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
河图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医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三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等;河图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安明、戎志斌、谢金贵等。
河图
-研究学者
- 罗安明
- 戎志斌
- 谢金贵
- 刘涛
- 姜涛
- 张俊伟
- 张登本
- 杨效雷
- 陈守富
- 陈守煜
- 刘俊男
- 刘明武
- 刘正英
- 吴从祥
- 国庆忠
- 夏远辉
- 张其成
- 张赞恭
- 张骏伟
- 李应存
- 李忠
- 李申
- 李翠娟
- 李记全
- 林方直
- 梁江
- 王兴仁
- 王永宽
- 章伟文
- 胡志勇
- 谭春雨
- 谭泽媛
- 贾平凹
- 贾耿
- 韩连武
- 三胡
- 中玉
- 乔宗方
- 乔宪春
- 乔楠
- 于兰
- 于莉丽
- 云帆
- 仲威
- 任炳潭
- 任蜜林
- 何艳杰
- 倪南
- 傑理
- 党永力
-
-
穆俊霞;
张登本;
刘星
-
-
摘要:
《易经》为群经之首,而“河图、洛书”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是古人为了把握天地万物变化规律而凝练的思维模型和范式,深刻地影响着《黄帝内经》传载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当今原文教学中,尤其是诸如“始于一,终于九”;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七损八益”;营卫之行,“五十而复大会”等原文,只有应用这一思维模式和方法,才能给予使人信服的原文内涵之讲解。
-
-
常泽儒;
席会东
-
-
摘要: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登封县河图》一幅,该图绘制时间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至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之间,是一幅清代地方官府绘制的河南府登封县境内水系分布图。《登封县河图》绢本彩绘,图廓纵横90×90厘米,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以形象画法绘注清代登封县境内8条河流及13座山峦分布等自然地理和城镇聚落,以及寺观祠庙等人文地理景观,并以墨书红签注明地名,属典型官绘本舆图。
-
-
罗安明
-
-
摘要:
从中华文化基因入手,运用《河图》五行与变化理论探讨肿瘤的基本病机,为相火不足,脾胃失调,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痰火蕴毒。肿瘤的本质是本虚标实,肿瘤的特点是虚、痰、瘀、毒。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脾气虚弱程度呈正相关。肿瘤有从脾、肾、肝治之异,实则同归,但从脾为先,从脾治为正治法。肿瘤为全身性疾病,治疗当温下、调中、清上三法并举。
-
-
邓小伟
-
-
摘要:
朱子对先天八卦与《河图》关系的论说体现在“则图画卦”之理中,但所论稍逊周详。后学胡方平、熊禾接续对卦、图关系之探讨。胡氏细解朱子“析合补空”之义,依循特定理路,将卦、图合而为一;熊氏则巧借朱子交易之说,以“阴阳相交”统贯于卦画阴阳与《河图》之数的分置对照中。经由对“西南易位”的各样开解,二儒大抵实现卦、图内在理路之融通。二儒之论瑕瑜互见,若置于元初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其意义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
-
齐城成;
张其成
-
-
摘要:
《医原图说》是清代金理所写的一部医易汇通著作,书中根据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等理念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以及《河图》《洛书》来解说易学与人身脏腑形体的对应关系,虽然有些对应关系存在争议,但也启迪了后学。金理还借助坎卦和离卦等卦象来解释命门和三焦的确切内涵。并且以太极之理解说生脉散斡旋人体元气的重要作用;以《河图》之道阐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四物汤、二陈汤等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原理;以《洛书》中颜色的对应关系阐明逍遥散、四君子汤等方药的具体作用,因此《医原图说》中的论述对医易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
李晓宇;
张其成
-
-
摘要:
李梴为明代著名儒医,秉持“气者生源,心为主宰”的生命观,“胞窍为太极,脐为根蒂”的生育观,“气机不谐,天人相感”的疾病观,“调和阴阳,养心为上”的治疗观与养生观。李梴认为生命由混合无间的元理元气流行天地之间而生成,此元理元气即是太极,为“心”,此太极、“心”具有本体的意义。在讨论人体时,他更侧重“气”,认为人禀“气”而生,疾病的发生与天地、人体之气机有关。同时,他强调“心”的主宰作用,认为养生除调和阴阳气机之外,犹要以养心为要。从生命观、生育观到疾病观、治疗观及养生观,“气”与“心”始终贯穿于李梴的医学思想之中,其理论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
-
郑伟杰
-
-
摘要:
