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广东清远
  • 出版时间: 2014-10-29

主办单位: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

会议文集: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2006-2012年职业病发病状况.rn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职业病报告卡》信息和有关部门对职业病案例的调查处理报告收集资料,对深圳市2006-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深圳市新发职业病发病数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7年间共报告新发职业病783例,共有9类38种职业病,疾病大类分布居前3名分别为职业中毒310例(占39.59%),尘肺病192例(占24.52),职业性皮肤110例(占14.05%);单病种发病例数前6名分别为矽肺病(147例、占18.77%),苯中毒(127例、占16.22)、正己烷中毒(89例、占11.37)、噪声聋(97例,占12.39%)、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3例,占5.49%)、苯所致白血病(42例,占5.36%);发病集中在中、小企业,尘肺病仍为主要病种,有机溶剂危害高发,以苯、正己烷、二甲基甲酰胺及三氯乙烯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562例,占71.78%),发病年龄年轻化,接触工龄相对缩短.rn 结论:应重点加强对轻工、电子、建设等行业中苯、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监督和治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分析某蓄电池企业国外引进极板生产线铝和噪声危害状况,为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对策.方法:对该企业(调查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对比分析两者铅和噪声的职业危害状况.结果:调查组和对照组铅尘(烟)浓度的超标率分别为16.7%和7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组和对照组工人尿铅超标率分别为15.6%和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和对照组噪声超标率分别为38.9%和4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新生产设备和工艺,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教育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电子市场挥发性化学品污染状况.rn 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9家电子市场及46间电子维修商铺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电子市场空气质量及维修商铺作业环境化学有害因素,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抽取的62份有机溶剂样品的主要挥发性组分进行扫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rn 结果:电子市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数和甲醛合格率分别为42.6%、70.4%和85.2%;各维修商铺的维修岗位各检测项目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机溶剂样品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组分,二氯甲烷(75.81%)、四氯乙烯(70.97%)、三氯乙烯(35.48%)和正己烷(20.97%)为检出的前4位化学物质;电子市场维修商铺均不同程度使用有机溶剂,维修岗位普遍未安装任何形式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维修岗位作业人员均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rn 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电子市场存在着较多的职业卫生问题,应将电子市场纳入职业卫生监管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4-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为龙岗区职业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rn 方法:对近10年该区职业病发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近10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146起,确诊职业病229例,构成比居前3为的分别是矽肺(占19.65%)、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占14.85%)和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占14.41%);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26.2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占17.03%)和金属制品业(占14.85%);职业病危害以有机溶剂为主(占50.22%).rn 结论: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与该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地加强该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掌握黄金珠宝钻戒首饰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于2012年对深圳市黄金珠宝钻戒首饰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价.rn 结果:该行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硫酸、正己烷、正庚烷、甲醇、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正辛烷、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氟化氢、盐酸、砂轮磨尘等化学性有害因素,以及噪声、激光辐射等物理性有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rn 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现行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基本达到一定的效果.鉴于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含有有机溶剂的原辅料,因此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预防有机溶剂职业中毒.
  • 摘要:随着职业病劳动法的实施及相关企业和员工对职业病预防性检查的重视,本中心对接触苯系物、氰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及接触锡、铅等重金属的厂企员工进行肝胆脾B超检查,现将2011年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肝胆脾B超检查在职业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及意义.rn 肝、胆疾患是本组检出较为突出的主要疾病,虽然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对职工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确是一种隐患和潜在的威胁。如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且大部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体重超标、血脂增高,这些都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的过度蓄积,长期不治疗可导致脂肪性肝炎,甚至变成不可逆转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明显改变,脂肪肝己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应该引起医疗卫生单位及个人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适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一般情况下是无症状的,但长时间的结石引起胆囊及胆管的病理改变,特别是一旦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或胆囊颈部,即可引起胆绞痛,这将直接影响和危及生产安全。另有肝脏其它类别占位病变9例,其中2例证实为恶性肿瘤,并在发现病灶后3~6个月内死亡。rn 建议将肝胆脾B留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普查项目,进一步提高体检质量和检汉椒告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交通警察总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rn 方法:选取2862名交通警察(男2517名,女345名)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广州市交警体检疾病以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和呼吸系统异常为主,其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78.12%为最高,其次为血脂异常69.46%,咽炎33.4%.各主要疾病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心律失常外,其他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除心律失常、痔疮和胆囊息肉三种疾病外,其他主要疾病患病率在男女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仅甲状腺疾病患病为女交警高于男交警,其余均为男交警高于女交警.rn 结论:广州市交警疾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主要与交警长期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应从职业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岗位轮转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患病率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调查佛山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为职业卫生监护和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与男性相比较女性的微核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7,P=0.002).不同年龄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1,P=0.000).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高于企业.结论:佛山市放射职业卫生监护基本达到要求,但仍需加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 摘要: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合适染毒剂量,建立可靠、稳定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rn 方法:第一阶段,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0、15、18、20、25mg/kg的百草枯,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建立模型的合适染毒剂量;第二阶段,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染毒组(18g/kg PQ),两组分别于3、7、14、28天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肺组织的脏器系数和羟脯氨酸含量.rn 结果:第一阶段实验中,18mg/kg组染毒后28天行为、体重的变化规律以及28天肺组织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均符合百草枯中毒的特征,症状明显,而且在观察期内未出现死亡,故以18mg/kg的剂量作为建立模型的合适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18mgkg百草枯,肺组织病理切片HE和Masson染色均出现从炎症到纤维化改变的演变过程.染毒组肺脏器系数均高于同期对照组,除14天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选择合适的百草枯腹腔注射剂量,可以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稳定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
  •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染毒1-溴丙烷(1-BP)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特点.rn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 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1250、2 500、5 000mg/m3的1-BP连续动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8h,每周5d,共4周.染毒期间称取大鼠体质量,染毒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每组随机取9只大鼠分离脏器检测脏器系数,检测血清生化和血常规;每组另3只大鼠进行脏器和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Trne1法进行肝细胞凋亡检测.rn 结果:染毒处理和染毒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7.912,P<0.01):中剂量组大鼠第1、3、4周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体质量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第1周体质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第2~4周体质量均低于其余3组(P<0.01),染毒期间该组大鼠体质量无增加.对照组和低、中和高剂量组4组大鼠肝脏器系数分别为(3.015±0.160)%、(3.396±0.395)%、(3.860±0.663)%和(4.360±0.174)%;肝脏器系数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4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为(41.73±2.83)、(49.09±2.51),(58.71±2.21)和(72.45±9.2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分别为(166.64±9.94)、(193.55±9.51)、(219.70±4.01)和(259.27±18.49) U/L;ALT和AST活力均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4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分别为(7.18±0.82)×1012/L、(7.25±0.17)×1012/L、(7.19±0.18)×1012/L和(6.63±0.36)×1012/L,血红蛋白(Hb)分别为(7.18±0.82)、(7.25±0.17)、(7.19±0.18)和(6.63±0.36)g/L;高剂量组RBC和Hb均低于其余3个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3个剂量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以高剂量组的细胞水肿程度最严重,同时,高剂量组大鼠脾脏的髓质吞噬细胞内可见较多含铁血黄素颗粒.肝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肝组织表层可见较多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其余3组大鼠肝组织均可见较多Tunel阴性的非凋亡细胞.rn 结论:吸入染毒1-BP对大鼠具有肝和血液毒性.肝脏是1-BP重要的毒效应靶器官,1-肝脏的毒性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法,在中国知网等网站上,以"医药卫生科技"为学科领域,以作者机构为"职业病",检索2004-2013年国内公开杂志上发表的职业病防治文献,并分类为核心期刊及全部期刊2类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①核心期刊占全部期刊的文献:篇数为38.6%(3625/9401),受基金资助中省部级以上为75.5%(729/966)、国家级为79.1%(283/358);基金—文献比中核心期刊比全部期刊增加0.9倍(20.1%∶10.3%).②文献量为前5位的学科排列: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在2类肝刊中同为第1位,临床医学在全部期刊列为第2位、核心期刊第5位,其他3个: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劳动科学在2类期刊中按从多到少顺列.③2类期刊分为2个阶段(2004-200年、2009-2013年)的基金—文献自比中,均呈增长态势,核心期刊增加比全部期刊略多(28.6%∶18.3%).④2类期刊2个阶段比较,文献量增加最多的同为劳动科学(1.1和0.7倍)、其次为临床医学(均0.6倍).⑤将2类期刊关链词出现频率高居前40位的进行分类,9个类别中居前3位为职业中毒及中毒物研究、尘肺病、职业卫生及健康监护,核心期刊按上述顺序排列,全部期刊将第1和第2位换位。rn 结论:总体上,中国职业病防治产出的职业病防治文献质量越来越好,劳动科学的研究受到重视,职业中毒和尘肺病依然是中国首要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临床类文献尚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 摘要:目的:独立研制一种将液配气和气配气合二为一的新型动态配气仪.rn 方法:当原料气在常温下为液态时采用扩散管法,利用减重称量法计算出物质在标准扩散管的扩散率,以空气或氮气作为载气(稀释气),通过调节其流量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当原料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时采用质量流量混合法,通过精确控制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加以混合后得到所需浓度的标准气.rn 结果:研制的样机配置的标准气浓度可达到10-9级,最大稀释比达到1∶2000.在液配气模式的动态配气应用测试中,其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5%,已达到或超过日本同类产品水平;样机气配气模式应用其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RSD<5%,满足仪器设计要求.rn 结论:新型动态配气仪具有液配气和气配气合二为一的功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较好,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发生标准气体.
