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组织
晶粒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874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精密成形工程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Lw2016第六届铝加工技术(国际)论坛、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等;晶粒组织的相关文献由6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东戎、蔺永诚、陈明松等。
晶粒组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741篇
占比:99.73%
总计:48871篇
晶粒组织
-研究学者
- 刘东戎
- 蔺永诚
- 陈明松
- 刘林
- 郭二军
- 金淼
- 严卫东
- 杨爱民
- 熊玉华
- 陈小敏
- 陈雷
- 李阔阔
- 任莹
- 刘汉武
- 刘胜胆
- 叶凌英
- 吴秀江
- 张新明
- 朱泓宇
- 王坦
- 王欢
- 胡建良
- 郭宝峰
- 吴贵林
- 唐建国
- 孙会兰
- 张军
- 彭峰
- 朱立光
- 李培杰
- 浦震鹏
- 王健豪
- 王旗
- 盛钟琦
- 芦海洋
- 郑亚旭
- 郭志红
- 韩宝臣
- 鲁素玲
- 东青
- 付彬国
- 傅恒志
- 关山月
- 刘东华
- 刘勋
- 刘娣
- 刘宇
- 刘新宇
- 刘海明
- 刘涛
-
-
郑泽林;
赵鲁鹏;
欧阳页先;
曹鹏;
翟兵;
赵立宁
-
-
摘要:
低碳酸洗钢SPHC-P在用户生产压缩机外壳的过程中出现开裂,开裂处位于凸台外边缘的端部。取样对开裂处进行化学成分、厂内工艺调查、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开裂原因主要是终轧温度低,组织混晶导致延伸率和r值低造成的。通过增加中间坯厚度、投用热卷箱、关闭精轧机架间冷却水和增加轧制润滑等措施提高终轧温度,均匀晶粒组织,提升了SPHC-P成形性能。工艺改进后生产的低碳酸洗钢SPHC-P试用无明显减薄、隐裂和开裂,达到用户要求。
-
-
赵亚东;
路尧文;
何洋洋;
崔红保;
王曙光;
郭学锋
-
-
摘要: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1060铝/AZ31B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FSW)接头的晶粒组织、织构演化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组织中从热影响区(HAZ)至焊核区(NZ),低角度晶界(LAGBs)百分比和平均晶粒粒径均逐渐减少。在HAZ,晶粒组织与母材相似,热机械影响区(TMAZ)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形成了粗晶粒和细小等轴晶粒共存的显微组织,而NZ由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成。HAZ织构与母材相似,铝侧NZ形成了{001}〈100〉再结晶立方织构,在NZ中心,镁晶粒取向从〈0001〉||ND向〈0001〉||WD偏转,而在镁侧NZ,晶粒的取向为〈0001〉||TD。接头的抗拉强度为96.1 MPa,伸长率为13.2%,分别达到1060铝合金母材抗拉强度的95%和伸长率的65%。铝侧HAZ位错密度减小导致的材料软化以及铝侧HAZ与TMAZ之间晶粒粒径的差异促使接头从铝侧HAZ/TMAZ界面附近断裂。
-
-
宋锴;
彭鹏;
宋泽;
汤爱涛;
佘加;
周世博;
潘复生
-
-
摘要:
目的 探索镁合金中常用合金化元素Al,Zn对挤压Mg-1Mn合金的晶粒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含Mn合金的成分设计及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在280°C下,对Mg-1Mn,Mg-1Mn-1Al和Mg-1Mn-2Zn合金进行热挤压,制备镁合金棒材,采用拉伸测试分析力学性能,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观察晶粒组织,并通过粘塑性自洽模型研究塑性变形机制.结果 在3种合金中,Mg-1Mn-1Al的晶粒最为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1.3μm,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09 MPa,313 MPa和19.5%.结论 在Mg-1Mn合金中,与Zn相比,较低含量的Al具有更好的再结晶晶粒细化效果.Al,Zn的添加能够有效抑制基面滑移,促进非基面滑移的开启.
-
-
熊纯;
肖锎;
官瑞春;
徐进军;
唐启东;
江茫
-
-
摘要: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与微观组织表征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Sc元素的添加对X2A66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X2A66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8%的Sc元素,可有效细化铸态合金晶粒尺寸;并形成尺寸较大的AlScZr或AlCuScZr初生相;提高铸态合金的过烧温度;与Al3Zr粒子相比,Al3(Sc,Zr)复合粒子的抑制再结晶的作用效果更佳,在后续的变形和热处理过程中使合金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但AlCuSc和AlCuScFe相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不能完全溶解,从而损害了固溶态合金的力学性能.
