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层

氧化层

氧化层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7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421755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安徽省铸造学会第十届铸造技术大会、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2011·洛阳·铸件清理与后处理装备技术交流会等;氧化层的相关文献由392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万里、张红伟、赵圣哲等。

氧化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1755 占比:99.91%

总计:422153篇

氧化层—发文趋势图

氧化层

-研究学者

  • 马万里
  • 张红伟
  • 赵圣哲
  • 陈瑜
  • 刘剑
  • 张兴
  • 李兴冀
  • 杨剑群
  • 陈华伦
  • 不公告发明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骥; 何西扣; 许斌; 杨钢
    • 摘要: 316H钢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铅铋快堆主要候选结构材料。Si元素的加入会提升材料在铅铋中的耐蚀性,同时也会对组织产生影响。通过向316H钢中加入不同含量的Si元素,采用OM、SEM、XRD进行组织分析,对不同Si含量试验钢在550°C氧控的铅铋环境下进行动态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元素可有效提升316H钢的耐铅铋腐蚀性能,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Si元素可使得氧化层厚度由450μm减少至30μm;加入质量分数为4.5%的Si元素使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升高,同时晶界出现大量碳化物,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不同Si含量的316H钢氧化层结构差异较大,内层出现的含SiO;氧化薄膜可阻碍元素通过,从而提高材料的耐铅铋腐蚀性能。
    • 张利; 王博; 张昊阳; 张芳洲
    • 摘要: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尺寸为15 mm×15 mm×15 mm的TC4(Ti-6Al-4V)钛合金试样。试样在箱式烧结炉中进行了550°C氧化48 h和96 h的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了试样的氧化增重,氧化层的相结构、成分变化,表面和截面形貌,以及硬度梯度。结果表明:合金在550°C的氧化速率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呈抛物线状变化;在550°C氧化48 h和96 h的试样的增重分别为0.178 mg/cm^(2)和0.263 mg/cm^(2),其氧化层厚度分别为2μm和3μm,主要由Ti、TiO_(2)和少量Al_(2)O_(3)组成;在表面以下相同深度处的硬度,550°C氧化96 h的试样高于氧化48 h的试样。
    • 王秉祥; 张广成; 王常建
    • 摘要: 主要开展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退火态D406A超高强度钢激光清理工艺试验与分析,为该材料焊接前表观氧化物的高效、高质量清理提供工程应用支撑。试验采用波长为1064 nm手持激光清理设备,结合激光功率、脉冲频率、扫描速度、扫描宽度等因素,以退火态D406A清理质量作为响应进行试验设计,得出材料所适宜的激光清理工艺参数,开展了激光清理后基材、焊接接头的材料组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对材料的激光清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实验表明,退火态D406A材料激光清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00 W、激光频率135 kHz、清理速度8 mm/s,清理后板料表面一致性好,清洁度可达到Sa 2.5级,满足后续焊接要求,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工艺要求,对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任晨; 曹艳荣; 张龙涛; 吕航航; 马毛旦; 吕玲; 郑雪峰
    • 摘要: 利用Silvaco TCAD软件,研究了电离总剂量(total ionizing dose,TID)效应对28 nm NMOSFET转移特性的影响。构建了28 nm NMOSFET 3维仿真模型,分3种情况探究了TID效应影响下,场氧化层和栅氧化层对NMOSFET的阈值电压、漏电流和跨导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TID效应影响下,28 nm NMOSFET场氧化层对器件阈值电压、漏电流和跨导的影响都明显大于栅氧化层,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场氧化层在TID效应中对NMOSFET电学特性的影响较大。仿真结果为进一步探究NMOSFET的TID效应提供了参考。
    • 张彩东; 罗扬; 谷秀锐; 宋月; 孙力; 马成; 刘晓龙
    • 摘要: 为了分析薄规格耐磨钢表面的热处理斑点缺陷产生的原因,分别对没有斑点缺陷的(正常产品)及存在斑点缺陷的耐磨钢产品表面的氧化层厚度、微观组织、洛氏硬度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产品表面的氧化层厚度平均值为3.50μm,脱碳层厚度平均值为23.91μm,洛氏硬度平均值为43.0 HRC;斑点缺陷部位的氧化层厚度平均值为9.85μm,洛氏硬度平均值为45.0 HRC,并且没有发现脱碳层。薄规格耐磨钢在淬火前的加热和保温过程中,其表面存在的氧化和脱碳不均匀现象是造成斑点缺陷的主要原因;在淬火前的加热和保温过程中采用N_(2)+H_(2)混合气作为保护气氛,在热处理之前对热轧板进行喷砂等表面处理,是抑制乃至消除斑点缺陷的有效手段。
    • 张明达; 刘英飒; 郑真; 曹京霞; 黄旭
