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煤环境

成煤环境

成煤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9793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学报、地球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等;成煤环境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增学、刘海燕、吕大炜等。

成煤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7933 占比:99.91%

总计:198108篇

成煤环境—发文趋势图

成煤环境

-研究学者

  • 李增学
  • 刘海燕
  • 吕大炜
  • 张功成
  • 丛兴顺
  • 刘华
  • 宗志敏
  • 崔玉朝
  • 张洪
  • 李凤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婷; 李宁; 姚征; 王强; 谢青; 高骏
    • 摘要: 富油煤开发利用对实现我国煤炭清洁低碳利用、缓解油气供应紧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焦油产率分级划分,对榆神矿区延安组主采煤层富油煤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焦油产率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总体以富油-高油煤为主。垂向上,3^(-1)号煤层焦油产率最高,富油煤和高油煤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2^(-2)号煤层,5^(-2)号煤层相对最小。平面上,焦油产率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变化趋势,除局部分布含油煤外,其他区域均被富油煤和高油煤覆盖。高油煤在矿区东南部连续分布,东北部零星分布,其中3^(-1)号煤层高油煤分布面积最大且连续性最好。富油煤的形成主要受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低的煤化程度对富油煤的发育极为有利,富油煤和高油煤发育比例达96%以上。较高的富氢镜质组含量为富油煤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富氢镜质组(基质+均质镜质体)含量为高油煤>富油煤>含油煤,富油煤和高油煤的富氢镜质组分含量占全岩显微组分的比例均在50%以上,氢元素含量均在4%以上。强还原性环境为富油煤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富油煤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到滨浅湖沉积环境,覆水深度越大,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高焦油产率煤;高油煤主要形成于东南部覆水深度最大、还原性最强的滨浅湖环境。
    • 张功成; 陈莹; 李增学; 李友川; 兰蕾; 刘世翔; 孙瑞
    • 摘要: 对中国海区及邻域14个含煤盆地组成的巨型含煤盆地带的煤型油气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等5个成煤期,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种成煤环境。巨型含煤盆地带以煤型烃源岩为主,煤系与海相烃源岩具有“二元结构”发育模式。通过对烃源岩、凝析油、天然气样品的实验分析,发现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成烃具有“四阶段”生烃模式,并且煤型烃源岩生气极限Ro(镜质体反射率)可达到4.38%,极大地拓展了天然气生成范围。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型烃源岩形成了凹陷边缘煤系和凹陷内部陆源海相两种油气成藏模式,在这两种成藏模式控制下,形成了多个大型煤型油气富集区。
    • 白鹏
    • 摘要: 文章采用测试化验方法对温庄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相关煤质参数及伴生元素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庄煤矿2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中高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瘦煤;3号煤层为低灰—高灰、特低硫—低硫、中低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瘦煤;15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灰、中硫—高硫、中低发热量—特高发热量、较高软化温度灰之贫煤。煤层中有害元素F、Cl含量均超过我国标准煤含量的平均值。井田煤层成煤环境为接近陆源的较弱还原型。
    • 李建新; 胡博文; 李斌
    • 摘要: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是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_(2)、Al_(2)O_(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层为低硫煤,10^(#)煤层和11^(#)煤层属于低中硫煤,13^(#)煤层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层和11^(#)煤层)和海退成煤(8^(#)煤层和13^(#)煤层)两种成煤模式。
    • 罗文强; 马祥县; 唐璐璐; 罗一凡; 仵康林; 张尚坤; 杨斌; 梁吉坡
    • 摘要: 为了解张湾井田3煤层的基本特征和探讨其成煤环境,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采自张湾井田3煤层的114件煤样开展了煤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煤岩组分结果表明,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煤层以有机组分为主(总含量大于85.40%),且均以镜质组为主,次为惰质组,另有少量半镜质组和壳质组;无机组分为黏土类矿物,次为氧化物、少量硫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煤的最大反射率在0.77%~1.21%。工业分析结果表明:张湾井田3_(上)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45%~4.91%)、低灰分(LA)(5.35%~16.52%)、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62%~36.96%)、低-中等固定碳(LFC-MFC)(44.96%~63.31%)、低硫(LS)(0.19%~0.92%)、低磷-中磷(P-2-P-3)(0.006%~0.076%)、中强-特强黏结(ZQNM-TQNM)(48~100)和高发热量(HQ)(22.25~32.49 MJ/kg)特征;3_(下)煤层具有特低全水分(SLM)(0.55%~2.32%)、低灰分(LA)(5.21%~12.76%)、中等-中高挥发分(MV—MHV)(27.45%~36.95%)、低-中等固定碳(LFC-MFC)(52.74%~63.68%)、低硫(LS)(0.25%~0.84%)、特低磷-低磷(P-1-P-2)(0.004%~0.024%)、强-特强黏结(QNM-TQNM)(76~98)和高发热量(HQ)(25.21~32.05 MJ/kg)特征。