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2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文学教育、名作欣赏、文学自由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小说文体的相关文献由50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敏、李国涛、刘海涛等。

小说文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4 占比:72.4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212 占比:27.25%

总计:778篇

小说文体—发文趋势图

小说文体

-研究学者

  • 杨晓敏
  • 李国涛
  • 刘海涛
  • 段崇轩
  • 王春林
  • 刘晓军
  • 吴义勤
  • 宁宗一
  • 何镇邦
  • 刘明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越
    • 摘要: 单元语文要素: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感受到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刷子李”的“奇”。2.学习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3.体会文章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4.尝试运用本课学习的写人方法进行片段练习。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学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难点:学会作者抓住细节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正面、侧面描写的布局。
    • 张长松
    •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入手,多维度解读作品,从而提升阅读和赏析水平。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下作品的背景资料,理解小说的社会价值;要品味小说语言,鉴赏作品写作风格;要分析小说细节描写,提升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叙事角度,树立读者意识;要挖掘小说思想内涵,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找到解读小说的切入点,提高阅读能力。
    • 周勇
    • 摘要: 对小说文本的深度解读,有助于开掘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在小学语文小说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小说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而提升学生的小说鉴赏力。
    • 王健雄
    • 摘要: 周瘦鹃在近代文学史上的活跃引人注目,作为翻译并创作了多部小说的作家,其小说表现的文体和语体特征值得人们关注.接受传统教育,承继中国古代小说语言风格,又主动吸收西语小说的新鲜表达,使周瘦鹃的小说文体和语体呈现出中西结合的丰富面貌,通过对周瘦鹃小说理论与创作的个案分析,结合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能让我们对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 刘杰
    • 摘要: 小说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作者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浓郁可感的环境渲染、翔实生动的细节刻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小说文体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趣和写作方式,与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着高度的匹配之势。教师应该在紧扣小说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内化迁移表达方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 张梦雯
    • 摘要: 张伟这样阐述核心素养和现当代小说的关系:“小说文体以其独特优势,在语文核心要素的建构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张伟《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语文建设》2016年第1期)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与小说文本之间,依然存在“此在”与“彼在”的鸿沟。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中重要的文本类型,其教学也应更新理念,我们应通过培养小说阅读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王齐洲
    •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小说作品15部,包括“说”体、“子”体、“术”体、“事”体和“言”体五种文体类型。小说家是《汉书·艺文志》诸子之一家,又是唯一不入“九流”的一家,这便决定了小说家的著述既是子书,又是“君子弗为”的子书的学术文化地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除后世依托的传说人物外,有乐师、学者、待诏、方士等,其身份地位均不显赫,多属于“稗官”之流。与作者身份地位相应,其著述也以浅薄、迂诞、琐碎的“丛残小语”为主,一般不涉朝政军国大事。就文体而言,《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说既有子书“上说下教”“强聒不舍”的说体文特点,也有子书“近取譬喻”“述事言理”的政论文特点,而医巫厌祝之术、长生不老之方、杂说短记、奇谈怪论、轶闻趣事、民间琐谈,成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小说文体的这些特点,规范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后来的发展。
    • 董卉川
    • 摘要: 鲁迅被茅盾誉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不仅在小说文体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而且在散文诗文体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且颇有收获。在其散文诗集《野草》中收入了以《过客》为代表的几篇文体形式新颖独特的作品,将之称为“散文诗剧”。散文诗剧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又有诗的韵味,同时还有戏剧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兼具三种文体特征的复合文体形式。鲁迅创作了多部散文诗剧,并形成了自己稳定、独到的艺术风格,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刘小波
    • 摘要: 关于长篇小说的综述性论述往往集中在主题层面,而忽视了形式层面的考量.其实小说的主题始终是有限的,写来写去,每位作家面对的主题几乎一模一样.很多作家写了几十年,奉献了数十部作品,似乎到了创作的瓶颈期,甚至是"穷途末路",很难不重复自己,长篇书写呈现出的同质化局面自然形成."常态化"的主题如何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是摆在作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形式上的突破或许比主题上的新发掘更为有效.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如何让形式更有意味,作家们在不断探索尝试.大致来看,作家们的探索表现为:采用较为独特的文本结构;对细节精雕细琢;主题表达多元发散;文体边界拓宽;等等.
    • 顾奕俊
    • 摘要: 对张炜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进行回顾,可以注意到其在《古船》之前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及其对应的主人公老得与李芒,其实是剖析隋抱朴如何从"道德失范者"转变为一类值得探究的知识分子人物的前提.而除了文体角度的"前史",隋抱朴在《古船》的"前史"则牵扯着人物指向历史—现实的"污点".隋抱朴在20世纪长篇小说知识分子形象谱系中的异质性,恰恰在于其在小说伊始的"出场"有悖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应道德实践层面的规范.考量隋抱朴在《古船》中所形成的"知识分子成长史",也是对20世纪80年代国内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怎样处理由道德/非道德、神圣道德/世俗道德牵扯出的·系列问题的重新审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