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互作用能

相互作用能

相互作用能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4093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材料与热加工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学术会议等;相互作用能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瑞延、王好平、田晓岑等。

相互作用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093 占比:99.59%

总计:54314篇

相互作用能—发文趋势图

相互作用能

-研究学者

  • 李瑞延
  • 王好平
  • 田晓岑
  • 罗根祥
  • 刘冬梅
  • 吴迪
  • 李志儒
  • 肖鹤鸣
  • 陈崇钧
  • 倪忠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辉; 李龙江; 卯松
    • 摘要: 对贵州某电解铝厂产生的阳极炭渣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利用浮选法对阳极炭渣中的有用组分进行了分离。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浮选工艺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质量分数为30%、捕收剂用量为300 g/t、起泡剂用量为100 g/t的条件下浮选效果较好,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1粗2精开路试验,得到了精炭C品位为89.92%、C回收率为80.46%,尾矿C品位为1.38%的分选指标。利用分子模拟软件Forcite模块计算柴油(二苯并噻吩、甲基萘和十二烷)、水与石墨间的相互作用能,发现柴油对石墨有较好的捕收性。
    • 王云燕; 薛倩; 袁英才; 乔俊伟; 许建林; 顾天祺; 李艳
    • 摘要: 目的研究导电油墨保护剂去除机理,为降低烧结所需能量、实现印刷电子的精准烧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方法建立导电油墨中常使用的羧酸类小分子保护剂和聚合物保护剂模型,计算保护剂与银表面的相互作用能。结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互作用能大小主要与保护剂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含的官能团种类及其数量相关。保护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与银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烧结后处理需要的能量越高;同时通过偶数碳羧酸保护剂与银表面的相互作用能拟合出线性曲线,可预测不同偶数碳链羧酸保护剂与银表面相互作用能。通过在铜版纸、聚酰亚胺(PI)薄膜2种柔性基材上进行近红外烧结实验可以明确,在导电油墨烧结过程中存在去除保护剂和致密化2个阶段,且2个阶段同步交叉进行,烧结温度越高,烧结进程越快。结论揭示了导电油墨保护剂去除机理,有助于在配制导电油墨时选择合适的保护剂,实现精准烧结,节约能源。
    • 张鑫; 何裕琴; 宋小菊; 李云志; 刘国魁; 夏其英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C_(2)MIM]^(+))在三种不同管径的碳纳米管中的稳定结构、相互作用能和分子轨道性质.研究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管径的增加,[C_(2)MIM]^(+)在碳纳米管内的稳定结构从居中的位置越发靠近碳纳米管的管壁,其与碳纳米管的结合能也从-45.52 kcal/mol降低到-39.45 kcal/mol.通过分析[C_(2)MIM]^(+)在不同尺寸碳纳米管中的分子轨道排布,发现研究体系的HOMO轨道和LUMO轨道主要是局域在碳纳米管上,电子跃迁表现为π→π^(*),表明[C_(2)MIM]^(+)与碳纳米管之间为弱的范德华作用.本研究为理解离子液体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赵宇新
    • 摘要: 为了研究电厂烟气代替二氧化碳和氮气注入井下进行采空区防灭火的可行性,通过自主设计的煤大样量吸附试验装置,在离柳矿区四矿采集煤样,研究常温常压环境中采空区煤吸附电厂烟气规律;试验结果证明:煤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吸附二氧化碳量比氮气量大很多,常温常压下,1 kg煤吸附二氧化碳量约有0.48 cm^(3)~1.17cm^(3),而1 kg煤吸附氮气量仅有0.04 m^(3)~0.23 cm^(3)。
    • 高飞; 辛建旭; 郭志强; 李欣欣; 孙广宇
    • 摘要: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CO_(2)提高油田采收率是封存CO_(2)的重要手段,但液态CO_(2)的安全储存、输送仍存在挑战,其中杂质气体对液态CO_(2)热力学物性的影响非常大。对现场取样的CO_(2)进行分析,确定了常见的7种杂质气体,并利用HYSYS、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含杂质CO_(2)的物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绘制物性版图并将其与纯CO_(2)的物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7种杂质均能使CO_(2)相图的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扩大,但不同杂质使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的扩大幅度不同;杂质主要通过泡点线的变化扩大气液共存两相区,而对露点线的变化影响不大;在含C_(2)H_(6)、C_(3)H_(8)、C_(2)H_(4)杂质的CO_(2)混合气体中静电势能占据主导作用,因此相比于含H_(2)、CO_(2)、CH_(4)、羰基硫(OCS)的混合气体,其宏观物性受温度、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小。
