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己烷

正己烷

正己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6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3018篇;相关期刊383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正己烷的相关文献由268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晓龙、孔维立、王海彦等。

正己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6 占比:20.32%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1.65%

专利文献>

论文:3018 占比:78.02%

总计:3868篇

正己烷—发文趋势图

正己烷

-研究学者

  • 周晓龙
  • 孔维立
  • 王海彦
  • 余英哲
  • 张敏华
  • 李永辉
  • 柴丽娜
  • 牛同治
  • 耿中峰
  • 董秀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宇虹; 范红叶; 郑燊鹏; 王泽宇
    • 摘要: 正己烷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但其会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微生物技术凭借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运行费用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正己烷的超强疏水性导致了生物法难以高效去除正己烷。本文研究了一种双金属改性竹炭(Fe-Pd/BC),并将其应用于正己烷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Fe-Pd/BC投加浓度为0.05 g∙L−1、NH4+浓度3 g∙L−1、pH 7.7、温度35°C条件下,300 mg∙L−1的正己烷去除率在35 h可达94.63%。此外,在Fe-Pd/BC存在的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疏水性从22.61%提高至45.78%,胞外蛋白质含量从38.14 μg∙mL−1提高至46.27 μg∙mL−1,细胞表面zeta电位从−14.7 mV降低至−18.4 mV。进一步的实验表明,Fe-Pd/BC可以通过参与细菌生长、提高zeta电位绝对值、暴露大量蛋白质疏水基团、增加CSH来提高正己烷的生物降解效率。本研究的结论证实通过添加Fe-Pd/BC来提高微生物降解效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正己烷废气治理技术。
    • 唐华民; 卢文婷; 殷丹
    • 摘要: 目的研制活性碳管中正己烷能力验证考核样品,分析其用于某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间比对的效果。方法4种浓度各制备100支正己烷活性碳管能力验证考核样品,该研究在2021年6—12月对其解吸效率、均匀性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检验合格后应用于某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制备的正己烷活性碳管能力验证样品解吸效率为98.0%,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在室温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的60家机构中优秀结果占41.7%,合格结果占43.3%,不合格结果占15.0%。结论研制的活性碳管中正己烷能力验证样品相关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可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实验室间比对。
    • 郭晶晶; 赵莉; 关玉春; 王琳
    • 摘要: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研究了萃取剂(正己烷)与水样的体积比、萃取时间、萃取次数、破乳方式、脱水方式、极性物质的吸附分离方式、测定波长等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体积为500 mL时,萃取剂(正己烷)体积为25 mL,振摇萃取2 min,萃取1次,滴加无水乙醇或用离心的方式破乳,直接向萃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加入硅酸镁吸附分离极性物质,选择激发波长为310 nm、发射波长为360 nm、10 mm光程比色皿,可以达到最佳实验条件。此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9.7%,加标回收率为80.0%~110%。
    • Fitriyana Insani; 杨宇航; 刘志明; 王海英
    • 摘要: 桑叶正丁醇提取物、桑叶70%乙醇提取物、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GC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7-羟基-7,8,9,10-四甲基-7,8-二氢环庚烷[d,e]萘。其他共有成分还有9-十八烯-12-炔诺酸甲酯、十二甲基环己硅氧烷、苯甲酸-3-甲基-2-三甲基硅氧基-三甲基硅酯。桑叶正丁醇提取物、桑叶70%乙醇提取物,共有成分为7-羟基-7,8,9,10-四甲基-7,8-二氢环庚烷[d,e]萘、2-氧代-4-苯基-6-(4-氯苯基)-1,2-二氢嘧啶、3-氨基-2-奋乃静。桑叶正丁醇提取物还可以得到(-)-肾上腺素,三(三甲基硅基)醚。桑叶加工利用中,如果从最高GC含量化合物角度,可以优先选择桑叶正丁醇提取物,7-羟基-7,8,9,10-四甲基-7,8-二氢环庚烷[d,e]萘的GC含量最高,为74.28%。
    • 展学成; 杨振波; 池亮; 李莜; 黄峰; 樊春江; 马好文
    • 摘要: 以镍盐和铝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镍系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牌号为LY-2005 B),并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120万t/a连续重整装置配套的抽余油加氢装置中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以溴价为(15~20)×10^(-2) g/g的混合碳六为原料,在反应压力为0.3 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115~120°C,床层温升为40~50°C,氢气流量为200 m^(3)/h,进料流量为1.0~2.0 t/h,加氢原料含苯量波动较大且经常超标的生产条件下,正己烷产品中含苯量为0μg/g,溴价不高于0.01×10^(-2) g/g,赛波特颜色号为30,能够满足技术协议要求。