  • 摘要:目的:对职业卫生检测仪器送检后反馈的检定、校准、测试证书或报告进行结果评价与计量确认.rn 方法:依据CNAS-CI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结合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检定类仪器的评价与计量确认方式,对电子天平、紫外辐射计和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各个量程的计量测定示值误差(△)与对应仪器技术要求的符合性、以及在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因素条件下的3者示值平均误差分别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紫外辐射测量以及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rn 结果:电子天平在0~、5001~和20001~mg各量程的△均符合该仪器技术要求,紫外辐射计在波长为420、365、297和254 nm各量程校准的△均符合自身技术要求,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管电压在60.0、70.0、80.0和120.0 kV测试的△均符合该仪器技术要求;在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因素的条件下,电子天平和紫外辐射计的示值平均误差仍符合计量要求;但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在100.0 kV测试的△既不符合仪器自身技术要求也不符合此测试条件下的计量要求.rn 结论:被评电子天平、紫外辐射计计量合格且适合于对应检测方法的应用;但被评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不能满足WS76-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要求,仍需做进一步的计量检定与分析.
  • 摘要:目的:了解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点焊作业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职业接触水平.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各1家,对其点焊作业岗位工频磁场磁通密度均方根值(RMS)和最大值进行测量,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2010年50 Hz极低频磁场职业接触推荐水平,以RMS≥1000μT、最大值≥3 000μT为超标,对有关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rn 结果: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点焊作业工作场所共285个点磁通密度RMS、最大值的中位数(M)分别为225.0、776.0μT,95个点焊作业岗位磁通密度RMS、最大值超标率分别为20.0%、30.5%.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点焊工作场所磁通密度RMS和最大值的M均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86.0vs 128.0μT,1 540.0 vs487.5μT,P<0.01);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点焊作业岗位磁通密度RMS、最大值的超标率均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1.9%vs1.9%,62.8%vs3.8%,P<0.01).汽车相关企业点焊工人头、胸、腹部3个接触部位磁通密度RMS的M分别为141.0、239.0、309.0 μT,最大值的M分别为498.0、776.0、1 075.0 μT,上述2个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腹部位<胸部位<头部位(PP<0.05).点焊工人接触部位分别与磁通密度RMS和最大值是否超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关联[优势比分别为1.814、1.849,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5~3.181)、(1.161~2.945),P<0.05],越靠近腹部位磁通密度RMS和最大值超标的可能越大.rn 结论:点焊作业工频磁场强度较高,其强度随点焊工人接触部位与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点焊工人的职业卫生防护.
  •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rn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个行业共153家生产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并对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rn 结果:153家调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共占87.6%),涉及皮革箱包制鞋业、化工行业、电子行业、船舶修造业、印刷包装业、木制家具业、玻璃宝石加工业、蓄电池行业和其他行业9个行业.30.7%的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各行业企业超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的工作岗位超标,各行业工作岗位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或控制效果评价开展率仅为19.6%,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开展率低(占45.1%和47.7%),企业对自身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了解,防护设施不齐备,防护措施使用不当,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相关法规和知识掌握不够.rn 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加强船舶修造行业、皮革箱包制鞋业和印刷包装业的专项治理,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制度,采用职业卫生信息公开的方式,督促企业自觉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 摘要:目的:探讨广东供电企业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2家供电企业,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804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列职业紧张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45.1%的工作人员感到中度以上的职业紧张,36.6%的工作人员感到中度以上的个体紧张反应,6.1%的工作人员感到中度以上的应对资源缺乏.除工作环境、理性处事2个子项外,其他各子项得分与国内常模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以及理性处事(P<0.05).rn 结论:广东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总体职业紧张水平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以及理性处事.
  • 摘要:当前,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主要是四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职业卫生新观念;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三是职业病新形势;四是新职业危害威胁。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法律规范、转变监管方式、加强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建设项目管理、化学品和原材料管理、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等的法规和政策,加强职业危害识别、检测、控制技术和职业病病因、发病机制、健康监护、易感人群保护、早期诊断、救治等技术研究。
  • 摘要:本文分析了纳米材料对脑、肺、皮肤、心血管、脾、胃、肾等器官的伤害,认为氧化应激是纳米颗粒对机体产生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rn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都刚刚开始,是一个新诞生的交叉学科领域。它既是国际科学前沿,也是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是一个典型的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的交汇点上的新领域,充满了科学创新的机遇。对中国而言,这种机遇比其它领域更平等,一是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还都是一张白纸;二是开展时间只有几年,起步差距不大。而有利条件是:从事的专业对发现纳米材料人体影响十分有利,因为在职业接触方面,一是接触因素较单纯,二是浓度大。故发现纳米材料危害机会最大:二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式生产方式到处可见,企业环境质量投资比例较少,法制的落实在不少方面还差强人意,故人体受危害可能性较大,有利于发现纳米材料的人体危害。
  • 摘要:对于医学科技论文,介绍了作者投稿处理基本流程和编辑部文稿处理基本流程。分析了撰写前的思考,要了解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了着手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提出投稿要对路,要讲究投稿策略,注意投稿后关键环节的处理。
  • 摘要:目的:探讨FGF-1在tBHP介导的耳蜗毛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aFGF对于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影响。rn 方法:建立t-BHP致耳蜗毛细胞凋亡细胞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GF-1 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1蛋白表达的变化,在t-BHP处理之前加入aFGF预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有无变化.rn 结果:t-BHP会诱导HEI-OC1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发生,随着凋亡程度的增加,F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随之增高(F=9.231P<0.01;F=8.570,P<0.01)用aFGF处理细胞12h后染毒检测凋亡发生率,细胞凋亡发生率随着aFGF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F=10.35,P<0.05).rn 结论:在tBHP介导的耳蜗毛细胞凋亡过程中,FGF-1的表达随着细胞凋亡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用aFGF处理细胞可一定程度保护毛细胞发生凋亡.
  • 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2年粤西地区某市299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和粉尘危害情况.rn 方法:收集、整理2008-2012年粤西地区某市部分企业噪声和粉尘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2008-2012年累计检测企业299家,检测噪声和粉尘作业点共1730个,超标点数742个,超标率为42.9%.990个检测点噪声强度均值为(82.8±7.1)dB(A),超标率为36.2%;噪声超标率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P<0.01),2012年噪声超标率最高,为48.6%;小型企业噪声超标率高于中型企业(39.5% vs 18.9%,P<0.01);不同行业噪声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木制家具制造业超标率最高,为62.3%.740个检测点粉尘检测结果中位数为2.0mg/m3,超标率为51.9%;2008年粉尘超标率最高,为61.9%;小型企业粉尘超标率高于中型企业(55.6% vs 13.6%,P<0.01);不同行业粉尘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建材行业和木制家具制造业超标率较高,分别为58.1%和54.4%.rn 结论:粤西地区某市建材行业和木制家具制造业工作场所噪声和粉尘危害较严重,应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健康.
  •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小型民营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分布及作业分级,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类型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总尘浓度0.7~30.3mg/m3,超标率为18.5%;苯、甲苯、二甲苯未发现超标点,1,2-二氯乙烷最高浓度为8.1 mg/m3,超标率为3.6%;等效噪声声级为68.3~112.5dB(A),超标率56.4%.结论:该类企业木粉尘、噪声危害较为突出,需要企业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 摘要:中国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大多参照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家协会(ACGIH)的接触阈限值(TLV).ACGIH每年对有害因素TLV进行一次修订,2014年的修订版本最近已经出版,本文拟对其化学性物质TLV做一个介绍.化学性物质TLV包括了化学物质与粉尘,合计698种,其中有无烟煤尘、烟煤尘、棉尘、面粉尘、谷物粉尘(燕麦、小麦、大麦)、金属粉尘、西方红松粉尘、其他树种粉尘等8种,化学物质690种.
