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柴油
焦化柴油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3245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精细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09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信息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北方组会议、2005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等;焦化柴油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忠良、刘宇恒、卢朝霞等。
焦化柴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245篇
占比:99.80%
总计:53353篇
焦化柴油
-研究学者
- 朱忠良
- 刘宇恒
- 卢朝霞
- 吕玉广
- 唐建权
- 梁景
- 覃宾安
- 黄伊琳
- 杨波
- 王浩
- 龙小柱
- 闫锋
- 刘洁
- 姜恒
- 宋永一
- 宫红
- 廖克俭
- 张文成
- 李东胜
- 李扬
- 丁贺
- 刘伟
- 刘继华
- 史得军
- 孟宪筠
- 李士才
- 李文深
- 李飞
- 王云芳
- 赵悦
- 赵艳丽
- 郭立艳
- 郭蓉
- 刘丹
- 刘自宾
- 宋金鹤
- 宋金龙
- 崔德春
- 张浩
- 张立忠
- 张龙
- 徐大海
- 曹祖宾
- 曹青
- 朱海燕
- 李丹东
- 李剑
- 李欣
- 李江松
- 李瑞峰
-
-
孙进;
张亚和;
郭蓉;
李硕凡;
李扬;
李晗;
史权
-
-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和电喷雾高分辨质谱深入分析焦化柴油及其窄馏分中氮化物分子组成,研究不同加氢脱氮条件下反应规律,揭示氮化物分布及加氢过程分子选择性,讨论脱氮反应机理。焦化柴油氮化物以吲哚类、咔唑类中性氮化物为主,其次为苯胺类、吡啶类、喹啉类碱性氮化物。随着馏分变重,总氮和碱性氮含量增加。在选定的基准加氢反应条件下,总氮、中性氮、碱性氮和总硫的脱除率均达到99%以上。通过升温、增压、降低体积空速等优化操作,可以达到更高的加氢脱氮和脱硫率。在加氢过程中,长烷基取代氮化物转化为短烷基取代氮化物,部分中性氮加氢转化为碱性氮。加氢产物中残余的氮化物主要为C_(2)~C_(5)烷基取代咔唑类;在加氢产物中检测到环烷胺类碱性氮化物中间体,证实了柴油加氢脱氮反应路径。
-
-
史得军;
陈菲;
周婧;
霍明辰;
何京
-
-
摘要:
采用固相萃取法分离富集焦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组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MS)及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GC/Q TOF MS)对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焦化柴油中除了常见的苯胺类、吲哚类、喹啉类、苯并喹啉类、咔唑类、苯并咔唑类氮化物外,还发现了四氢异喹啉类、苯基吡啶类、苯基喹啉类3种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以模型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类型及不同烷基取代含氮化合物在GC/FI TOF MS上的响应情况并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基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5种不同来源焦化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组分。结果表明,焦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碳数分布在C_(8)~C_(23)之间,碱性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为54.8%~59.5%,中性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0.5%~45.2%,同一类型含氮化合物碳数分布基本一致,其中苯胺类化合物碳数分布呈双峰分布,四氢异喹啉类、喹啉类、咔唑类氮化物碳数分布呈γ-分布。
-
-
刘佳刚;
刘巍;
王亚东;
沈筱彦;
辛华;
汪武义
-
-
摘要: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芳烃事业部,2020年3月份开始各装置打通全流程。通过优化各种原油调和比例及原油加工顺序,使得计划周期内中间物料及产品库存可控、装置原料平稳。关键下游装置如蜡油加裂、催化、两套柴油加氢、石脑油加氢均保持100%以上负荷运行。同时为满足乙烯裂解对原料硫含量要求,及时调整原油调合比例控制拔头油硫含量,确保乙烯装置满负荷生产。实现全厂效益最大化。
-
-
刘丹;
李健;
王赟
-
-
摘要:
针对焦化柴油经加氢精制处理后作为柴油产品调和组分存在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须后续辅以更苛刻的加氢改质过程的问题,该文以1套100万t/年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为例,采用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工艺,将其改造为新鲜进料处理量为50万t/年的加裂装置。改造过程中装置的利旧率高,降低了改造费用并有效地缩短了改造工期。改造后,炼厂柴汽比得到优化,在生产高价值的芳烃料的同时,还可以满足重油轻质化、提高石脑油收率和质量的需要,为下游的重整和芳烃装置提供优良的石脑油原料。
-
-
郭振刚
-
-
摘要: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采用UOP公司的UnicrackingTM加氢裂化技术,级配装填加氢精制剂HYT-6219与加氢裂化剂HC-185LT,装置开工后一直维持95%以上负荷稳定运行.通过对装置运行优化研究及总结,拓宽加工原料范围,掺炼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总量平均为57 t/h,掺炼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期间各产品质量合格,重石脑油+喷气燃料+柴油的收率增加5.17百分点;优化原料组成、改变裂化反应深度和调整分馏切割操作,柴油侧线生产出运动黏度(40°C)为4.345 mm2/s、闪点(开口)为126°C的5号工业白油(Ⅰ)产品;优化分馏操作,喷气燃料收率由20.7%增加至26.6%,产量较设计值增加35.5 t/h;脱异戊烷单元生产出异戊烷质量分数达99.20%、总的戊烷质量分数为99.66%的F0型戊烷发泡剂.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运行,提高了装置产品附加值及高质产品收率,装置运行整体经济性明显提高,发挥了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在炼化一体化项目中产品结构调整灵活的优势.
