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8934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浙江临床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学年会暨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首届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神经肌电图的相关文献由6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寿林、刘桂成、何凤生等。
神经肌电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8934篇
占比:99.65%
总计:79215篇
神经肌电图
-研究学者
- 张寿林
- 刘桂成
- 何凤生
- 安梅
- 张明耿
- 张晓红
- 张金松
- 李六一
- 杨师
- 黄金祥
- 何颖
- 宋施岐
- 崔淑君
- 张晏光
- 涂敏
- 王丹
- 王心刚
- 王枫
- 胡传来
- 苏林林
- 苻晓慧
- 赵玉武
- 邢威
- 邹晖
- 钱雪梅
- 阳洪
- 黄慜
- 丁茂柏
- 何竟
- 傅景海
- 冯永仁
- 刘庆凤
- 刘沛
- 刘飙
- 卜晖
- 叶爱萍
- 叶茵
- 司徒洁
- 司金超
- 吴宜群
- 周忠华
- 姚颖
- 孙德安
- 孙明昊
- 季清娜
- 宋文佳
- 宋新光
- 尹明根
- 崔永光
- 廖方正
-
-
曹春艳;
刘祖翔;
田璐;
曹可馨;
富奇志;
彭慧芳
-
-
摘要: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神经肌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9例MND患者,收集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结果MND患者运动神经受损而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年龄>50岁和糖尿病患者除外)。159例患者针极肌电图发现颅、颈、胸、腰骶段的肌肉广泛存在神经原性损害,34.3%的肌肉具有临床无症状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其中束颤比率高的肌肉是肱二头肌为40.4%、胫前肌为32.1%及第一骨间肌为30.8%,F波潜伏时延长、出现率低和巨大F波异常率为35.2%,重复电刺激(RNS)异常率为18.2%。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MN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并且可动态观察疾病的病程及进展。
-
-
王克兢
-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及对远期神经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沈阳普德中医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人。对照组采用针刺法,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疼痛度、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神经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及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肌电图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快于正常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腰椎功能,减少疼痛,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
乔慧子;
董安庆;
安平
-
-
摘要:
为了探究神经肌电图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阜南县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程将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各32例。A组为时间最长,D组为时间最短。采用神经肌电图对患者进行检验,分别观察不同病程下患者神经肌电图异常检测情况,并分别检测全体患者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发现:A组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87.50%,B组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62.50%,C组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40.63%,D组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12.50%,所有患者神经肌电图异常率检测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分析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可知,其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尺神经MCV、尺神经SCV、胫神经H反射总异常率分别为29.69%、25.00%、17.97%、25.78%、18.75%、20.31%、71.88%。由此可得: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神经肌电图检测的异常率提升,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异常过程中,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索燕花;
王丽;
董燕;
董洁
-
-
摘要: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与神经肌电图在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接诊的280例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其中高频超声检测肘部尺神经的横径、前后径及最大横截面积(CSA),神经肌电图检测肘上-肘下段运动传导速度(MCV)、肘-腕段MCV、小指至腕感觉传导速度(SCV),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频超声参数与神经肌电图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组方法诊断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肘部尺神经的CSA为(8.15±1.48)mm^(2),大于对照组[(5.93±1.0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神经肌电图均对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前者可清晰显示尺神经形态,后者可判断尺神经功能状态,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为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的诊治提供更高级证据支持。
-
-
邱秀英
-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病程1~10年的28例患者为Ⅱ组,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率。结果:Ⅰ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M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0.00%、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5.00%、17.86%和Ⅲ组的15.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94%、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1.43%、14.29%和Ⅲ组的10.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早期DPN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
-
徐夏璇;
翁秋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受试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分为A组(合并DPN)98例,B组(不存在DPN)114例,两组对象均行神经肌电图诊断,借助统计学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低于B组,两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率分别为82.65%、28.57%,均高于B组的29.8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潜在的危害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关键;神经肌电图借助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判断,可有效鉴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价值良好,值得推广及使用。
-
-
王丹;
张倩;
李琳娜;
王玲;
庞进娟
-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8例不合并DPN(NDPN组),65例合并DPN(DPN组)。所有患者均检测临床生化指标、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差异,评价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诊断DPN的效能。结果:DPN组病程显著长于NDPN组(P0.05);DPN组患者尿酸水平高于NDPN组(P0.750,但单一项诊断敏感度或特异度偏低,血清尿酸+神经肌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8%和97.92%。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在DPN诊断中具有较高效能,可用于疾病早期诊疗。
-
-
江峰;
王波娜;
金春园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F波联合常规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腕管综合征患者36例(病例组,61手)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50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神经传导相关指标及F波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正中神经SCV和M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正中神经MCV-D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正中神经F波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F波辅助常规神经肌电图可用于腕管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李亚娟;
刘亮;
马亚玲
-
-
摘要:
目前,糖尿病足仍是我国非外伤性截肢的重要病因,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1,2]。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单丝检查、温度觉检查等,但是这些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时才能获得阳性结果,敏感性较低,且检查过程需要患者较高的配合度,影响其临床应用[3]。神经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评估神经元、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情况,目前在各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
