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方学

东方学

东方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亚洲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761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国际论坛、阿拉伯世界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等;东方学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向远、金淑华、许晓琴等。

东方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0 占比:4.5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761 占比:95.41%

总计:14423篇

东方学—发文趋势图

东方学

-研究学者

  • 王向远
  • 金淑华
  • 许晓琴
  • 刘进宝
  • 晓河
  • 李伟华
  • 杨富学
  • 泊功
  • 王向远1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宁
    • 摘要: 安藤昌益是20世纪以来最受日本学界重视的江户思想家之一,其独创性的哲学思想在东方思想史上别具一格。《法世物语》作为安藤昌益唯一存世的文学作品,尚未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事实上,安藤昌益在《法世物语》中以特质精气、五行精气作为生化的材料,建构了一套系统的精气生化造物论。这一理论基于五行论、中医思想与东方博物学知识,代表了与同时期西方物种起源说截然不同的东方造物论。在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和新旧哲学理念更迭交融的世界思想史环境之中,《法世物语》的生化写作具有非常特殊的东方学意义。
    • 王向远
    • 摘要: 东方各国戏剧作为一个区域戏剧体系,在空间上呈"聚宝盆型"的构图。真正有条件形成低地、使东西南北汇于中的,只有中国戏剧。外来戏剧要素与固有的戏曲传统在中国熔铸化合之后,形成了最具"东方性"、最能代表东方的"东方戏剧"。从东方学的角度看,戏剧也是东方认同与东方建构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中国学者先是强调中国戏剧所受印度等国的影响来进行"东方"认同的,然后又在认同中辨异,否定了"印度戏剧中心论",从而为"中国戏剧是东方戏剧的汇聚中心"这一结论奠定了基础,并由此确认了"东方戏剧体系"的存在。
    • 王向远
    • 摘要: 中国人的“日本论”“日本观”和“日本研究”,合起来可以统称为“日本学”。中国的日本学与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历史观的相左与审美观的相济”,这是理解中国日本学的关键。日本古代史最早由中国记载表述,而与后来日本人自己的历史观多有差异;近世以后,中日两国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也有不同的记述与判断,到了近现代,日本史领域更有针锋相对的史观冲突。从晚清的黄遵宪到现代的戴季陶、周作人,中国的日本学形成了历史观与审美观的双重视角,或者说“历史的”与“美学的”两个向度,即历史观上坚持中国立场,审美观上则能见出其东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底蕴,并予以积极的评价与认同。这种相左与相济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日本学”的内在张力,推动着日本学的发展演进。
    • 俄谢德照; 麻晓芳(译)
    • 摘要: 得益于彼得·科兹洛夫的重大发现,1908年黑水城遗址出土了库藏丰富的西夏文献,现今绝大多数西夏文文献收藏在圣彼得堡。也正因如此,俄国迅速成为世界上西夏学最重要的研究阵地并涌现出一批西夏学家,这批专家中伊凤阁迈出了研究这种长久不为人知的西夏语言历史的第一步。西夏学的研究传统在苏联时期得以延续。聂历山1929年从日本返回苏联后继续从事西夏学研究。但他随后在1937年斯大林的大清洗中被逮捕并处决,伊凤阁也在这一时期遇害。苏联西夏学研究传统在这一时期被迫中断了近二十年,直至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西夏学才再次兴起。战后一代的西夏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再次将西夏学研究提升到新高度。遗憾的是,这一代学者几乎没有学生或者后继者。俄国西夏学研究戏剧性的历史可以被视为俄国东方学研究中真正的精华所在,所有的变革和趋势都能说明这一点。
    • 摘要: 杨晓辉,文学博士(博士后出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生态角度的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现为教务处处长、中日比较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九三学社参政议政专委会委员、广州市欧美同学会白云区分会常务副会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 李伟华
    • 摘要: 自19世纪创立以来,东方学研究成果显著,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从原来的西方学者专利,变为今日东西方学者合作研究的共同学术。在西方各国的东方学研究中,英国的东方学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英国东方学的兴起和英国学者在海外殖民地创建的众多亚洲学会密切相关。这些学会很好地凝聚、发扬、鼓励了东方研究,推动了英国东方学从零散走向聚合。
    • 王向远
    • 摘要: 当代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研究存在着作为国别研究的"朝鲜学—韩国学"和作为东方区域研究的"韩国学"这两种学术形态。前者主要关注现实问题,以报道、评论、预测分析为主要形态;后者以国别研究为基础和出发点,对朝鲜半岛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是在东亚区域的框架内对韩国之"学"的研究,而最能代表韩国之学的是"实学"与"诗学"。将韩国实学与诗学分别置于东亚儒学与东亚文学的视域中,探求韩国之学的东亚普遍性与韩国特性,确认中韩共有的历史、相通的文化,形成了作为东方学的中国"韩国学"的学术特色。
    • 摘要: 无论是波斯阿卡美尼王朝还是塞琉古王朝,乃至帕提亚王朝,均处于东西方之间。正如希腊化史专家保罗·科斯敏的比喻,塞琉古帝国就像一头大象,从不同角度研究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得到的感觉也完全不同。对这样的横跨东西方的帝国的研究,更应该强调打破“古典学”、“东方学”的二分法,采用全球史的研究路径,从不同文献角度对这些帝国进行全面理解。
    • 陶源; 周阔
    • 摘要: 2020年7月28日,俄罗斯和波兰汉学界泰斗、历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наук)中国部高级研究员斯坦尼斯瓦夫·罗伯特·库切拉(Stanisław Robert Kuczera,СтаниславРобертКучера,中文名顾哲,后文以中文名指称)逝世。他是连接俄罗斯汉学与世界汉学的重要纽带,是世界东方学黄金时期传统学术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 石航
    • 摘要: 后殖民主义强调对文化、知识、文化霸权方面的控制,去探讨殖民主义留给殖民地的精神负担、精神洗脑等问题,如何在各方面脱离掉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殖民统治和压迫,获得自身的独立发展,是后殖民理论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以赛义德的《东方学》为标识,后殖民主义真正开始兴起。提及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和处境必然要说到人种和种族的概念,这些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衍生出来的,或者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们代表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和指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