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载

静载

静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8455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暨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2008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三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等;静载的相关文献由53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广平、李超华、张宗毅等。

静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455 占比:99.44%

总计:68840篇

静载—发文趋势图

静载

-研究学者

  • 李广平
  • 李超华
  • 张宗毅
  • 王鹏
  • 刘炳凯
  • 杨眉
  • 李所军
  • 庞忠华
  • 毛良基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嘉勇; 肖成志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加筋防护形式下埋地管道力学性能的差异,借助ABAQUS软件对静载作用下采用土工格栅防护浅埋HDPE管道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仅在管道上方加筋时其极限承载力可提高约0.7倍,而采用倒U形或环包式加筋时可提高约2.0倍;格栅加筋可有效抑制管道变形,且随着筋材数量的增加,埋地管道破坏形式由加载板地基破坏变为管道变形比达到限值;管道发生形变后,其外表面在管顶和管底区域(300°~60°和120°~240°范围)内受压,在管肩与管腰之间的区域(60°~120°和240°~300°范围)内受拉;地表荷载较大时,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较为明显,且对管周土体的应力影响显著;对于浅埋管道,倒U形防护形式的效果最佳。
    • 沈利伟
    • 摘要: 以中共嘉兴市委党校迁建项目工程为例,研究了钻孔灌注桩在深厚软弱土处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静载试验对试桩工程承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根试桩极限承载力均为5050kN,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对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桩土应力比、沉降量进行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桩土沉降差、应力比随着施工过程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最终趋于稳定。静载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灌注桩在中共嘉兴市委党校迁建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杨作
    • 摘要: 布吉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以提高承载力。为了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低应变、平板载荷、静载试验对检测区域地基承载力和受检桩的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检测区域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桩基础完整性满足要求。低应变、静载试验是地基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其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马永香
    • 摘要: 在概述行进加载试验桥梁检测技术原理优势及其推定系数初步确定方法的基础上,以某建成较早的板梁桥为例,进行了动静载试验与行进加载试验检测结果的比较,并对影响行进加载试验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行进加载试验桥梁检测技术的提出,对于交通拥挤且无法阻断交通的桥梁段实际承载力检测和现状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行进加载试验方法及其推定系数k值的确定当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并有待完善。
    • 罗国伦
    • 摘要: 本文综合分析集装箱码头项目工程地基处理的具体情况,对强夯法处理和振冲法地基处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了加固后地基静载、动探、静探、压实度等检测结果,通过对强夯法和振冲法全面比较确定经济有效的施工方案。
    • 邹家南; 沈唤亮; 熊方健
    • 摘要: 以南沙某软土地区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为背景,结合其地质条件及其桩基设计及施工特点,针对该工程存在的预应力管桩收锤标准问题,通过对复打、补勘、高应变及静载检测等处理措施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意见。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参数偏于保守,承载力计算结果小于实测数据;高应变动测承载力结果相对保守,承载力以静载结果为准;原设计收锤标准过高,当桩端无法穿过中粗砂层时,可按设计要求以贯入度收锤。
    • 王建锋
    • 摘要: 为监测渡槽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能力,故设计基于自平衡法的红河水渡槽桩基竖向抗压静载监测方法。按照设计流程,对静载试验进行准备,提出合理的自平衡试验原理,确定平衡点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平衡试验加载方式与桩身的受力特点,计算桩身极限抗压承载力,构建自平衡试桩荷载传递模型,以完成渡槽桩基竖向抗压静载监测。设计完成后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能准确进行最大沉降量与位移值,且能分析桩端反力位移情况、试验桩侧阻力、端阻力分担荷载比例以及顶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变化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 王佐; 杨海龙; 谢云龙; 白联杰
    • 摘要: 分3组进行了12根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未注浆、后注浆抗压、后注浆抗拔的静载试验,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未注浆的试桩静载抗压承载力平均值与计算值接近,但受现场施工影响大,成桩质量不稳定,承载力离散性大。桩端注浆加固效果好,承载力提高明显,且离散性小,质量稳定。桩端注浆后桩端阻力提高比例与规范值吻合。桩端注浆实测竖向增强段高度比规范值大50%,实测侧阻力提高比例在规范取值范围内但略偏小,等效到规范的12 m竖向增强段高度后,与规范提高比例较吻合。
    • 张帅; 李冉; 闫鑫; 王永亮
    • 摘要: 为了揭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全长粘结性锚杆的锚固机理,使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锚杆拉拔模型,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锚杆各个位置的轴力、位移、锚-土界面剪应力和土体位移速率、锚杆顶端位移、循环荷载位移比随循环荷载幅值比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静载作用下,锚杆端头位移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当竖向拉拔荷载超过极限拉拔力时,锚杆顶端位移不收敛;当竖向荷载增大时,不同长度锚杆模型的界面剪应力也随之增大,直至剪应力增加到最大值后平衡,此时锚-土界面发生破坏;锚固孔径不变,锚杆长度变化并不影响锚-土界面剪应力峰值。2)通过施加循环荷载,增大循环荷载的加载周期与幅值,锚杆顶端位移随之增加;不同长度的锚杆顶端位移与循环次数呈线性变化;锚-土界面剪应力跟随循环荷载的幅值增大而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一个周期循环下,施加循环荷载的锚杆位移明显大于静载作用下的锚杆位移,并且通过拟合曲线发现循环荷载比随着循环位移比呈线性变化。3)对锚杆锚固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大小依次是循环荷载比、锚杆长度、周期。
    • 张帅; 李冉; 闫鑫; 王永亮
    • 摘要: 使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锚杆拉拔计算模型,分析对比单锚和多锚对同一土体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孔径锚固体在同一拉拔力下受力规律和土体位移规律。结果表明:锚杆自上而下发挥作用,锚杆直径相同、锚固深度相同,锚杆顶端位移与荷载成正比;锚杆的极限拉拔力随锚固体半径增大而提高;同一孔径的锚固体在相同的锚固深度处,界面剪应力随拉拔力增大而增大;同一孔径的锚固体在同一锚固深度施加相同拉拔力,界面剪应力随锚固体孔径增大而减小。同时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单锚的锚固效果较多锚较差,在相同拉拔荷载下,多锚锚固下土颗粒相互挤密,锚土结合力与土体稳定性较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