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91篇;相关期刊552种,包括外国问题研究、日本研究、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日本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0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向远、刘立善、文洁若等。

日本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3 占比:29.1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3091 占比:70.70%

总计:4372篇

日本文学—发文趋势图

日本文学

-研究学者

  • 王向远
  • 刘立善
  • 文洁若
  • 吴思佳
  • 陈泓
  • 寇淑婷
  • 张丽钧
  • 邱雅芬
  • 刘春英
  • 吕汝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寇淑婷; 曹顺庆
    • 摘要: 日本文人对"成都"都市景观的跨文化"观看"与书写主要聚焦在成都自然景观、成都人文景观和成都风物景观三个方面,是巴蜀文化在日本传播及影响的有力明证.其中,日本文人对成都自然景观的书写首先关注的焦点是作为千年古都的蜀都/成都的"气派""安逸",同时还有成都之"第一乐园"望江楼、"蜀都最繁华"之东大街、"坚固精致"之九眼桥和安顺桥以及被誉为日本"鸭川"之锦江.成都人文景观资源丰富,而吸引日本文人并令其赞叹不已的则主要是"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水光竹影城西路"的杜甫草堂、"宫中的第一杰作"青羊宫、"神圣"的文庙、"日本见不到"的惜字塔等人文景观.对成都风物景观的书写多集中于被赞为"华人的俱乐部"的成都茶馆、蜀都的交通工具轿子和花干儿、昙花一现的东洋车和马车以及展现蜀人之雅趣的花市等等.对日本文学中的"成都"都市景观书写进行美学层面的理论烛照,可知其具有地域化、景观化、文化化、多元化、奇异化、他者化等特质.
    • 辛宛宸
    • 摘要: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文学中包含着很深的中国文化渊源,尤其是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空前兴盛,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唐诗对俳句、和歌的影响;传奇小说对日式物语文学的影响;《源氏物语》中对白居易诗歌的大量引用等。然而,随着国家发展中政治道路和理念的不同,日本文学也逐渐蜕变,体现出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独树一帜的体系和风格。本文试以日本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为例,分析其作品的思想意识与审美感受所体现的中国古典美学内涵,以跨文化交际为立足点,探究文学交融下中日文化交往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马琳琳
    • 摘要: 文章以"互联网+"为视角,探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日本文学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文章首先对日本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另外结合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日本文学课程的意义,最后从线上预习、线下授课和课后作业及巩固三个不同阶段详细剖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日本文学课程的具体方法及教学过程,期望能够为日本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 韩涛
    • 摘要: 随着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女性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女性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借助这一视角,分析日本文学中的女性隐喻及其社会文化内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研究表明:日本文学中有关女性的隐喻模式主要集中在所有物、商品、植物和食物4种隐喻类型上;这些隐喻模式除了基于身体经验,还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考察特定的隐喻不仅可以洞悉隐匿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还能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 寇雅儒
    • 摘要: 井上靖凭借西域小说为学界和大众所熟知,纵观其跨越40年的西域创作,西域历史小说创作集中于其实地探访西域之前,自1965年访问中亚丝路遗迹,其西域创作转向纪行、诗歌体裁。通过对照梳理井上靖的西域创作,会发现他在丝路纪行、诗歌中回应了西域历史小说的想象,同时延续了历史小说中的自然、历史主题。井上靖借助最后的长篇小说《孔子》,将以文学想象建构的西域丝路时空进一步延伸至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思考。井上靖的丝路纪行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范本,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价值。
    • 欧阳帆
    • 摘要: “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在日本文化艺术发展中,这种思潮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文学之中,成为影响日本文学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思想观念。然而,由于日本文学中关于物哀思潮的解读比较多样,导致部分文学作品的读者对“物哀”的理解不够准确,影响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基于文化学习交流的需要,该文拟对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潮作针对性的剖析。首先,对物哀思潮进行概括性介绍分析;其次,对该思潮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本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探讨;最后,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关于物哀思潮的研究内容体系,为了解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潮提供相应的内容参考。
    • 郭春晖
    • 摘要: 文学翻译指的是将一种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下的文学作品,以传播、交流不同文化。在日本文学翻译的传达上,难免会出现因为各种中日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阻碍,导致文学翻译的过程艰难、生涩。因此,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找出并理解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存在的点,从而找出适当的传达方法。该文从日本文学翻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日本文学翻译中衣食住行、艺术形态、成语谚语、生活习惯上的文化差异,并找出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差异的阻碍,最终从翻译技巧、翻译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翻译日本文学中异文化的翻译表达方式,以期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 刘澄澄; 刘春勇
    • 摘要: 樱花是日本栽种最为广泛的观赏植物,其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代表日本的“国花”。在此情境下,以日本典型的文学形式,如和歌、物语、俳句为例,来考察日本文学与文化领域中樱花意象的流变,通过结合日本特殊的生命哲学与美学意识分析樱花意象在日本文学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并追寻日本文学审美表现中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渗透,以期为后续相关文本研究提供参考。
    • 程青
    • 摘要: "物哀"作为一种传统的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对现代日本文学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也对日本人的性格养成及处世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物哀"的概念与意义入手,探究了"物哀"思潮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三阶段,分析了日本文学物哀思潮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本文化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 史瑞雪
    • 摘要: 谢六逸是中国新闻学和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利用日本学术资源编译的《西洋小说发达史》《农民文学ABC》及4种体例不同的日本文学史,不但在相关领域具有开拓性,且这些文学史文本中始终存在一种张力。一方面有着追赶世界文学潮流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在碰触世界文学潮流的同时又有着立足于中国文坛的立场。通过修改底本中的思潮划分、核心概念、增加日本古典文学的例文翻译等手段,谢六逸以文学史的形式回应了当时文坛发生的自然主义论争、农民文学提倡、神话学之比较方法的应用等问题。这种在文学史编制中与同时代文坛或文学研究形成的呼应,对"文学"概念不断变化的当今的文学史书写仍有启发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