    • 摘要: Ti_(2)AlNb合金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综合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密度等性能优势,是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选材之一。为拓宽Ti_(2)AlNb合金的应用范围,需对传统Ti_(2)AlNb合金进行合金成分优化和工艺组织调控以进一步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本研究在传统Ti-Al-Nb三元合金体系基础上,综合设计Mo,Zr,W等合金复合化的方法提高Ti_(2)AlNb合金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对新型Ti_(2)AlNb合金在750°C和850°C的氧化增重行为分析、氧化层特征结构分析、表面氧化物种类和合金成分过渡分布分析等,发现Mo合金元素引起Ti_(2)AlNb合金在750°C上升至850°C时抗氧化性能的明显下降,Zr合金元素则始终保持着Ti_(2)AlNb合金良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更为深入的截面试样SEM表征可将氧化层结构细分为氧化物层、富氧扩散层和组织演变层,Zr和W合金元素对850°C高温氧化过程中不同氧化层结构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因此提出通过Zr和W合金元素复合的方法作为新型Ti_(2)AlNb合金抗氧化合金成分优化方向。
    • 李德香; 龚晓霞; 张丽霞; 袁俊; 杨文运
    • 摘要: 本文分别以加双氧水的化学机械抛光和未加双氧水的纯机械抛光方式对InSb晶片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分析氧化膜的生成,以及对InSb晶片的表面划痕、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损伤的表征,开展了两种不同抛光方式下InSb晶片的表面质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InSb晶片表面有氧化层生成,该氧化层能保护材料表面免受损伤;并且发现加入双氧水作为抛光液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能够获得较好表面质量的InSb晶片,其表面几乎无划痕,粗糙度降至0.606 nm,平整度约6.916 nm,且表面损伤明显降低。
    • 田秦冠
    • 摘要: 1Cr11Ni2W2MoV材料在渗氮后,对其氮化层表面磨削后会出现黑点,经过试验以及分析得出,是由于在600°C渗氮保温时候材料析出的沿晶界碳、氮化物,该碳、氮化物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并在晶界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在随后加工时叠加磨削应力而产生的沿晶开裂。
    • 廖庆; 李炳生; 葛芳芳; 张宏鹏; 申铁龙; 毛雪丽; 王任大; 盛彦斌; 常海龙; 王志光; 徐帅; 陈黎明; 何晓珣
    • 摘要: 铁素体/马氏体钢,如T91钢和SIMP钢,被选为第4代铅冷快堆和加速器驱动系统(ADS)的主要候选结构材料.但容器钢与液态铅铋共晶(LBE)在高温下的相容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铁素体/马氏体钢在600°C的LBE中腐蚀严重.为了保护铁素体/马氏体钢免受高温LBE腐蚀,在钢表面制备AlO_(x)(x<1.5)涂层.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T91钢和SIMP钢表面制备了AlO_(x)涂层.对表面有涂层的T91钢和SIMP钢以及表面无涂层的T91钢和SIMP钢在600°C的饱和氧浓度的LBE中腐蚀300 h和700 h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涂层钢表面的氧化层比无涂层钢表面的氧化层薄,这表明AlO_(x)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铁、铬和氧元素的快速扩散.然而,在LBE中腐蚀700 h后,AlO_(x)涂层出现裂纹,表面有涂层的T91钢和SIMP钢均遭受到明显的氧化腐蚀,说明该涂层在600°C的LBE中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护基体免受高温腐蚀.但是涂层在600°C的LBE中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此次实验条件制备的AlO_(x)涂层膜基结合力不强或制备的AlO_(x)涂层里面存在大量的金属铝和结构缺陷.AlO_(x)涂层在LBE中的高温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杜晓洁; 丁骁; 马新元; 张威; 贾玺泉; 范光伟; 何宜柱
    • 摘要: 目的开发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的低成本Fe-Cr-Ni中熵合金,研究其高温氧化层微结构与力学性能分布。方法通过连续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Fe-Cr-Ni中熵合金在1150~1240°C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结合SEM、EDS、XRD、XPS等分析技术与微米划痕试验,对经1150°C氧化4 h后的氧化层形貌、成分、相分布与微米力学性能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Fe-Cr-Ni中熵合金在空气中高温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激活能为417.64 kJ/mol,抗氧化性优异;经1150°C氧化4 h后,Fe-Cr-Ni中熵合金氧化层形成双层结构,外层主要由致密的Mn(Fe/Cr)_(2)O_(4)尖晶石氧化物、Fe_(2)O_(3)和少量MnO_(2)组成,内层由致密且连续的Cr_(2)O_(3)组成,在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弥散分布着SiO_(2)内氧化物颗粒。氧化层的力学分布特征体现了其分层结构,外层与内层的结合力约为10 N,氧化内层与基体的结合性好,结合力约为24 N。随着划痕深度的增加,压头从氧化层表面划动至基体,塑性变形比例逐层降低,断裂韧性则随着划痕深度的增加逐层增大。结论开发的低成本Fe-Cr-Ni中熵合金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氧化性能,经高温氧化后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有效阻碍了O^(2-)的向内扩散和合金元素的向外扩散,同时SiO_(2)内氧化物颗粒增加了氧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这是Fe-Cr-Ni中熵合金具有优异抗氧化性的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