李琳;
张汉夫
-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神经肌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腰椎牵引),观察组在腰椎牵引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及腰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时,两组的胫神经F波潜伏期及腓神经F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且能降低腰椎疼痛度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
-
-
商永华;
蒋小玲;
陈仲
- 《第十四届福州市科协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方面变化特点. 方法:对42例神经梅毒患者包括32例神经梅毒(有症状组)和10例神经梅毒(无症状组)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均进行神经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32例神经梅毒(有症状组),包括实质型神经梅毒(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12例(占总数28.6%),其中脊髓痨4例(占总数9.52%),麻痹性痴呆8例(占总数19.0%);脑膜血管梅毒16例(占总数38.1%)、脑脊膜梅毒4例(占总数9.52%)、未发现树胶肿性神经梅毒;无症状组10例(23.8%);2.4例脊髓痨的神经电生理均提示H反射异常;3.神经梅毒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的脑干诱发电位的Ⅲ-Ⅴ波峰间差值(IP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 结论: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PL、Ⅲ-Ⅴ-IPL)等指标有利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损害客观依据.2.神经肌电图中H反射对于神经梅毒中分型为脊髓痨患者,一定程度上可提供脊髓神经根损害客观依据.但神经肌电图对神经梅毒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
-
刘庆凤;
杨爱初;
胡艺斌;
黄明;
吴奇峰
- 《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学年会暨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首届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进一步观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特征.方法:选取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按照其诊断结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采用Nicolet vinking quest神经肌电图机,均在发病6月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和肌电图检查,分析各参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有7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动作电位,有2例用腓肠神经未引出动作电位,余所检神经均可引出.神经传导功能检查表现为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感觉传导的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将同名神经的同一参数分别进行左右侧对比分析,P值均>0.05.肌电检查,在安静状态下,有67.7%出现自发电位,其中复合重复放电占37.3%,而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较少,肌肉轻收缩时29.9%出现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14.9%未引出运动单位电位,肌肉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多呈单纯相.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肌电图表现为感觉、运动混合型损害,神经轴索损害与脱髓鞘共存,左右对称发病,且有下肢神经运动传导受累程度较上肢严重及肌电检查异常率高等特点.
-
-
-
-
-
刘飙;
张德聪;
许则民;
刘燕;
栾志勇;
董明勤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胸长神经损伤(long thoracic nerve injury,LT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可疑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检测双侧前锯肌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测定其潜伏期(Lat),波幅(AMP),并分别对健、患侧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11侧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其中男6例,女4例,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1例,6侧肌肉电图出现自发电活动,5侧未出现自发电活动,异常率为54% ,募集反应均减少为单纯相,异常率100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AMP)衰减,健、患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AMP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055, P 0.05 ) 。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胸长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
-
刘飙;
张德聪;
许则民;
刘燕;
栾志勇;
董明勤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胸长神经损伤(long thoracic nerve injury,LT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可疑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检测双侧前锯肌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测定其潜伏期(Lat),波幅(AMP),并分别对健、患侧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11侧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其中男6例,女4例,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1例,6侧肌肉电图出现自发电活动,5侧未出现自发电活动,异常率为54% ,募集反应均减少为单纯相,异常率100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AMP)衰减,健、患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AMP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055, P 0.05 ) 。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胸长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
-
刘飙;
张德聪;
许则民;
刘燕;
栾志勇;
董明勤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胸长神经损伤(long thoracic nerve injury,LT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可疑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检测双侧前锯肌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测定其潜伏期(Lat),波幅(AMP),并分别对健、患侧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11侧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其中男6例,女4例,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1例,6侧肌肉电图出现自发电活动,5侧未出现自发电活动,异常率为54% ,募集反应均减少为单纯相,异常率100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AMP)衰减,健、患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AMP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055, P 0.05 ) 。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胸长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
-
刘飙;
张德聪;
许则民;
刘燕;
栾志勇;
董明勤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胸长神经损伤(long thoracic nerve injury,LT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可疑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检测双侧前锯肌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测定其潜伏期(Lat),波幅(AMP),并分别对健、患侧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11侧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其中男6例,女4例,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1例,6侧肌肉电图出现自发电活动,5侧未出现自发电活动,异常率为54% ,募集反应均减少为单纯相,异常率100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AMP)衰减,健、患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AMP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055, P 0.05 ) 。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胸长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
-
曾晓智;
文伙新
-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目的: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DP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治疗DPN30例,同时与弥可保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对DPN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肌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40.0﹪,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