  • 摘要:目的:了解中山市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及作业场所主要岗位有机挥发物浓度,为企业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山市使用有机溶剂的72家企业中抽取40家企业,对其使用的有机溶剂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并对主要岗位工作场所有机挥发物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将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rn 结果:2013年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多含乙酸乙酯(47.5%)、二甲苯(39.7%)、甲苯(38.3%)、乙苯(37.6%)、乙酸丁酯(29.8%);作业场所有机溶剂检测结果表明超标严重的为苯乙烯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30%和7.1%.有防护设施的场所与防护设施不完备场所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有机溶剂为该地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来源,加强有机溶剂的使用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对预防有机溶剂导致的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探讨电焊作业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rn 方法:收集2007年~2011年两研究企业电焊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数据,了解危害程度;对2007年-2011年某汽车制造企业参与健康体检的电焊工人、其他粉尘接触工人、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①电焊作业场所日常监测结果:本次调查企业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2007年-2009年度有超标点,二氧化锰浓度2007年-2010年有超标点;2007年-2011年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浓度均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②本次调查暂未发现尘肺病患者,四组研究对象胸片检查异常检出率无差别(P>0.05).肺功能检查和呼吸道自觉症状异常检出率在多数年份存在差异(P<0.05),接尘组(包括焊工组和粉尘组)与非接尘对照组间检出率差距明显.肺功能损伤以限制型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长工龄的异常较明显.③四组研究对象咽炎检出率总体不同(P<0.05),接尘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接尘对照组.rn 结论:①研究企业存在低浓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的危害.②呼吸道自觉症状和肺功能检查在早期发现粉尘对肺部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③职业性的粉尘暴露可能与咽炎发病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IT电子行业的职业卫生现状,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rn 方法:2012年9月至12月对广州市22家IT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检测.rn 结果:22家企业在岗工总共2925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为5120人,占20.03%.本次检测的22家企业,超标的企业6家,占27.27%.检测的95个作业岗位中,12个作业岗位超标,占12.63%.检测的431个检测项目中,12个检测项目超标,占2.78%.超标的项目为铅烟、甲苯和二甲苯.22家企业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5522人,职业性复查人数为166人,复查率为3.01%,经复查疑似职业病的人数为6人,经复查职业禁忌症的人数为46人.rn 结论:IT电子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013年12月收治确诊并生存的51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压高为主A组25例,肢体震颤为主B组18例,精神行为异常为主C组8例,观察各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头颅CT及脑脊液压力(颅内高压组)指标,按发病、恶化、好转和基本恢复持续的天数以及全个病程的天数作组间比较.rn 结果:51例患者只有头颅CT显示恶化时间与症状体征恶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提示症状体征出现恶化比影像学改变早.三组间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病情发生恶化时间最快是C组(2.38±2.13天),与A组(10.16±6.26天)和B组(3.94±4.32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而症状的好转、基本恢复和全病程比较,B组均持续时间最长(50.50±27.69天、92.39±55.05天、150.22±77.47天),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头颅CT持续时间比较,头颅CT基本恢复时间最短是B组(46.50±23.30天),最长是A组(84.08±48.0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颅CT全程持续时间亦是B组持续时间最短(99.61±46.69天),A组最长(145.08±58.9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和好转的时间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自身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及脑脊液压力(A组)动态观察,A组头颅CT与脑脊液压力好转时间及全病程持续时间比症状体征持续时间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A组患者良性颅内压高时间长,脑影像学恢复慢;B组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症状体征恶化比头颅CT变化时间来得早(P<0.05),而恢复时间和整个病程持续时间均较头颅CT所需要的时间长(P均<0.01);C组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症状体征出现的早,与头颅CT变化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rn 结论: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病程不同阶段、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时其临床症状体征各异;这些表现即使脱离接触后仍继续恶化,病情迁延,病情重,病情复杂多变.
  • 摘要:目的:调查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心理干预效果.rn 方法:以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6例职业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筛查阳性的职业病患者进行全面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rn 结果:256例职业病患者检出SCL-90筛查阳性患者123例,占48.05%.心理干预前,本组职业病患者干预前SCL-90总分和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广东省职业病患者常模(P<0.01).心理干预后,123例筛查阳性患者有45例转为筛查阴性,占36.59%;筛查阳性患者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9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其心理干预前(P<0.01),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得分仍高于广东省职业病患者常模(P<0.01).rn 结论:通过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分析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发病;临床表现有口腔、咽部、鼻腔及眼部刺激症状、溃疡或炎症表现,以及胸闷、气促、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不同程度的肺、肝、肾、心多脏器损伤,以肺损伤最为严重,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效;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导致的中毒,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采取抗氧化、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肺部感染,保护肝、肾和心功能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摘要:目的:研究10℃的冷水复温试验在手传振动职业危害中的临床应用.rn 方法:以从事手传振动作业且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42例患者为发病组,以从事手传振动作业但未能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17名工人为接振组,以从事非手传振动作业的24名健康办公室人员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进行10℃的冷水复温试验检查,用数字皮温计测量冷试前后手部肤温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3组工人手麻、手痛、手胀、手臂无力、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部主要症状的发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对照组<接振组<发病组.3组间手部皮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手和右手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试前、冷试后即刻、5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min 8个时同点间手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和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3组间5 min、10min复温异常率以及30min未复温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rn 结论:10℃的冷水复温试验方法有待改进,判断冷水复温异常的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了解2003~2012年广州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进行职业病诊断首次鉴定案例的致病因素性质、行业分布等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16例在广州市进行过职业病诊断首次鉴定案例的基本情况、疾病类型、行业分布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216例职业病诊断首次鉴定案例中男性167例(77.3%),女性49例(22.7%),2011~2012年案例总数是2003~2010年的1.2倍(118/98);苯所致白血病和噪声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4%和32.9%;所属行业分布中电子行业、机械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和箱包皮革制鞋行业的案例数占总数比例较高,分别为13.9%、11.1%、21.3%和13.0%.rn 结论:近年来广州市职业病诊断鉴定案例数量快速增加,了解职业病案例的分布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分析劳动关系不明确的现象给职业病诊断造成的阻力,以及呼吁职业病诊断实现内部信息防止重复诊断的必要性.方法:对深圳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一例劳动关系不明确的尘肺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追踪信息上报情况.结果:职业病诊断专家结合患者提供的临床资料、自述材料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前后经过七次讨论,最终诊断为矽肺三期;但在网络直报系统上报至"国家终审"时发现该患者已于2012年在异地诊断并上报,本次为重复诊断.结论:职业病诊断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强对"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补充与管理;实现职业病诊断机构内部信息共享是避重复诊断、减少源浪费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多态性与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FLOW-SSO法和PCR-SSP法对3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与中国汉族人群比较.rn 结果: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HPA-3b等位基因频率(x2==5.3393,P=0.020 8)和HPA-3基因型分布(Fisher检验,P=0.0003)与中国汉族人群比较均差异显著.患者HPA-3b等位基因相关ab/bb基因型为31/32例(占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1708/245 8例,占69.49%),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x2=9.986 0,P=0.001 5).HPA-1,2,3,5,6,15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rn 结论:HPA-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提出预防控制策略.rn 方法:采用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收集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有关广东省2006-2013年新发职业性皮肤病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2006-2013年广东省共报告职业性皮肤病224例,占本省此时期新发职业病的5.92%(224/3785).男性174例(占77.68),女性50例(占22.32%).发病年龄中位数(M)为28.5岁,92.41%(207/224)的病例发病年龄<45.0岁;发病工龄M为0.2年,66.08%(148/224)的病例发病工龄<1.0年.病种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是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和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分别有111、42和32例,三者共占82.59%(185/224);其发病工龄从低到高依次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M为30.0 d)<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M为0.6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M为1.4年).地区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为深圳市、东莞市和广州市,分别有126、51和18例,三者共占87.05%(195/224).行业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为轻工业、电子业和机械业,分别有103、61和31例,三者共占87.05%(195/224).企业分布以内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多见.rn 结论:广东省职业性皮肤病发病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对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重点监控,防治重点应以轻工业及中小型内资企业为主.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车间空气中和尿中、血中三甲基氯化锡(TMT)水平评估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企业工人TMT接触水平,探讨工人接触负荷与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早期生物学监测指标.rn 方法:以某PVC塑料制品企业生产车间制粒、破碎、押出和组装岗位TMT作业工人为接触组(124人),以该企业非TMTT作业人员为对照组(25人),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TMT水平,采集2组人员尿样和血样检测TMT水平.rn 结果:生产车间空气中TMT水平为中位数(M)为0.01273mg/m3;制粒、破碎、押出和组装岗位空气中TMT的M分别为0.01796、0.01660、0.00942和0.00050mg/m3,制粒、破碎岗位空气中TMT水平相对较高,组装岗位空气中TMT水平最低(P<0.01).接触组工人尿中TMT的M为0.0059mg/L,该组工人尿中TMT检出率高于对照组(91.1% vs8.0%,P<0.01).接触组工人血中TMT检出率为37.1%,对照组及组装岗位工人血中均未检出TMT;制粒、破碎和押出3个岗位工人血中TMT的M为0.0437mg/L.接触组工人尿中TMT检出率高于血中TMT检出率(P<0.01).接触组工人尿、血中TMT水平均与工作场所空气中TMT水平呈中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795,P<0.01).rn 结论:PVC塑料制品企业制粒和破碎岗位接触较高水平的TMT.工人尿、血中TMT水平均与TMT接触水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采用尿中TMT作为生物标志物较血中TMT好.
