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05篇、会议论文393篇、专利文献472281篇;相关期刊96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234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由1358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佩源、赖新生、等等。

血管性痴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05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39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72281 占比:98.44%

总计:479779篇

血管性痴呆—发文趋势图

血管性痴呆

-研究学者

  • 吕佩源
  • 赖新生
  • 王景周
  • 唐农
  • 周文泉
  • 于文涛
  • 杨骏
  • 王永炎
  • 尹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君雁
    • 摘要: 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干扰素-γ(IFN-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V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CysC、IFN-γ、Hcy水平.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ysC、IFN-γ、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酞软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VD,能降低CysC、IFN-γ、Hcy水平,疗效显著.
    • 陈本伟; 李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浆凝血及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患者(实验组)和同期选择来我院健康检查7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分析两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酶(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PAI-1)、凝血因子Ⅶ(FⅦ)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管痴呆患者凝血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与正常人存在差异,通过对血浆凝血及炎性因子检测,有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刘存志
    • 摘要: 康复预防观是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之一,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防止或减少患者功能的丧失或者残疾的发生,这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思想相似。针灸疗法治未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等老年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VD为例,探讨针灸疗法在VD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释了针灸疗法对痴呆发展早期阶段具有防治作用,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康复技术的早期介入可使慢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基于治未病理论构建中医针灸智能康复新模式,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辅助下发展规范化的中医针灸康复技术,有助于提高中医针灸康复服务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孙晓丽; 张锴镔; 付帮泽; 郭淑贞; 王伟
    • 摘要: 目的研究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组(阳性对照,0.54 mg/kg)和龙生蛭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16、1.08、0.54 g/kg),每组15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并连续灌胃给药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血清代谢图谱,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1且P<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管性痴呆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_(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所致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性痴呆发生过程中脂质堆积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_(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 李玉凤
    •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5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69.27±2.51)岁;研究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69.50±2.76)岁。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阻力指数(R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舒张末期流速(EDV)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MoCA评分为(23.43±2.75)分,高于对照组的(19.7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DV、PSV指标分别为(19.93±4.96)cm/s、(75.95±10.25)cm/s,均大于对照组(17.55±5.21)cm/s、(70.16±15.16)cm/s,RI为(0.60±0.07),小于对照组(0.66±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生活影响评分分别为(49.35±8.16)分、(52.35±9.44)分、(39.86±6.28)分、(40.13±5.52)分,均高于对照组(43.55±7.84)分、(46.61±8.93)分、(34.34±6.55)分、(35.41±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MoCA评分。
    • 郑素玉; 李艺敏; 曾凯军; 李雪琴; 涂燕芬
    • 摘要: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3月30日在漳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6例,根据患者用药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rTMS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rTMS及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治疗工作中应用rTMS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能够改善患者Hcy、中医症候积分、MoCA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张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通络益智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通络益智汤治疗。比较两组脑神经递质、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和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通络益智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够改善神经递质水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 班维固; 齐辉; 滕秀英; 陆丽娜; 许文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养心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心脾两虚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6例,脱落1例,剩余45例;对照组47例,脱落2例,剩余45例。全部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每日1次,每次1片,连续30天。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苓养心汤,同时选取百会、内关、大陵、神庭、水沟、大椎、风府、命门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天后的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比较,使用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lnchemic Score,HI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检测两组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情况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HI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NSE明显低于治疗(P<0.05),BDN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Lp-PLA2、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DN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养心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 叶明灯; 汪晶莹; 周源; 程玉洁; 陈明; 俞斐
    • 摘要: 目的探究丹参酮B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分Control组、模型组(VD组)、丹参酮B低、中、高剂量组(TSB 2、4、8 mg·kg^(-1))、盐酸多奈哌齐1 mg·kg^(-1),每组各10只。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缩窄法构建VD模型,造模成功10 d后分别给药,Control组和VD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计20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测定MDA、SOD、GSH-Px;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LRP6、LRP6、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D组小鼠记忆能力降低,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1),海马区域病理损伤明显,p-LRP6、Wnt1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VD组相比,TSB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升,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活性升高,海马区域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LRP6、Wnt1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TSB能改善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LRP6/Wnt1/β-catenin通路有关。
    • 杜双霞; 张晓红; 苑艳尊; 张盼; 崔铮铮; 刘倩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ADL评分>40分)62例与预后不良组(ADL评分≤40分)18例;入院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损伤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力(TAC)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VD患者MMSE评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VD患者预后的影响;以预后不良组作为阳性样本,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VD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MMSE评分及血清BDNF、NGF、SOD、GSH-Px、CAT、TAC水平均降低水平降低而GFAP水平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MMSE评分及血清BDNF、NGF呈正相关,与GFAP呈负相关(P均<0.05)。将其他因素控制后,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血清SOD、GSH-Px、CAT、TAC单独及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49、0.725、0.804、0.875,联合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77.42%。结论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MMSE评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密切相关,且能辅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