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氢键作用

氢键作用

氢键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5098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等;氢键作用的相关文献由8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有明、徐维霞、魏太保等。

氢键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50983 占比:99.63%

总计:51174篇

氢键作用—发文趋势图

氢键作用

-研究学者

  • 张有明
  • 徐维霞
  • 魏太保
  • 史达清
  • 曾凌
  • 林宏艳
  • 王青林
  • 聂丽
  • 花儿
  • 范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许慧娴; 朱芷仪; 韦惠莹; 赖晓宁; 钟航宇; 刘宏生; 贾晓江
    •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仪器表征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谷氨酸和碱性赖氨酸使体系pH值由7.13分别变为3.27和9.72,较强的酸碱性一定程度破坏淀粉颗粒形貌及内部结构,使颗粒表面变粗糙及内部相对结晶度提高。在氨基酸/淀粉共混溶液体系中,氨基酸分子与淀粉分子的氢键相互作用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增大逐渐增强。三种氨基酸在不同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淀粉分子糊化,其中含量为10%的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使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分别提高了3.71°C、6.00°C和5.58°C。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为氨基酸影响淀粉分子相变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分子通过影响淀粉分子周围水分子的分布,导致体系中与淀粉分子发生氢键相互作用的水分子数目减少,使淀粉构象稳定性提高,进而抑制淀粉的溶胀和糊化等相变行为。
    • 杨晓婷; 姚世博; 任瑞; 李来仪; 杨翰文; 赵红昆; 穆建帅
    • 摘要: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以2,6-二氨基嘌呤(Hdap)和硫酸根阴离子(SO_(4)^(2-))为混合配体的金属配合物{[Cd_(0.5)(Hdap)(H_(2)O)(SO_(4))]·H_(2)dap}.采用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0.67173(5)nm,b=1.18597(6)nm,c=1.20074(9)nm,α=93.145(5)°,β=106.550(2)°,γ=102.383(5)°,V=0.92066(11)nm^(3),Z=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核结构,分别通过O(5)—H(5B)…O(2)和N(6)—H(6A)…N(1)氢键连接成一维链和二维平面结构.游离的H_(2)dap^(+)阳离子通过5组氢键将相邻二维面相连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用作良好的发光材料.
    • 叶玉玺; 丁晓茜; 池华睿; 朱楷伦; 刘杨; 王凌云; 郭庆杰
    • 摘要: 制备了以薄荷醇为氢键受体,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为氢键供体的薄荷醇-羧酸类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探索了低共熔溶剂体系的密度、黏度理化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超额摩尔性质与格伦伯格-尼桑相互作用力公式计算了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与相互作用力参数,分析了低共熔溶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低共熔溶剂组分间的氢键作用。以该类低共熔溶剂作萃取剂,考察了pH、组分间氢键交互作用力(氢键供体碳链长度、低共熔溶剂受供体摩尔比)对提取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醇-羧酸类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中氢键交互作用更强的体系,由于羧基中氢的解离更容易实现,对铜的萃取效率更高。此外,通过对薄荷醇-羧酸类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体系结构性质与组分间氢键作用的关系对铜的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为揭示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的构效关系与高性能低共熔溶剂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 孙国旗; 王维; 宋兵; 王亮; 邵瑞琪; 徐志伟; 罗仕刚; 闫民杰; 王立晶; 钱晓明
    • 摘要: 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能,是公认的绿色可降解材料。但聚乙烯醇分子结构高度规整,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强氢键作用,导致其熔点和热分解温度相近,热加工窗口窄,难以热塑加工成型,应用领域受限。本文以聚乙烯醇成品前后两个阶段为重点,系统介绍了近些年聚乙烯醇热塑改性的方法。文中指出,聚乙烯醇成品前期改性为共聚改性(改性单体为乙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其他单体)以及调控聚合度、醇解度。而聚乙烯醇成品后期改性分为增塑改性(包括水及水复配增塑体系、多元醇类增塑体系、离子类物质增塑体系和多元酚类增塑体系)以及后反应改性。文中阐述了热塑改性原理,包括成品前期改性中聚乙烯醇空间位阻和空间规整度的变化,增塑改性中分子链间次价键力的相互作用以及后反应改性中聚乙烯醇网络状结构的形成。此外,对不同热塑改性路线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不同改性物质与热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热塑性聚乙烯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基于现有聚乙烯醇热塑改性方法及效果,提出了共聚改性和后反应改性将是聚乙烯醇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以赋予其更加稳定的热加工性能,拓宽应用领域。
    • 花儿; 黄慧; 郑勋; 李慧
