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安全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28080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武警学院学报、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科技致富向导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自然排烟的相关文献由76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峥、姚斌、朱国庆等。

自然排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8080 占比:98.35%

总计:28552篇

自然排烟—发文趋势图

自然排烟

-研究学者

  • 韩峥
  • 姚斌
  • 朱国庆
  • 邓玲
  • 纪杰
  • 霍然
  • 易亮
  • 高子鹤
  • 齐新勇
  • 刘军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博; 王春雨; 耿伟超; 邓军; 刘长春
    • 摘要: 为研究大空间设置上、下悬窗自然排烟效果的差异,采用FDS软件针对某大空间在不同开窗形式、环境风下室内温度、能见度、CO浓度和烟气蔓延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风时,上、下悬窗均能够有效排烟,但下悬窗总排烟量比上悬窗高出30%,开下悬窗时,室内温度安全区域的临界高度比上悬窗高出27%,能见度安全区域的临界高度比上悬窗高出10%;风速为3 m/s时,上悬窗自然排烟失效,距地2 m处能见度低于10 m,而下悬窗依然可以有效排烟,且室内烟气层温度比上悬窗低17%,室内能见度安全区域的临界高度比上悬窗高出65.3%。故建筑应优先采用下悬窗排烟,若需采用上悬窗,可通过关闭迎风侧悬窗来减小环境风对自然排烟影响,并增大背风侧悬窗开启角度,来增大有效排烟面积,以达到良好的排烟效果。
    • 谭旖琳
    • 摘要: 本文简要概述了自然通风系统与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系统设计,对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类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挡烟垂壁、自然排烟窗的设置与风管材料的选取,并提出了加强走道管线密集区的管线合理化布置、合理设置外窗以及科学设置排烟防火阀的措施,以对设计进行优化,以望借鉴。
    • 李森生
    • 摘要: 为得到能适应不同环境风的最优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了不同竖井高度(4~8 m)和环境风速(0~9 m/s)对自然排烟竖井组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竖井组高度H6 m时,高温区域随竖井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竖井排烟效果随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增强。当竖井高度H=6 m时,综合排烟效果最好。
    • 胡浪; 陈健; 王海燕; 张丙森
    • 摘要: 为了研究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火灾烟气控制效果,以某城市综合体为例,模拟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在中庭位置设置1.5 MW酒精火源,点火后分别联动开启排烟设施和手动开启自然排烟设施,观察两种工况下室内步行街内烟气蔓延情况,并测量试验区域温度等参数。试验发现,相较于顶部自然排烟,采用联动机械排烟的烟气沉降速率低17%,烟气层高度高11%,烟气羽流内温度场基本一致,平均温度为61°C左右,顶部烟气层温度高4.7%,且烟气在风机抽吸作用下,水平方向蔓延速率快41.6%。
    • 付红玉; 苏华; 郭婷婷; 代雪梅
    • 摘要: 地下车库自然排烟模式具有节约投资、节能的优点,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其安全可靠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FDS对某地下车库(长64 m、宽30 m)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在满足规范规定的顶板开口条件下,分析不同层高(2.5 m、3 m、3.5 m、4 m)、开口面积(2.1%、4.2%、8.4%)及位置对地下车库自然排烟的安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层高越低,自然排烟系统的效果越差。当车库层高为3 m、2.5 m时,虽通风量足够大,污染物浓度符合安全性要求,但温度及能见度不利于安全疏散。针对3 m层高的地下车库,增加其排烟口面积、改变排烟口布置对烟气控制效果均无改善。因此,建议3 m及以下层高的地下车库须慎用顶板开孔的自然排烟模式。
    • 何小兵; 曾轩; 唐宇; 蒋飞
    • 摘要: 介绍了义乌大剧院公共前厅复杂的建筑空间及其内部防烟分区的划分。通过对该前厅的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方案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确定了前厅的机械排烟方式和各防烟分区机械排烟量。利用火灾模拟软件对该前厅的烟气厚度等参数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排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胡习博; 孙小平
    • 摘要: 通过对已建并投入使用的高层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所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措施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自然防烟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被动式可开启防烟窗"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对现有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发生火灾突然事情人员疏散过程中,人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防烟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提高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区域的防烟措施的可靠性。
    • 金鑫
    • 摘要: 为探究室外步行商业街在加盖防风雨篷后的安全性,论文研究加盖防风雨篷不同敞开率对排烟效果影响以及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步行街内火灾烟气蔓延情况。结果表明:当防风雨篷的敞开率达到20%,再增加敞开率对步行街内排烟效果影响不大;在防风雨篷的敞开率达到37%,不同环境温度下,商铺火灾产生的烟气不会在防风雨篷下滞留或沉降。
    • 曹灿峰
    • 摘要: 本文从自然防烟与自然排烟两大方面对中日两国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进行了宏观法规与微观条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防烟方面,相较于日本主要重视前室区域,我国同时兼顾了疏散楼梯间和避难层,确保所有防烟场所均具备无烟无热的安全条件及人员避难逃生的新风需求。在自然排烟方面,相较于日本主要看重防排烟系统形式,场所面积大小以及排烟窗实际操作的便利性,我国则从整体上更综合考虑排烟场所类型、净高、喷淋等因素对排烟窗面积的影响,且排烟窗面积与开窗角度要求也更为严格。两国技术标准联系密切但各有特点,均符合各自国情,可进一步互相补充完善。
    • 何方; 丁哲勇
    • 摘要: 中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对高大空间自然排烟的排烟设施设置及排烟量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对自然排烟工况下补风设施设置并不明确。采用FDS软件模拟了10种不同自然排烟及补风工况,并对各种工况进行了火灾排烟效能的分析。验证了国家标准中对自然排烟设施设置及排烟量规定的有效性,并讨论了适合于高大空间自然排烟的补风设施设置工况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