  • 摘要:目的:通过对茂名市高岭土行业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掌握茂名市商岭土行业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rn 方法:对本市高岭上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1212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rn 结果:高岭土企业生产车间粉尘浓度超标率为0.37%,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率为16.98%,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2.50%.共检出10例尘肺(壹期尘肺),2例尘肺观察对象,6例听力损伤,6例听力观察对象.rn 结论:高岭土生产企业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应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改善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人防护等为劳动者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应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摘要:目的:探讨手传振动作业对机体体液疫动能的影响.rn 方法:以328名男性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接振组,按照职业病诊断结论分为观察对象亚组(观察对象31例),轻度亚组(轻度职业性手臂振动病224例),中度亚组(中、重度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分别有67、6例,共73例),以203名无手传振动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男性人员为对照组.检测2组人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和C4水平.比较各组人群上述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和异常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rn 结果:接振组IgA、IgG和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71(1.27,2.23) vs2.13(1.62,2.68) g/L,10.42(8.54,12.56) vs 12.06 (10.51,14.46)g/L,1.08(0.95,1.23) vs 1.15(1.03,1.31)g/L,P<0.01].接振组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IgA与C3水平分别低于观察对象亚组[IgA:1.68(1.27,2.21) vs 1.94 (1.42,2.95)g/L,1.63(1.23,2.08) vs 1.94 (1.42,2.95)g/L,P<0.0S;C3:1.08 (0.94,1.23) vs1.21 (1.06,1.31)g/L,1.02(0.92, 1.15) vs1.21(1.06,1.31)g/L,P<0.05];接振组中度亚组IgG水平分别低于观察对象亚组和轻度亚组[9.49 (7.84,11.29) vs 11.77 (9.96,13.07) g/L,9.49 (7.84,11.29) vs 10.47 (8.61,12.85)g/L,P<0.05].对照组均无检出IgA、IgG、IgM、C3和C4异常者,接振组上述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27%、3.66%、2.74%、2.74%和4.88%,均高于对时照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接振工龄、吸烟、饮酒、年龄和听力损失5个混杂因素后,IgG、C3和C4水平均与接触手传振动呈负相关(P<0.05);Ig和IgM水平与接触手传振动不相关(P>0.05).rn 结论:手传振动可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 摘要:目的:分析职业性噪声聋(ONI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特点,探讨两者的关联.rn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6例ONI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者的关系.rn 结果:96例OND患者检出SCL-90筛查阳性患者63例,占65.62%.与全国常模比较,ONID患者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得分均较高(P<0.05).与广东省职业病患者常模比较,0NID患者SCL-90总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得分均较低(P<0.05),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高(P<0.05).0NID患者SCSQ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其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积极应对因子得分(P<0.01).除躯体化和焦虑2个因子外,SCL-90总分及其余7个因子得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均不相关(P>0.05).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筛查阳性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有关联[优势比为4.15,95%可信区间为(1.64~10.52),P<0.01],但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无关联(P>0.05).rn 结论:ONID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仍较低.消极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应重视其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医师人格倾向与职业紧张度的关系.rn 方法:在多家医院及妇幼保健院随机抽取491名产科医师自愿填写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446份.问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以及自拟产科事件问卷.记录内外向因子标准分、精神质因子标准分、神经稳定性因子标准分、社会支持度标准分、个人成就感标准分及工作要求标准分与工作自主性得分的比值(D/C).rn 结果:内外向因子和精神质因子的标准分与D/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P<0.05)和-0.373(P<0.05);神经稳定性因子标准分与D/C无相关性(P<0.05);社会支持度和个人成就感的标准分与D/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和-0.314(P<0.05);95 %以上的产科医生有产程及术中精神高度紧张:夜班和加班多所致疲倦感和因为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多发急诊手术和紧急抢救所致的高强度紧张工作压力.rn 结论:产科职业特点,使其内向型人格倾向的产科医师职业紧张程度最高;倔强型人格倾向职业紧张程度略低,但高于外向型人格倾向的产科医师.并且其人格倾向已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认为职业特点是职业紧张的诱发因素.目前,良好的社会支持度和人文关怀、个人成就感能降低紧张程度;而合理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疏通医患关系等可能是有效的策略.
  • 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市从事铅电池厂工人体内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检验2012年底惠州市政府整治铅污染企业的成效.rn 方法:采集惠州市7家中型蓄电池厂2013年2000名铅作业工人静脉血和2012年3000名铅作业工人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锌原卟啉仪测定ZPP.rn 结果:2013年2000名铅作业工人血铅检测超标者210人,血铅均值为2.09±0.48 umol/L,ZPP水平超标者190人,其血ZPP均值为3.12±0.87 umol/L:2012年3000名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标者450人,其血铅均值为2.79±0.51 umol/L,其血ZPP均值为3.78±.0.93.2013年铅作业工人明显比2012年作业工人体内血铅和ZPP低很多,二年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该市进行铅污染企业治理后,铅作业工人血铅和ZPP水平明显下降,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十分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噪声和高温联合作用对作业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早期影响.rn 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噪声高温组50人、噪声组52人、对照组54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rn 结果:噪声高温组、噪声组的听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面,情感状态特征(有力-好动、紧张-焦虑)、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数字广度测试、简单反应时,噪声高温组、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抑郁-沮丧、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及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噪声暴露人群的神经行为功能改变早于听力的改变,噪声或噪声高温协同作用均对部分神经行为功能有显著影响,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在情感状况以及行为功能的某些项目可能产生减弱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汽车制造行业流动工人的职业紧张及精神卫生状况,为进一步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工龄在6个月以上的流动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本地户籍工人作为对照,对工人的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流动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88.4%)高于对照工人(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流动工人精神卫生异常检出率(41.4%)高于对照工人(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工人职业紧张评分与精神卫生状况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有工人年龄和工龄;精神卫生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龄和职业紧张.rn 结论:流动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异常检出率比较高,年龄大、工龄长的工人表现较为突出;工龄和职业紧张是影响精神卫生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探讨电焊作业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rn 方法:收集2007年~2011年两研究企业电焊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数据,了解危害程度;对2007年-2011年某汽车制造企业参与健康体检的电焊工人、其他粉尘接触工人、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①电焊作业场所日常监测结果:本次调查企业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2007年-2009年度有超标点,二氧化锰浓度2007年-2010有超标点:2007年-2011年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浓度均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②本次调查暂未发现尘肺病患者,四组研究对象胸片检查异常检出率无差别(P>0.05).肺功能检查和呼吸道自觉症状异常检出率在多数年份存在差异(P<0.05),接尘组(包括焊工组和粉尘组)与非接尘对照组间检出率差距明显.肺功能损伤以限制型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长工龄的异常较明显.③四组研究对象咽炎检出率总体不同(P<0.05),接尘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接尘对照组.rn 结论:①研究企业存在低浓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的危害.②呼吸道自觉症状和肺功能检查在早期发现粉尘对肺部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③职业性的粉尘暴露可能与咽炎发病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接噪工人ABR与PTA听阈相关性.rn 方法:对81例职业接噪工人进行PTA和ABR检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rn 结果:①两者听阈差异性统计,500、1000、2000、6000HzP均<0.05,说明该频率两种方法测得的听阈存在差异性;3000、4000 Hz P>0.05,说明该频率两种方法测得的听阈没有差异性.②两者听阈差值百分比分析,2000、3000、4000Hz差值<10dB的占40%以上;③两者听阈相关性分析,4000、6000Hz两者相关性较好,500、1000、2000、3000Hz相关性均较差.rn 结论:①ABR听阈能真实有效反映3000、4000Hz PTA听阈,特别是4000Hz的PTA听阈;②ABR听阈不能代表500、1000、2000、 6000Hz频段的PT听阈.
  • 摘要: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尿铅、血锌原卟啉(ZPP)和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rn 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2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92名铅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90名不接触铅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尿铅、ZPP和Hb水平,并检测接触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mm),检测2组人员尿铅、ZPP和Hb水平,分析3者的相关性.rn 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Cmm超标率为66.7%.接触组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33.7% vs 17.8%,31.5% vs 16.7%,40.2% vs 20.0%,38.0%vs 21.1%,P<0.05),尿铅升高、ZPP升高和Hb下降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6.5%vs0.0%,5.4% vs0.0%13.0% vs2.2%,P<0.01),观察对象和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检出率为6.5%.接触组人员尿铅升高分别和ZPP升高、HBG下降呈高度和中度正相关,Spear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908、0.682(P<0.01);ZPP升高和HBG下降呈中度正相关,rs为0.619 (P<0.01).rn 结论:尿铅、ZPP和HBG之间存在正相关.建议将ZPP作为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监护的必检项目.
  • 摘要:目的:通过两代繁殖毒性试验获得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亲代生殖与子代早期发育影响的资料,评价虫螨腈原药的繁殖毒性.rn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法进行亲代和子一代染毒,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雌性大鼠虫螨腈原药染毒剂量分别为2.50、9.80和44.10mg/(kg体质量·d),雄性大鼠的分别为0.55、2.25和9.05mg/(kg体质量·d),连续给药56d后,按1:1比例同笼交配.亲代和子一代雌性大鼠在交配、妊娠和授乳期均连续给药.观察亲代和子代大鼠的毒性表现,对生殖器官进行病理检查,计算繁殖指数和脏器系数.rn 结果:亲代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在染毒期间体质量在各时间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高剂量组大鼠哺育成活率低于对照组(96.7% vs100.0%,P<0.05).子一代大鼠在染毒结束时,雌性和雄性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283.1±25.4) vs (296.7±23.4)g,(569.0±38.4) vs (601.8±43.8)g,P<0.05].断乳时,子一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9.4±0.8)vs (10.0±0.7) cm,(7.8±0.8)vs(8.0±0.5)cm;雄性:(9.4±1.0)vs(9.4±1.0)cm,(7.7±1.0)vs(8.0±0.5)cm;P<0.05],子二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体质量、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57.0±7.7) vs (60.0±6.5)g,(10.2±0.6) vs (10.7±0.8)cm,(6.5±0.7)vs(6.8±0.7)cm;雄性:(57.9±8.3) vs (62.6±7.6)g,(10.7±0.7)vs(11.0±0.7) cm,(6.5±0.7) vs (6.8±0.8)cm;P<0.05].rn 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有繁殖毒性;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雌性9.80 mg/(kg·d),雄性2.25 mg/(kg·d).
  • 摘要:目的:通过在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经口给药,探讨虫螨腈原药对大鼠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rn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性成熟期未交配的雌、雄性SD大鼠各200只,按1∶1比例同笼交配.受孕成功的雌鼠(孕鼠)随机分配到各组.低、中、高3个剂量组孕鼠于妊娠第6~15天经口灌胃给予虫螨腈原药,每天1次,染毒剂量分别为12.2、61.2和306.2mg/kg体质量.阳性对照组采用1.0mg以kg体质量敌枯双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为3%粟米淀粉糊灌胃,灌胃时间和次数同3个剂量组.实验期间观察母体毒性.在妊娠第20天,断头处死孕鼠取胎鼠,观察胚胎毒性和胎鼠骨骼和内脏畸形情况.rn 结果:虫螨腈原药在大鼠致畸敏感期经口灌胃染毒后,中、高剂量组孕鼠净增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3.79(39.81,60.65) vs 67.09(47.27,73.92)g,42.34(31.04,53.46) vs 67.09 (47.27,73.92)g,P<0.05,P<0.01].高剂量组活胎率低于阴性对照组(87.78% vs 92.75%,P<0.05),死胎率高于阴性对照组(4.18% vs 1.30%,P<0.05).阳性对照组可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胎鼠致畸性.高剂量组观察到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但未观察到对胎鼠的骨骼和内脏致畸性.低剂量组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及胎鼠致畸性.rn 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在306.2 mg/kg体质量剂量染毒后可见一定程度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未见胎鼠骨骼和内脏的致畸毒性,其最小致畸量为大于306.2mg/kg;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基本无致畸危害.
