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说家

小说家

小说家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6篇、专利文献3412篇;相关期刊1386种,包括文学教育、外国文学动态、文艺评论等; 小说家的相关文献由444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政、晓华、王干等。

小说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6 占比:63.11%

专利文献>

论文:3412 占比:36.89%

总计:9248篇

小说家—发文趋势图

小说家

-研究学者

  • 汪政
  • 晓华
  • 王干
  • 邱华栋
  • 村上春树
  • 马原
  • 刘涛
  • 李敬泽
  • 马风
  • 叶兆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巧梅
    •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在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的官修目录中较为保守,坚守传统史官琐屑言语的小说观念,而在以《百川书志》《千顷堂书目》《宝文堂书目》《红雨楼书目》为代表的私人藏书目录中则较为开放,收录了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之际流行的通俗小说,对官修目录的小说内涵进行了补充丰富。
    • 王晶波
    • 摘要: 学界公认小说家李公佐非宗室李公佐,但往往关注前者而忽略后者。被忽略的后者的材料证明,唐有二李公佐之说并不能成立。“千牛备身”一职,仅仅是宗室李公佐少年时期凭借门荫得到的一个起家入仕的阶梯,而非最后的官职。这个史实,排除了史料中有关“两位”李公佐在官职方面的最主要矛盾。李公佐之父李说与薛苹胞兄薛芳交情深厚,李薛两家的世谊关系,构成了《古岳渎经》有关薛苹记载的深层背景。这层关系的揭出,直接将“两位”李公佐联系在一起。二者在官职、年龄、交往、行迹等方面的接近乃至巧合,都足以说明,“两位”李公佐其实是同一个人。
    • 傅国涌
    • 摘要: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 王齐洲
    •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小说作品15部,包括“说”体、“子”体、“术”体、“事”体和“言”体五种文体类型。小说家是《汉书·艺文志》诸子之一家,又是唯一不入“九流”的一家,这便决定了小说家的著述既是子书,又是“君子弗为”的子书的学术文化地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除后世依托的传说人物外,有乐师、学者、待诏、方士等,其身份地位均不显赫,多属于“稗官”之流。与作者身份地位相应,其著述也以浅薄、迂诞、琐碎的“丛残小语”为主,一般不涉朝政军国大事。就文体而言,《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说既有子书“上说下教”“强聒不舍”的说体文特点,也有子书“近取譬喻”“述事言理”的政论文特点,而医巫厌祝之术、长生不老之方、杂说短记、奇谈怪论、轶闻趣事、民间琐谈,成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小说文体的这些特点,规范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后来的发展。
    • 赵苓岑
    • 摘要: 我们与文学的粘连,很多时候或许不仅仅因为我们喜欢某一作家或一本书,而在于我们推测这一作家作出这一叙事选择的过程中无限接近于他的写作之夜,无限接近于灵魂的陪伴。也就是说,还原某一部作品的历史现场同时还原了作品背后作家的精神现场。
    • 邱苑婷
    • 摘要: “你的脑袋出了问题,可还在活着,想去北极看熊,所谓熊这样的动物,即使生活在北极,看上-眼,也会觉得温暖吧,不管之后如何,你总还是抱有希望的脑袋出了问题的人。而我,真是完全无希望的人,除了写小说干不了别的,而写小说的人生又是如此痛苦,而之所以没死,只是觉得还有些小说没有写完。”
    • 赵柏田
    • 摘要: 1《布瓦尔与佩库歇》,福楼拜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一部无尽之书,也是一部虚无之书。据说,福楼拜为写作这部关于人类无知的小说,读了1500本书,这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导致他过早死亡。福楼拜死于1880年,这部生长了数年的小说也停摆在了这一年。
    • 弋舟(文/图)
    • 摘要: 翻检这些小画,我不禁再次为自己审美旨趣的顽固而感到惊讶,当然,也有惊讶之余的检讨。这里面,或可窥见我如何在写与画的两端认知艺术。鉴于这批小画一目了然的"小",作为小说家,我实在是不免要将其与短篇小说的写作互为印证。回看自己的短篇小说,我发现,与这些小画相仿佛,部分写作仅能够以"材料"的面目示人,这可能证明了"未完成"亦是短篇小说所允许的艺术手段;就像这些小画一般,当我拿不准写下的算不算短篇小说时,可能昭示着"自由"正是这个文体最为惊人的秘密。
    • 林继中
    • 摘要: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林语堂这个人。我想凡是看过电视剧《京华烟云》的人,大体上都知道林语堂是一个小说家。如果没看过这片的人就不一定知道。其实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林语堂是很著名的,特别是在欧美,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鲁迅还高,这是我们现在想象不来的。
    • 周晓枫; 行超
    • 摘要: 行超:与诗人、小说家这样的称谓相比,"散文家"听起来像是个可疑的叫法,不管是作家还是普通读者,好像谁都能写一些"散文"似的。与之相伴的,是我们多年来对于"散文"这一文体的定义模糊,或者说是不断在变化的。您怎么看待"散文家"这样的身份?在您看来,散文写作应不应该有"门槛"?周晓枫:散文是写作的基础。诗歌所需要的语言天赋,小说所需要的技术准备,散文这种"入门文体"似乎不需要什么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