张湾井田3煤层煤类主要以1/3焦煤和焦煤为主,另有少量肥煤;煤的工业利用方向为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张湾3煤层的镜惰比(V/I)值介于1.6~2.7,说明其成煤环境为以潮湿覆水环境起到主导作用;3_(上)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12~0.54,3_(下)煤层的灰成分指数0.09~0.41,表明3煤层属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3煤层硫分均小于1%,表明其成煤环境为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3煤层有机硫占全硫比为40.22%~66.20%,表明3煤层应为形成于陆相山前平原的低硫煤;3煤层所有样品V/(V+Ni)值处在0.215~1.0,V/Cr值为1.06~3.2,Ni/Co值0.57~2.77,均显示还原性较强的沉积环境。张湾井田3煤层沉积环境为淡水还原环境,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
    • 郝睿林; 黄文辉; 久博
    • 摘要: 为清晰认识石嘴山地区侏罗系煤与石炭-二叠系煤的微量元素和成煤环境特征,并对煤中微量元素特征差异提出解释。取区内汝箕沟侏罗系煤及石炭井石炭-二叠系煤为样品,借助工业分析、显微组分观察、低温灰化及中子活化等方法分析,利用浓集系数、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和共生关系,使用地球化学参数综合研究成煤环境差异,并指出其对微量元素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侏罗系煤和石炭-二叠系煤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侏罗系煤中无元素富集,多数元素亏损,石炭-二叠系煤中Se、Zr、Hf、W、Th等元素轻富集。根据共生关系,微量元素可分为与煤中水分、碱金属元素高度相关和与陆源碎屑高度相关的2组。侏罗系煤和石炭-二叠系煤整体处于氧化-氧化还原环境中,但侏罗系煤的成煤环境更加高温干燥,古盐度、碱性和沼泽封闭性更强。成煤环境向高温干燥的转变使得沼泽封闭性增强,导致在石炭-二叠系煤中为轻富集的Se、Zr、Hf、W、Th等元素在侏罗系煤中变为正常-亏损,其他陆源碎屑相关元素含量降低;氧化性加剧了两时代煤中U元素的迁移;碱性环境可能对Se元素在煤中的富集过程具有一定影响,还促进了Ba、Co、As、Ni、Cr等元素在侏罗系煤中沉积。同时成煤环境还对煤质及矿物特征具有一定影响。
    • 罗鹏波
    • 摘要: 从榆林勘查区的煤层产状形态、顶底板工程地质、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共伴生矿产分布等方面,论述了榆林勘查区的煤层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了煤层分布规律.
    • 王珍珍; 申伟刚; 赵存良; 李进孝; 张珂; 马家亮; 张绍韡; Maksim G Blokhin; 张飘飘; 蔺敬妍; 孙明晓
    • 摘要: 文章以沁水煤田长治首阳山矿15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对煤中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15号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理、配分模式、赋存状态以及成煤环境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煤层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均值为49.28μg/g,整体含量较低;(2)15#煤(除SYS15-2外)和夹矸中稀土元素均为轻稀土富集型(LREY),并且夹矸中轻稀土富集更加明显;(3)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4)成煤环境整体上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稀土元素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
    • 姚征; 罗乾周; 李宁; 李华兵; 王强; 高骏
    • 摘要: 加强我国富油煤合理开发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典型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和样品测试结果,对比了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变化特征,分析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均值呈北高南低趋势,古城矿区为9.22%~11.6%,府谷矿区为8.49%~11.02%,吴堡矿区为5.15%~6.89%;古城–府谷矿区主要发育富油煤,古城矿区富油煤分布以环带状为主,府谷矿区含油煤呈分散状发育于富油煤之间,吴堡矿区以含油煤为主、富油煤少量分布、高油煤不发育;府谷矿区7煤属富油–高油煤,其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高达23%,且3、4、8煤中富油–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均超过94%;随煤化程度升高,富油煤发育频率降低,中低阶煤分布区最有利于富油煤的赋存;煤焦油产率与活性组分、氢含量、灰成分中钙、镁、硫氧化物含量及镜惰比(V/I)、H/C原子比、挥发分产率呈正相关,与惰质组、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和灰分产率呈负相关;沉积环境的闭塞、还原和碱性程度越高,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赋存.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沉积环境和无机沉积作用共同影响着富油煤赋存特征.古城–府谷矿区富油煤资源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富油煤保护性开采和高效化利用.
    • 王珍珍; 李进孝; 张珂; 郭文牧; 张绍韡; 肖林
    • 摘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分析山西西铭煤矿2号、3号、8号和9号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赋存状态,并根据稀土元素Ce、Eu、Gd、Y和常量元素Al2O3/TiO2的异常揭示其成煤环境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显示:(1)西铭煤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世界煤值和美国煤值基本相等,但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稀土元素以中-重稀土富集型为主,其次是轻稀土富集型和轻-中稀土富集型.(2)西铭煤矿成煤环境总体上以弱还原性为主,且受酸性沼泽水环境影响.(3)煤中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物质,判断其沉积源岩为酸性或中-酸性岩浆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