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家
散文大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8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瞭望、书屋、群言等;
散文大家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实秋、贾平凹、万仕同等。
散文大家
-研究学者
- 梁实秋
- 贾平凹
- 万仕同
- 严文工
- 何春华
- 何苦
- 余秋雨
- 侯志川
- 傅国涌
- 关明正
- 刘大鹏
- 刘宁
- 刘有志
- 刘洪波
- 刘诚龙
- 叶周
- 叶文玲
- 向尚瞰
- 吴元栋
- 吴秉杰
- 夏冠洲
- 姚波
- 姜浩峰
- 孙敏
- 孟坚兵
- 季红真
- 宋文娟(整理)
- 宋浣之
- 尹楚彬
- 左高超
- 巧合
- 张元忠
- 张大勇
- 张显锋
- 张良志
- 张觉
- 彭建平
- 方庆玖
- 施亮
- 曾昭曙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记者
- 朱孝文
- 朱维德
- 朱艳芳
- 朱雪骊
- 李乃清
- 李刚果
- 李喆
- 李琬
-
-
梁天盛
-
-
摘要:
散文大家刘亮程有着“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自然文学大师”等多项美誉,被认为是沈从文、汪曾祺之后作品最畅销的当代散文家之一。创作30年来,乡村和自然是刘亮程写作的两大主题,由此构成刘亮程独特的写作风格。曾问刘亮程,当读者和作家都无法和自然保持亲近的时候,为什么你依然能做到?“可能在我的心智中还保留着一种天真,和自然万物交流的门隙还没有彻底封死。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村庄比较遥远,能大片听到自然的声音。”刘亮程说。
-
-
傅国涌
-
-
摘要: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
-
叶周
-
-
摘要:
时常在《世界日报》副刊上读到王士跃的散文,这本名为《生命的浪漫与质感》集子中收人了三十八篇散文。散文大家梁实秋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
-
刘大鹏;
左高超
-
-
摘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感慨,"散文易学而难工,骈文难学而易工。"[1]的确,不是大手笔,想写出精美的散文的确非常之难,写景抒情散文更是如此。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大家,其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历来得到很高的赞誉,该文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
-
-
-
姜浩峰
-
-
摘要:
人非物是,倒是当年的这一段火热浓情,仍留迹于纸上。无论未来这批手稿的产权属于谁,这一段情,总固定在那一段时空里了。"上海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去世后,上月,他家属把叶永烈编的《梁实秋·韩菁清情书选》原件当废纸卖掉,计有380封梁实秋、120封韩菁清情书。"今年9月中旬,有人向《新民周刊》记者透露,梁实秋、韩菁清情书原件面世。梁实秋,生于1903年1月6日,卒于1987年11月3日,眼下正是他逝世33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20世纪的散文大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一生著述凡两千多万字。
-
-
宋文娟(整理)
-
-
摘要: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東益都(今青州),滿族。筆名黄裳、勉仲、趙會儀。1919年生於河北井陘,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是中國當代著名散文家、高級記者、藏書家、版本學家。黄裳學識淵博,文筆絶佳,文化底藴深厚,被譽爲"當代散文大家"。他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上海文聯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