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机理
摩擦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487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凯里学院学报、现代物理知识、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二O一三年橡胶通用试验方法标准技术培训与研讨会等;摩擦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汤文成、陈勇将、赵振铎等。
摩擦机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872篇
占比:99.80%
总计:44962篇
摩擦机理
-研究学者
- 汤文成
- 陈勇将
- 赵振铎
- 张志红
- 汪爱清
- 熊翔
- 王丽君
- 谢友柏
- 贾玉玺
- 韩强
- 丁建宁
- 刘超
- 吴名冬
- 夏延秋
- 张睿
- 彭旭东
- 徐滨士
- 李巍
- 王宗英
- 王小峰
- 王海斗
- 田煜
- 石维佳
- 肖鹏
- 薛群基
- 郭孔辉
- 郭立恒
- 雍青松
- 马国政
- 黄云飞
- 黄友庭
- Kent Rundgren
- Lars Kahlman
- Li Xiaopeng
- MA Guozheng
- Ren Zhaohui
- WANG Haidou
- Wang Shiwei
- Wen Bangcun
- XU Binshi
- YONG Qingsong
- Zhao Fangran
- Zhao Mique
- 丁巧党
- 乔斌
- 乔玉林
- 于强亮
- 任慧平
- 任朝晖
- 任芸芸
-
-
李巍;
吴名冬;
刘超;
王小峰;
黄友庭;
黄云飞;
郭立恒
-
-
摘要:
在面向高端制造业中,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以其优异的切削表面质量,自身红硬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优异广受关注。针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实际加工工程中的情况,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600、700、800°C)条件下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X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spectroscopy,EDS)、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轮廓仪分别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增重、表面形貌以及摩擦后表面形貌和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成分和组织结构对金属陶瓷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时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晶粒的滑出,高温时则为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层的形成和脱落对摩擦性能影响显著。
-
-
李巍;
吴名冬;
刘超;
王小峰;
黄友庭;
黄云飞;
郭立恒
-
-
摘要:
在面向高端制造业中,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以其优异的切削表面质量,自身红硬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优异广受关注.针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实际加工工程中的情况,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600、700、800°C)条件下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X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spectroscopy,EDS)、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轮廓仪分别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增重、表面形貌以及摩擦后表面形貌和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成分和组织结构对金属陶瓷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时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晶粒的滑出,高温时则为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层的形成和脱落对摩擦性能影响显著.
-
-
卢鸿;
郑贤;
韦为
-
-
摘要:
为探明修枝机驱动轮外层材料与桉树树皮之间的摩擦机理,以选出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驱动轮外层材料,采用试错法对驱动轮粘贴或者安装具有不同硬度和层厚的材料开展修枝机的攀爬性能测试,结合桉树树皮表层的结构特征,对驱动轮外层材料与桉树树皮的接触情况和摩擦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外层为聚氨酯裹层和薄层胶带的驱动轮存在打滑且不能顺利攀爬树干外,具有其余外层的驱动轮均能顺利攀爬树干且以外层为厚层橡胶裹层的驱动轮攀爬性能最优.较软的驱动轮外层材料容易变形,不仅在宏观尺度上与桉树树皮有较大面积的接触,而且在微观尺度上也有较为紧密的接触.较大的面积和紧密的接触可以减少桉树树皮微凸体的剪切应力,避免微凸体被破坏,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修枝机的爬树修枝部分具有更大的攀升力.驱动轮外层应选用硬度较小而且层厚较大的材料.驱动轮外层材料的最佳硬度值,建议以45 HA作为硬度上限来对驱动轮的材料进行选取.另外,驱动轮外层额外增加较大的防滑条纹并不能增加驱动轮与树干之间的摩擦力,不推荐在驱动轮外层额外增加较大的防滑条纹.
-
-
李翠霞;
杨晓永;
瞿学炜;
李文生;
孙永江;
赵久霆
-
-
摘要:
目的通过等比例添加石英与长石,提高低碳钢搪瓷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一次浸搪法在Q235低碳钢表面制备等比例添加石英与长石的搪瓷涂层。采用SEM、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石英与长石添加量的搪瓷涂层的组织形貌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未添加石英与长石的搪瓷涂层硬度高、韧性差,且大气孔对裂纹形核扩展阻力小,摩擦时气孔边缘易脆性断裂。随着石英与长石添加量的增加,致使烧结体系的熔点和黏度降低,气孔形核位点增多,促进熔体扩散和气体排出,表层韧性和塑性提高,且小尺寸气孔阻碍裂纹扩展,磨屑填充气孔形成转移膜,显著降低了涂层脆性断裂倾向,发生轻微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然而当长石添加量过多(6%)时,Na_(2)O的断网作用明显,致使更多Si─O键断裂,降低小气孔对裂纹扩展的阻力,因而导致涂层的耐磨性变差。结论等比例添加石英与长石可降低涂层气孔率、提高涂层韧性,进而提高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
-
-
-
胡铮;
张楠;
张万昊;
杜建华;
韩俊姣;
纪箴
-
-
摘要:
采用粉末冶金压烧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石墨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摩擦材料微观组织、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体的连续性随石墨含量增加而降低,动摩擦系数随石墨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磨损量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犁沟式磨料磨损;石墨质量分数为16%时,试样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最高并且稳定,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
-
曲铭海;
杨志权;
王将兵;
范丰奇;
张朝阳;
于强亮;
蔡美荣
-
-
摘要:
目的改善甘油作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方法合成一种含脲基新型无卤素的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M-16-DOSS)并作为甘油的润滑添加剂。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M-16-DOSS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甘油润滑体系的热稳定性。采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甘油润滑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三维轮廓仪对磨损体积和磨斑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EDS和XPS分析了磨斑表面元素和元素化学形态。结果合成的功能化咪唑盐离子液体结构正确、纯度合格。M-16-DOSS与甘油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够提高甘油的热稳定性。M-16-DOSS作为甘油的润滑添加剂可显著改善甘油的摩擦学性能,添加量达到1.5%时,摩擦系数下降到0.1,磨损体积下降80%。结论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通过硫氮的协同作用与铁和氧等元素形成了化学反应保护膜,有效地阻止了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碰撞,提高了甘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
-
李雪梅;
韩莉;
陈综艺;
刘夫云
-
-
摘要:
钢板弹簧片间摩擦力做功对钢板弹簧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而在传统的钢板弹簧分析中很少考虑到摩擦力做功的问题.为了定量分析钢板弹簧片间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在静载压缩下摩擦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钢板弹簧的受力情况,建立钢板弹簧的分析模型,从而推出钢板弹簧变形能的表示方法.然后,根据能量转换关系,推导出钢板弹簧在静载压缩下摩擦功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研究钢板弹簧在动载荷下的受力情况和摩擦机理提供参考.