  • 摘要:目的: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探讨该体系应用于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rn 方法:通过对某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结合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运用HACCP原理,确定该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验证HACCP系统运行的效果.rn 结果:该蓄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毒物、噪声.其中化学毒物主要包括铅烟、铅尘、硫酸、锡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氨、氢氧化钠、环氧树脂.检测结果显示噪声、铅烟、铅尘均有超标点,超标率分别达62.1%、53.8%.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个方面提出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整改并实施监控.整改后铝浓度检测结果均合格,血铅偏高工人的比例降低,疑似职业性噪声聋人数也达到控制.rn 结论:HACCP体系的应用可有效控制该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理论体系预测和分析某中成药制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rn 方法:运用工程分析法分析广东省某中成药制剂企业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的工程工艺内容,结合类比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综合识别和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应用HCCP理论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技术和危害程度预测.rn 结果:中成药制剂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氨、乙二醇、硫酸、氢氧化钠、硝酸甘油、盐酸、臭氧、油墨及其成分和液化石油气、噪声、高温和工频电磁场,其中关键控制的危害因素是粉尘、氨、乙二醇、硫酸、氢氧化钠、硝酸甘油、臭氧、盐酸、噪声和高温.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提出预防拉制措施后,危害因素可控制在可接受水平.rn 结论:HCAC口可运用到中成药制剂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为预防、控制和监督该类项目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浮法玻璃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rn 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评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rn 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锡、非甲烷总烃等)、工频电磁场等.13份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平均(34.51±27.38)%(2.65%~71.74%),总粉尘浓度检测41个点,合格率95.12%(39/41).噪声强度检测32个点,合格率93.75%(30/32).化学毒物浓度检测66个点,合格率100%.高温检测8个点,其中4个点(50%)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均合格.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罩口风速0.03~3.26m/s.职业健康检查389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发现高温和噪声作业禁忌证3人.rn 结论:化学毒物和工频电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粉尘危害的控制效果尚好,而高温和噪声的危害的控制效果较差.需加强高温、噪声和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 摘要:目的:识别某纺织厂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生物因素,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为78.8~102.1dB(A),超标率46.2%;棉尘浓度为0.66~4.96mg/m3,超标率为58.3%.结论:某纺织厂噪声、粉尘危害严重,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 摘要:目的:对某高岭土加工企业粉尘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为同类企业的粉尘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茂名市某高岭土加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对治理前后车间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治理前后车间粉尘浓度平均浓度由21.4mg/m3下降至2.4ma/m3,下降率88.8%,治理前后的粉尘浓度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P<0.05).结论:该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后粉尘控制效果明显,但仍需尽量密闭尘源,防止二次扬尘.
  • 摘要:本文作者职业病的定义、特点入手,阐述了防治职业病的各个环节.文中从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及应急救援等方面阐述了职业病防治院(所)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从职业病防治院(所)被安监部门视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直接影响职防机构的整体建设和业务运作;民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灵活,对职业卫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管"防"的安监部门着力发展包括民营机构在内的非卫生系统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在专业上的发展可能再难以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发展;卫生系统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大多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意愿和数量明显下降等问题阐述了新形势下职业病防治院(所)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就如何适应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积极发挥职业病防治院(所)的综合技术优势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呼吁国家卫计委尽快出台《职业病防治院体系建设规范》,分类加强职业病防治院的整体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院能力建设.主动地全方位做好职防法监管技术支撑服务;建立新的管理和业务运行机制,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化业务需求;加强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领域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职业健康技术话语权."几方面的建议目的.
  • 摘要:目的:分析2001-2010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构成及其特点,提出防治对策.rn 方法:采用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收集2001-2005年(十五期间)本省各地市上报的职业病报告总结、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本省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广东省内确诊的新发职业病报告资料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2001-2010年全省共报告9类新发职业病3153例,新发病例数总体呈波浪型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3年呈短暂下降,2004-2007年出现温和增长,2008-2010年呈快速增长.新发病例数与本省GDP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06(P=0.01).职业病分类病例数居前6位是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和职业性肿瘤,分别占41.36%、32.38 %、9.32%、5.58%、5.17%和4.03%.十一五期间新发病例数为十五期间的1.4倍(1847/1306),其中,前者尘肺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均较后者增加,分别为后者的1.3、26.2、2.7和10.5倍.2个时期的职业病分类的分布比例不一致(P<0.01).十一五期间职业中毒构成比低于十五时期(27.83%vs 38.82%,P<0.01),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肿瘤的构成比均分别高于十五期间(8.50% vs0.46%,6.93% vs 3.68%,6.28% vs 0.84%,P<0.01):但2个时期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和职业性眼病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28%vs 42.88%,8.50%vs 10.49%,0.43% vs0.77%,P>0.01).rn 结论:2001-2010年本省新发职业病呈现尘肺病、职业中毒和其他7种职业病三足鼎立的新特点.应在做好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和职业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 摘要:目的: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同类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制定调查表,对韶关市2003~2013年发生的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的数据进行核对、整理和分析.结果:共发生急性砷化氢中毒7起31例,均发生于有色金属行业、中小型私营企业,中毒人员以操作工(93.55%)、男性(93.55%)为主,其次为现场救援人员(6.45%),中毒原因主要为无通风设施及个人防护、违反操作规程.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前期预防、进行专项整治及加强监管,以消除中毒隐患.
  • 摘要:目的:分析已发生的有影响的职业病事件,探讨解决职业病困境的对策.方法:收集近年来发生在某市的有影响的职业病事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事件暴露出法律法规、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结果:职业病防控涉及政府、社会、媒体、企业、劳动者等多个层面和政府多个部门,已发生的职业病事件暴露出劳动合同的签订、潜伏期长的职业病的责任认定、社会责任意识、重复诊断、医疗保障和慈善公益的不足、企业的管理等问题.结论:立法部门、政府部门、社会、媒体、企业等应在各自层面解决已发生职业病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的防控职业病.
  • 摘要:目的:从中国职业卫生服务现状入手,探讨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路.方法: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探讨组建职业卫生服务联合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运行机制和难点.结论:在政策支持下,组建职业卫生服务联合体有利于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提高中国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能力.
  • 摘要:目的:提升海上生产设施职业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员工健康水平.方法:分析海上生产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理念,调查作业现场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结果:海上生产设施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具有先进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经验,职业健康工作卓有成效,但仍然存在噪声、心理健康方面的职业健康问题.结论:海上生产设施职业健康工作任重道远,需不断完善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员工形成主动自觉"我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理念.
  •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车载X射线诊断机放射卫生防护情况,找出防护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受照剂量.rn 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现场检测与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rn 结果:120台车载X射线诊断机机房面积差别较大(0.72-7.00m2);6种机房防护设施均设置的仅有20台(16.67%);工作时,设立控制区与监督区的不及一半,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10米)者仅30台(25.00%);防护用品配置率低且使用率更低;防护检测中,距机房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2.5μSv/h的有84台(70.00%).rn 结论:升级改造一批防护检测结果不满意、机房面积过于狭小的陈旧机;提高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的配置率和使用率;并规定工作时机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重视受检者和公众的防护问题.
  • 摘要:目的:掌握广东省X射线摄影诊断患者典型剂量水平和并对指导水平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本省医疗辐射现状,指导X射线摄影诊断的最优化防护.rn 方法:采用TLD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全省共24家一、二、三级医院普通X射线摄影机和数字X射线摄机进行患者典型剂量调查.rn 结果:X射线摄影患者各受检部位体表入射剂量均值波动在0.32~7.06 mGy之间,其中胸部正位片剂量最小,腰椎侧位最大.研究所得的广东省X射线摄影所致患者指导剂量水平波动在0.34~10.14mGy之间,胸部正位片剂量最小,腰椎侧位片最大.rn 结论:本次调查广东省X射线摄影的平均体表入射剂量低于"九五"期间调查的剂量水平,研究所得的指导剂量水平低于GB18871-2002推荐的指导水平.
  • 摘要:目的:建立血样中1,2-二氯乙烷(1,2-DCE)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rn 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分析法,样品中的1,2-DCE经DB-5MS弹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选择离子定量用62质荷比(m/z),确认用49、98m/z,测定血样中1,2-DCE.rn 结果:血样中1,2-DC在0.63~93.98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定量下限为0.63μg/L(取血样2.0 m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7%,批间RSD为3.4%~8.1%,加标回收率为83.2%~94.1%,样品在-8℃以下可保存7d.rn 结论:本法灵敏度高、干扰少、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操作简便、易普及,可作为检测职业中毒患者血样中1,2-DCE的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用二硫化碳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结果:二氯甲烷质量浓度在2.2~8 876.0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0mg/L,定量下限为0.40 mg/L,最低定量浓度为0.09mg/m3(以收集4.5 L空气计算).平均解吸效率为100.6%~102.3%,方法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1.7%.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5 d.结论:本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的采样与检测.