-
-
贺春花;
李红萍;
叶凌英;
刘胜胆;
唐建国
-
-
摘要:
通过四点弯曲应力腐蚀和剥落腐蚀实验,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扫描透射电镜(STEM)等微观组织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晶粒组织对7150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晶具有较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表层具有粗晶的试样断裂时间为16 h,而除去表层粗晶,仅含有纤维晶的试样断裂时间为124 h.粗晶抗剥落腐蚀性能优于纤维晶,粗晶的剥落腐蚀等级为P,纤维晶剥落腐蚀等级为EC/D.粗晶晶界为界面能较高的大角度晶界,且大角度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宽度较宽,晶界强度较低,应力腐蚀裂纹易沿着大角度晶界扩展.而中心纤维晶晶界析出相(GBP)Cu含量低,Zn含量高,导致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电势相差较大,析出相易溶解,且其连续分布特征进一步加速这一腐蚀过程,因此,纤维晶剥落腐蚀敏感性更高.
-
-
唐启东;
肖锎;
官瑞春;
江茫;
徐进军
-
-
摘要:
采用一系列的微观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喷射成形Al-Cu-Li合金在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成形态铝锂合金中晶粒为典型的等轴晶;合金晶界处的粗大结晶相为Al7Cu2Fe相,晶粒内部细长的结晶相为AlCu相;经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晶界宽度减小且晶内元素分布趋于均匀;合金中只有少量呈块状的Al7Cu2Fe相和点状的AlCu相和AlZr相未溶解;固溶处理后合金晶粒组织仍然为等轴晶,且合金中有呈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的第二相(β′相和δ′相)析出;与直接人工时效处理合金相比,时效前预变形处理能够加速时效进程,提高峰值时效态合金的力学性能;时效前预变形处理能够促进T1相在晶内致密析出,并抑制晶界粗大相和晶内δ′相的形成,有效地弱化了应力集中效应,并促进晶界、晶内变形更加均匀,能够在提升合金强度的同时提升合金韧性.
-
-
韩宝帅;
曾元松;
徐严谨;
刘雅菲;
马晓光
-
-
摘要:
粗晶环是铝合金挤压型材内常见的组织结构,降低了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本文设计了一系列阶梯式热处理工艺,利用不同温度阶段的回复作用消除变形过程累积的畸变能,控制固溶后超高强Al-Zn-Mg-Cu合金挤压型材内粗晶环的尺寸.结果表明:经(250°C,24 h)、(300°C,24 h)、(350°C,24 h)、(400°C,24 h)热处理后,粗晶环平均宽度降至未经处理的1/10~1/7,同时沿厚度方向拉伸性能均匀性显著提高.本研究为优化超高强Al-Zn-Mg-Cu合金型材的组织与性能提供了可参考办法.
-
-
-
黄同瑊;
晁代义;
宋晓霖;
张伟;
王志雄;
张华;
吕正风
-
-
摘要:
本工作探讨了几种热轧工艺参数对合金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道次及终轧温度对合金的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都有一定的影响.经15道次热轧处理,终轧温度越高,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布越不均匀,力学性能偏低,超声波探伤噪音严重.经35道次热轧处理,终轧温度较低时合金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力学性能较优,提高终轧温度后晶粒不均匀长大,合金力学性能变差且出现超声波探伤噪音问题.由此可知,大尺寸铸锭经多道次热轧(终轧温度为300°C)后,经固溶淬火、2.5%预拉伸、自然时效96 h处理后,晶粒尺寸变得细小均匀,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未出现超声波探伤噪音问题.
