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烟气特性

烟气特性

烟气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0165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武警学院学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京津冀钢铁行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交流会、中国航空学会飞机防火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飞机防火系统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等;烟气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丛北华、乔学义、任广鲁等。

烟气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1657 占比:99.91%

总计:101744篇

烟气特性—发文趋势图

烟气特性

-研究学者

  • 丛北华
  • 乔学义
  • 任广鲁
  • 刘伯运
  • 刘晓萍
  • 姚光明
  • 王兵
  • 申玉军
  • 邱金水
  • 韩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云骥; 李智胜; 罗越扬; 郭瀚文
    • 摘要: 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的国家,其长隧道数量和长度跻身世界前列。据统计,火灾中85%的人员死亡是由热烟气造成的,目前隧道中采用较为广泛的排烟系统有纵向排烟系统、集中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而针对长隧道来说,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竖井式纵向通风,因此,研究纵向通风与竖井排烟综合效应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1:10缩尺寸竖井隧道模型,主隧道长度16.5 m,宽度1.3 m,高度0.65 m;竖井通过排烟横通道与主隧道连接,排烟横通道设置在主隧道侧面中部,尺寸为1.2 m长、0.6 m宽、0.4 m高;竖井横截面为半径0.6 m的1/4圆,高4.6 m。在竖井隧道模型中开展了一系列油池火实验,选取2种方形燃烧池(20 cm×20 cm、23 cm×23 cm)作为火源,设置2个纵向火源位置(位置A: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0.375 m;位置B: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1.375 m),7种纵向通风风速(0,0.18,0.27,0.35,0.44,0.52,0.69 m/s),定量分析不同工况下温度分布及烟气逆流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纵向通风时,火焰与隧道地板垂直,且呈轴对称形态;当有纵向通风时,火焰向下游偏移,且纵向通风风速越大,火焰向下游偏移越明显;当纵向通风风速为0 m/s时,由于竖井的存在,火源上、下游两侧烟气温度分布并非对称,火源下游(竖井侧)烟气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与单洞隧道烟气温度分布明显不同;随纵向通风风速增加,烟气逆流长度和烟气温度减小,而最大温度偏移距离整体呈增加趋势;当无量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时,主隧道最大温升△T_(max)与Q/(vb^(1/3)Hef^(5/3))呈正比,但常数系数均小于Li等预测模型中的常数系数;竖井隧道内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符合Fan和Ji等建立的纵向温度衰减模型,衰减系数k′在1.36~1.63范围内变化,但其值明显大于单洞隧道纵向温度衰减系数k′;另外,当火源位于位置A时,最大烟气温度低于火源位于位置B时的最大烟气温度,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衰减速度慢于火源位于位置B时衰减速度。
    • 陈荣芳; 李欣; 郭志国; 周令剑
    • 摘要: 为探究公路隧道不同受限程度火灾的适宜纵向通风风速,基于FDS模拟分析5种纵向通风速度下不同近壁距离火源顶棚下方烟气最高温度的分布特性、烟羽流倾角及烟气分层状况,提出合理纵向通风风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中心线上近火源下游,顶棚下方的最高温度沿纵向均呈指数衰减。不同贴壁距离和纵向通风风速下,均出现烟气分岔流动,随着贴壁距离减小羽流撞击处温升、火羽流偏移角显著增加。当风速小于1.6 m/s时,火源上游出现大量高温烟气回流;而当风速超过2.4 m/s时,分岔流动现象越明显,各偏移角变小,火源下游逐渐后移的烟气层严重失稳。因此,不同受限程度下火灾合理纵向风速为1.6~2.4 m/s。
    • 屈昊聿; 袁中原; 余南阳; 徐梦一; 马洋阳