    • 摘要: 前期实验研究表明,室温下液态异辛基乙二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HEtHex][TFSA])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IL)的疏水性较强,但因阳离子部位具有2个氨基,也显示适宜亲水性,水在其中的溶解度可达11%,并且含水量对其粘度、电导率等物性影响较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电导率增大,粘度降低.为了从微观机制分析含水量对[HEtHex][TFSA]物性的影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M06-2X方法,在6-311G(d,p)基组条件下,研究了[HEtHex][TFSA]与n H 2 O(n=1,2,6)分子间形成的氢键相互作用.首先构建[HEtHex][TFSA]与n H 2 O(n=1,2,6)相结合的初猜构型,并通过计算筛选出其较稳定构型共9种(n=1:N1-N4,n=2:N5-N8,n=6:N9).由分析讨论[HEtHex][TFSA]与n H 2 O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振动频率变化值、二阶微扰能、电子密度及Laplace值可知,[HEtHex][TFSA]-n H 2 O的最稳定构型分别为N3(n=1),N7(n=2)及N9(n=6).[HEtHex][TFSA]与水分子间主要形成了N—H…O/H—O…N/O—H…O型中等或强氢键和H—O…F/C—H…O型弱氢键.随着[HEtHex][TFSA]与所结合水分子数量的增加,[HEtHex][TFSA]与n H 2 O间氢键相互作用随之增强,即E HB(sum)值增大趋势为N3(n=1)氢键作用力随之减弱,这可能是引起宏观物性研究中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其解离度增大,电导率升高的原因.
    • 郑勋; 花儿
    • 摘要: 异辛基乙二胺-三氟乙酸型(简称[HEtHex] [TFA])及异辛基乙二胺-三氟甲磺酸(简称[HEtHex][TFS])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rotic Ionic Liquid,PILs)的极性部位因具有两个氨基,因此亲水性较强,易于与水混溶.水分对离子液体的粘度、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较大的影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能够从微观结构研究离子液体与水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DFT/M06-2X方法,在6-311G(d,p)基组条件下,对[HEtHex][TFA]及[HEtHex][TFS]型PILs与nH2O间形成的氢键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HEtHex][TFA]及[HEtH-ex][TFS]分别与nH2O(n=1,2,6)相结合的几种构型,并对其构型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较稳定构型A1-A8及S1-S8.计算了PIL-nH2O分子间的基组重叠误差(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BSSE)校正的相互作用能(△E0BSSE)、分子振动频率(△v)、二阶微扰能(E(2))及电子密度(ρc),同时,对其主要氢键部位进行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educed density gradient,RDG)分析.计算结果显示,PILs与水分子间主要形成N—H…O、O—H…N及O—H…O型氢键.随着[HEtHex][TFA]及[HEtHex][TFS]所结合水分子数量的增加,PILs与水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随之增强.PIL-nH2O最稳定构型的稳定性为A8 (n=6) >A5(n=2)>A4(n=1),S8(n=6)>S7(n=2)>S4(n=1).并且,[HEtHex][TFS]-nH2O间氢键作用强于[HEtHex][TFA]-nH2O间的氢键作用.
    • 吉远辉; 黄谊平; 张茂; 程龙
    • 摘要: 本文通过分子模拟研究了水含量的变化对布洛芬-乙醇-水混合物相分离机制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溶剂化结构性质、相互作用能以及分子间作用.模拟发现,当水的摩尔分数大于70%时,布洛芬-乙醇-水混合物形成了两个互不相溶的相:一相为富含布洛芬的相,另一相则为富含乙醇和水的溶剂相.当水的摩尔分数极低时,布洛芬通过氢键作用优先被乙醇溶剂化,并逐渐在其周围形成富含乙醇聚集体的溶剂化层结构.随着水的含量升高,布洛芬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削弱,溶剂的极性增加,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强的氢键作用,而布洛芬之间通过范德华作用形成聚集体.本工作研究的相分离机制将有助于药物提取分离过程中溶剂的设计和选择.
    • 董坤; 张锁江
    • 摘要: 离子液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这也是离子液体研究的前沿领域.然而生物相容性机理和药物构效关系不清楚,成为离子液体生物医药应用的瓶颈问题.离子间特殊氢键作用,提供了揭示其生物机理的分子基础.本文通过3个典型应用实例,即DNA稳定、抗肿瘤治疗和药物合成,阐述了氢键在离子液体生物医药应用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些结论将为开拓新的离子液体生物医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李孟微; 王红言; 王莹莹; 康晓颖; 刘美芳; 陈于蓝
    •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两种含偶氮苯的羧酸盐(Azo-2COONa和Azo-2TBA)和一种含四苯基甲烷的甲脒盐酸盐(TPM-4Cl).在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的驱动下,两种羧酸盐均可与TPM-4Cl在水相发生自组装,形成具有高稳定性和高长径比的针状晶体.在该类基于羧酸-脒的超分子结构中,脒阳离子TPM4+和羧酸根阴离子Azo2-的结合比(n(TPM4+)∶n(Azo2-)=1∶2)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NMR)波谱得以证实.此外,组装体的可逆形成与解组装可以通过改变水溶液的酸碱环境进行调控.因此,这一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简单、绿色、高效的方法构筑三维超分子有序结构,也有望推动该类组装体在客体分子(如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包裹与释放方面的应用.
    • 吴智伟; 丁伟璐; 张雅琴; 王艳磊; 何宏艳
    • 摘要: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DG),分析了氢键作用、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离子液体-氨基酸体系相互作用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对于阴、阳离子与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对于系列阳离子而言,具有不同的甲基取代位点和烷基侧链长度对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当甲基位于咪唑环的C2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小;当甲基取代位于咪唑环的N3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当甲基位于C2位时,氢键、咪唑环与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为主要作用模式,而甲基取代位为N3位时,氢键和烷基链与苯环之间的CAlkyl-H… π作用则成为主导.进一步获得离子对-酪氨酸的相互作用能变化趋势与阳离子-酪氨酸的变化趋势一致,阴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使其与酪氨酸结合更稳定.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离子液体中阳离子氢键位点及侧链长度差异对于离子液体-酪氨酸体系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影响机制,为高效分离氨基酸的功能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