  • 摘要: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尿和全血中锗的检测方法.rn 方法:尿样用0.50%HNO3稀释10倍,全血样品用0.10%TriotonX-100+0.25%HNO3稀释10倍后直接测定,应用标准曲线法和内标校正法定量.rn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锗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尿锗检出限0.0085μg/L,血锗检出限在0.013μg/L,方法精密度良好,尿锗相对标准偏差0.55 %~4.9%,加标回收率98.3%~100.7%;血锗相对标准偏差在0.67%~5.3%,加标回收率在96.4~103.6%之间.rn 结论:研究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全血和尿中的痕量锗,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 摘要:目的:建立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丙烷(P0)、环氧氯丙烷(ECH).方法:采用活性炭管采样,5%(v/v)甲醇-二氯甲烷溶液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结果:本法PO、ECH质量浓度在2.07~414mg/L、0.354~70.8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最低定量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07mg/m3(以采集3.0L空气计).平均解吸效率分别为77.9%~82.1%、92.1%~94.4%.样品在-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7d.结论:本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P0、ECH的采样与检测.
  • 摘要:目的:了解某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能力.方法:通过对2009年-2013年参加全省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室间比对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该机构共参加5次全省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室间比对活动,总体满意率为69.2%,合格率为96.2%;活性碳管、微孔滤膜、尿中考核项目满意率分别为75.0%、25.0%、50.0%;除活性碳管项目结论合格率为91.7%外,其余样品类别项目结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机构应加强对活性碳管、微孔滤膜和尿中项目的检测能力,以进一步提升职业卫生检测水平.
  • 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Cr)、铁(Fe)、镍(Ni)、锡(Sn)和铅(Pb)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rn 方法:工作场所空气经微孔滤膜采集,并经湿式消解后,采用在线引入内标法,ICP-MS进样测定.rn 结果:本法线性范围:铁为0.00~1 000.00μg/L,其他元素为0.00~100.00 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Cr0.07 μg/L、Fe 0.80μg/L、Ni 0.04μg/L、Sn 1.20μg/L、Pb 0.02 μg/L;平均消解效率为99.42%~106.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0%;质量控制样品的元素测定值在真值范围之内.rn 结论:ICP-MS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Cr、Fe、Ni、Sn、Pb等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较低,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效应小,分析速度快.
  • 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4种丙烯酸酯类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测定.结果:4种丙烯酸酯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方法检出限为0.30~0.57 μg/m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0~0.38mg/m3(以采集1.5L空气计),相对标准偏差为3.0%~4.2%, 各组分平均解吸效率为95.0%~96.4%.结论: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测定.
  • 摘要: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高效、广谱、触杀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百草枯是一种中等性毒物,使用不当将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由于目前尚缺乏特效解毒药,百草枯中毒病死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百草枯中毒早期抢救水平的提升,大多数患者能安全度过急性期,而后期的肺纤维化成为治愈百草枯中毒的难题.本文将从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钙超载和线粒体损伤、炎症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细胞凋亡异常、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失衡、上皮-间充质化等方面对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 摘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单胺类吲哚衍生物.本文旨在对5-HT在外周循环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rn 在外周循环中,5-HT在其受体和SERT的参与下,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引起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血管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重塑等,在肺动脉高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雷诺综合征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原发性雷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长期接触手传振动引起的继发性雷诺综合征,又叫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HAVD)也存在雷诺氏现象,主要由外周血管损伤引起。关于HAVD的发病机制,Stoyneva等国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可能机制:手部持握工具和接触振动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并使其受损,引起缩血管因子如5溯噜水平增加而收缩血管;长期接振作业会进一步引起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雷诺氏现象的发生。因此,5-HT可能参与HAVD外周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进入到21世纪以来,化学品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唯一方法,是科学有效应对、处理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国内结合GIS系统开发的应急救援平台在结合GIS、风险分析和实时动态模拟等方面仍很薄弱。它们的推广和应用尚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有①长期以来政府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②大型的全国全省性的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系统设计较复杂、牵涉面非常广,如果没有部门牵头、没有充足资金的投入以及政府的支持,很难研究成功.③系统研究成功后它的推广和应用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没有庞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撑要进行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允许范围内建立起自身重点区域的应急救援系统并逐步推广延伸下去是当务之急。
  • 摘要:丙烯酰胺单体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中国PAM销售量己高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销量的40%,是美国销量的2倍,PAM的今后市场用途主要为采油、水处理、造纸、选矿。由于这些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PAM产量预计将仍以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发展。聚丙烯酰胺行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人群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几率增大,发生职业性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同时,由于煎炸食品是中国居民常吃的食物,同时随着洋食品(薯条,汉堡等)在中国的广泛推广,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丙烯酰胺的几率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小孩子,所以应该对丙烯酰胺的日常接触产生的危害加以重视。国内外对丙烯酸胺在空气和食物中的浓度测定己有相关的检测方法标准,国外对丙烯酰胺代谢产物的检测有相关的研究,但并未形成标准方法,且仪器设备相对昂贵,不适合中国推广。中国对丙烯酰胺代谢产物的检测方面的研究较少,早期的方法比较落后,灵敏度和准确度不高。由于缺少相关代谢产物的检测手段,所以难以确定接触人群的内剂量,无法制定丙烯酰胺的生物接触限值。丙烯酰胺代谢产物的检测可为丙烯酰胺的职业危害生物监测提供基本的方法保障,为制定职业接触生物限值(EBL)提供方法学支持,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实验室检查依据,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鉴于此,今后中国应对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1,2-二氯乙烷(CH3CHCl2,1,2-dichloroethane,DCE)是一种工业上常见的有机溶剂及粘合剂溶剂,广泛用于制鞋、玩具、化工等行业.急性DCE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而DCE所致中毒性脑病发病隐匿、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较高,一直是各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发现DCE所致中毒性脑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因此,为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本病CT、MR检查的研究进行总结.研究表明,CT、MRI影像学显著表现为脑水肿或脑白质脱髓鞘;病变部位以脑白质为主,呈双侧对称性、弥漫性损害;常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等部位,具一定特异性;病变部位、范围与临床症状一致,病情进展稍迟于临床;MRI比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祛;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对其它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性脑病以及其他脑病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
  • 摘要:目的:了解噪声对纺织企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情况.rn 方法:以某大型纺织企业2 186名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该企业300名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工人个体噪声接触水平,计算每周40h等效声级(LEXW).对2组群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该企业工人接触的L(LEXW)W为59.0~103.0 (82.1±7.3)dB(A),噪声超标率为33.2%;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的L(EX),W为80.0~103.0 (86.4±5.9) dB(A).接触组人群听力异常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29.00% vs7.00%,1.18% vs0.00%,P<0.01).接触组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随随年龄、工龄以及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年龄、噪声强度、性别和工龄是听力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性别和工龄是听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n 结论:纺织企业噪声职业危害仍不容忽视.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工作和个体防护,做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与细色素P4502E1基因(CYP2E1)rs3813867位点多态时周围血淋巴胞微核形成的交互作用.rn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42名苯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56名无职业性苯接触的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CYP2E1rs3813867位点基因型,采用微全血检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rn 结果:2组人群CYP2E1 rs381386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nrg平衡定律(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s3813867位点GG、GC和CC总体分布不同(85.7%vs 51.8%,11.9%vs 39.3%,2.4% vs8.9%,P<0.01),等位基因G、C的基因频率分布不同(91.7%vs71.4%,8.3% vs 28.6%,P<0.01),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累计苯接触工龄、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苯接触和CYP2E1 rs3813867位点基因型对周围血淋巴细胞核细胞率和核率均无影响(P>0.05);苯接触与CYP2E1rs3813867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rn 结论:未观察到Cyp2e1rs3813867基因型与苯接触在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中存在交互作用.
  • 摘要:目的:调查监测分析制鞋皮革行业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成份,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rn 方法: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进行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rn 结果:通过对制鞋皮革企业使用的粘胶剂样品进行挥发性有机成份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和1,2-二氯乙烷.检测的7种粘胶剂中,甲苯检出百分含量最高,达77.95%;目标化学物1,2-二氯乙烷检出最高百分含量为68.61%,苯检出最高百分含量为47.15%.rn 结论:原辅材料中1,2-二氯乙烷的使用导致中毒事故发生.冬末春初时,因企业工作场所抽风排毒设施未设置或不合格,在寒冷时关闭门窗引起自然通风不良,导致粘胶剂中挥发性有机成份挥发后聚集,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没有防护意识与常识,且大部分员工均处于长时间超时加班状态,这些因素均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黄埔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技术工作.方法:对黄埔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共254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为59.36%,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知识等相关情况知晓率不高,需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
  • 摘要: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谐、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为提高自我和谐度、培养良好应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05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本科实习护生自我和谐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②本科实习护生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③本科实习护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倾向于成熟型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有密切相关,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和谐度;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反之.
  • 摘要:目的:初步评估3T3细胞中性红摄取(Neutral Red Uptake,MRU)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能力及其替代经典急性毒性试验的可行性.rn 方法:从RC(Registry of Cytotoxicity)中选取11种化学品进行3T3NRU试验,将结果与RC中大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模型,并与RC模型进行比较;选取15种化学品进行3T3 NRU试验,将结果根据RC模型预测急性毒性的LD50值,并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将分级结果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暴露24 h、48 h和72 h的3T3 NRU试验结果均与相应的急性毒性LD50存在相关性(24 h,r=0.968,P<0.05; 48 h,r=0.962,P<0.05;72 h,r=0.966,P<0.05),且结果回归模型在RC模型可接受区间内;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值的分级一致率分别为60%(24 h,9/15),66.7%(48 h,10/15),60%(72 h,9/15).rn 结论:暴露24 h的3T3 NRU实验可能适用于检测毒性较低的化学品;暴露72 h的3T3 NRU试验可能对部分毒性较高的化学品预测能力较好;暴露48 h的3T3NRU式验可能更适合用于未知毒性化学品急性毒性的预测.