-
-
叶凌英;
姚学彬;
唐建国;
李红萍;
张新明
-
-
摘要:
通过四点弯曲应力腐蚀实验对Al-Zn-Mg合金挤压型材包含不同晶粒组织的试样进行应力腐蚀性能测试,并借助金相组织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以及透射电镜研究晶粒组织不均匀性对材料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l-Zn-Mg合金挤压型材从表面至中心依次分布着粗晶组织、等轴晶组织和纤维状组织,其中粗晶组织和等轴晶组织的厚度分别约为60μm和750μm,再结晶分数和大角度晶界百分占比均从表面至中心逐渐降低;不同晶粒组织的抗应力腐蚀性能主要与晶粒粒度和晶界微观组织有关,相对于粗晶组织和等轴晶组织,纤维状组织由于再结晶行为受到抑制,晶粒粒度较小,大角度晶界较少,具有更离散的晶界析出相和较窄的无沉淀析出带,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
-
-
-
-
-
-
Wang Fei;
王菲;
Xu Yu;
徐宇;
Wang Engang;
王恩刚;
Deng Anyuan;
邓安元;
Zhang Xingwu;
张兴武
-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以镍基耐蚀高温合金Incoloy800HT为研究对象,采用连铸方法制备横断面为100mm×225mm的连铸坯,并研究了线性电磁搅拌和连铸工艺参数对Incoloy800HT高温合金连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线性电磁搅拌可以细化Incoloy800HT连铸坯的等轴晶晶粒组织,提高铸坯等轴晶比例,并显著改善常规连铸坯凝固组织中的穿晶现象.当二冷区冷却强度较高时,拉坯速率对未施加电磁搅拌的连铸坯的晶粒尺寸和等轴晶比例影响不大;施加电磁搅拌后,当拉坯速率由200mm/min增加至600mm/min时,电磁搅拌对铸坯晶粒组织的细化作用更加明显,铸坯断面等轴晶比例明显扩大.当降低二冷区冷却强度时,铸坯内部所受电磁搅拌作用的液相区增加,随着拉坯速率增加至600mm/min时,等轴晶晶粒尺寸减小到1.05mm,截面等轴晶比例增大至49.75%.
-
-
崔砚;
王长青;
闫春和;
薛凤举
- 《第三届航天工程和高性能材料需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铍表面化学镀镍,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目的是通过热处理的热扩散作用增强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同时在保证该镀层抗蚀防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组织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镍磷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通过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镀镍层结合力、硬度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前后的镀镍层的晶粒组织和材料结构进行分析。
-
-
谢晨辉;
周华堂;
谭立群;
罗海辉
- 《第十一次中国硬质合金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钴基合金、硬质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EBSD等分析技术,并结合晶体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了钴晶粒的孪晶组织及晶界特征.实验制备了不同固溶W含量的Co基合金,并对合金金相组织、孪晶组织、晶界特征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离子束抛光制样,运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WC-20%Co硬质合金粘结相的晶粒组织特征、α-Co与ε-Co形貌特征及其分布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固溶W含量对钴基合金中晶粒的孪晶组织有重要的影响,Co基合金中固溶的W含量越多其孪晶组织越少,且oα-Co含量越多;EBSD分析发现硬质合金中粘结相Co的晶粒组织比较粗大、晶粒边界极不规则;粘结相Co主要是以α-Co结构存在,ε-Co呈条带状,厚度在2μm以下,长度为6μm左右,主要分布在粘结相与WC相的界面处或较厚钴层的中间部位.
-
-
Jia Chonglin;
贾崇林;
张国庆;
Zhang Guoqing;
Zhang Yong;
张勇;
Wang Tao;
王涛;
Li Zhao;
李钊;
Zhang Yazhou;
张亚洲;
李佩桓;
Li Peihuan;
Li Bolin;
李柏林
- 《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变形高温合金热轧板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船舶、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通过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GH690合金板材的热轧试验,研究了合金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以期确定热轧GH690合金板材合理的终轧温度.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升高,合金的晶粒形貌从扁长晶向等轴晶过渡,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变得完善,合金在室温和350°C下的拉伸强度降低,室温伸长率增高.较高终轧温度下合金晶粒尺寸较大.终轧温度影响合金晶界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和析出形貌,经TT处理后,晶间碳化物组织具有密集性.控制终轧温度在980~1010°C范围内,大变形量-火次轧制,可以获得具有理想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板材.
-
-
Jia Chonglin;
贾崇林;
张国庆;
Zhang Guoqing;
Zhang Yong;
张勇;
Wang Tao;
王涛;
Li Zhao;
李钊;
Zhang Yazhou;
张亚洲;
李佩桓;
Li Peihuan;
Li Bolin;
李柏林
- 《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变形高温合金热轧板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船舶、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通过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GH690合金板材的热轧试验,研究了合金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以期确定热轧GH690合金板材合理的终轧温度.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升高,合金的晶粒形貌从扁长晶向等轴晶过渡,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变得完善,合金在室温和350°C下的拉伸强度降低,室温伸长率增高.较高终轧温度下合金晶粒尺寸较大.终轧温度影响合金晶界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和析出形貌,经TT处理后,晶间碳化物组织具有密集性.控制终轧温度在980~1010°C范围内,大变形量-火次轧制,可以获得具有理想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