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焦

三焦

三焦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7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12312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等;三焦的相关文献由150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建春、刘英锋、武京学等。

三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2312 占比:99.83%

总计:412995篇

三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郑佳昆; 冯淬灵; 贺晋芳; 宋洁; 晏军
    • 摘要: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出自《灵枢·本输》。肾中阳气,赖三焦以通行,水谷、水液在三焦运化为精微物质,转输于肺,肺布散于全身而滋养脏腑器官。肺肾阳虚,三焦不利,卫外失司,风寒侵袭;水谷水液失于运化,水饮内停,风水相击而发鼻鼽。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宣肺,小柴胡汤疏利少阳,健脾化饮,辛夷、蝉蜕、僵蚕祛风止痒,宣肺通窍,三焦通利,阳气来复,肺卫坚固,鼻鼽自止。
    • 原莉; 李朝喧
    • 摘要: 消渴病是现代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文从“少阳为枢”理论入手,从少阳经络及相关脏腑角度阐述少阳与消渴病的联系,提出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失职、三焦水道不通为消渴病重要病机,当以和解少阳、运转枢机为治疗大法,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思路。
    • 秦浩; 王耀光
    • 摘要: 升提法是中医基本治法之一,针对气虚下陷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文章简述了“升提法”的发展历程,论述王耀光教授从三焦、脾胃、阴阳等方面应用升提法,并引用张锡纯、陈士铎等医家观点对升提法常用方药加以总结,为临床使用“升提法”提供参考。
    • 郑艺; 张珊珊; 时吉来
    • 摘要: 糖尿病与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虚实夹杂,丁书文教授善从三焦论治本病,尤重中焦。认为病在上焦宜主以宣发肺气,佐以活血通脉,常用桔梗、麦冬、五味子等药;病在中焦宜化痰行气,常用药对为木香、砂仁;病在下焦宜辨别阴阳,补虚泻实,交通心肾。
    • 王伟丽; 朱虹
    • 摘要: 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病多热象偏重,故易化燥伤阴。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以擅长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在其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以三焦辨证为纲、以病名为目,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先河,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笔者通过研习《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探求其治病用药经验,对吴氏常用药对如金银花须连翘、石膏反麻黄、麦冬佐生地黄、半夏配生姜、龟板伍鳖甲、阿胶须鸡子黄等,颇有心得,不揣浅陋,探讨于下。
    • 姚佳源; 张声生
    • 摘要: 三焦焦膜作为人体一大腑器,遍布胸腔、腹腔,处于人体半表半里之间,沟通内外,联系着各大脏器,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典型体现。在生理上,它是气、水、火之道路,连接脏腑,运输物质,为人体一大免疫屏障。若焦膜气水停滞,相火失约,形成郁滞实邪,必然引起相邻脏腑致病。当焦膜病及肠腑,或他脏之病随焦膜传至肠腑,都可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而便秘。由于有遍布人体的特性,焦膜病常寒热错杂,缠绵难愈。故宣畅三焦之法为治疗此类便秘的重要治法,其要点在于辨识阻碍焦膜疏通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即在宣畅法的基础上辨别气滞、水湿、火热的偏盛,甚至久病后成瘀之况,加强理气、祛湿、清利、化瘀力度,从宏观角度恢复人体气水枢机正常运转,以达到通畅道路、扫清障碍、治愈疾病的效果。
    • 王飞雪; 黄小波; 裴卉; 李浩
    • 摘要: 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呆病”“善忘”等范畴,现代又有“中风痴呆病”的定义,将其与其他呆病区分开来。历代医家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肾、脾胃、肝、心、肺等虚损均可致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五脏亏虚及气血亏虚为主,邪实以痰、瘀为主。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玄府郁阻致病”“络脉虚损致病”及“三焦气化失司致病”的病机理论,补充了血管性痴呆的病机理论,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由于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证型变化多端,中医药因具有多脏腑同调、个性化辨证论治等特点,在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方面显示出优势。在分子层面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阐释并指导临床治疗,是将来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研究的重点。
    • 蔡泳源; 李奕祺; 李雪莹; 王小红
    •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困扰当今广大女性的医学难题,其病程长,病变复杂,涉及肛肠、泌尿、妇产等多学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以整合多学科系统诊疗,研究盆底生理基础,是理清该类疾病的病理机制、整合治疗方案的前提。一直以来,现代中医研究基本从脾、肝、肾等脏腑入手,没有完整概括盆底生理,故提出“盆底的生理基础源于整体三焦膜腠”的论点。三焦膜腠以有形之体,支撑和化生肌肉、韧带,进而稳固盆底,并围筑和贯通周身腔隙,稳定和缓冲内压变化,从而调节盆底。三焦膜腠的完整通畅,是其气化功能运行的前提,使上中下三部津气血通流,能滋化源、充养元气,濡养盆底;又传化水液糟粕,能清湿浊、化瘀血、通滞气,通调盆底。该文通过辨明三焦形质与功能,梳理、论述其与盆底生理的密切关系,为从中医方面进一步梳理探讨盆底相关疾病的三焦病机本质、病理过程、治则及方药运用,促进整合盆底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少阳之胆和三焦,在情志病治疗中非常重要。在“精气神”与经络神经末梢血液微循环三者在健康和疾病防治中作用重要性的主次排位中,经络与“神”居高位(上位)。
    • 姜洪叶; 李昕潼; 邓秀敏; 王佳喆; 刘世巍
    • 摘要: 肾性水肿与玄府开阖、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玄府与三焦均是气液运行的通道,玄府有内外之分,内、外玄府相互贯通,主要依赖三焦气机运行进而推动气液而营养全身。二者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均为一个整体,任何一方功能异常,必定会导致另一方功能障碍。在肾性水肿发病过程中,关键病理因素在于水湿内停,病机主要责之玄府开阖逆乱、三焦气化失司。真武汤作为治疗肾性水肿的经典名方,探讨其以"通玄启肾、气化三焦"法治疗肾性水肿意义深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