  • 摘要:目的:优化验证前期建立的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rn 方法:应用前期建立的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原型对9家用人单位120个工作场所共284种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优化指标体系,调整权重系数建立新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比较优化前后指标体系的总体符合率与Kappa值.rn 结果:优化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12项,比指标体系原型减少了1项二级指标和26项三级指标.指标体系原型评估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等级0级、Ⅰ、Ⅱ和Ⅲ级两两之间的得分界限分别为50、65和80分.优化指标体系的分别为50、60和65分.优化指标体系判断工作场所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等级和职业病发生情况的总体符合率高于指标体系原型(64.17% vs44.17%,95.00% vs 70.83%,值亦值亦高于指标体系原型(0.51 vs 0.27,0.90 vs 0.42).rn 结论:优化后的指标体系比原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可行,实用性较强,适合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价.
  • 摘要:目的:独立研制一种新型血液锌原卟啉(ZPP)测定仪.rn 方法:基于ZPP受特定蓝色光激发可产生与ZPP水平成一定比例关系的特征性荧光的原理,应用最新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新型ZPP测定仪,并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与同类仪器比对实验验证其临床性能和热稳定性.rn 结果:新型ZPP测定仪研制成功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线性误差实验结果显示,血样中ZPP在1.80~46.20μg/gHb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1.0000,线性误差为0.00%~4.49%,测量值均在ZPP标准血样的不确定度范围内.重复性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均<5.0%.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测量结果偏移范围<±5.00%.新型ZPP测定仪与国产ZPP血液荧光计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两者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r为0.999 5~0.999 9.在25℃下连续8 h工作后,新型ZPP测定仪无明显发热现象,测量值偏倚为3.78%;国外某型号ZPP测定仪整机发热严重,测量值偏倚为21.20%,接近标准血样标称值的上限.rn 结论:新型ZPP测定仪线性误差小,重复性、准确性和热稳定性良好,操作简便,测量快速,使用成本低廉,适合在基层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中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调查广东某地铅污染946名调查人员锌原卟啉和血铅情况,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血铅水平与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的相关关系,探讨ZPP应用与环境铅接触筛查指标的可行性.rn 方法:采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并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发生率为14.9%,其中男为14.1%,女孩为15.6%,儿童组ZPP与血铅含量相关性检验,P=>0.05,两者无相关关系;成人血铅含量超标发生率为9.5%.按血铅水平分组比较,儿童高水平组(血铅≥100μg/L)有26人,ZPP与血铅含量相关性检验,P<0.05,相关系数r=0.530,两者有相关性;低水平组(血铅<100μg/L)有147人,ZPP与血铅含量相关性检验,P>0.05,两者无相关关系;成人高水平组(血铅≥400μg/L)有73人,ZPP与血铅含量相关性检验,P<0.05,相关系数r=0.566,两者有相关性;低水平组(血铅<400μg/L)有699人,ZPP与血铅含量相关性检验,P<0.05,相关系数r=0.142,两者有相关性.rn 结论:成人ZPP与血铅含量有相关性,儿童ZPP与血铅含量在血铅水平较高时有相关性,对于成人或者儿童血铅水平含量较高时,ZPP可以作为环境铅污染人群筛查的指标.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毒性病理实验室毒性病理检测的整体水平和技术能力.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3间毒性病理实验室资质认可、人员构成、仪器配备等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23间毒性病理实验室绝大多数为省级和国家级检测机构,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工作人员76人,各毒性病理实验室均配备有较先进的毒性病理检测仪器.结论:中国目前需要加快规范毒性病理诊断术语及评价体系,尽快筹建中国毒性病理学术组织.
  • 摘要:目的:运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推算中国工作场所职业苯暴露浓度年度变化趋势,探讨meta分析方法在化学毒物暴露评估模型中的应用.rn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我国工作场所苯暴露监测数据文献150篇,通过公式计算每个研究苯暴露浓度的几何均数(GM)和几何标准差(GSD),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不同检测类别进行分类,运用SAS9.3软件,采用mixed-effects方法构建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推算,分析苯暴露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rn 结果:中国皮革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他行业的苯短时间接触浓度以每年7-28%的趋势显著降低,其他行业的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以每年31%的趋势显著降低.rn 结论:以文献报道苯职业接触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对中国苯职业暴露浓度趋势进行推算.
  •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苯暴露对工人白细胞数量减少影响.rn 方法:分别检索于1990至2013年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关于职业性苯暴露与工人发生白细胞减少相关原始文献,按剔除与纳入标准分类整理后,进行Meta分析,按暴露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值(95%CI),探讨职业性苯暴露对工人白细胞数量减少影响,并作敏感性分析.rn 结果:17篇原始中文文献被纳入作Meta分析,累计对照组6242例,暴露组7815例,暴露组发生白细胞数量减少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44(95%CI:2.84~4.05)倍.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OR为3.35(95%CI:2.73~3.96),假设检验Z=10.59,P<0.01,结果可信;Begg检验Z=1.57,P=0.12;Egger检验t=18.38,P=0.01(95%CI:0.59~0.74),即分析结果稳定且不存在明显偏倚.rn 结论:职业性苯暴露对工人白细胞数量减少影响显著.
  • 摘要:2013年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动态掌握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分布等特征,以及本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特征及其分布,掌握本地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对暴露人群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及早发现职业病损害,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提出要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噪声、粉尘等危害因素的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哨点监测工作,努力保证哨点监测项目企业的代表性和延续性,并加入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对于掌握职业卫生状况有十分积极和科学的意义;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相关数据信息填报、信息公开工作;加大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培育和监督管理,在提高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形成社会共同关注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⑥各区县可以将辖区职业卫生项目治理工作与广州市哨点监测工作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辖区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⑦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系统,科学预测职业病危害变化,为职业卫生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职业健康的科研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要揭示职业环境与职业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既有医学科研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本文重点讨论职业健康科研工作的选题和申报书的撰写.介绍了选题的原则,方法,基本程序。分析了申报书写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撰写质量的主要环节等内容。
  • 摘要: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矽尘所致SD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rn 方法:取7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培养MSC,并取30只同类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注射1 ml生理氯化钠溶液,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均气管内注射1 ml质量浓度为40g/L的矽尘混悬液,其后,MSC输生组大鼠鼠尾静脉注射0.5 ml细胞密度为5×109/L的MSC,其余2组鼠尾静脉注射0.5 ml生理氯化钠溶液.第28天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检测肺系数、肺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rn 结果: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大鼠的肺系数均高于对照组[(0.528±0.044)vs(0.435±0.027),(0.492±0.042)vs(0.435±0.027),P<0.05],MSC输注组肺系数低于染矽尘组[((0A92±0.042)vs(0.528±0.044),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无肺部炎症、矽结节和纤维化改变;染矽尘组大鼠肺部炎症最严重,并可见大量矽结节和胶原纤维沉积;与染矽尘组比较,MSC输注组肺部炎症减轻,矽结节数量减少,胶原纤维沉积面积较小.对照组大鼠BALF的总细胞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86±1.28)×106/L、(5.43±1.30)×106/L、(0.11±0.04)×106/L和(0.23±0.10)×106/L,染矽尘组的分别为(10.37±2.29)×106/L、(6.57±1.34)×106/L、(3.18±0.98)×106/L和(0.58±0.10)×106/L,MSC输注组的分别为(8.31±1.59)×106/L、(6.15±1.49)×106/L、(1.66±0.36)×106/L和(0.43±0.10)×106/L;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大鼠BALF的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MSC输注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染矽尘组(P<0.05).3组的ALT、AST、CK、LDH活力及BUN、Cr浓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骨髓MSC对矽尘导致的肺部炎症及纤维化有潜在修复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对耳蜗Pr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rn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豚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5、95、105、115 dB SPL暴露组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予以85、95、105、115 dB SPL的高斯白噪声暴露,每天6h,连续28 d,暴露前1d和暴露结束后第7天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量,噪声暴露结束后第7天,分别对大鼠进行耳蜗病理学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restin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Prestin蛋白表达水平.rn 结果:对照组和85、95、105、115 dB SPL露组的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水平依次为(2.08±0.97)、(7.08±2.79)、(13.33±1.63)、(21.88±1.88)和(27.92±2.34) dBnH国,上述5组PTS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15 dB SPL暴露组豚鼠耳蜗出现明显毛细胞损伤;上述5组Prestin mRNA的2-△△α值依次为(1.12±0.39)、(0.98±0L24)、(1.53±0.55)、(2.84±0.51)和(7.65±0.63);105 dB SPL暴露组Prestin mRNA的2-△△α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及85、95 dB SPL暴露组(P<0.05),115 dB SPL暴露组Prestin mRNA的2-△△α值分别高于其余4组(P<0.05).上述5组Prestin蛋白相对灰度值依次为(0.18±0.07)、(0.20±0.09)、(0.29±0.10)、(0.45±0.19)和(1.19±0.16);105 dB SPL暴露组Prestin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及85、95dB SPL暴露组(P<0.05),115 dB SPL暴露组Ptistin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高于其余4组(P<0.05).rn 结论:严重的NIHL会导致耳蜗0HC Prestin的表达代偿性增高.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UVA和UVB对HaCaT细胞作用后DNA拉曼光谱,从分子水平探索UVA和UVB对HaCaT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的差异.rn 方法: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分别接收同等剂量的UVA和UVB的照射,照后继续培养0.5、1、2、3、4、5、6小时提取DNA;激共焦拉曼光倒置显微镜样品扫描绘制拉曼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对DNA各拉曼特征谱线进行归属,并通过拉曼光谱特征谱线的强度变化研究UVA和UVB对HaCaT细胞DNA损伤的差异.rn 结果:UVB照射对磷酸基静电斥力、碱基堆积力(上升)、腺嘌呤基分子内能和鸟嘌令呼吸振动环(氢键)的损伤相对强度变化最大值分别为51.32±5.11%、211.80±10.31%、34.05±2.13%和45.23%±2.06%%;与UVB照射组相比,UVA照射后磷酸基静电斥力、碱基堆积力(上升)损伤相对强度变化最大值分别为85.45士5.10%和157.52±8.21%(P<0.05),UVA不损伤鸟嘌呤呼吸振动环和腺嘌呤碱基分子内能(P<0.01).rn 结论:同等剂量的UVA和UVB照射的情况下,UVB对HaCaT细胞DNA的磷酸基、碱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的损伤作用比UVA大,峰值出现在1-3小时.
