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触疲劳

接触疲劳

接触疲劳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9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01268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工程材料、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全国第八届航空航天装备失效分析研讨会、第七届中国轴承论坛等;接触疲劳的相关文献由12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斗、徐滨士、朴钟宇等。

接触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1268 占比:99.61%

总计:101669篇

接触疲劳—发文趋势图

接触疲劳

-研究学者

  • 王海斗
  • 徐滨士
  • 朴钟宇
  • 邵尔玉
  • 宋宝玉
  • 李国禄
  • 刘怀举
  • 朱才朝
  • 刘启跃
  • 王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伟
    • 摘要: 考察等温淬火时间对GCr15SiMoAl轴承钢显微组织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等温淬回火GCr15SiMoAl和常规淬回火GCr15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等温淬火时间为1 h、3 h、5 h和48 h时,GCr15SiMoAl轴承钢的组织都为贝氏体+马氏体+碳化物,相应地残余奥氏体含量分别为21.0%、21.8%、9.6%和9.2%;随着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GCr15SiMoAl轴承钢的中值疲劳寿命L_(50)、额定疲劳寿命L_(10)和特征疲劳寿命L_(a)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特征,在等温淬火时间为3 h时取得最大值;常规淬回火态GCr15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低于等温淬回火态GCr15SiMoAl轴承钢,这主要是因为GCr15SiMoAl轴承钢中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更有利于抑制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提升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
    • 熊杰; 樊建成
    • 摘要: 通过对定宽机弧形板的失效宏观形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分析和检测,发现弧形板失效属于接触疲劳失效,是由于弧形板热处理和加工工艺不当造成弧形板基体强度和硬度偏低、有效硬化层薄且硬度梯度过陡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弧形板国产化的技术要求,改进弧形板的加工工艺,实现了弧形板的国产化。
    • 张腾龙; 宋伟; 王万里; 吴跃; 李丹
    • 摘要: 某电厂高压调节阀阀杆运行了12000 h后断裂。对断裂的阀杆进行了宏观分析、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测定、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阀杆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较低,有较多大尺寸夹杂物和沿晶裂纹,降低了阀杆的抗疲劳性能。运行中,阀杆在发电机组负荷波动造成的振动、磨粒磨损及交变载荷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
    • 杨少朋; 胡芳忠; 尉文超; 汪开忠; 吕皓天; 王毛球; 张弛
    • 摘要: 目的研究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和基体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及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齿轮的接触疲劳长寿命。方法利用真空渗碳炉将Nb微合金化及未Nb微合金化齿轮用钢18CrNiMo7-6进行渗碳热处理,采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进行接触疲劳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等设备,对试样的组织及硬度进行检测,探讨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渗碳热处理后,表面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心部组织为板条马氏体。Nb微合金化渗碳层组织发生了细化,位错密度由7.52×10^(15) m^(‒2)增加到8.75×10^(15) m^(‒2),残余奥氏体含量由23.6%降低至15.4%,渗碳层硬度由58.6HRC提高至59.4HRC,心部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20.5μm降低至16.3μm。剥落坑表面粗糙且呈分层结构,起裂位置位于次表面;剥落坑在滚动接触应力作用下发生加工硬化,Nb微合金化和未Nb微合金化的加工硬化硬度均提高了1HRC左右,抗变形能力相差不大。Nb微合金化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3.2×10^(7),L_(50)=8.2×10^(7);未Nb微合金化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2.0×10^(7),L_(50)=6.4×10^(7)。结论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组织细化,位错密度增大,显著抑制了裂纹的萌生,并且渗碳层的硬度稍有增加,综合作用使得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和L_(50)分别提高37.5%和22%。
    • 陈玲; 魏沛堂; 刘怀举; 朱才朝; 李纪强; 严欢
    • 摘要: 随着航空、风电等装备对齿轮传动功率密度、承载能力、寿命要求的提高,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成为限制现代齿轮装备服役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瓶颈,其中,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齿轮等服役件疲劳性能的优劣。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介绍了齿轮材料中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晶粒等主要微观结构及其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归纳了现有基于微观结构建模和微结构力学本构模型的齿轮疲劳数值模拟方法,用来描述齿轮接触疲劳中的微结构力学行为,以提升对齿轮疲劳关键特征和机理的理解。重点对齿轮存在的多种接触疲劳失效形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影响齿轮接触疲劳失效的主导因素、诱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变化特征以及潜在机理。为进一步理解齿轮服役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特征与力学性能退化的关联关系以及接触疲劳失效内在机理、形成高性能齿轮抗疲劳设计制造方法提供了参考。
    • 康贺铭; 邓海龙; 李明凯; 李永平; 陈雨; 杨溥; 于欢
    • 摘要: 虑及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对渗碳Cr-Ni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构建渗碳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利用齿轮接触疲劳试验机进行齿轮接触疲劳试验并基于Hertz理论计算齿轮接触应力。依据试验结果绘制S-N曲线,通过齿面形貌观察与试验数据比对可知,在形成点蚀现象之前的齿轮接触疲劳寿命占主要部分,点蚀现象出现后齿轮便迅速失效。基于Paris公式、虑及齿轮局部与整体硬度、残余应力、裂纹闭合效应和裂纹长度构建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齿轮接触疲劳寿命,为人们了解齿轮接触疲劳特性以及预测齿轮接触疲劳寿命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方法。
    • 黄山; 王克之
    • 摘要: 通过采取对失效齿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组织检测、断口宏观和扫描电镜分析(SEM)、残余应力分析等手段,探究了齿轮的断裂失效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 鞠贤琴; 谢晶; 王辉
    • 摘要: 本文以某厂UCM六辊连轧机中间辊剥落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轧辊剥落形貌观察,硬度、金相等检测,并借助有限元仿真计算对中间辊的受力分布状态进行了计算等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中间辊表面接触应力疲劳裂纹扩展而导致辊面剥落的机理。轧辊剥落系辊面局部遭受冲击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辊身表面产生表面微裂纹,在轧制过程中逆轧制方向沿疲劳裂纹扩展。伴随裂纹扩展导致轧辊表层失稳产生局部剥落后造成停机反转,从而产生短时顺轧制方向疲劳裂纹扩展痕迹。
    • 迟杰; 杨晓峰; 于遨海; 曹娜娜; 刘金玲
    • 摘要: 针对2种航空轴承常用材料8Cr4Mo4V高温轴承钢及G13Cr4Mo4Ni4V高温渗碳轴承钢,研究离子注入、喷丸强化、离子渗氮以及氮化钛涂层等表面处理技术对2种钢制轴承的硬度和应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适当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轴承强化位置硬度并改善残余应力状态,进而提升航空轴承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满足航空发动机日益恶劣工况下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需求。
    • 周炜; 罗柏瑶; 唐进元
    • 摘要: 针对粗糙曲面无摩擦接触,为探究表面粗糙度对亚表面裂纹扩展分散性的影响,借助FFT粗糙表面重构方法获得不同统计分布下的随机形貌样本,通过弹性接触数值计算确定形貌样本对应接触压力分布,以所得接触压力分布为输入,基于线弹性接触力学和扩展有限元法计算亚表面裂纹在不同曲率半径和外载下的扩展路径与寿命。结果表明:1)相同粗糙度统计分布下裂纹扩展路径与寿命表现出较大分散性,且分散性与粗糙度标准偏差、曲率半径和外载有关;2)曲率半径对裂纹扩展寿命影响很大,不同曲率半径下裂纹扩展寿命变化规律相差迥异;3)粗糙度相关长度对裂纹扩展影响较小,两者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