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铜
氢氧化铜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72108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仪器、天津教育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等;氢氧化铜的相关文献由5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嘉兴、刘连盟、孙金全等。
氢氧化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108篇
占比:99.92%
总计:272318篇
氢氧化铜
-研究学者
- 王嘉兴
- 刘连盟
- 孙金全
- 李路
- 王玲
- 王豫宁
- 管霞
- 金中平
- 金杰
- 陈峥
- 陈新华
- 黄世文
- R·维森博斯基
- 于少明
- 全金成
- 刘刚
- 刘后传
- 刘晓亭
- 吴秀春
- 吴茹梦
- 孙宇
- 张万强
- 徐楠
- 江一红
- 汤政涛
- 盛勤明
- 胡德焯
- 谭炳林
- 黄智源
- D·屈梅特
- E·J·塔伊洛
- E·索尔
- J·H·里菲斯
- Kensuke KURUDA
- Masazumi OKIDO
- M·A·卡沃德
- M·费驰穆勒
- R·施内
- R·沃格特
- Yu-ya YAMAMOTO
- 丁世敏
- 乔纳森·约瑟夫·鲍威尔
- 付二龙
- 任萌萌
- 党博文
- 公彦猛
- 农科
- 刘怀乐
- 刘斌
- 刘清明
-
-
周洲(摘译)
-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1238),来自巴西巴拉那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生物活性铜(BioCu)和枯草芽孢杆菌(Bs)对防治甜橙园柑桔溃疡病及抗性诱导的作用。试验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浇施相结合,在苗木移栽时以及幼苗定植后第一年施用BioCu、Bs、氢氧化铜(HCu)和阿拉酸式苯-S-甲基(ASM),调查评估成熟枝条上柑桔溃疡病、落叶和柑桔潜叶蛾(CLM)的发生率。研究人员还测定了树体的营养生长指标,即树高、树干和树冠直径。
-
-
包义才
-
-
摘要:
本文以2020年全国各地中招考试化学试题为例,说明有关“化学式”的考查方式与解题思路,供学生参考。一、考查化学式的书写例1(山东省济南市中招题)按要求从氧化钙、氢气、氢氧化铜、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写在下列横线上。
-
-
李旭娃;
姚富明
-
-
摘要:
初中化学教材分别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盐教学内容中,叙述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制取Cu(OH)2的实验.若根据其中叙述进行实验,当溶液浓度大时,要么得不到沉淀,要么得到复杂的沉淀.当溶液浓度小时,制得的絮状物质不仅蓝色浅,絮状容易消失,而且最终得不到Cu(OH)2.为此引入过渡性物质概念,证明了氢氧化铜的过渡性,用其分析教材中的实验为什么能得到蓝色絮状物质,而最终得不到Cu(OH)2的原因,指出了这些实验叙述的不科学性,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对教材和教参修改的建议.
-
-
程禹;
邵辉;
刘春艳;
杨云艳;
杨丽静;
闫琳;
林宏芳;
郭永泽
-
-
摘要:
氢氧化铜是一种利用铜离子杀死孢子细胞的杀菌剂,对柑橘树溃疡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对6种模式陆生生物: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蚯蚓(Eisenia foetida)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对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鹌鹑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7 d-LD_(50))为225.9 mg a.i.·(kg bw)^(-1),对蜜蜂急性经口48 h-LD_(50)为6.19μg a.i.·蜂^(-1)。在飘移场景下评估该农药对家蚕的风险,得到最外围一行桑树上的风险商(RQ):RQ_(fr)=3.083>1,风险不可接受;该农药在农田内对寄生性天敌赤眼蜂的危害商(HQ):HQ_(in)=9.702>5,风险不可接受。对土壤生物蚯蚓急性和慢性的RQ值分别为799.8和2666,RQ>1,因此对土壤生物蚯蚓的风险不可接受。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蜜蜂急性经口和鸟类毒性为中毒。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上述3项环境风险不可接受,说明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一类型模式生物的毒性分级上。基于目前发展趋势,更新评估手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是大势所趋。所以,更需要对农药进行全面研究,以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
-
-
-
张洪铭;
王晶;
郑禹;
史忠祥;
孙子婷;
冯叙然
-
-
摘要:
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合成出由纳米棒组装成的叶片状氧化铜粉体.探究了在不同水热时间下产物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变化,进而探索产物的形成过程.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产物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时间的延长,产物经历了由短棒状氢氧化铜到长纤维状氢氧化铜和氧化铜混相结构再到叶片状氧化铜结构的转变.对叶片状结构中位错及堆垛层错的形成分析,证明了该微观形貌的产生可归因于不完全定向依附生长机制.
-
-
-
-
-
-
杨锡松;
杨英;
刘斌
-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35%氢氧化铜·氯化钙重盐WP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理想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5%氢氧化铜·氯化钙重盐WP500倍液,在葡萄霜霉病始病期施第一次药,间隔10天用药1次,共施3次,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危害。
-
-
杨锡松;
杨英;
刘斌
-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35﹪氢氧化铜·氯化钙重盐WP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理想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5﹪氢氧化铜·氯化钙重盐WP500倍液,在葡萄霜霉病始病期施第一次药,间隔10天用药1次,共施3次,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危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