-
-
秦红艳;
马越;
方瑞萍;
罗翔
-
-
摘要: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焦化柴油中的铁、钙含量,为了减少干式灰化带来的损失,样品中加入硫酸进行灰化,优选了实验条件,测定结果稳定性好,准确度精密度较高,能够满足炼厂装置对焦化柴油跟踪检测的要求.
-
-
李丽蓉;
袁小彬
-
-
摘要:
为了适应柴油产品质量升级需求,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2号汽柴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S2100/RS2110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新鲜剂和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HUDS系列催化剂再生剂,处理焦化汽油、焦化柴油和常二线柴油的混合原料,得到的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为3.2μg/g,氮质量分数为0.67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2.9%,十六烷值为52,闪点(闭口)为68°C,满足国Ⅵ柴油质量升级的要求.装置运行不到一年,催化剂失活速率大于24.0°C/a,而后通过调整两台反应器的温度分布、原料组成和产品硫含量,使催化剂失活速率小于14.4°C/a,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不大于390°C,反应器压差维持在0.4 MPa,催化剂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
-
段为宇;
丁贺;
刘丽;
郭蓉;
李扬;
翟俊
-
-
摘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2.0 Mt/a柴油加氢装置于2018年7月完成了FHUDS-8和FHUDS-7催化剂装填及预硫化,一次开车成功.2018年9月后装置处理量逐渐稳定,维持在210~230 t/h,主要加工硫质量分数为0.7% ~1.4%的高硫直馏柴油,在较高的体积空速和相对缓和的条件下可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的国Ⅵ精制柴油调合组分.2019年10月开始向原料中掺炼10%的焦化柴油,控制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小于6μg/g,装置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略有提高.结果表明:通过模拟装置入口和出口温度的变化曲线,以装置的出口温度计算装置的提温速率,得到装置反应提温速率平均约0.9°C/月,FHUDS-8和FHUDS-7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体系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性能,可以长周期稳定处理高硫直馏柴油或掺兑二次加工油的混合油,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
-
-
-
-
摘要:
技术简介中压加氢改质(MHUG)技术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一种低硫、低芳烃清洁柴油生产技术。该技术以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直馏柴油、减压轻馏分或其混合油为原料,在中压条件下可生产低硫、高十六烷值清洁柴油产品,同时可根据需要兼产高芳烃潜含量的石脑油,或高链烷烃含量的乙烯原料,或优质的喷气燃料。1993年,美国《油气杂志》将该技术称为20世纪全球三大低硫、低芳烃柴油生产技术之一。该技术已获得授权专利5件。
-
-
史得军;
马晨菲;
王春燕;
杨晓彦;
林骏;
曹青;
喻昊;
薛慧峰;
肖占敏
- 《2015年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盐酸萃取的方法富集焦化柴油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酸萃取液的组成.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酸萃取液中芳烃化合物的含量仅为6.8%.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酸萃取液中主要有423种含氮化合物,其中399种为碱性含氮化合物,并且分子类型以吡啶类、喹啉类、吖啶类、苯并喹啉类、苯胺类等含氮化合物为主.
-
-
孟宪筠
- 《2009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
| 2009年
-
摘要:
针对抚顺公司两套分子筛装置原料不足的情况,利用公司加工大庆、沈北油的特点,以焦化柴油为原料通过中、高压加氢生产分子筛料的工艺对比实验,完成了焦化柴油加氢生产分子筛料的新工艺开发,实验在工业装置得到应用.
-
-
-
-
王凤来;
关明华;
周广增;
杜艳泽
-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进行了焦化柴油加氢改质异构降凝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996加氢预精制催化剂和FC-14加氢改质异构降凝催化剂加工处理焦化柴油,不仅柴油产品收率高、质量好、凝点明显降低,而且对工艺参数的变化敏感性较大,适度调整改质段反应温度,可较显著地改变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季节性变化.
-
-
龙小柱;
郑晓宇
- 《中国石油学会第四次石油炼制学术年会》
| 2001年
-
摘要:
以添加了能与焦化柴油中不安定组分反应的化学剂的苄醇为反应萃取溶剂,研究了用复合萃取方法提高克拉玛依焦化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试验表明:精制油的色度、氧化安定性沉渣、实际胶质均可达到国际催化柴油的要求,焦化柴油中的氮化物、酸性化合物等不安定组分得到有效脱除,氧化安定性大大提高,柴油收率在90﹪以上,溶剂可循环使用.
-
-
-
王玉章;
申海平;
李锐
- 《2002重质油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以沥青质含量为10.9﹪的新疆重质常压渣油为原料,在中型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常规和多产轻质油品的延迟焦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产轻质油品的延迟焦化可减缓加热炉炉管结焦;焦化蜡油80.60﹪转化成焦化汽油和柴油馏分,只有9.73﹪转化成焦炭.常规焦化和多产轻质油品延迟焦化的汽油、柴油性质变化不大,而焦化蜡油明显变轻,焦炭质量有所改善.通过装置工艺条件的适当调整,在工业焦化装置上采用多产轻质油品的延迟焦化技术加工新疆重质常渣可以减轻加热炉炉管结焦,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同时提高焦化汽油和焦化柴油馏分收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