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晶面

晶面

晶面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576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晶体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13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矿山、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等;晶面的相关文献由653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黎暄、康志聪、宋建军等。

晶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2.5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613 占比:97.43%

总计:5761篇

晶面—发文趋势图

晶面

-研究学者

  • 陈黎暄
  • 康志聪
  • 宋建军
  • 宣荣喜
  • 张鹤鸣
  • 柳在健
  • 胡辉勇
  • 郝跃
  • 津幡俊英
  • 外山雄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小燕; 徐猛; 欧阳健明
    • 摘要: 合成了长宽比分别为1:2、1:3、1:4和1:5的4种一水草酸钙(COM)晶体COM-1:2、COM-1:3、COM-1:4和COM-1:5,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ζ电位仪和比表面测试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SEM图片显示晶体的宽度相近,但长度分别为(3±0.3)μm、(5.2±0.3)μm、(7.0±0.7)μm和(8.8±1.2)μm。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生成的晶体长度变长;搅拌速度越大,生成的晶体尺寸越小;随着添加剂明胶的浓度减小,COM晶体的(101)面被拉长。细胞活力、细胞总死亡率和活性氧检测表明,不同长宽比COM对人肾近端上皮细胞(HK-2)的毒性大小为COM-1:2>COM-1:3>COM-1:4>COM-1:5>对照组,SEM检测证明4种COM晶体均能够黏附到细胞表面。毒性差异与以下各原因呈正相关:晶体大比例的(101)晶面、大的比表面积、大的细胞-晶体剪切应力。
    • 单雪松; 袁帅; 杨雪; 王若瑜; 林伟
    • 摘要: 以硫酸铝溶液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氧化铝的前躯物拟薄水铝石。在pH为8.5~9和pH为5~6两种酸碱环境下,分别引入硫酸根离子、氯离子、草酸根离子以及硼酸根离子制备出不同拟薄水铝石样品,并借助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阴离子对拟薄水铝石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在拟薄水铝石各晶面上的吸附具有各向异性,被阴离子优先吸附的晶面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阴离子在拟薄水铝石表面的吸附受溶液pH的决定性影响:pH为5~6,即弱酸环境时,阴离子在晶面进行强选择性吸附,并依据选择性吸附的晶面的不同最终形成不同形貌的拟薄水铝石;反之,pH为8.5~9,即弱碱环境时,阴离子在晶面的吸附作用较弱,阴离子对晶面的导向生长作用对晶粒形貌的改变不明显。
    • 刘明星; 李佳; 张蕾; 李翔; 唐娜
    • 摘要: 氢氧化镁作为绿色无卤阻燃剂,在复合材料阻燃领域备受关注。阻燃用氢氧化镁,除纯度、白度等常规指标外,要求氢氧化镁呈规则的六角片状,以保证在制备复合材料时的分散性。文章以卤水为原料,分别以氢氧化钠、氨水和三乙胺为沉淀剂,利用反应器制备耦合水热反应器制备了氢氧化镁。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的氢氧化镁样品团聚严重,而以氨水和三乙胺制备的氢氧化镁分散性相对良好,呈不规则片状。耦合水热反应,釜底为有机溶剂抑制了(001)晶面的生长。釜底选用0.1 mol/L氢氧化钠可以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样品白度、纯度和粒径满足阻燃用氢氧化镁指标。
    • 权燕红; 苗超; 李涛; 王娜; 武朦朦; 张宁; 赵金仙; 任军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水热法及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氧化铈气凝胶(CeO2-A)、纳米棒(CeO2-R)和纳米片(CeO2-F).考察了不同形貌氧化铈的催化燃烧甲苯性能,通过多种方法分析表征了氧化铈样品的微观结构,讨论了不同方法制得的CeO2形貌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R和CeO2-F比表面积较低,并且仅暴露(111)晶面,催化燃烧甲苯活性较低.CeO2-A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而且同时暴露(100)和(111)两种活性晶面,增加了氧空位浓度(Osur/Olatt=0.25).此外,CeO2-A由于表面晶格氧移动性较强,有利于Ce3+/Ce4+氧化还原的循环,加快甲苯深度氧化反应的进行.因此,CeO2-A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燃烧甲苯活性,t50和t90分别为223和239°C,这主要归因于其大比表面积、高暴露活性晶面以及强晶格氧迁移性.
    • 赵春阳; 王恩会; 侯新梅
    • 摘要: SiC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宽禁带半导体,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SiC热氧化生成SiO2的过程具有各向异性,导致不同晶面上的氧化速率差异较大,这会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而研究SiC各个晶面上SiO2的生长规律尤其重要.建立有效合理的动力学模型是认识上述规律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反应机理和拟合准确度两方面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改进的Deal-Grove模型(Song模型和Massoud经验关系式)以及硅碳排放模型(Si-C emission model)进行系统研究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已有模型的优缺点,提出本课题组建立的真实物理动力学模型应用的可能性,为SiC不同晶面氧化动力学的准确描述提供进一步优化和修正思路.
    • 冯伟; 周海; 黄传锦; 徐晓明; 徐彤彤; 夏斯伟; 赵雪雅; 卢文壮