    • 黄乐; 郑健; 李强; 秦玉才; 宋丽娟
    • 摘要: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拟298 K和423 K下正己烷分子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得到并分析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能量密度图、吸附势能、径向分布函数等相关参数,重点分析了硅铝比对正己烷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与HZSM-5分子筛间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模型;高硅铝比时,正己烷分子优先吸附在HZSM-5分子筛交叉孔道中T_(3)和T_(9)位的B酸位上,且正己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明显;随着硅铝比的降低,正己烷的饱和吸附量升高,在直孔道吸附的正己烷分子比例增加,正己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 王培森; 王建; 齐太民; 申会兵
    • 摘要: 多组分精馏序列的研究是降低多塔精馏分离能耗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双塔精馏分离正丁烷、正戊烷和正己烷混合物,对两种分离序列进行比选,两种工艺分别记为工艺a和工艺b,以产品纯度相同与能耗最小化为依据,采用Aspen plus对两种工艺进行模拟优化,得出工艺a的总能耗为1383.53 kW,工艺b的总能耗为1151.94 kW,工艺b比工艺a节能16.74%,被确定为最佳的分离序列。该研究结果可为多组分混合烷烃分离序列的节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 唐霜; 罗春欢; 苏庆泉
    • 摘要: 油气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质。基于化学链燃烧原理,以油气类VOCs的代表性物质之一正己烷为处理对象,开展了正己烷的脱除实验研究。首先基于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正己烷与氧化态铜基载氧体的直接化学链燃烧反应实验,发现当反应温度低于350°C时,正己烷的脱除率和载氧体的还原利用率均较低,而将反应温度提高到400°C以上时,载氧体上产生了大量积炭,表明直接的化学链燃烧无法较好的脱除正己烷。为此,探索了先对正己烷进行水蒸气重整将其转化为易于化学链燃烧的H;和CO,然后再对H;和CO进行化学链燃烧,即耦合了水蒸气重整和化学链燃烧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的正己烷脱除实验中,发现在正己烷液相空速1.0 h;、水碳比1.0和反应温度高于420°C的条件下,在7.5 min时,正己烷脱除率和载氧体还原利用率均高于75%且无积炭发生,表明耦合了水蒸气重整的化学链燃烧工艺可较好的处理正己烷。载氧体的XRD表征结果表明,在本工艺的化学链燃烧反应中铜基载氧体的氧化态物种为CuO,而还原态物种为Cu。
    • 王利荣; 鞠芬
    • 摘要: 本文通过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别对水和土壤中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测定进行方法开发。试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200μg/L范围内,土壤和水中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线性回归方程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2;水中目标物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是3.2、0.8、3.3和12.8、3.2、13.2μg/L;添加浓度为20、50、100μg/L,正己烷、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准确度是96.0~104.5%,精密度分别是5.2%~11.2%。土壤中目标物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是1.7、0.8、1.8μg/L和6.8、3.2、7.2μg/L;添加浓度为20、50、100μg/,正己烷、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准确度是92.4~103.2%,精密度分别是6.0%~10.7%。结果表明,本方法高效、准确度高,可以满足目标物在环境水和土壤中的同时检测。
    • 白正帅; 卢明安; 梁建川; 崔勍焱
    • 摘要: 设计合成了3种分别含甲基、乙基和丁基取代基的双咪唑环离子液体前驱体M_(1)、M_(2)和M_(3),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高分辨质谱(ESI-MS)和同步热分析(TG/DTG/DSC)等表征。基于前驱体M_(1)、M_(2)和M_(3)合成了一系列双咪唑环离子液体催化剂AlCl_(3)/M_(1)、AlCl_(3)/M_(2)和AlCl_(3)/M_(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和乙腈红外(CAN-IR)表征方法对其酸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取代基对正己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基为取代基的双咪唑环离子液体所合成的催化剂AlCl_(3)/M_(2)具有较多的Brönsted酸和Lewis酸位,有助于异构化反应的进行;在AlCl_(3)与前驱体M_(2)中Cl-的摩尔比为2.1∶1、反应温度30°C、反应时间10 h和剂/油质量比1∶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正己烷转化率为74.52%,异己烷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29.51%和21.99%。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