肪烃、芳香烃和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等,其中芳香烃相对含量最小,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大,且多为含氧化合物.进一步发现,随着THF体积分数的增加,萃取物的脂肪烃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而杂原子化合物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芳香烃则仅在THF纯溶剂萃取作用下能检测到.25°C萃取物中的酯类、醛类和羧酸类等含氧化合物较多,45°C萃取物中醇类化合物明显增多.此外,水溶剂的存在有利于醇类和酸类低分子化合物的溶出.从焦煤及其各萃余物中的官能团分布来看,100%THF萃余物中脂肪烃含量最高,富氢指数I1达到3.24;脂肪链结构参数I4随THF体积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00%THF萃取时最小,为2.59;相比于芳香结构的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相对溶出更多,是萃余物芳构化程度I2计算值增大的原因.而受杂原子化合物中含氧低分子化合物溶出影响,萃余煤含氧指数I3在不同体积分数的THF萃取后表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特征.研究认为,尽管萃取过程中水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HF溶剂的萃取化合物类型及抑制其萃取能力.
    • 周海渊; 郭世明; 宋青锋; 赵龙; 李凤毅
    • 摘要: 为了解决华晋焦煤集团沙曲选煤厂缺少精准灰分在线检测设备而导致的精煤灰分波动大的问题,将瞬发伽马中子活化技术应用到重介选煤工艺点,并对分析仪进行了静态验证和动态验证实验,实测分析仪的标准差为0.1%.中子活化技术在该厂的成功应用加速了重介分选过程的智能化进程,为稳定重介精煤灰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