  • 摘要:目的:研究建筑陶瓷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危害的程度.rn 方法:选择某建筑陶瓷厂885例接尘工人(接尘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195例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进行测定.rn 结果:陶瓷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矽(SiO2)含量平均(28.3±6.47)%.总尘浓度超标率28.95%(11/38),最高的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2倍;呼尘浓度超标率18.42%(7/38),最高的超过职业接触限值1.5倍.在受检885例接尘工人中,发现陶工尘肺病6例(壹期5例,贰期1例),检出率0.68%.接尘组肺通气功能损伤检出率(9.60%)高于对照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慢性鼻炎和慢性咽炎的检出率(分别为4.29%、3.9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工人心电图异常率(8.81%)高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粉尘作业禁忌证检出率1.6%(15/885).rn 结论:建筑陶瓷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危害较为严重.有关企业应加强对粉尘危害的控制工作,保护工人健康.
  • 摘要:目的:开展深圳市宝安区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rn 方法:筛查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宝安区内存在正己烷与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企业,从中抽取60%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正己烷与三氯乙烯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逐年升高;主要集中在电子、印刷、五金、塑胶制品等行业;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健康检查分别为4554人和747人,职业禁忌证发生率分别为1.3%和1.9%;无正己烷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发现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n 结论:建立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某大型纺织企业2005至2013年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及动态变化趋势.rn 方法:选择佛山市某大型纺织企业作为研究现场,收集某大型纺织企业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历年检测资料,计算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和强度的均数、中位数,阐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及动态变化趋势.rn 结果:该纺织企业作业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和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共存.噪声分布于纺织企业各个厂,以稳态噪声为主,平均强度为[74.0~91.3dB(A)],各个工厂接触的噪声强度不同,其中以梭织厂[87.3~91.3dB(A)]、棉织厂[82.6~89.5dB(A)]危害较大.粉尘广泛存在,以棉尘为主,棉尘平均浓度为0.27~2.28 mg/m3,且不同工厂棉尘平均浓度亦不相同,以棉织厂(0.77~2.28m/m3)危害较重.纺织厂作业环境中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三氯乙烷、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铅等,其中部分岗位的甲醛、甲苯、苯乙烯、丙酮、正己烷、三氯乙烷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5.47%、6.32%、14.81%、4.76%、10.97%和7.14%.高温现象普遍存在.rn 结论:噪声、高温、粉尘仍是纺织行业严重的职业危害,化学性有害因素也较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
  • 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惠州市131家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评价点合格率为87.68%;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9.70%、98.64%、80.68%;化学毒物中有机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8.46%、97.90%、99.79%.结论:企业应持续做好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工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扩大职业病防治宣传,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 摘要:目的:识别汽车4S店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制定改善建议.方法:采用ILO的人类工效学检查表,对企业进行巡检.结果:"生产设备的安全"的符合率达100%,而"危险物质的控制"和"照明"的符合率均仅为33.3%.一些物料堆放在工作区域的地面甚至通道上,工作场所未提供高度合适的椅子,一些化学品使用后没有盖上盖子,防毒面具和化学品放在一起,工人使用化学品时未佩戴防护手套,车间整体照明情况不佳,洗手池和饮水设施配备不足,企业没有建立工间休息制度.结论:该4S店应通过实施一系列持续的改进措施,改变工人工作环境中的不良工效学因素.
  •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尘肺病患者实施疾病知识、态度、行为(KAP)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尘肺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24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通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KAP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KAP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K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rn 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健康行为积极率以及KAP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知识维度有8个条目认知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行为维度有6个条目积极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但该组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和KAP的3个维度得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和建立健康行为积极率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KAP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建立健康行为积极率以及KAP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AP各个维度干预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得分差值(P<0.05).rn 结论:对尘肺病住院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其对尘肺病的认知,促进树立对待疾病的积极态度,建立健康行为.
  • 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于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价值.rn 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晋期分为晋期组(31例)与对照组(39例),收集2组人员首次诊断和晋期诊断时的特异性肺纤维化指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单胺氧化酶(MAO)、铜蓝蛋白(CP)和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的检查结果.计量资料采用以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对照组晋期诊断时C3水平低于首次诊断[1.09(0.98,1.19) vs1.28 (1.13,1.42) g/L,P<0.05)];晋期组晋期诊断时ACE活力和CP、C3、C4、IgG水平均高于首次诊断[94.00(69.00,117.00) vs65.00(39.00,87.50)U/L,334.80 (279.70,391.70)vs301.10 (254.00,355.00) mg/L, 1.31 (1.16,1.51) vs1.12 (0.93,1.31)g/L,0.33 (0.28,0.37) vs0.28(0.22, 0.35) g/L,12.68(10.59,14.20) vs10.24 (8.87,11.90) g/L,P<0.05)].晋期组晋期诊断时与首次诊断的ACE、CP、C3、C4、IgG和CRP的指标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差值[31.00(-0.10,44.20) vs-2.00(-25.06,16.83) U/L,35.00(-4.70,80.70) vs-11.40(-45.60,39.50) mg/L,0.18(0.05,0.31) vs-0.17(-0.34,0.01)g/L,0.05(-0.01,0.08) vs0.00(-0.04,0.03) g/L,1.99(-0.61,4.30) vs0.48(-1.85, 1.55)g/L,0.00(-3.24,0.25)vs0.00(0.00,0.00)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10、剔除标准为0.15的条件下,晋期诊断和首次诊断时C3、ACE和CP的指标差值越大者,发生尘肺病晋期的危险性越高(P<0.10).rn 结论:晋期组患者存在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亢进.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于对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需要动态监测、综合分析.
  • 摘要:目的:分析1例二甲基甲酰胺(DMF)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rn 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结合患者既往病史、职业史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职业病诊断,分析发生原因.rn 结果:患者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原、辅料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显示,干法贴膜浆料DMF水平为629.71 g/kg,湿法搅拌料DMF水平为787.30 g/kg.干法车间第二涂台和湿法车间配料房工作场所空气中DMF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13.57和350.64mg/m3.依据GBZ59-2010《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致病原因后,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rn 结论:应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和个体防护措施,加强政府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以防止类似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汞作业观察对象驱汞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及其应用价值.rn 方法:以52例汞作业观察对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进行驱汞治疗,分析治疗效果.rn 结果:治疗前,52例患者12 h自然排尿汞中位数(M)为38.02 μmol/mol肌酐,第1疗程驱汞治疗时尿汞M为1239.75 μg/d.经3~7个疗程驱汞治疗后,尿汞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值(45.00 μg/d):驱汞治疗疗程次数与第1疗程尿汞水平呈中度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为0.64,P<0.01],与性别、工龄、年龄和12 h自然排尿汞水平均不相关(rs分别为-0.41、-0.01、-0.12和0.05,P>0.05).第1、2疗程驱汞治疗之间尿汞下降最快,其后疗程的尿汞下降趋于平缓.驱汞治疗后患者牙龈肿胀与出血、头晕和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均有改善或消失.出院3年后对52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无发现诊断为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患者.rn 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汞作业观察对象的驱汞治疗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职业性急性重度1,2-DCE中毒37例的临床资料.rn 结果:37例患者中死亡1例(2.7%),治愈24例(64.95%)好转4例(10.8%)自动出院5例(13.5%);37例患者为急性起病,短时间内出现急性中毒性脑病表现;头颅CT检查示双侧大脑白质区、小脑齿状核广泛低密度改变、脑肿胀.采用防治脑水肿、高压氧及糖皮质激素、抗自由基等综合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rn 结论:急性重度1,2-DCE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头颅影像学检查对判断中毒的病变范围、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参考价值;早期积极防治脑水肿、高压氧及糖皮质激素、抗自由基等综合治疗对促进痊愈、减少后遗症有确切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为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收治的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采用西门子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酶(LDH)、肌酐(Cr)各指标变化,原子荧光分光法使用光度剂检测24小时尿砷;结果:急性砷化氢中毒出现严重溶血,并出现不同程度肝脏、心脏及肾脏损伤;结论:及早控制溶血和极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抢救急性砷化氢中毒成功的关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