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流变

磁流变

磁流变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555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536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功能材料、噪声与振动控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五届“工程与振动”科技论坛、第五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等;磁流变的相关文献由639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和平、谭晓婧、谢宁等。

磁流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5368 占比:99.85%

总计:125555篇

磁流变—发文趋势图

磁流变

-研究学者

  • 谭和平
  • 谭晓婧
  • 谢宁
  • 胡国良
  • 刘强
  • 王鸿云
  • 高春甫
  • 毕成
  • 喻理梵
  • 黄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曹银萍; 张祖琪; 窦益华
    • 摘要: 为满足井下智能控制系统高速采集振动信号,减小测控系统电路体积,提高振动信号测量精度,同时获得多片加速度计读数,可进行高速浮点运算,具有硬件乘法器并且具有丰富的总线接口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设计工具FPGA的模糊PID控制器的磁流变抑振系统。为确保实现智能控制系统的合理管控,采用了LIS2DH三轴加速度计模块,并针对LIS2DH三轴加速度计与PID控制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模块。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磁流变抑振器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FPGA芯片的特性,同时利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优势,实现磁流变抑振器对井下管柱的实时抑振功能。另一方面,在Quartus II中编写被控模型以便仿真验证,在Modelsim中进行各模块的波形仿真,验证了该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陈礼钭; 于海龙; 魏慜; 金壮; 张釜诚
    • 摘要: 磁流变液弹减振器由磁流变阻尼隔振单元和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单元两部分组成,阻尼和刚度可调。将磁流变液弹减振器用于车辆发动机悬置,引入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以及天棚控制策略,以降低发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建立发动机减振动力学模型与天棚控制动力学模型,以发动机激振力与路面不平度作为扰动输入,用MATA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表明,相对于被动悬置,添加控制策略的磁流变液弹减振器有着良好的减振效果。
    • 曾靖超; 伍剑波
    • 摘要: 为实现AB双摆台磁流变机床五轴联动结构参数的快速精确标定,建立了1种高效准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机床结构特点及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对目标标定参数进行分解,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在机测头分别建立了A轴与测头、测头与抛光点、B轴与抛光点标定方法及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标定及验证实验,在验证试验中,实际值与预测值在X、Y、Z方向误差均小于6μm。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参数标定方法简单可靠,满足磁流变机床的使用需求。
    • 亓昌; 徐博; 余洁; 杨姝
    • 摘要: 为在爆炸冲击下保护特种车辆内乘员安全,利用自建的四自由度集中参数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两级式半主动抗冲击软着陆控制座椅概念设计。通过垂向冲击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磁流变阻尼器Hysteretic模型,建立了阻尼器力学模型;通过振动测试台,辨识了阻尼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用自建的两级式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抗冲击座椅的抗冲击和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原有设计,本文座椅可使乘员头部加速度峰值降低42.5%;使最大有效幅值传递率下降了19.4%。从而,提高了舒适性,降低了乘员头部损伤风险,满足抗爆性能要求。
    • 黄国荣
    • 摘要: 随着国省干线专养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养护工具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改善养护工具车在道路行驶中的友好性,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存在的强非线性滞回特性,采用“on-off”半主动控制策略,以1/4车辆模型为基础建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在高斯白噪声的激励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车辆车身的加速度响应及悬架动扰度,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on-off”半主动控制系统能明显提高汽车行驶的平稳性。
    • 孙磊; 张光明; 侯锐
    • 摘要: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车辆对于底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汽车舒适性的核心零部件减振器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由于结构创新及电控系统的应用,减振系统由传统折中方式的标准减振器曲线逐步过渡到连续阻尼可调的全域覆盖,通过不断监控路面及各种行驶状况的影响因素,主动调节至最佳阻尼力,实现车辆的高舒适性与高操纵稳定性。
    • 曾泽璀; 张磊; 闫明; 董小闵
    • 摘要: 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力通常与驱动速度相关,呈现出黏性阻尼特征。为获得具有库伦阻尼特征的磁流变阻尼器,提出一种具有大尺寸的螺杆挤压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screw-rotary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简称SR-MRD)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研究。首先,通过分析SR-MRD的结构原理,并基于平板模型来建立各个流体通道的速度分布;其次,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建立SR-MRD流体力学模型,计算SR-MRD内部压力差以及扭转剪切力;然后,根据SR-MRD流体力学模型计算阻尼力矩,并分析各项关键参数对阻尼力矩的影响;最后,通过加工制作原理样机完成振动试验,验证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以及阻尼器的实际输出阻尼力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R-MRD试验阻尼力矩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与传统的旋转式阻尼器相比,不仅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矩,而且还具备明显的库伦阻尼特征。
    • 吕靖成; 危银涛; 邬明宇; 何俊祥; 梁冠群; 尹航
    • 摘要: 磁流变系统的控制效果依赖于系统建模,因此对滞后与动态响应特性的建模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磁流变系统受控制信号激励时各部分的滞后,得到了系统研究各部分动态行为的方法;通过施加直流加交流的激励,测试与研究了磁流变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无偏置简谐电流激励下电流-剪切应力关系为蝶形曲线,经分析可知其由响应滞后所致,而曲线光滑的上下沿分别由滞后和系统的非线性导致。最后,通过引入滞后时间较好地描述了各种情况下电流与剪切应力间的动态响应关系,其值为23.1 ms。
    • 付熊; 张敏; 陈钰雪; 邵海浪
    • 摘要: 为研究框架结构地震反应,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其进行半主动控制分析.首先使用控制理论建立能同时控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主动控制方程,并推导了最优控制力,通过算例探讨了框架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权函数;然后对设置可控阻尼器的10层框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分析,研究了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地震响应,由此分析可控阻尼器最大和最小阻尼系数对半主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应考虑能量消耗合理选择结构控制的各权函数,并应合理设置可控阻尼器最大和最小阻尼系数.算例表明,最小阻尼器系数可取为最大阻尼系数的1/10,以使框架结构获得较优的控制效果.
    • 付熊; 张敏; 陈钰雪; 邵海浪
    • 摘要: 为研究框架结构地震反应,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其进行半主动控制分析.首先使用控制理论建立能同时控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主动控制方程,并推导了最优控制力,通过算例探讨了框架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权函数;然后对设置可控阻尼器的10层框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分析,研究了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地震响应,由此分析可控阻尼器最大和最小阻尼系数对半主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应考虑能量消耗合理选择结构控制的各权函数,并应合理设置可控阻尼器最大和最小阻尼系数.算例表明,最小阻尼器系数可取为最大阻尼系数的1/10,以使框架结构获得较优的控制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