-
-
张志刚;
余晓霞;
侯亚斌;
欧欣
-
-
摘要: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
-
郭永波;
张德坤
- 《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针对矿井摩擦式提升机中钢丝绳与摩擦衬垫蠕动现象,从理论角度计算了钢丝绳与衬垫的蠕动速度及幅值,蠕动速度基本在5mm/s上下波动,最大值达10mm/s,幅值最大为1mm.相对平面法,自制了弧面式钢丝绳衬垫微摩擦试验机并进行了蠕动实验,揭示了提升过程中钢丝绳与衬垫的粘滑特性.
-
-
田煜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摩擦过程中往往耦合了力、热、声、光甚至电磁发射等多物理场现象,这些现象与摩擦的系统依赖性、时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密切相关.摩擦学基础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摩擦副的弹塑性变形与其力学行为规律研究上,结合摩擦过程多物理场现象对摩擦机理进行深入认识的研究较少.本项目只在建立摩擦多物理场现象测试平台,对若干常用摩擦副材料进行摩擦多物理场现象的系统表征,讨论各物理场现象发生的物理模型及其耦合规律,揭示摩擦多物理场现象与摩擦、磨损和润滑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外物理场对摩擦、磨损与润滑行为进行主动控制.
-
-
-
-
杨晨耘
- 《二O一三年橡胶通用试验方法标准技术培训与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摩擦性能是橡胶制品的重要指标.胶鞋、运输带和制动阀的衬里等需要较大的摩擦系数,动密封圈等却需要摩擦系数小.对汽车轮胎来说,其摩擦特性不仅影响轮胎的磨耗性能,而且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因此,橡胶的摩擦,是橡胶产品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HG/T 2729-2012《硫化橡胶与薄片摩擦系数的测定 滑动法》,通过对摩擦的概念与现象,摩擦影响因素与摩擦试验方法的阐述,介绍其实验原理、仪器与实验步骤,分析了橡胶的摩擦机理。
-
-
-
-
Li Xiaopeng;
李小彭;
Zhao Mique;
赵米鹊;
Ren Zhaohui;
任朝晖;
Wen Bangcun;
闻邦椿
-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机械结构或机器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的,零件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接触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结合面之间将出现宏观或微观的相对运动,这些客观存在的相对运动将激发结合面的振动-摩擦耦合作用,影响设备的整体动力学特性,从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度、可靠性和寿命等.本文主要从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接触阻尼参数识别和结合面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几个方面,浅析机械系统结合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对于机械结合面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在以往的弹簧-阻尼模型中,其非线性特征表述比较困难,必须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建立精确的模拟结合面的模型.最后展望了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广义间隙”等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固-隙-固”结合面模型,力图从微观角度应用分形理论获得结合面的更准确的接触参数,从而开展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的精确研究.
-
-
Li Xiaopeng;
李小彭;
Zhao Mique;
赵米鹊;
Ren Zhaohui;
任朝晖;
Wen Bangcun;
闻邦椿
-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机械结构或机器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的,零件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接触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结合面之间将出现宏观或微观的相对运动,这些客观存在的相对运动将激发结合面的振动-摩擦耦合作用,影响设备的整体动力学特性,从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度、可靠性和寿命等.本文主要从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接触阻尼参数识别和结合面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几个方面,浅析机械系统结合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对于机械结合面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在以往的弹簧-阻尼模型中,其非线性特征表述比较困难,必须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建立精确的模拟结合面的模型.最后展望了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广义间隙”等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固-隙-固”结合面模型,力图从微观角度应用分形理论获得结合面的更准确的接触参数,从而开展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的精确研究.
-
-
Li Xiaopeng;
李小彭;
Zhao Mique;
赵米鹊;
Ren Zhaohui;
任朝晖;
Wen Bangcun;
闻邦椿
-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机械结构或机器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的,零件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接触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结合面之间将出现宏观或微观的相对运动,这些客观存在的相对运动将激发结合面的振动-摩擦耦合作用,影响设备的整体动力学特性,从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度、可靠性和寿命等.本文主要从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接触阻尼参数识别和结合面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几个方面,浅析机械系统结合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对于机械结合面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在以往的弹簧-阻尼模型中,其非线性特征表述比较困难,必须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建立精确的模拟结合面的模型.最后展望了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广义间隙”等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固-隙-固”结合面模型,力图从微观角度应用分形理论获得结合面的更准确的接触参数,从而开展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的精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