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安全
汽车主动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94421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国机械工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等;汽车主动安全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智林、赵又群、张甲乐等。
汽车主动安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4421篇
占比:99.99%
总计:994495篇
汽车主动安全
-研究学者
- 金智林
- 赵又群
- 张甲乐
- 闫茜
- 马翠贞
- 高锋
- 不公告发明人
- 伊强
- 孟明华
- 尹龙飞
- 张强
- 张桂玉
- 张雯昕
- 李克强
- 王润泽
- 石存杰
- 葛召浩
- 连小珉
- 郭烈
- 马寅虎
- 乔建龙
- 代华强
- 何祥坤
- 侯满哲
- 冯能莲
- 刘云淮
- 刘亚辉
- 刘伟豪
- 刘力
- 刘晓华
- 刘智超
- 叶琳
- 吴俊
- 周大森
- 季学武
- 尚岩峰
- 尹宇浩
- 廖剑雄
- 张书玮
- 张宇
- 张庆义
- 张恒嘉
- 张方伟
- 张禅亮
- 张辉
- 徐健康
- 施正堂
- 施瑞康
- 易帆顺
- 曹立波
-
-
黄金铭;
李飞翔;
曹俞;
陈永敏;
高琳琳;
姚建红
-
-
摘要:
针对目前市面上的人-车碰撞预警系统大多采取单向预警措施,即行人端不能提前接收到预警信息进而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人-车碰撞双向预警系统.该系统由车载客户端、行人客户端、云服务器、控制管理界面四部分组成.车载客户端与行人客户端主要负责将GPS坐标以及车辆的行驶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服务器,接受云服务器转发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设计碰撞预警算法计算预警信息.同时,为了便于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还设计了包括更新数据、记录数据、绘制轨迹等功能的控制管理界面.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调试及测试,验证了该人-车碰撞预警系统具有车辆、行人双向预警功能,可以让行人提前获知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实施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人-车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
牛成勇;
吴昆伦;
周祥祥;
苏占领;
胡雄
-
-
摘要:
为提升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两款同类型商用的AEB系统,进行了测试与评价。设置白天、夜间2种光线环境,50%、75%、100%3种不同偏置程度的2种目标物(标准假车、骑自行车人模型),研究在光线变化条件下,系统的预警时机、制动效能、避免碰撞时的刹停距离、制动策略等性能表现。结果表明:与偏置场景相较,正碰撞场景下的预警时机较早,制动时机介入滞后,制动效能增大;与白天相比,夜晚场景下几种偏置率场景对AEB系统的预警时机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加;车辆制动停止后与目标车的距离随偏置程度的增加、光线变暗而减小。
-
-
亓昌;
徐博;
余洁;
杨姝
-
-
摘要:
为在爆炸冲击下保护特种车辆内乘员安全,利用自建的四自由度集中参数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两级式半主动抗冲击软着陆控制座椅概念设计。通过垂向冲击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磁流变阻尼器Hysteretic模型,建立了阻尼器力学模型;通过振动测试台,辨识了阻尼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用自建的两级式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抗冲击座椅的抗冲击和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原有设计,本文座椅可使乘员头部加速度峰值降低42.5%;使最大有效幅值传递率下降了19.4%。从而,提高了舒适性,降低了乘员头部损伤风险,满足抗爆性能要求。
-
-
-
林国庆;
逯超;
韩龙飞;
王睿希
-
-
摘要:
为了建立符合中国交通状况和驾驶员驾驶行为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完整的测试与评价方法,本文利用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乘用车事故数据,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参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AEB行人测试方法,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多种不同行人(AEB-P)测试工况.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搭建AEB-P层次模型,确定了适用于测试和评价AEB-P测试场景及各场景对应的权重系数,利用自动驾驶仿真软件PreScan对所提测试场景进行建模.结果 表明:通过引入碰撞时间(TTC)、相对距离和速度减少量作为AEB-P的评价指标并给予不同的权重,在PreScan中对提出的测试场景建模,提出的AEB-P测试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
-
-
辜志强;
胡冯鑫;
王朝阳
-
-
摘要:
以提高乘用车在急转工况下的安全性为目标,结合乘用车的动力学特性,以急转工况为研究背景,对乘用车的主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主动转向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以验证所设计主动转向控制器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主动控制系统可保证乘用车辆快速跟踪所选取的参考轨迹,且系统响应迅速,乘用车主动转向过程较为安全稳定.
-
-
尹小庆;
汪浩;
莫宇迪;
胡攀峰
-
-
摘要:
为有效避免碰撞事故,提高向前碰撞预警时间(CPWT)的准确率和通行效率,提出一种考虑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的即碰时间(TTC)预警方法.利用改进双指数模型,获取不同路面状况下车辆附着系数;根据前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匀加速和变加速直线运动等不同行驶状态,构建了对应的考虑路面附着因数的向前CPWT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用该算法分析了前车和跟驰车辆处于不同行驶状态下,积雪路面、潮湿路面、干燥路面的CPWT.结果表明:与其他预警方法相比,该CPWT方法对车辆碰撞预警更加合理有效.因此,该方法可为自动驾驶和车辆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
-
刘晓华
-
-
摘要:
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动制动以避免或减轻碰撞伤害.为了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现在大多数中高端汽车品牌旗下车型都已经装备了这种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本文通过Simulink搭建了AEB系统的避撞策略,并使用PreScan搭建交通场景,针对C--NCAP中关于AEB系统的评价标准,联合Simulink仿真,验证所建AEB避撞策略的有效性.
-
-
-
-
Xu Weiqing;
徐维庆
- 《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以长距离雷达布置问题为例,详细地说明了DFSS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在优化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控制因子和噪声因子对响应的影响情况。信号在控制因子和噪声因子的影响下,得到最终的响应。本阶段的优化设计的目的是选择最佳的控制因子组合,降低噪声因子对系统稳健性的影响。此处信号主要指的是设计部要求的标牌大小,响应指的是长距离雷达的探测范围及信噪比。由于实际测试过程中,雷达传感器与车标的间距会影响雷达信号被车标金属支架遮挡的程度;传感器在安装完成后,螺钉孔的设计对传感器的调节至关重要;标牌的材料的选择不当会使雷达信号衰减及产生畸变;标牌厚度的选取不当也会造成雷达信号发生较大畸变,所以将这四点可控因素归结为影响输出的控制因子,并根据其影响程度确定了每个控制因子的水平。设计结果表明,利用DFSS进行汽车主动安全电子产品的设计不但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能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样的,DFSS方法可以推广到其它项目的同类设计中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