    • 摘要: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坡度隧道火灾自然排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受坡度影响,火羽流向上坡侧发生偏转,且偏转角几乎不受火源位置与HRR的影响,只随坡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大;(2)顶壁下方最高烟气温度随坡度的升高而降低,基于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结果,得到了顶壁下方最高烟气温度的计算模型;(3)火源上坡侧的顶壁下方烟气温度受坡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下坡侧的顶壁下方烟气温度随坡度的降低而升高,并在坡度降为0时与上坡侧烟气温度关于火源对称分布,结合理论分析,得出了火源段顶壁下方烟气温度的衰减模型。
    • 贺元骅; 阳邦; 张政; 张健萍; 崔仁浩
    • 摘要: 分别在海拔4290 m的高高原航空安全实验室与海拔470 m的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展了FXL型航空电缆低压与常压条件下的燃烧实验.测量电缆的燃点、点燃时间、烟密度、CO、CO2、O2和氧指数及质量损失速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压环境对FXL电缆护套层和绝缘层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低压下的点燃温度和时间均大于常压,其次,低压环境导致电缆不完全燃烧且化学反应不充分所以烟密度小,而且航空电缆材料的发烟量比较大,因此飞机舱内发生电缆火灾,需在60 s左右及时扑灭;再者,低压环境中燃烧的质量损失速率更小,而且受氧浓度的影响力更小;此外,低压下燃烧时间更短,而且氧浓度更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低压环境下飞机电缆燃烧特性,可为预防飞机电缆火灾、增强航空电缆安全性能提供参考.
    • 李松; 李永忠; 晋艳; 陈增敏; 李军营
    • 摘要: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烟气质量的影响,设置了两因素三水平的田间裂区试验,考察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互作)条件下的烟叶烟气质量特征.结果表明:①种植密度对烟气总粒相物、水分、焦油量以及单支烟抽吸口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烟叶烟气总粒相物、焦油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1100株/667 m2至1345株/667 m2)呈降低趋势,其中中下部烟叶规律明显.②施氮量对烟气水分、焦油量有显著影响,中上部烟叶烟气焦油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③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分析显示,对烟气特性指标变异的贡献率为种植密度>施氮量,二者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
    • 曾清珣; 毕海权; 苟红松; 王菁; 刘方吉
    • 摘要: 基于FDS数值模拟方法,构建采用侧向排烟方式下,断面为不同宽度的公路隧道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隧道宽度下各行车道上方拱顶处、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分布及排烟口处的排烟效率,以期为人员疏散及实际工程的通风排烟体系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隧道宽度有利于降低拱顶及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但是会导致侧向排烟效率下降,特别在隧道车道数增加为4车道及以上时,排烟效率的衰减率也逐渐增大;在隧道横向方向上,火源处拱顶烟气温度分布呈非对称分布,侧向排烟影响范围有限,对各行车道作用效果不同;对于人员疏散来说,在烟气与冷空气卷吸严重的排烟口附近及隧道纵向方向上烟气蔓延的最远端,危险性较高。
    • 李竞岌; 申茂祥; 李宏文; 钱禹丰; 陈健; 王靖波
    • 摘要: 针对规范中对地铁站台疏散通道断面(楼扶梯口处)仅给出风速限制的现状,采用计算机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断面风场特性进行研究.站台公共区火灾排烟工况下,该断面风速呈现出沿高度方向的典型分层现象,自下而上分别为边界区、主流区、衰减区、回流区.人员活动大部分位于主流区,其内部风速为3~6 m/s,有利于抑制烟气蔓延、补充新鲜空气.研究发现由于向下气流的渐扩效应在该断面顶部产生小面积回流,其对火灾烟气的潜在卷吸风险值得注意,并应在风速测试中判别气流方向.
    • 代长青; 袁慧
    • 摘要: 以岛式地铁站台为研究对象,利用FDS软件建立火灾数值模型,模拟计算有、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地铁站台中部行李火灾烟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地铁站台烟气蔓延速度及烟气温度会得到抑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烟气中CO质量浓度及烟气能见度影响不大;烟气中CO质量浓度在火源附近区域变大,远离着火源区域变小;烟气能见度在火源附近区域会降低,远离火源区域会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