《极象》三部曲——《瓷语》《洪荒》《河图》意在尝试突破自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表达我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挚爱,并试图回馈它们对我精神世界长期的滋养。《瓷语》的原型,是我故乡许昌市神屋镇出产的钧瓷。毫不夸张地说,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有风采,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摄影师经年累月的拍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
-
张黎明
-
-
摘要:
谶纬文献具有一定文学性,这早在《文心雕龙》中已经被论及.如果从文学视角审视谶纬文本时,有部分作品与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文体特征非常吻合,即具有地理、博物、志异的特点,而且呈现这些特点的篇目在整个作品中占多数,符合判定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数量原则.这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河图"类谶纬书中,如《河图括地象》《括地图》《河图始开图》《龙鱼河图》《河图玉版》《遁甲开山图》《白泽图》等都可以看作汉代地理博物体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
-
王楠
-
-
摘要:
"三五"思想在《参同契》和《悟真篇》中被用于论述丹道功法.王道渊的内丹理论以"三五"思想为枢要,贯通于本体论、宇宙论、性命论与丹道论.在本体论层面,"三五"被理解为道体,"三五合真"体现为由三种气构成的一种浑然为阴的先天状态.在宇宙论层面,"三五"被理解为本原,"三五分真"被诠释为道体生成天、地、人三才.在性命论中,"三五合真"为先天性命混合,"三五分真"为后天神气运化.在具体的丹道修炼中,他又将"三五"解释为本质上充当人之意念的中央戊己真土,并以之兼摄"假意以通消息"与"和合四象"两大功用.王氏尝试以内丹修炼实现由后天一身四大之阴向得道者之一炁纯阳的复归,其内丹全真层面一炁纯阳与宇宙论层面浑然阴炁之间的"矛盾",实则只是对此炁在不同阶段或动、静状态下各有侧重的描述而已.
-
-
王立刚
-
-
摘要:
中国文化中有两种神秘的图案,称为"河图""洛书"。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河图""洛书",比如《论语》中,孔子悲伤地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凤凰不飞来了,河图也没有出现,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早期中国人对《周易》的注解《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与洛水一带出现了"河图""洛书",这是圣人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依据。汉代传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伏羲据此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夏禹据以作洪范九畴。
-
-
张庆祥;
孟庆岩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之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培养中医思维传承中医学术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河图、洛书的形成与特点分析,探讨中医学象思维的特点,指出其存在整体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等特点,在阐述生命规律、临床诊法、药物应用、治则治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河图》是汉代方士依托于《山海经》创作的纬书,并非世所谓《易》纬.《河图》借鉴了《山海经》中的昆仑神话体系,形成了以"昆仑山"为世界地域中心的地理观念;且承袭了《山海经》所述"异域"的描写并有更详细的叙述与阐释.《河图》的出笼,推动了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发展与盛行,也为后世考察汉代地理观念提供了重要依据.
-
-
史在成
- 《2011中国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八届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
| 2011年
-
摘要:
中华人文圣主伏羲氏创造了整个宇宙万物类象模式《易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把物质和精神领域拓展的无限宽广,视野无比的开阔.通过研究《易经》能使我们科学地认知了宇宙万物的奥妙和人类演化的发展趋向与本质.河图、洛书就是《易经》研究和发展的源渊,也就是说圣王伏羲做易初始的卦画和图象的理论根据是河图、洛书。本文分析了河图的基本概论,介绍了洛书的基本概论,分析了河图、洛书与易经之间的关系。
-
-
-
-
曾庆觉
- 《第17次全国医学史学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中国哲人,三千多年来以河图、洛书和阴阳五行的象数表述来阐述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进而又用阴阳五行所赋予的物质属性来认识自然,认识生命;解释自然,解释生命.这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和中国医学的长期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现在我们用数学的推理和演绎,也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对物质的描述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学科.理应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