    • 王玉军; 张青瑞; 李一馨; 刘梦婷; 常国璋
    • 摘要: 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丙基酮、甲基戊烯酮与苯酚、邻苯二酚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甲基戊烯酮与正戊醇协同脱除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采用Aspen plus建立萃取塔模拟进行验证,废水中含苯酚3834 mg?L-1、邻苯二酚2665 mg?L-1;甲基戊烯酮与正戊醇质量比为6:4、萃取级数为2,质量相比10.51:1时便可使总酚浓度降至300 mg?L-1以下;为进一步降低总酚浓度,确定萃取级数为4、质量相比12.92:1(体积比10.85:1)的条件下可将废水中总酚浓度降至50 mg?L-1以下;苯酚、邻苯二酚的脱除率分别为99.94%、98.21%,显著提高了多元酚的萃取效果.
    • 齐元; 任虹; 李红; 张鼎林; 崔红强; 翁俊贲; 李国辉; 王贵艳; 李焱
    • 摘要: 分子的相互作用在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受限于计算资源,大分子的长时间尺度的相互作用能无法通过量化计算实现.本文采用一种深度学习框架-深度张量神经网络来预测三个有机分子相关体系中量化精度的相互作用能.其中,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原子类型作为网络的输入用于预测相互作用能.通过分层生成的数据集合实现了网络中隐层参数的优化和训练.相互作用能的预测结果显示,深度张量神经网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1kcal/mol的平均绝对误差的范围内准确预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这一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并为计算相互作用能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框架.
    • 邱秦攀; 张静文; 王谦; 刘熊; 田汶鑫; 唐超
    • 摘要: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电场和温度对纳米SiO2改性绝缘油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会使水分子发生极化,使得水分子由原本的无序排列变为沿着电场方向的有序排列。因此,电场的加入减弱了水分子的布朗运动,降低了水分子在油中的扩散能力;而且电场的加入增强了水分子与油介质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其数值是无电场作用下的2~3倍,这也是电场作用下两者间相互作用能增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电场的作用下,模型的自由体积分数减小,温度对模型中O原子和H原子之间氢键的影响减弱。
    • 刘冬梅; 张典; 彭艳周; 张亚利; 姚惠芹
    • 摘要: 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柠檬酸钠掺量下半水石膏在蒸压时不同晶面的结晶习性.运用Materials Studio 2017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柠檬酸钠吸附在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结晶习性.基于等温等容系统(NVT)对柠檬酸钠吸附于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最低能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研究了半水石膏晶体不同晶面的力学性能.XRD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的掺量为0.06%(质量分数,下同)时,半水石膏晶体的(200)晶面、(020)晶面和(400)晶面衍射峰强度最高,即晶面发育较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从柠檬酸根离子与半水石膏晶面距离来看,(200)晶面和(400)晶面是柠檬酸根离子与Ca2+的主要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ΔE(400)<ΔE(200)<ΔE(111)<ΔE(204)<ΔE(020),则柠檬酸钠更易于与半水石膏晶体的(200)晶面、(400)晶面作用,从而抑制半水石膏晶体在C轴方向上生长;从弹性模量(E)、体模量(K)和剪切模量(G)等力学性能的参数可知,柠檬酸根离子与(200)晶面和(111)晶面上钙离子之间主要有较强的结合力,即柠檬酸根离子易于吸附在C轴方向的晶面上.柠檬酸根离子使半水石膏晶体在垂直于C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大,对半水石膏晶体在C轴方向上的强度的影响显著.试验所得的晶面分析结果与模型研究的结果具有互证性.
    • 赵鑫元; 刘云; 柏林
    • 摘要: 为了研究泡沫沥青油水混合过程,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建立沥青和水的分子模型。根据不同用水量的泡沫沥青分子建立油水分离模型,模拟计算了泡沫沥青在不同用水量下各组分的扩散系数、水和沥青之间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水分子的加入使混合过程中沥青各组分的扩散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当发泡用水量到3%时,沥青各组分的扩散系数升高最明显;在泡沫沥青中,基质沥青和水分子之间为排斥作用,水分子越多排斥作用越明显;发泡用水量为3%和4%的泡沫沥青油水混合后水分子均匀分布在晶胞中,发泡更加均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