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重建

文化重建

文化重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729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求实、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台声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第十六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文化重建的相关文献由405位作者贡献,包括柯云路、秦龙、崔丽娜等。

文化重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1.9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729 占比:97.98%

总计:19115篇

文化重建—发文趋势图

文化重建

-研究学者

  • 柯云路
  • 秦龙
  • 崔丽娜
  • 秋风
  • 谢禾生
  • 谢翌
  • 郑志生
  • 丁俊
  • 何卓恩
  • 刘伟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河
    • 摘要: 在历史与当下语境下,韶山山歌都体现出文化变迁的特征。湘赣历史移民活动与近代社会变革使得韶山山歌在文化变迁中经历了动态的、持续性的重建过程,影响着韶山山歌民俗性和文化象征性内涵。文章基于对韶山山歌的历史文献及实地田野调查,试图从历时性的角度展现文化变迁中韶山山歌叠加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历史文本与文化表象着手去探寻更加深层的韶山山歌音乐逻辑结构,对历史文化变迁中民歌的衍变与传播给予更多的审视。
    • 赵舒萌; 张世涛
    • 摘要: 瑶族盘王节是一种典型的少数民族节日,对瑶族历史的影响较为久远和广泛。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为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社会环境下,构建瑶族盘王节符合现有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要求,完成其文化重建,对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城镇化为背景,从活动场域、参与主体、功能价值对瑶族盘王节的文化重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重建后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 何明星; 李佳
    • 摘要: 文章基于以再版次数为核心数据的世界图书生命指数报告研究发现,世界经典图书87%为西方文化经典,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仅有30多个国家出现在世界经典图书的作者国籍排行榜上。世界出版业的西方化、资本化是这种文化失衡现象的重要推手,这是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格局发展500年来所造成的诸多乱象之一。中国传统图书价值观为当今文化秩序失衡重建之路提供了逻辑起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出版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理论准备。世界图书生命指数研究,是用中国思想对于世界出版业的一种中国阐释。
    • 黄晓琴
    • 摘要: 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社会的分化与裂变,也影响着乡村文化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乡村文化载体的形聚神散、价值规范的功能式微、乡村精神的日渐削弱,都凸显当下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失语危机.对此,深入分析其内在机理,通过培育文化内生的社会土壤、培养文化自觉的乡村精英和重建文化选择的核心价值以期重塑乡村文化.
    • 曹忠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文学改编电影的精英化表征,契合了 1978年后内地文化精英化转向的总体趋势.这一时期,众多的电影人热衷于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其中既有对经典文学文本的改编,也有对"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改编..改编电影中,对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群体的银幕展示,标示着精英群体再次走向时代前台;对爱情与青春题材的改编,彰显着这时期人性复归思潮的文化力量;而"文化寻根"和"文化重建"语境下的改编电影,则成为这时期文化精英群体寻找与构建中国新文化体系的重要影像表达.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精英化意识,不仅深远影响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创作,还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继续发挥着精神余热.
    • 曾文峰
    • 摘要: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毛泽东人民价值观是以人民为切入点的文化重建.我们可以从毛泽东人民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毛泽东人民价值观在文化上对中国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人民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文化解析.解析出毛泽东人民价值观在文化哲学发展中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文化建设的兼容并蓄;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价值认同;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地位.
    • 谭东明
    • 摘要: “实体式”集团化办学是名校集团化办学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办学模式,它能有效地解决资源分配不均、“择校热”等问题。该种办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名校和子校区之间存在学校文化的冲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种办学模式下子校区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建议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对子校区学校文化进行重建。
    • 王天然
    • 摘要: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成書問題前賢多有關注,其中以王重民、陳樂素、孫猛三家説發表較早且具代表性。孫説發表後,學者多信從。然該問題中實有疑義,似尚未完滿解決。本文重理此題後認爲:前賢所謂晁公武晚年居家從容增訂此書,或與事實存在出入;杜鵬舉四卷本主體内容於紹興二十八年七月之後至紹興三十二年晁氏還職瀘州之前已基本穩定,刊成時間則大約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稍後;姚應績二十卷本的主體内容於乾道六年晁氏第二次校勘蜀石經之前也已基本穩定。以此爲基礎,文末進一步討論了晁志著録之書何以迅速積聚,以及其中刻本與抄本比例的可能性,嘗試結合南宋初葉的文化重建,推進對晁志及相關書籍史問題的認識:迅速積聚起突破萬卷的書籍,地域應是極爲重要的因素;其中蓋以抄本爲主,則與文化重建過程中迅速增益書籍種類的迫切需求相吻合。
    • 魏海华
    • 摘要: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都市革命都是一个关乎人类福祉的关键问题。随着世界城市发展史的演变,现代社会的都市化、空间化运动正在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蔓延。换言之,世界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城市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运动也使现代性大都市得到迅猛发展。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城镇化引起的拥挤现象、文化缺失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化、常态化。因此,从中外两种城市演变逻辑和发展历史出发,追寻遗留在文学等艺术形式中的城镇化轨迹,深入分析近现代以来都市化给原有乡村文明带来的冲击与摧毁效应,挖掘深藏于城市乡村二者身后的文化焦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还应以近现代中国近百年的乡土重建实践构想为范本,通过总结乡土重建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应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乡村文明消逝带来焦虑的妙策良方,缓解和疗愈当下社会所出现的精神空虚、文明冲突、社会浮躁等问题,真正地做到平衡好城乡二者之间动态的关系、构建起城乡互构的二元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