    • 摘要: 目的探讨具有各向异性的氧化镓晶片不同晶面的研磨加工差异。方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高质量的自支撑金刚石厚膜,采用扫描电镜及拉曼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其作为摩擦副材料,在三种不同液体环境下研磨β-Ga_(2)2O_(3)晶片的(100)晶面及(010)晶面,比较摩擦学特性的差别。借助三维扫描系统、扫描电镜及EDS能谱,观察与分析了加工后的氧化镓及自支撑金刚石厚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磨损机理。结果 (100)晶面及(010)晶面在去离子水环境中的摩擦系数最大,而当液体环境为乙二醇及三乙醇胺溶液时,研磨过程中形成了很薄的化学反应膜,减少了犁沟效应,摩擦系数较小。且在液体环境为三乙醇胺时,加工后氧化镓晶片的(100)晶面及(010)晶面的粗糙度最小。研磨加工后,(010)晶面比(100)晶面的表面粗糙度(Ra)小。结论 (010)晶面与(100)晶面在不同液体环境下研磨加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010)晶面比(100)晶面更易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加工过程中,磨损机理为先产生二体磨损,一段时间后再形成三体磨粒磨损。
    • 李培侠; 曲龙梅; 张彩虹; 任晓波; 王会香; 张建利; 穆跃文; 吕宝亮
    • 摘要: 氧化铁作为铁基费托合成主催化剂的前驱体,其还原活化过程对催化剂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α-Fe_(2)O_(3)作为一种晶体材料,其暴露晶面对铁基催化剂的还原和活化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仍然缺乏必要的研究。本研究合成了六角片、立方体和菱面体三种不同形貌的α-Fe_(2)O_(3)单晶纳米颗粒,其对应主暴露面分别为(001)、(102)和(104)晶面,然后利用原位拉曼光谱(ORS)研究了CO还原过程中α-Fe_(2)O_(3)晶体结构的转变过程。结果发现,与(104)和(102)晶面相比,(001)晶面具有更好的还原活性。对于三种晶面上的CO吸附和CO_(2)脱附,SEM、TEM和XPS等表征以及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O_(2)脱附是还原过程的决速步骤;(001)晶面对氧原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导致了其表面CO_(2)更容易脱附,从而促进了整个还原过程。
    • 宋智佳; 陈钱; 匡勤
    • 摘要: 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和提供可再生能源方面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较低的催化效率限制着它的实际应用.合理设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表/界面结构,是提升光催化剂性能的有效手段.对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调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在单一组分体系中利用晶面效应优化光催化性能的可行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晶面/界面结构调控在复合光催化剂体系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前景.
    • 裴宝林; 彭松; 曹蓉; 赵程远
    • 摘要: 采用悬浮液法以硝酸酯增塑端羟基叠氮聚醚(GAP)粘合剂为溶剂制备出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奥克托今(CL-20/HMX)共晶,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试.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共晶晶面-硝酸酯模型,计算了硝酸酯在共晶主要晶面上的结合能、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产物与CL-20、HMX形貌不同,呈平面板状;HPLC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组分摩尔比为n(CL-20):n(HMX)=1.97:1≈2:1;XRD测试结果表明,产物是CL-20/HMX共晶且共晶晶面生长速率由小到大为(100)、(102)、(111)、(011);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硝酸酯溶剂-共晶晶面相互作用、溶剂扩散能力、界面状态的综合影响导致共晶晶面生长速率由小到大为(100)、(102)、(111)、(011).
    • 刘冬梅; 张典; 彭艳周; 张亚利; 姚惠芹
    • 摘要: 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柠檬酸钠掺量下半水石膏在蒸压时不同晶面的结晶习性.运用Materials Studio 2017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柠檬酸钠吸附在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结晶习性.基于等温等容系统(NVT)对柠檬酸钠吸附于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最低能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研究了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力学性能.XRD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的掺量为0.06%(质量分数,下同)时,半水石膏晶体的(200)晶面、(020)晶面和(400)晶面衍射峰强度最高,即晶面发育较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从柠檬酸根离子与半水石膏晶面距离来看,(200)晶面和(400)晶面是柠檬酸根离子与Ca2+的主要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ΔE(400)<ΔE(200)<ΔE(111)<ΔE(204)<ΔE(020),则柠檬酸钠更易于与半水石膏晶体的(200)晶面、(400)晶面作用,从而抑制半水石膏晶体在C轴方向上生长;从弹性模量(E)、体模量(K)和剪切模量(G)等力学性能的参数可知,柠檬酸根离子与(200)晶面和(111)晶面上钙离子之间主要有较强的结合力,即柠檬酸根离子易于吸附在C轴方向的晶面上.柠檬酸根离子使半水石膏晶体在垂直于C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大,对半水石膏晶体在C轴方向上的强度的影响显著.试验所得的晶面分析结果与模型研究的结果具有互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