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423563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化工经济技术信息、齐鲁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37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第36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新中化工杯”论文交流会、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学年会暨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首届学术交流会等;二氯乙烷的相关文献由1406位作者贡献,包括米歇尔·施特雷贝勒、钟劲光、齐兰芝等。

二氯乙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3563 占比:99.90%

总计:423986篇

二氯乙烷—发文趋势图

二氯乙烷

-研究学者

  • 米歇尔·施特雷贝勒
  • 钟劲光
  • 齐兰芝
  • 黄凤兴
  • 刘星
  • 多米尼克·巴尔萨尔特
  • 穆晓蕾
  • 马文锐
  • 袁向前
  • 刘建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晴; 王诗怡; 王梦茹; 牟效玲; 林荣和; 丁云杰
    • 摘要: 聚氯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在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按照原料来源划分,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基于煤炭的电石法和基于石油的“平衡法”.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电石乙炔法是合成聚氯乙烯的主要途径.该方法采用乙炔与氯化氢在活性炭担载氯化汞催化剂上进行氢氯化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然而,由于汞催化剂的挥发性以及毒性,开发汞替代催化剂迫在眉睫.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反应是将煤炭与石油资源共同利用来制备聚氯乙烯的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途径.相对于研究相对成熟的氢氯化反应,目前耦合反应的研究较少,所开发的催化剂活性与氢氯化体系相比仍有数量级的差距,反应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二氯乙烷是通过先裂解产生氯化氢,后者再与乙炔发生氢氯化反应,还是二氯乙烷活化后直接与乙炔进行耦合反应.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结合预氧化-热裂解的新方法用于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氮化碳基催化剂,并且将其应用到二氯乙烷裂解反应中,获得较好的活性.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预氧化温度能够调控不同氮物种缺陷的分布,并发现较高的吡啶氮含量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催化催化裂解反应的活性.进一步添加金属组分(金、铂和钌)修饰上述氮化碳催化剂构建了一系列M/C_(3)N_(4)/AC(M=Au,Pt,Ru)双金属催化剂.结合多种表征技术、稳态反应性能测试以及动力学研究发现,金属组分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单原子分散在载体上,且金属的存在造成两种反应物分子在金属位点上的竞争吸附,因此催化剂在强化氢氯化反应的同时,也减弱了脱氯化氢反应性能,其催化耦合反应总体性能呈现如下趋势:Au/C_(3)N_(4)/AC>Pt/C_(3)N_(4)/AC>Ru/C_(3)N_(4)/AC.基于上述结论,通过装填C_(3)N_(4)/AC和单原子催化剂Au/C3N4/AC的串联反应器,实现了耦合反应的过程强化.综上可见,二氯乙烷脱氯化氢反应是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反应的必要步骤,未来催化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乙炔与二氯乙烷的活化需要不同的活性位点.
    • 崔二梅; 刘君
    • 摘要: 介绍了氯乙烯精馏高沸物提纯二氯乙烷装置的原理、工艺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不仅解决了重大安全问题,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秦巧俏; 徐东辉; 张爽; 陈晓; 王薇; 李来才
    • 摘要: 研究不同二价金属催化剂RCl 2(R:Hg 2+、Pd 2+、Cu 2+、Cd 2+、Mg 2+、Pt 2+)对催化二氯乙烷裂解生成氯乙烯的反应机理以及可行的反应路径,通过比较不同路径的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大小,确定最优反应路径,讨论反应活化能与催化剂能隙关系,分析每种催化剂活性与其微观特性关系,希望能揭示系列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同时还研究系列催化剂的中毒效应,综合考察每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杨环; 戴云生; 刘俊熙; 孟才业; 冯玉博; 颜新平; 隋志军
    • 摘要: 氧氯化再生是Pt基催化剂烧结失活后的一种重要再生手段.以丙烷脱氢Pt-Sn/Al2O3催化剂为对象,研究了二氯乙烷(EDC)作氯分散剂时Pt基催化剂的再生工艺,重点考察了再生温度、氯浓度对再生效果的影响.采用BET、CO-Chem、ICP、HADDF-STEM和XPS等方法对再生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EDC做氯分散剂可以实现Pt-Sn/Al2O3催化剂的再生,氯浓度和温度对再生后催化剂性能有较大影响.当再生温度为500°C、EDC进料速率为0.05 mL/min时再生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再生处理不会破坏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能明显提高Pt的分散度、恢复催化活性.
    • 丘永桂; 张敏
    • 摘要: 分析了电石法氯乙烯精馏高沸物的组成,介绍了分离、提纯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新工艺与应用效果,对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的运行结果做出了归纳总结.
    • 摘要: 2021年4月22日,金川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化工)6万t/a PVC生产线项目一次试车投产成功,标志着金川化工已形成50万t/a PVC树脂、1000t/a高纯二氯乙烷的生产能力,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做强做优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对金川化工产业链整体负荷提升和联动匹配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石怀启; 朱鹏飞; 吴帅妮; 李娜; 胡朝霞; 陈守文
    • 摘要: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排放量日益增多,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催化燃烧法是治理CVOCs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不同Ti掺杂量的CoxTi1-x复合氧化物,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oxTi1-x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1,2-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Ti掺杂量低于0.6时,CoxTi1-x复合氧化物呈现非晶相结构,形成无定形结构的Co-O-Ti固溶体.Ti元素的掺杂增加了CoxTi1-x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位点及吸附态氧含量.其中,Co0.8Ti0.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丰富的表面吸附态氧及中强酸位点,对1,2-DCE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氧化能力;在气时空速为20000mL/(g·h)、1,2-DCE浓度为4060mg/m3的条件下,其对1,2-DCE的转化率达90%时所需温度为318°C.此外,在380°C长时间运行时,Co0.8Ti0.2也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
    • 董志林; 任仕杰; 李培丞; 姜战; 曹海金; 赵基钢
    • 摘要: 对乙炔与1,2-二氯乙烷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使用AspenPlus11.0中的RGibbs反应器模块,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工具,对不同情况下各产物在100~450°C下的平衡收率进行了计算;采用REquil反应器模块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工具对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乙炔氢氯化反应以及二者协同反应在100~600°C下的平衡收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乙炔与1,2-二氯乙烷协同反应为微放热反应,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自发进行;乙炔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提高逐渐降低.非聚合副反应对氯乙烯收率影响很小,但聚合副反应对氯乙烯收率影响很大,主要生成氯丁二烯.二氯乙烷裂解与乙炔氢氯化协同反应氯乙烯收率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 沙建成; 王琪
    • 摘要: 分析了影响二氯乙烷裂解炉运行周期的影响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延长了裂解炉的运行周期.
    • 摘要: 一步法乙烯生产氯乙烯方法:CN113135813A∥陈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开日期:2021-07-20公开了一种一步法乙烯生产氯乙烯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催化剂复合床层可以实现由乙烯、氯化氢、氧气一步法直接合成氯乙烯。该工艺只需要一步反应且反应温度和压力较低,可以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该催化剂为复合型A+B的双层催化剂床层结构,其中复合催化剂A为乙烯氧氯化催化剂,复合催化剂B为兼具二氯乙烷脱氯化氢与乙烯氧氯化功能的催化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